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窃隋好驸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恭儿!是朕害了你啊!朕不该让你从汉中直接顺流出兵的!当初要是……当初要是……”
九成宫中,李渊看着梁朝送回来的木匣,里面所盛着的李孝恭人头,一下子悲从中来,哭瘫在地。他李家人丁虽然不算稀薄,可是他李渊的子侄辈中,成年可用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实在不多,李孝恭一死,他就只剩下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个最年长的儿子,可以挂帅一方了。
当然,李渊好歹也算是一个有点儿亲情和血性的君主,并没有他儿子李世民那般天性凉薄,对李孝恭遇害的哭泣,也多少有三四分是出于真诚的亲情表现。
“萧铣狗贼!我大唐与你伪梁势不两立!将来落在朕手上,可别指望还想着投降归顺做个安闲公侯,朕定然叫你兰陵萧氏付出代价!”
李渊怒吼完,还没来得及下一些有营养的命令,就被裴寂和刘文静扯住:“陛下不可冲动啊!如今山南东道尽数落入萧铣手中,武关要隘也已易手,大军要想报复梁朝,却从何处着手?武关房陵堵塞,剑门道更是艰险,我大唐与梁朝接壤的三处要害,都是易守难攻至极的地方。我军因怒兴兵,正中萧铣下怀!尤其是出潼关后南攻武关,更是会让王世充有可趁之机。武关在潼关西南七百余里,而函谷关距潼关仅二百里。我军主力在武关道中迁延日久,一旦后继乏力,或是军需出现断档,王世充的人马只要杀出函谷关,随时都能断我大军后路,陛下千万三思!”
秦之四塞。乃是秦楚之间的武关秦魏之间的函谷关秦陇之间的萧关,秦蜀之间的大散关。潼关本不是秦之四塞,而是汉朝之后为了进一步与关东诸国故地隔离。而在武关和函谷关之后,额外修的一道屏障。也就是说。楚地的人要入秦,必须先在南阳三辅之地过武关,然后走六百里武关道,再过潼关,然后才能到长安。而魏地的人要入秦,也要先过函谷关,然后再走崤函道,再过潼关。再到长安。
崤函道和武关道,都是在群山之间穿梭的,武关道主要是被秦岭切割,而崤函道还要考虑嵩山等山脉。前者长,后者短,相差两三倍的距离,这也就注定了,如果函谷关和武关都不在关中军阀的手中或者说关中军阀只掌握潼关时,东征就不得不以先下函谷关后下武关为要。否则如果顺序倒过来,先打武关。占据函谷关的军阀就能很轻松抄你后路。
此前,李渊坚持先占山南东道的地盘,是建立在一个前提条件之下的。那就是入武关这一行动不能有难度,当时武关在朱粲和别的农民军头目手上,入关确实不能算有难度,所以唐军收山南的方略是对的。但是现在武关到了梁军手上,背后有坚实的腹地作为后盾,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李渊绝望的发现,萧梁政权反而一夜之间,成了荆北豫南战场上那个可以置身事外的角色了。而李唐与王郑反而被推到了直接相争的第一线。
别说李渊没想到萧铣可以在几乎瞬间的时间内,要么不吃。要吃就一口闷把整个山南吞到武关为止,一口吃掉。连王世充都没有想到这一点。否则的话,王世充也是绝对不会坐视的。
诱饵吃掉了。连鱼钩都消化掉了,王世充舍弃一块可预期利益地盘,让二虎竞食或者说驱虎屯狼的计谋却没有得逞。萧铣这头猛虎,吃得饱饱地,然后继续在一旁看戏,西面堵塞了武关道,东边堵塞了南阳郡与洛阳之间的嵩山隘口中牟县,然后看李王两家争河洛。
偏偏李渊和王世充对于这种局面的突然变化,还真是一点实质性的应对手段都没有。
