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小跑几乎是不受拘束的马的特点。
——达·芬奇(意大利画家),《绘画笔记》
“Don't make me think!”
——马化腾
“那个只看见鸟的孩子是好学生”
印度史诗神话《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大师特洛那教学生射箭,到了林子中,问一学生:看见鸟没有?答,看见。又问:看见树林和我没有?答:都看见了。又问另一学生:看见鸟、树林和众人没有?答:我只看见鸟。
特洛那令其射,中。
特洛那说,那个只看见鸟的孩子是好学生。
这是一个关于专注的故事。
从QQ上线的第一天起,马化腾就是那个“只看见了鸟的好学生”。那只鸟,便是用户。
马化腾似乎对一般意义上的“战略”或“管理”并不十分上心,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这一观察未必准确,纵观腾讯的成长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家企业的转型及迭代驱动力,并非来自既定的战略,而是产品的持续创新。而创新亦非来自于实验室,而是市场的不断变换的需求。早在1998年,凯文·凯利就在《新经济·新规则》一书中预见过互联网企业的这一经典特征,他称之为“流变”:网络经济从改变进入流变状态,流变推翻既有事物,为更多创新的诞生提供温床,这种动态或许被看作“复合再生”,它源于混乱的边缘。
2003年,唐沐离开金山软件进入腾讯,2006年被任命为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总经理,他是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的创建者和负责人。他如此描述金山与腾讯在产品开发上的不同:
软件开发常以年为单位。年初由产品经理写好一份大需求,各方评估完后启动项目。设计、开发各做几个月后进行提测,之后缓慢迭代。虽然听来,一年的时间很长,但到最后项目deadline时,所有人仍喊时间不够用。最终,项目经理卡死时间、编版本、压盘,所有残念在压盘的一瞬间烟消云散。这样,一个历经了一年开发出的、被我们称为软件的东西,夹杂着未竟的feature、待解决的Bug、需调整的UI,被压入盘中大规模生产,包装起来送到消费者手里。
而互联网企业的生产,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2003年进入腾讯之初,我就被这家公司的敏捷震惊了——一个月一个版本!我只有一到两周的时间做界面设计,并且大部分进度是与开发重合的。产品经理(如果有的话)根据用户反馈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做需求,界面设计和开发同步进行,测试时间更是若有若无。就这样,一个历经了一个月开发出的,被我们称为互联网软件的东西,夹杂着更多未竟的feature、待解决的Bug、需调整的UI,被打包放在服务器上,在Web上提供链接,开始供用户下载。
唐沐所描述的场景便是腾讯应对流变的策略:随变而变,永无定法。
马化腾把腾讯的渐进式创新解释为“小步快跑,试错迭代”。在他看来,也许每一次产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坚持每天发现、修正一两个小问题,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来了,自己也就很有产品的感觉了。
“他就是一个邮件狂人”
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与真实世界并无二致,尽管它总是呈现出混乱无序的景象,却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结构,其中充满了创造、惊奇、自由与潜力。正如巴赫金所揭示的,这样的世界具有“不可终结性”,它的持续演化,一方面仰仗自由创造,另一方面又依赖适当节制。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对趋势与细节的掌控是同样重要的两种能力。
马化腾自陈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用以推动迭代进化的办法,就是亲自参与几乎所有的产品研发,然后用发邮件的方式下“指导棋”,他可以算得上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邮件狂人”。
所有接受我访谈的腾讯人都对马化腾的“发邮神功”表示惊奇,甚至觉得不可思议。腾讯以产品线超长著称,但是马化腾几乎能关注到所有迭代的细节。
曾主持QQ空间开发的郑志昊告诉我,马化腾与他的团队的邮件往来起码超过2000份;2007年,张小龙主刀QQ邮箱的改版,这在当时的腾讯体系内是一个非常边缘的产品,而马化腾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与他的团队来往了1300多份邮件。
一位程序员对我讲述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他做了一个PPT,后半夜两点钟发给了马化腾,本想洗洗睡了,没料到过了20多分钟,马化腾就发回了修改建议。曾主管QQ会员业务的顾思斌回忆说,马化腾对页面的字体、字节、大小、色彩等都非常敏感。有一次,他收到一份邮件,马化腾指出两个字之间的间距好像有问题。
有一个在腾讯人中流传甚广的段子是:一天早上来到公司,发现Pony凌晨4点半发的邮件,总裁很快回了邮件,副总裁10点半回,几个总经理12点回复了讨论结论,到下午3点,技术方案已经有了,晚上10点,产品经理发出了该项目的详细排期,总共用时18个小时。张志东因此认为:“腾讯的产品迭代就是一个被马化腾的邮件推着走的过程。”
通过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洞悉,也就没有快速的产品完善反应。亨利·福特曾经说:“成功的秘诀,在于把自己的脚放入他人的鞋子里,进而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事物,服务就是这样的精神,站在客人的立场去看整个世界。”看来,从客户的角度思考商业,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我曾请教马化腾:“那么多的产品,你是如何做到了如指掌的?”
