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大汉之全球攻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在最后的战争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武、萧、李三家也在尽力维持着西海州的正常运转。可终究是因为月氏叛乱,西海州定兴府以外的府郡县都显得颇为冷清,唯独定兴府,反而愈发的热闹起来。
定兴府实际上是由三个县组成,分别是武氏祖宅所在的无定县,萧氏祖宅所在的兴城县,及李氏祖辈居住的白驹县。无定县处于无定河的上游,兴城县在下游,而白驹县最为悲惨。在离河十五里的府城山脚下。可以说,定兴府的繁华,其实就是由无定河与府城山这一山一水组成的。
这个无定河之前还有一个名字。叫布哈拉河,也就是现代流经中亚五国的那条布哈拉河。不过汉军征服此地之后。首先因为布哈拉这个名字实在太没含义,其次是这条河在三百年前常发洪水,往往三十年就要进行一次变道,每次都要夺走许多人命,汉元805年时,有个游方的道士来到此地,见状便给当时的州牧出了个主意,说“此河无定道。应名无定,方可定矣”,于是便取名为无定河。
说来也怪,自从取名无定河之后,这条河果然不再变道,至此已经两百多年,也没有发生过什么洪水之类,简直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闻了。
定兴三县的组成,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武汉三镇,但又有所不同。武汉三镇是各具功能。或主商,或主工,亦或主农。而且各有各的城域规划,早个几百年,武汉三镇其实是三个城池,各有各的城墙。
而大汉帝国的定兴三县其实是共用一座城墙,绵延上百里,形成一个品字形的内城,拥有三个水门,五个陆门,三横三竖的主道。丁口五十万众。而外城辐射周边达百里之遥,仅有大致规划。丁口逾两百万,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定兴大府!
在定兴府的内城。很难从行人上看出这里与大汉帝国的老州有什么太大区别,而在外城则可以很明显的区分出定兴三县。西海武氏主要跟哈里发做生意,所以白巾包头的哈里发人多在无定县活动。西海萧氏多与罗马人交易,所以短发长袍露臂的西方人多在兴城县居住。而西海李氏所在的白驹县则是最多汉人往来的县城,倒不是因为李氏与老州汉人交易多,而是因为西海郡公马家就在白驹县的府城山下,与西海李氏算是隔山的邻居,两家翻个山,不到半个时辰就能到对面家里喝杯茶。若是腿脚快些,茶水还温就能跑个来回了。
在这西海州,虽说不算是江南鱼米水乡,但因靠着无定河,倒也不缺水源,加上里海就在西北边,水域资源也是颇为丰富。仅从城内的港口来看,行人如织,摩肩接踵,还有画舫、红袖招摇于无定河上,俨然是大汉帝国的又一处盛世天堂。
阳光刺眼,虽已是隆冬时节,但无定码头上依旧热火朝天。码头上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各个国家,不同肤色种族的帮闲如蚂蚁般来回搬运。码头前的街道,算是最初的物流集散中心,无数人流连穿梭于此,希翼在此购得一手最便宜的货物,从而贩运四方,赚取利润。
当然,这也是个鱼龙混杂的所在。而且因为月氏叛乱,各地货物在此堆积,各色人等也被阻断在这里,所以更显拥挤异常。
码头上的人们用熟练或是生硬的汉语进行交流。月氏叛乱,阻断东西,最重要的丝绸之路已经停滞。若是圣祖以前的大汉帝国,一旦丝绸之路断了,那便是真正断了东西方的联系。可圣祖之后的大汉帝国却不是如此。从定兴府除了走丝绸之路去往东方外,还有三条道路可以通往大汉帝国。
第一条:往南走呼罗珊,从安息上船走海路到大汉的星落城,然后再转道去往大汉帝国内部。第二条:往东南,过呼罗珊-安息-达玛,然后进入大汉帝国最西南的婆娑州,然后再从暹罗州到缅因州,之后才从南掌郡进入桂林郡或者象郡,最后通过灵渠水道或者珠江水系回到帝国老州。第三条:往东,过呼罗珊之后翻帕拉山,过葱岭南端,进入帝国的吐蕃州,然后走川西古道,经茶马道进入大汉帝国剑南郡,再转折向北,进入洛阳和长安。
第一条和第二条路相对更稳定,危险较少,而第三条路却是千沟万壑,险隘重重,而且最严重的是,第三条路要走高原,没有经历过高原的人绝对很难想象那种缺氧的痛苦,就算科技已经发达的现代,仍有去了西藏回不来的游客,更遑论这个时代了。所以,大多数的商人其实都会选择第一条或者第二条路。
当然,最方便的还是丝绸之路,这条流淌着黄金的道路从汉武帝之后便是东西方交流的大动脉,在造船技术没有获得革命性改变之前,这条道路绝对是最重要的路。
所以,对于月氏叛乱,定兴府的商人们可不一定全都是支持的。至少在无定县这片码头上,百家商户,九十户都在咒骂该死的月氏人---因为在这里开店的,大都是哈里发人。哈里发人可不管东西方两大帝国之间的博弈有什么要紧,他们想得最多的,还是大汉帝国的丝绸、瓷器和精美的汉家饰物。
