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三国之最强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章衣锦还乡(一)
中平四年,纷纷攘攘的大汉,终于迎来了一个安定祥和的新年。
当此之时,四方的战乱已经基本消歇,不复有天下汹汹之势。
凉州,有了董卓这头凶兽的坐镇,凉州的羌胡部落一下子变得服服帖帖,再也不敢起半点异心。当然,也曾听说凉州境内,依然有小股的马贼游寇在活动,但那毕竟只是疥癣之疾不是么?
益州,在州牧刘焉的日夜操劳、亲切关怀下,五斗米道已经摇身一变,从策动暴乱的祸源,成为了稳定人心、消除祸乱的功臣,并且悄悄的披上了正一道的外皮——尽管这一行为并未得到了正一道的考核以及授权。
荆州,武陵蛮虽然偶有进犯,但无一不是立刻被当地的郡兵击败,担任武陵都尉的黄祖,则借此机会刷了不少军功,如今已然官拜长沙太守了。
而在江夏郡,历史上中平三年的赵慈之乱,如今也被刘照一翅膀扇到不知哪里去了。这场变故的主角之一,南阳太守秦颉,固然早早就战死了,而另一个主角赵慈,则根本没有机会崭露头角。
想来,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江夏都尉郭靖,正是由于他在江夏主兵,所以才没有闹出军队哗变的事故来,因此原本只是江夏一小卒的赵慈,也就没有机会登上历史的舞台了。
北方,鲜卑曾于中平三年,大举进犯幽并二州。虽然鲜卑一度气势汹汹,攻破了不少边郡的城关堡垒,但在边郡军民的英勇反击下,最后只得黯然撤兵。
在这一场战争当中,不少将星开始崭露头角——辽西郡长史公孙瓒大破鲜卑于柳城,并州刺史丁原大破鲜卑于云中,雁门郡贼曹史、别部司马张辽大破鲜卑于平城,五原郡五原县尉吕布,单骑突阵,斩鲜卑小帅一人,郡内皆赞其武勇。
丁原闻之,本欲聘吕布为武猛从事,后慑于州中物议,只得改聘为主簿一职。丁原此举,也算是无可奈何的折衷之举——吕布出身寒门,又是一名武夫,出任从事史,自然会被人视为“超擢”,可若是以其他卑微的职务安置,又太过屈才,因此,丁原只得任命吕布为主簿,以示亲信。
然而,主簿乃是文职,以一武夫出任,自然更要找来郡中豪门大姓的嘲笑——丁原本身也不过是寒门子弟,一介武夫,全凭大将军何进抬举,这才由武猛都尉迁任并州刺史,如此出身,自然没法压服郡中的豪强。
此外,由于凉州羌乱早早的被汉廷平定,没有形成历史上的规模,因此,也就没有发生征发三千幽州突骑支援凉州的事件,故而,历史上的张纯之乱,似乎也销声匿迹了。
而在冀州,黄巾的残部,不断侵掠四郡的太行贼,已经被朝廷招安,虽然为此而设立了一个“听调不听宣”的常山典农都尉,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一股黄巾余党,但是,终归结束了太行贼不停侵扰周边郡县的局面。
至于另一股黄巾残部,位于青徐交界处的泰山贼,则在孙坚这头猛虎的严酷打击下,溃不成军,只能作鸟兽散,四下奔逃。
但是,对于泰山贼寇,朝廷也早就做过了周密的布置,除了泰山太守孙坚频频主动出击外,周围的各郡县也奉命一体防卫,他们虽然没有能力深入险峻,讨伐贼寇,却也征发了不少兵丁,就地严防死守,让贼寇们很难流窜到外地去。