他的回答好像并没有什么特殊:
其一,像普通用户一样,每天轮着使用每一个产品。
“发现产品的不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天天用你的产品。产品经理只有更敏感才能找出产品的不足之处。我经常感到很奇怪,有的产品经理说找不出问题。我相信,如果产品上线的时候产品经理能坚持使用三个月,一定会发现不少问题。而问题是有限的,一天发现一个,解决掉,你就会慢慢逼近那个‘很有口碑’的点。不要因为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就不去做,很多好的产品都是靠这个方法做出来的。我们的领导不仅仅要安排下面的人去做,而且一定要自己做。这些都不难,关键要坚持,心里一定要想着‘这个周末不试,肯定出事’,直到一个产品基本成型。”
其二,经常到各个产品论坛去“潜水”,听到不同的声音和反馈。
“从哪个地方找问题呢?论坛、博客、RSS订阅啊。高端用户不屑于去论坛提出问题,我们做产品的就要主动追出来,去查、去搜,然后主动和用户接触,帮助解决。有些确实是用户搞错了,有些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的心态要很好,希望用户能找出问题我们再解决掉。哪怕再小的问题,解决了也是完成一件大事。有些事情做了,见效很快。要关注多个方面,经常去看看运营,比如说你的产品慢,用户不会管你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差或者其他原因,只知道你的速度慢。”虽然公司没有明文要求,但是腾讯的工程师都形成了一个习惯:每两个小时轮流监测、回复网上出现的用户意见。
在马化腾的推动下,腾讯形成了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用马化腾自己的话说,“这个方法看起来有些笨,但很管用”。
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的速度
张小龙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2005年3月,Foxmail被腾讯全资收购后,马化腾请他聚餐,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2012年,在接受我的访谈时,小龙回忆了一个细节:在并购洽谈期间,腾讯的人,包括张小龙自己,都不太明白马化腾为什么要收购Foxmail,即便在一起吃饭了,也不太方便询问。然而,马化腾说的一句话却让张小龙印象深刻,他说:“Foxmail的体验做得特别好,我们自己也做,发现怎么都做不好。”
张小龙对我说:“那时还很少有人谈用户体验,当Pony说到这个词的时候,我都没有反应过来,为什么说Foxmail的体验做得好呢?我自己是做软件的人,觉得就应该这样做,后来进入腾讯,才渐渐知道并不是所有做软件的人都知道该怎么做,而我在做Foxmail的时候,不自觉地模拟了用户行为,只是当时不知道这叫用户体验。”
张小龙带着一支不到20人的团队并入腾讯,受命重建QQ邮箱。“我们接手邮箱时,QQ邮箱每天只有几万人的访问量,公司内部已经没有人在负责这个业务了,就连邮箱代码都没有人管了。”张小龙带着他的小团队重新搭建整个系统,然而在一开始的两年里,张小龙的工作非常不顺利。新版QQ邮箱是一个既复杂又笨重的家伙,日后张小龙承认:“并入腾讯的前两年,我觉得自己应该当一个管理者,产品的事情让团队的人去做就行了。说老实话,我个人没有太关注它的体验,几乎很少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结果出了大问题。”
到2006年10月,张小龙团队决定放弃之前的繁复路线,转型做一个轻便的极简版。这一次,张小龙彻底改变风格,重回一线。“从极简版开始,我真正投入去做一些我自己掌握的产品体验,我怎么说就怎么做,任何一个元素要改都必须得到我的同意才行,我会全程参与到这个产品的每一个功能体验中。”
极简版保持了一个极快速的迭代节奏,每两周,最多三周会发布一个新的版本。
在这种快速迭代中,马化腾也投注了极大的热情。在邮箱领域,他的对手正是多年前的那个惠多网网友丁磊,网易靠邮箱起家,形成了很大的竞争优势。马化腾深度参与到产品的体验中,他的办法也挺简单,就是反复使用,在使用中不断提出需要改进的细节。
“业界很多人说我们是模仿Gmail,这是一个很粗浅的看法。他们没有仔细研究过我们的产品,只是看界面,Gmail是左右分。我们也是左右分。其实,在体验和细节上,我们有很大的超越。”张小龙如是说。
