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崇祯有家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孙承宗一愣,他没想到崇祯皇帝会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一直是保守派用来攻击自己的论调。孙承宗明白,这是崇祯皇帝最关心的问题了,也是崇祯皇帝在辽东用人上的迟疑。
如果使用袁崇焕,自然是练兵收复辽土,如果使用王在晋,那就是以稳守为职责。
虽然孙承宗对保守派很看不起,也不太赞同他们的官点,但是孙承宗知道,自己不说服崇祯皇帝,自己的想法是无法践行的。
崇祯皇帝能够站在保守派的一方,提出这样的问题,那就说明了崇祯皇帝内心的倾向性。
“皇上,辽东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已经是兵强马壮,只要稳扎稳打,将帅一心,收复辽土,平定辽东自然是没问题的。”孙承宗缓缓的说道,这个问题实在是不好回答。
至于说什么一寸山河一寸血之类的话,孙承宗觉得不会太有用。虽然和崇祯皇帝谈话的时间不长,孙承宗却发现了崇祯皇帝是一个实用性质的帝王,一切从可行性出发。
喊口号,唱高调,对面前的这位帝王没用,孙承宗只好从实际出发。
“事实上鞑子的实力并没有那么强,朝廷很多人将鞑子说的过于厉害了!”孙承宗解释道:“臣觉得现在大明解决到辽东之后,没了辽东边患,每年的军饷开销也会小很多,到时候国库也就充盈起来了。”
“再苦百姓几年?”崇祯皇帝嘲讽的笑了起来,这种话是他最厌烦听到的。
所谓在乎百姓几年,加征辽饷,全都是这些当官的自己想出来的,说什么百姓会理解的。你将百姓的口粮全都抢了出来,百姓能理解你?饿着肚子的百姓不跳高骂娘就不错了。
孙承宗有些尴尬,他也知道百姓生活苦楚,甚至连三餐都吃不饱,能吃上两顿饱饭都算是好日子了。
症结在哪里?孙承宗怎么可能看不到,那就是权贵阶层不纳税,一个秀才,他家的土地就不纳税,形成庞大的土地挂靠形式的避税方法。
自己家族考上一个秀才,大家就将自己的田“卖给”秀才,价钱还非常的低廉,甚至根本就不要钱。在将这些地自己租回来种,只需要每年给秀才一些钱粮就可以了。
因为秀才的地可以逃避税收,这样算下来比起自己种地交税收益更客观。
同时因为这个,还能免除一大部分的苛捐杂税,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这些秀才就成了地方上有名的士绅,加上地主,秀才还是最底层的,再加上更上面的举人、进士、各级官吏,皇亲国戚和世袭贵族,他们全都是这个制度的得利者。
甚至是普通的百姓,他们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收成,这些地方士绅通常会成为族长,甚至是族老。他们也会回馈自己的家族,建立族学,让家族子弟读书,争取考取功名。
用这样的方法将家族绵延下去,一代代的保持处于统治阶层。
官员和百姓勾结,逃避的是国家的赋税,一提收税,当官的都反对,因为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朝廷能收到的税负只有自耕农的赋税,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耕农越来越少,他们有的因为天灾人祸种不起地,只能将土地卖掉,有的因为终于让家族出了一个秀才,土地再一次被集中到了士绅的手里。
经过大明两百多年的发展,这样的制度已经相当完备,朝廷能收上税款才怪。
这个时代主体就是农税,没了农税,国家自然就是入不敷出。至于商税,三十税一的超低税率,加上权贵阶层不纳税,衍生了大量的官商勾结,甚至士绅直接就从事经商坐贾。
官员还打着不能与民争利的大旗,让皇上减免各种税负,崇祯皇帝就被东林党忽悠着降低了江南织造和盐铁矿税,搞得最后大明内库一分钱都没有,都能饿死老鼠了。
要知道当时丝绸盐矿全都是暴利行业,魏忠贤派往各地的收税太监就是从这里面弄钱的,依靠着魏忠贤弄来的钱,才支撑起了大明帝国的开销。
东林党恨魏忠贤,自然也有他抢钱的行为,魏忠贤倒了,他们就忽悠崇祯皇帝减免赋税,可是全都肥了他们自己的腰包。
说到底,症结在哪里?就是权贵阶层不纳税,这个问题不解决,大明就没希望。
清朝继承了大明朝的制度,其中自然也包括权贵阶层不纳税,拉拢了一大批地主乡绅。到了康熙末年,颓势尽显,江南大灾,朝廷却拿不出钱... -->>