在西边,李渊含愤出兵,让手下将领刘弘基试探性带了万余兵马,试图学习当年邓艾偷渡阴平道灭蜀的故伎,再次绕过蜀中命门剑阁关,另辟蹊径杀入蜀中。可惜梁军一直是把守严密,连阴平道这种驻军极为困难囤粮极为损耗的地方都常年驻军千日防贼,刘弘基一脚踢在了铁板上,最后折损了好几千汉中兵,尸骨抛满了蜀山栈道,灰溜溜地逃了回去。
千万别小看梁军长期固守阴平道的后勤难度,当年三国末年,蜀国大将军姜维那也是一时名将,脑子清楚得很,连姜维都会被邓艾偷渡阴平灭国,可见那地方平时没人守卫,实在不是因为疏忽,而是因为太难守——进攻的部队,可以只带行军的干粮,走一遭就完事儿,可是在那种蜀山绝地上常年驻军,那就需要源源不断为守军运粮食上去,那都是要把干粮放在褡裢里头绑在人身上,然后手足并用才能过去的绝地,千辛万苦还有可能摔死人,一个人最多一次也就背十天的口粮而已。所以千日防贼的物资成本,足足是千日做贼者的数十倍,甚至百倍。
当年姜维要守住阴平道,就需要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给驻军供应粮食,而邓艾只要保证五天十天的军粮,就能通过这个绝地。当年姜维和钟会在剑阁关一对峙就是以年为单位计时的,邓艾之所以敢走阴平道,就是在和姜维赌命——我赌你没那个耐性和成本,数年如一日每天都严防死守,不计代价。你只要被我逮到一个疏忽,你就亡国了。
可是今日刘弘基的失败,那是让李唐正式看到了梁朝转入战略防御阶段后坐山观虎斗的决心了。当年蜀汉也好,东吴也好,害怕长期对峙消耗,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下的,那就是三国时候南方经济还不发达,常年维持一支大军却不打仗,国家经济受不起。
诸葛孔明在出师表里面反反复复强调:蜀汉如今的军力,是昭烈皇帝流窜大半个华夏,半辈子积累下来的,不是靠蜀地一隅本身供给的,所以咱要在这些精兵强将老死之前北伐成功。蒋校长逃到海峡对面去之后。也天天在想:咱的京沪杭警备司令部下面的兵,也就是汤恩伯那些嫡系部队,可不是区区一个海岛上的“本省人”能够征出来的。那都是档国数十年统治中原留下的精华,要想反攻。就要在这些人衰老之前完成,这一代人老了,就绝对没希望了。
李唐和王郑政权,此前都没有充分想到梁朝如今的经济体量规模,以及由此带来的持续对峙战潜力。直到这一刻,大梁持续地一丝不苟的消耗... -->>
“恭儿!是朕害了你啊!朕不该让你从汉中直接顺流出兵的!当初要是……当初要是……”
九成宫中,李渊看着梁朝送回来的木匣,里面所盛着的李孝恭人头,一下子悲从中来,哭瘫在地。他李家人丁虽然不算稀薄,可是他李渊的子侄辈中,成年可用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实在不多,李孝恭一死,他就只剩下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个最年长的儿子,可以挂帅一方了。
当然,李渊好歹也算是一个有点儿亲情和血性的君主,并没有他儿子李世民那般天性凉薄,对李孝恭遇害的哭泣,也多少有三四分是出于真诚的亲情表现。
“萧铣狗贼!我大唐与你伪梁势不两立!将来落在朕手上,可别指望还想着投降归顺做个安闲公侯,朕定然叫你兰陵萧氏付出代价!”
李渊怒吼完,还没来得及下一些有营养的命令,就被裴寂和刘文静扯住:“陛下不可冲动啊!如今山南东道尽数落入萧铣手中,武关要隘也已易手,大军要想报复梁朝,却从何处着手?武关房陵堵塞,剑门道更是艰险,我大唐与梁朝接壤的三处要害,都是易守难攻至极的地方。我军因怒兴兵,正中萧铣下怀!尤其是出潼关后南攻武关,更是会让王世充有可趁之机。武关在潼关西南七百余里,而函谷关距潼关仅二百里。我军主力在武关道中迁延日久,一旦后继乏力,或是军需出现断档,王世充的人马只要杀出函谷关,随时都能断我大军后路,陛下千万三思!”