接下来的故事,就将在这中西合璧,却汉风凛凛的中东部城市---定兴府展开~~(未完待续。)
> 在最后的战争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武、萧、李三家也在尽力维持着西海州的正常运转。可终究是因为月氏叛乱,西海州定兴府以外的府郡县都显得颇为冷清,唯独定兴府,反而愈发的热闹起来。
定兴府实际上是由三个县组成,分别是武氏祖宅所在的无定县,萧氏祖宅所在的兴城县,及李氏祖辈居住的白驹县。无定县处于无定河的上游,兴城县在下游,而白驹县最为悲惨。在离河十五里的府城山脚下。可以说,定兴府的繁华,其实就是由无定河与府城山这一山一水组成的。
这个无定河之前还有一个名字。叫布哈拉河,也就是现代流经中亚五国的那条布哈拉河。不过汉军征服此地之后。首先因为布哈拉这个名字实在太没含义,其次是这条河在三百年前常发洪水,往往三十年就要进行一次变道,每次都要夺走许多人命,汉元805年时,有个游方的道士来到此地,见状便给当时的州牧出了个主意,说“此河无定道。应名无定,方可定矣”,于是便取名为无定河。
说来也怪,自从取名无定河之后,这条河果然不再变道,至此已经两百多年,也没有发生过什么洪水之类,简直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闻了。
定兴三县的组成,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武汉三镇,但又有所不同。武汉三镇是各具功能。或主商,或主工,亦或主农。而且各有各的城域规划,早个几百年,武汉三镇其实是三个城池,各有各的城墙。
而大汉帝国的定兴三县其实是共用一座城墙,绵延上百里,形成一个品字形的内城,拥有三个水门,五个陆门,三横三竖的主道。丁口五十万众。而外城辐射周边达百里之遥,仅有大致规划。丁口逾两百万,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定兴大府!
在定兴府的内城。很难从行人上看出这里与大汉帝国的老州有什么太大区别,而在外城则可以很明显的区分出定兴三县。西海武氏主要跟哈里发做生意,所以白巾包头的哈里发人多在无定县活动。西海萧氏多与罗马人交易,所以短发长袍露臂的西方人多在兴城县居住。而西海李氏所在的白驹县则是最多汉人往来的县城,倒不是因为李氏与老州汉人交易多,而是因为西海郡公马家就在白驹县的府城山下,与西海李氏算是隔山的邻居,两家翻个山,不到半个时辰就能到对面家里喝杯茶。若是腿脚快些,茶水还温就能跑个来回了。
在这西海州,虽说不算是江南鱼米水乡,但因靠着无定河,倒也不缺水源,加上里海就在西北边,水域资源也是颇为丰富。仅从城内的港口来看,行人如织,摩肩接踵,还有画舫、红袖招摇于无定河上,俨然是大汉帝国的又一处盛世天堂。
阳光刺眼,虽已是隆冬时节,但无定码头上依旧热火朝天。码头上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各个国家,不同肤色种族的帮闲如蚂蚁般来回搬运。码头前的街道,算是最初的物流集散中心,无数人流连穿梭于此,希翼在此购得一手最便宜的货物,从而贩运四方,赚取利润。
当然,这也是个鱼龙混杂的所在。而且因为月氏叛乱,各地货物在此堆积,各色人等也被阻断在这里,所以更显拥挤异常。
码头上的人们用熟练或是生硬的汉语进行交流。月氏叛乱,阻断东西,最重要的丝绸之路已经停滞。若是圣祖以前的大汉帝国,一旦丝绸之路断了,那便是真正断了东西方的联系。可圣祖之后的大汉帝国却不是如此。从定兴府除了走丝绸之路去往东方外,还有三条道路可以通往大汉帝国。
第一条:往南走呼罗珊,从安息上船走海路到大汉的星落城,然后再转道去往大汉帝国内部。第二条:往东南,过呼罗珊-安息-达玛,然后进入大汉帝国最西南的婆娑州,然后再从暹罗州到缅因州,之后才从南掌郡进入桂林郡或者象郡,最后通过灵渠水道或者珠江水系回到帝国老州。第三条:往东,过呼罗珊之后翻帕拉山,过葱岭南端,进入帝国的吐蕃州,然后走川西古道,经茶马道进入大汉帝国剑南郡,再转折向北,进入洛阳和长安。
第一条和第二条路相对更稳定,危险较少,而第三条路却是千沟万壑,险隘重重,而且最严重的是,第三条路要走高原,没有经历过高原的人绝对很难想象那种缺氧的痛苦,就算科技已经发达的现代,仍有去了西藏回不来的游客,更遑论这个时代了。所以,大多数的商人其实都会选择第一条或者第二条路。
当然,最方便的还是丝绸之路,这条流淌着黄金的道路从汉武帝之后便是东西方交流的大动脉,在造船技术没有获得革命性改变之前,这条道路绝对是最重要的路。
所以,对于月氏叛乱,定兴府的商人们可不一定全都是支持的。至少在无定县这片码头上,百家商户,九十户都在咒骂该死的月氏人---因为在这里开店的,大都是哈里发人。哈里发人可不管东西方两大帝国之间的博弈有什么要紧,他们想得最多的,还是大汉帝国的丝绸、瓷器和精美的汉家饰物。
接下来的故事,就将在这中西合璧,却汉风凛凛的中东部城市---定兴府展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