张小龙还举了几个例子:“一个让QQ邮箱获得广泛口碑的创新是对大容量附件的发送功能。与其他邮箱通常只能发送5M左右的附件不同,QQ邮箱将附件容量扩大到了1G,这一功能获得了许多办公室白领的欢迎。Gmail到它退出中国市场的时候都还没有这个功能。还有比如‘发送状态的查询’,你一发完邮件,就可以看到这个邮件有没有发到对方的服务器上,这个是腾讯率先做出来的,后来网易也跟上了。再比如‘分别发送’功能,我将一份拜年贺卡同时发送100个人,但接收方看到的是单独发送的状态,他会有一种独享感。”
我问张小龙:“这些功能的创意,是来自于用户调研吗?”
他的回答出乎意料:“大部分的创新都不是调研出来的,而是我们自己反复体验的结果。”
到2008年的第二季度,根据艾瑞的第三方数据显示,QQ邮箱的用户超过网易邮箱,而这在两年前,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到年底,马化腾把一年一度的腾讯创新大奖授予QQ邮箱团队。在后来的一年多里,QQ邮箱用户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态势。2010年6月3日深夜12点,马化腾在腾讯微博上难掩兴奋地发了一条留言:“QQmail团队是腾讯的骄傲和典范。希望大家多提建议和需求反馈。一定快速反馈!”
这是一个特别经典的腾讯式的、依靠用户体验战术逆袭成功的案例。
在对马化腾和张小龙的访谈中,我都问及一个问题:“用户体验”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行为?
马化腾的答案是:“互... -->>
小跑几乎是不受拘束的马的特点。
——达·芬奇(意大利画家),《绘画笔记》
“Don't make me think!”
——马化腾
“那个只看见鸟的孩子是好学生”
印度史诗神话《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大师特洛那教学生射箭,到了林子中,问一学生:看见鸟没有?答,看见。又问:看见树林和我没有?答:都看见了。又问另一学生:看见鸟、树林和众人没有?答:我只看见鸟。
特洛那令其射,中。
特洛那说,那个只看见鸟的孩子是好学生。
这是一个关于专注的故事。
从QQ上线的第一天起,马化腾就是那个“只看见了鸟的好学生”。那只鸟,便是用户。
马化腾似乎对一般意义上的“战略”或“管理”并不十分上心,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这一观察未必准确,纵观腾讯的成长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家企业的转型及迭代驱动力,并非来自既定的战略,而是产品的持续创新。而创新亦非来自于实验室,而是市场的不断变换的需求。早在1998年,凯文·凯利就在《新经济·新规则》一书中预见过互联网企业的这一经典特征,他称之为“流变”:网络经济从改变进入流变状态,流变推翻既有事物,为更多创新的诞生提供温床,这种动态或许被看作“复合再生”,它源于混乱的边缘。
2003年,唐沐离开金山软件进入腾讯,2006年被任命为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总经理,他是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的创建者和负责人。他如此描述金山与腾讯在产品开发上的不同:
软件开发常以年为单位。年初由产品经理写好一份大需求,各方评估完后启动项目。设计、开发各做几个月后进行提测,之后缓慢迭代。虽然听来,一年的时间很长,但到最后项目deadline时,所有人仍喊时间不够用。最终,项目经理卡死时间、编版本、压盘,所有残念在压盘的一瞬间烟消云散。这样,一个历经了一年开发出的、被我们称为软件的东西,夹杂着未竟的feature、待解决的Bug、需调整的UI,被压入盘中大规模生产,包装起来送到消费者手里。
而互联网企业的生产,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2003年进入腾讯之初,我就被这家公司的敏捷震惊了——一个月一个版本!我只有一到两周的时间做界面设计,并且大部分进度是与开发重合的。产品经理(如果有的话)根据用户反馈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做需求,界面设计和开发同步进行,测试时间更是若有若无。就这样,一个历经了一个月开发出的,被我们称为互联网软件的东西,夹杂着更多未竟的feature、待解决的Bug、需调整的UI,被打包放在服务器上,在Web上提供链接,开始供用户下载。
唐沐所描述的场景便是腾讯应对流变的策略:随变而变,永无定法。
