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宗明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鲍恂无奈退下。刘三吾走上前来,行礼说道:“殿下,”允熥忙回礼道:“刘先生。”刘三吾教过允熥,允熥必须尊敬一点。
“这分封天下,乃取乱之道啊。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唐有安史之乱,只有宋代无有番镇,终无内部叛乱。分封得再远,也挡不住野心;如有藩王不臣,特别是如果封国边远,那封国难以进中原,我中央政权也难以进边远灭之,那么兵祸连年,非社稷和百姓之福啊!殿下以为如何?”
好吧,允熥得承认,这一点允熥在事先的准备中并没有想到,看在场诸人的表现,恐怕没想到的人还不少,连老朱都像没想到的样子。这绝对是一个思维误区,在之前的讨论中,大家都考虑的是如何避免中央没事削藩,消耗国力,而没有反向考虑,封国凭着死不了的优势不断骚扰怎么办。
允熥这回是真没话说了,封国的策略出了这么大一个bug,肯定是有问题了。允熥自己是没什么,封国不愿意称臣就和他平等交流呗,实在不行对于表面上的认输也无所谓,等以后实力强了以后再让它认回来就行了,但是大明的整体氛围是,可以允许地盘被蛮夷占领,但不能容忍自己人叛乱自立还不服软。
允熥一时半会儿还想不出来补救方案,又不能楞在这儿,所以只能是回答:“刘先生考虑极是,是我思虑不周了。”
现场的文臣顿时高兴起来,虽然没有人当场表现出来。其实对于一般的文官来说,其实不关心几百年以后什么样,那根自己有什么关系?所以穷兵黩武什么的只是因为儒家思想有属于政治正确才不得不反对。就是大明二世而亡了,换个国家不还是当官?死掉的倒霉蛋毕竟是少数。所以群臣主要目的就是抵制分封,一分封文官的地位绝对下降,大一统就是打仗在初代皇帝之后也多半以文御武。
但是他们的反应反而起到了反作用。朱元璋作为一个从小受到贪官污吏欺压的人,对文官集团天然的有一种不信任,这在中国的皇帝里也是独一份。空印案和郭桓案之所以都牵连甚广,臣下有一点点贪污行为都是死罪,就是因为这种不信任。本来已经有点反对分封的朱元璋在注意到文官们的高兴的情绪之后,从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自己手底下的文官的朱元璋思索了一下就明白了文官们的所思所想,顿时生起气来,但现在也没法发泄,只不过他的倾向又偏回去了。
接下来又有人提了提意见,也各有道理,不过都不如这个意见直接有效;亲王这边因为朱元璋一直教导他们团结友爱,所以没人当着文官的面儿提反对意见,支持的意见又反驳不了刘三吾提的问题,所以也就一片沉默。最后吴沉做了总结发言,因为对那个大bug允熥实在想不出办法,只能拱手称是。老朱最后还是没有发言,就让大家散了。
老朱不公开发表意见很正常,大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所以文官们出来脱离老朱的视线后一个个喜形于色,纷纷围在刘三吾周围,各种赞美之语鱼贯而出,就是孔子在世怕也得不到他们如此的称赞。
刘三吾虽然因为当世大儒的涵养面儿上不显,但内心也是极得意的,既得意于自己的聪明,更得意于成功反驳了有可能危及以后儒家地位的观点,儒家还能在大明屹立不倒!
表面上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允熥虽然凭借出人意料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引起了众多武将的欣喜,但被指出了一个大bug后,封国的事没有人说了,仗因为一直在打,也好似跟允熥的观点没什么关系,至于开发本土,现在人不多,似乎也不要紧。所以允熥的观点就这样沉寂了。不过老朱心中已有定计。
==============================================
又过了些时日,已经分封的各位王爷陆陆续... -->>
鲍恂无奈退下。刘三吾走上前来,行礼说道:“殿下,”允熥忙回礼道:“刘先生。”刘三吾教过允熥,允熥必须尊敬一点。
“这分封天下,乃取乱之道啊。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唐有安史之乱,只有宋代无有番镇,终无内部叛乱。分封得再远,也挡不住野心;如有藩王不臣,特别是如果封国边远,那封国难以进中原,我中央政权也难以进边远灭之,那么兵祸连年,非社稷和百姓之福啊!殿下以为如何?”
好吧,允熥得承认,这一点允熥在事先的准备中并没有想到,看在场诸人的表现,恐怕没想到的人还不少,连老朱都像没想到的样子。这绝对是一个思维误区,在之前的讨论中,大家都考虑的是如何避免中央没事削藩,消耗国力,而没有反向考虑,封国凭着死不了的优势不断骚扰怎么办。
允熥这回是真没话说了,封国的策略出了这么大一个bug,肯定是有问题了。允熥自己是没什么,封国不愿意称臣就和他平等交流呗,实在不行对于表面上的认输也无所谓,等以后实力强了以后再让它认回来就行了,但是大明的整体氛围是,可以允许地盘被蛮夷占领,但不能容忍自己人叛乱自立还不服软。
允熥一时半会儿还想不出来补救方案,又不能楞在这儿,所以只能是回答:“刘先生考虑极是,是我思虑不周了。”
现场的文臣顿时高兴起来,虽然没有人当场表现出来。其实对于一般的文官来说,其实不关心几百年以后什么样,那根自己有什么关系?所以穷兵黩武什么的只是因为儒家思想有属于政治正确才不得不反对。就是大明二世而亡了,换个国家不还是当官?死掉的倒霉蛋毕竟是少数。所以群臣主要目的就是抵制分封,一分封文官的地位绝对下降,大一统就是打仗在初代皇帝之后也多半以文御武。
但是他们的反应反而起到了反作用。朱元璋作为一个从小受到贪官污吏欺压的人,对文官集团天然的有一种不信任,这在中国的皇帝里也是独一份。空印案和郭桓案之所以都牵连甚广,臣下有一点点贪污行为都是死罪,就是因为这种不信任。本来已经有点反对分封的朱元璋在注意到文官们的高兴的情绪之后,从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自己手底下的文官的朱元璋思索了一下就明白了文官们的所思所想,顿时生起气来,但现在也没法发泄,只不过他的倾向又偏回去了。
接下来又有人提了提意见,也各有道理,不过都不如这个意见直接有效;亲王这边因为朱元璋一直教导他们团结友爱,所以没人当着文官的面儿提反对意见,支持的意见又反驳不了刘三吾提的问题,所以也就一片沉默。最后吴沉做了总结发言,因为对那个大bug允熥实在想不出办法,只能拱手称是。老朱最后还是没有发言,就让大家散了。
老朱不公开发表意见很正常,大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所以文官们出来脱离老朱的视线后一个个喜形于色,纷纷围在刘三吾周围,各种赞美之语鱼贯而出,就是孔子在世怕也得不到他们如此的称赞。
刘三吾虽然因为当世大儒的涵养面儿上不显,但内心也是极得意的,既得意于自己的聪明,更得意于成功反驳了有可能危及以后儒家地位的观点,儒家还能在大明屹立不倒!
表面上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允熥虽然凭借出人意料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引起了众多武将的欣喜,但被指出了一个大bug后,封国的事没有人说了,仗因为一直在打,也好似跟允熥的观点没什么关系,至于开发本土,现在人不多,似乎也不要紧。所以允熥的观点就这样沉寂了。不过老朱心中已有定计。
==============================================
又过了些时日,已经分封的各位王爷陆陆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