孙承宗一愣,他没想到崇祯皇帝会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一直是保守派用来攻击自己的论调。孙承宗明白,这是崇祯皇帝最关心的问题了,也是崇祯皇帝在辽东用人上的迟疑。
如果使用袁崇焕,自然是练兵收复辽土,如果使用王在晋,那就是以稳守为职责。
虽然孙承宗对保守派很看不起,也不太赞同他们的官点,但是孙承宗知道,自己不说服崇祯皇帝,自己的想法是无法践行的。
崇祯皇帝能够站在保守派的一方,提出这样的问题,那就说明了崇祯皇帝内心的倾向性。
“皇上,辽东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已经是兵强马壮,只要稳扎稳打,将帅一心,收复辽土,平定辽东自然是没问题的。”孙承宗缓缓的说道,这个问题实在是不好回答。
至于说什么一寸山河一寸血之类的话,孙承宗觉得不会太有用。虽然和崇祯皇帝谈话的时间不长,孙承宗却发现了崇祯皇帝是一个实用性质的帝王,一切从可行性出发。
喊口号,唱高调,对面前的这位帝王没用,孙承宗只好从实际出发。
“事实上鞑子的实力并没有那么强,朝廷很多人将鞑子说的过于厉害了!”孙承宗解释道:“臣觉得现在大明解决到辽东之后,没了辽东边患,每年的军饷开销也会小很多,到时候国库也就充盈起来了。”
“再苦百姓几年?”崇祯皇帝嘲讽的笑了起来,这种话是他最厌烦听到的。
所谓在乎百姓几年,加征辽饷,全都是这些当官的自己想出来的,说什么百姓会理解的。你将百姓的口粮全都抢了出来,百姓能理解你?饿着肚子的百姓不跳高骂娘就不错了。
孙承宗有些尴尬,他也知道百姓生活苦楚,甚至连三餐都吃不饱,能吃上两顿饱饭都算是好日子了。
症结在哪里?孙承宗怎么可能看不到,那就是权贵阶层不纳税,一个秀才,他家的土地就不纳税,形成庞大的土地挂靠形式的避税方法。
自己家族考上一个秀才,大家就将自己的田“卖给”秀才,价钱还非常的低廉,甚至根本就不要钱。在将这些地自己租回来种,只需要每年给秀才一些钱粮就可以了。
因为秀才的地可以逃避税收,这样算下来比起自己种地交税收益更客观。
同时因为这个,还能免除一大部分的苛捐杂税,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这些秀才就成了地方上有名的士绅,加上地主,秀才还是最底层的,再加上更上面的举人、进士、各级官吏,皇亲国戚和世袭贵族,他们全都是这个制度的得利者。
甚至是普通的百姓,他们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收成,这些地方士绅通常会成为族长,甚至是族老。他们也会回馈自己的家族,建立族学,让家族子弟读书,争取考取功名。
用这样的方法将家族绵延下去,一代代的保持处于统治阶层。
官员和百姓勾结,逃避的是国家的赋税,一提收税,当官的都反对,因为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朝廷能收到的税负只有自耕农的赋税,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耕农越来越少,他们有的因为天灾人祸种不起地,只能将土地卖掉,有的因为终于让家族出了一个秀才,土地再一次被集中到了士绅的手里。
经过大明两百多年的发展,这样的制度已经相当完备,朝廷能收上税款才怪。
这个时代主体就是农税,没了农税,国家自然就是入不敷出。至于商税,三十税一的超低税率,加上权贵阶层不纳税,衍生了大量的官商勾结,甚至士绅直接就从事经商坐贾。
官员还打着不能与民争利的大旗,让皇上减免各种税负,崇祯皇帝就被东林党忽悠着降低了江南织造和盐铁矿税,搞得最后大明内库一分钱都没有,都能饿死老鼠了。
要知道当时丝绸盐矿全都是暴利行业,魏忠贤派往各地的收税太监就是从这里面弄钱的,依靠着魏忠贤弄来的钱,才支撑起了大明帝国的开销。
东林党恨魏忠贤,自然也有他抢钱的行为,魏忠贤倒了,他们就忽悠崇祯皇帝减免赋税,可是全都肥了他们自己的腰包。
说到底,症结在哪里?就是权贵阶层不纳税,这个问题不解决,大明就没希望。
清朝继承了大明朝的制度,其中自然也包括权贵阶层不纳税,拉拢了一大批地主乡绅。到了康熙末年,颓势尽显,江南大灾,朝廷却拿不出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