马化腾把腾讯的渐进式创新解释为“小步快跑,试错迭代”。在他看来,也许每一次产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坚持每天发现、修正一两个小问题,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来了,自己也就很有产品的感觉了。
“他就是一个邮件狂人”
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与真实世界并无二致,尽管它总是呈现出混乱无序的景象,却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结构,其中充满了创造、惊奇、自由与潜力。正如巴赫金所揭示的,这样的世界具有“不可终结性”,它的持续演化,一方面仰仗自由创造,另一方面又依赖适当节制。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对趋势与细节的掌控是同样重要的两种能力。
马化腾自陈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用以推动迭代进化的办法,就是亲自参与几乎所有的产品研发,然后用发邮件的方式下“指导棋”,他可以算得上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邮件狂人”。
所有接受我访谈的腾讯人都对马化腾的“发邮神功”表示惊奇,甚至觉得不可思议。腾讯以产品线超长著称,但是马化腾几乎能关注到所有迭代的细节。
曾主持QQ空间开发的郑志昊告诉我,马化腾与他的团队的邮件往来起码超过2000份;2007年,张小龙主刀QQ邮箱的改版,这在当时的腾讯体系内是一个非常边缘的产品,而马化腾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与他的团队来往了1300多份邮件。
一位程序员对我讲述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他做了一个PPT,后半夜两点钟发给了马化腾,本想洗洗睡了,没料到过了20多分钟,马化腾就发回了修改建议。曾主管QQ会员业务的顾思斌回忆说,马化腾对页面的字体、字节、大小、色彩等都非常敏感。有一次,他收到一份邮件,马化腾指出两个字之间的间距好像有问题。
有一个在腾讯人中流传甚广的段子是:一天早上来到公司,发现Pony凌晨4点半发的邮件,总裁很快回了邮件,副总裁10点半回,几个总经理12点回复了讨论结论,到下午3点,技术方案已经有了,晚上10点,产品经理发出了该项目的详细排期,总共用时18个小时。张志东因此认为:“腾讯的产品迭代就是一个被马化腾的邮件推着走的过程。”
通过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洞悉,也就没有快速的产品完善反应。亨利·福特曾经说:“成功的秘诀,在于把自己的脚放入他人的鞋子里,进而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事物,服务就是这样的精神,站在客人的立场去看整个世界。”看来,从客户的角度思考商业,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我曾请教马化腾:“那么多的产品,你是如何做到了如指掌的?”
他的回答好像并没有什么特殊:
其一,像普通用户一样,每天轮着使用每一个产品。
“发现产品的不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天天用你的产品。产品经理只有更敏感才能找出产品的不足之处。我经常感到很奇怪,有的产品经理说找不出问题。我相信,如果产品上线的时候产品经理能坚持使用三个月,一定会发现不少问题。而问题是有限的,一天发现一个,解决掉,你就会慢慢逼近那个‘很有口碑’的点。不要因为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就不去做,很多好的产品都是靠这个方法做出来的。我们的领导不仅仅要安排下面的人去做,而且一定要自己做。这些都不难,关键要坚持,心里一定要想着‘这个周末不试,肯定出事’,直到一个产品基本成型。”
其二,经常到各个产品论坛去“潜水”,听到不同的声音和反馈。
“从哪个地方找问题呢?论坛、博客、RSS订阅啊。高端用户不屑于去论坛提出问题,我们做产品的就要主动追出来,去查、去搜,然后主动和用户接触,帮助解决。有些确实是用户搞错了,有些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的心态要很好,希望用户能找出问题我们再解决掉。哪怕再小的问题,解决了也是完成一件大事。有些事情做了,见效很快。要关注多个方面,经常去看看运营,比如说你的产品慢,用户不会管你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差或者其他原因,只知道你的速度慢。”虽然公司没有明文要求,但是腾讯的工程师都形成了一个习惯:每两个小时轮流监测、回复网上出现的用户意见。