秦之四塞。乃是秦楚之间的武关秦魏之间的函谷关秦陇之间的萧关,秦蜀之间的大散关。潼关本不是秦之四塞,而是汉朝之后为了进一步与关东诸国故地隔离。而在武关和函谷关之后,额外修的一道屏障。也就是说。楚地的人要入秦,必须先在南阳三辅之地过武关,然后走六百里武关道,再过潼关,然后才能到长安。而魏地的人要入秦,也要先过函谷关,然后再走崤函道,再过潼关。再到长安。
崤函道和武关道,都是在群山之间穿梭的,武关道主要是被秦岭切割,而崤函道还要考虑嵩山等山脉。前者长,后者短,相差两三倍的距离,这也就注定了,如果函谷关和武关都不在关中军阀的手中或者说关中军阀只掌握潼关时,东征就不得不以先下函谷关后下武关为要。否则如果顺序倒过来,先打武关。占据函谷关的军阀就能很轻松抄你后路。
此前,李渊坚持先占山南东道的地盘,是建立在一个前提条件之下的。那就是入武关这一行动不能有难度,当时武关在朱粲和别的农民军头目手上,入关确实不能算有难度,所以唐军收山南的方略是对的。但是现在武关到了梁军手上,背后有坚实的腹地作为后盾,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李渊绝望的发现,萧梁政权反而一夜之间,成了荆北豫南战场上那个可以置身事外的角色了。而李唐与王郑反而被推到了直接相争的第一线。
别说李渊没想到萧铣可以在几乎瞬间的时间内,要么不吃。要吃就一口闷把整个山南吞到武关为止,一口吃掉。连王世充都没有想到这一点。否则的话,王世充也是绝对不会坐视的。
诱饵吃掉了。连鱼钩都消化掉了,王世充舍弃一块可预期利益地盘,让二虎竞食或者说驱虎屯狼的计谋却没有得逞。萧铣这头猛虎,吃得饱饱地,然后继续在一旁看戏,西面堵塞了武关道,东边堵塞了南阳郡与洛阳之间的嵩山隘口中牟县,然后看李王两家争河洛。
偏偏李渊和王世充对于这种局面的突然变化,还真是一点实质性的应对手段都没有。
在西边,李渊含愤出兵,让手下将领刘弘基试探性带了万余兵马,试图学习当年邓艾偷渡阴平道灭蜀的故伎,再次绕过蜀中命门剑阁关,另辟蹊径杀入蜀中。可惜梁军一直是把守严密,连阴平道这种驻军极为困难囤粮极为损耗的地方都常年驻军千日防贼,刘弘基一脚踢在了铁板上,最后折损了好几千汉中兵,尸骨抛满了蜀山栈道,灰溜溜地逃了回去。
千万别小看梁军长期固守阴平道的后勤难度,当年三国末年,蜀国大将军姜维那也是一时名将,脑子清楚得很,连姜维都会被邓艾偷渡阴平灭国,可见那地方平时没人守卫,实在不是因为疏忽,而是因为太难守——进攻的部队,可以只带行军的干粮,走一遭就完事儿,可是在那种蜀山绝地上常年驻军,那就需要源源不断为守军运粮食上去,那都是要把干粮放在褡裢里头绑在人身上,然后手足并用才能过去的绝地,千辛万苦还有可能摔死人,一个人最多一次也就背十天的口粮而已。所以千日防贼的物资成本,足足是千日做贼者的数十倍,甚至百倍。
当年姜维要守住阴平道,就需要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给驻军供应粮食,而邓艾只要保证五天十天的军粮,就能通过这个绝地。当年姜维和钟会在剑阁关一对峙就是以年为单位计时的,邓艾之所以敢走阴平道,就是在和姜维赌命——我赌你没那个耐性和成本,数年如一日每天都严防死守,不计代价。你只要被我逮到一个疏忽,你就亡国了。
可是今日刘弘基的失败,那是让李唐正式看到了梁朝转入战略防御阶段后坐山观虎斗的决心了。当年蜀汉也好,东吴也好,害怕长期对峙消耗,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下的,那就是三国时候南方经济还不发达,常年维持一支大军却不打仗,国家经济受不起。
诸葛孔明在出师表里面反反复复强调:蜀汉如今的军力,是昭烈皇帝流窜大半个华夏,半辈子积累下来的,不是靠蜀地一隅本身供给的,所以咱要在这些精兵强将老死之前北伐成功。蒋校长逃到海峡对面去之后。也天天在想:咱的京沪杭警备司令部下面的兵,也就是汤恩伯那些嫡系部队,可不是区区一个海岛上的“本省人”能够征出来的。那都是档国数十年统治中原留下的精华,要想反攻。就要在这些人衰老之前完成,这一代人老了,就绝对没希望了。
李唐和王郑政权,此前都没有充分想到梁朝如今的经济体量规模,以及由此带来的持续对峙战潜力。直到这一刻,大梁持续地一丝不苟的消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