在马化腾的推动下,腾讯形成了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用马化腾自己的话说,“这个方法看起来有些笨,但很管用”。
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的速度
张小龙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2005年3月,Foxmail被腾讯全资收购后,马化腾请他聚餐,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2012年,在接受我的访谈时,小龙回忆了一个细节:在并购洽谈期间,腾讯的人,包括张小龙自己,都不太明白马化腾为什么要收购Foxmail,即便在一起吃饭了,也不太方便询问。然而,马化腾说的一句话却让张小龙印象深刻,他说:“Foxmail的体验做得特别好,我们自己也做,发现怎么都做不好。”
张小龙对我说:“那时还很少有人谈用户体验,当Pony说到这个词的时候,我都没有反应过来,为什么说Foxmail的体验做得好呢?我自己是做软件的人,觉得就应该这样做,后来进入腾讯,才渐渐知道并不是所有做软件的人都知道该怎么做,而我在做Foxmail的时候,不自觉地模拟了用户行为,只是当时不知道这叫用户体验。”
张小龙带着一支不到20人的团队并入腾讯,受命重建QQ邮箱。“我们接手邮箱时,QQ邮箱每天只有几万人的访问量,公司内部已经没有人在负责这个业务了,就连邮箱代码都没有人管了。”张小龙带着他的小团队重新搭建整个系统,然而在一开始的两年里,张小龙的工作非常不顺利。新版QQ邮箱是一个既复杂又笨重的家伙,日后张小龙承认:“并入腾讯的前两年,我觉得自己应该当一个管理者,产品的事情让团队的人去做就行了。说老实话,我个人没有太关注它的体验,几乎很少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结果出了大问题。”
到2006年10月,张小龙团队决定放弃之前的繁复路线,转型做一个轻便的极简版。这一次,张小龙彻底改变风格,重回一线。“从极简版开始,我真正投入去做一些我自己掌握的产品体验,我怎么说就怎么做,任何一个元素要改都必须得到我的同意才行,我会全程参与到这个产品的每一个功能体验中。”
极简版保持了一个极快速的迭代节奏,每两周,最多三周会发布一个新的版本。
在这种快速迭代中,马化腾也投注了极大的热情。在邮箱领域,他的对手正是多年前的那个惠多网网友丁磊,网易靠邮箱起家,形成了很大的竞争优势。马化腾深度参与到产品的体验中,他的办法也挺简单,就是反复使用,在使用中不断提出需要改进的细节。
“业界很多人说我们是模仿Gmail,这是一个很粗浅的看法。他们没有仔细研究过我们的产品,只是看界面,Gmail是左右分。我们也是左右分。其实,在体验和细节上,我们有很大的超越。”张小龙如是说。
张小龙还举了几个例子:“一个让QQ邮箱获得广泛口碑的创新是对大容量附件的发送功能。与其他邮箱通常只能发送5M左右的附件不同,QQ邮箱将附件容量扩大到了1G,这一功能获得了许多办公室白领的欢迎。Gmail到它退出中国市场的时候都还没有这个功能。还有比如‘发送状态的查询’,你一发完邮件,就可以看到这个邮件有没有发到对方的服务器上,这个是腾讯率先做出来的,后来网易也跟上了。再比如‘分别发送’功能,我将一份拜年贺卡同时发送100个人,但接收方看到的是单独发送的状态,他会有一种独享感。”
我问张小龙:“这些功能的创意,是来自于用户调研吗?”
他的回答出乎意料:“大部分的创新都不是调研出来的,而是我们自己反复体验的结果。”
到2008年的第二季度,根据艾瑞的第三方数据显示,QQ邮箱的用户超过网易邮箱,而这在两年前,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到年底,马化腾把一年一度的腾讯创新大奖授予QQ邮箱团队。在后来的一年多里,QQ邮箱用户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态势。2010年6月3日深夜12点,马化腾在腾讯微博上难掩兴奋地发了一条留言:“QQmail团队是腾讯的骄傲和典范。希望大家多提建议和需求反馈。一定快速反馈!”
这是一个特别经典的腾讯式的、依靠用户体验战术逆袭成功的案例。
在对马化腾和张小龙的访谈中,我都问及一个问题:“用户体验”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行为?
马化腾的答案是:“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