就在这群途末路之际,泰山贼寇们却意外的找到了一条生路——有人来“招安”他们了。
前来“招安”的,却不是朝廷、官服的人,而是泰山郡及其周边郡县的豪强们。
这些豪强地主,手下兼并了大量的田地,而原本在田地上耕作的农民,则沦为了佃农乃至家奴,为这些豪强充当部曲。
只是,黄巾之乱一起,这些豪强手下的佃农,也纷纷揭竿而起,响应黄巾军,转而对先前的“主人”反戈一击。
在这场暴乱当中,不少豪强为黄巾军所杀,家破人亡,而其他的豪强,虽然勉强抵挡住了黄巾军,但是家奴部曲的损失也不小。
黄巾之乱被平定之后,幸存的豪强们迫不及待的磨牙吮血,将那些抛荒无主的土地全都兼并到了自己的手中。
土地的数目虽然大大增加了,可因战乱而损失的人口,却没有那么容易恢复过来,因此,一些别具眼光的豪强,便把主意打到了黄巾残部的身上。
昌豨便是其中的始作俑者。
昌豨,字子霸,泰山郡费国县人,自幼生得体魄雄健,膂力远胜同侪辈,因此便视自己为英雄豪杰一流的人物。长大后,更是仗义疏财,广招宾客,收养豪杰之士,在整个泰山郡,都算是鼎鼎有名的人物。
昌豨既以英雄自居,又恰巧遭逢乱世,难免就生出了一点半点的非分之想。奈何汉廷余威犹在,还远不到英雄豪杰乘势并起的地步,因此,昌豨也只好“守以待时”了。
只不过,有了这份心态,昌豨的胆子便大了许多,干起非法的勾当来,也更加肆无忌惮得多。
早在青徐黄巾残部躲入泰山的时候,昌豨便派人跟他们私下做起了买卖。
黄巾残部劫掠州郡,手中有不少珍宝财货,如今避入深山老林,这些珍宝财货,饥不能食,寒不能衣,早就成了累赘。
而昌豨则瞅准这个机会,用粮食和食盐,换取黄巾军手中的珍宝财货。在这项交易当中,昌豨是完全掌控主动权的一方,因此,那些珍宝财货便被昌豨以极低的代价拿到了手中。而颇有狡智的昌豨,更是在一些恰当的时候,拿一点蝇头小利来向黄巾军示好,故意做出一副慷慨大方,仗义疏财的模样,因此迷惑了不少黄巾军的首脑。
有昌豨做榜样,附近的豪强地主们纷纷效仿,其中以泰山吴敦、孙观,东海尹礼最为猖獗。
因此,汉廷对泰山贼的包围圈,虽然在军事上还算是防守严密,但在经济上,早就让这些国之蠹虫给渗透的千疮百孔了。
幸好,一方面是孙坚英勇善战,屡屡深入险要,主动进击,却能每每大破贼寇,没有将泰山的形式拖成僵局;另一方面,则是黄巾军手中的珍宝财货渐渐用光,即便想从昌豨等辈手中收购粮草食盐,也是力有不逮。因此,泰山的局势总算逐渐明朗,胜利的天平最终还是倒向了汉廷这边。
然而,榨干了黄巾军手中最后一枚五铢钱的昌豨,却不肯就此放手。他的目光,立刻紧盯在了黄巾军数以万计的人口上。
泰山贼对外号称有三十万之众,实际数目虽然远没有这么多,但是五六万人还是绰绰有余的。虽被孙坚屡屡击破,但在深山老林之中,是很难打出决定性的歼灭战的,因此,虽然被孙坚打得落花流水,但泰山贼实际折损的人数,远没有孙坚声称的那么多。
对于昌豨等人而言,这数万泰山贼,无异于一笔无比丰厚的意外之财,而且还是唾手可得的那种。
两下里一拍即合——走投无路的泰山贼,投靠到了昌豨等人的门下,成为了豪强们的部曲家兵。
这其中,以昌豨收获最丰——大约又近万人投到了他的门下,这么多的人口,即便以昌豨的家业之大,田地之多,也很难完全安置,因此,昌豨便在蒙山附近,修建了数所山庄别院,在其中豢养了一大批精壮,充做敢死之... -->>
第一章衣锦还乡(一)
中平四年,纷纷攘攘的大汉,终于迎来了一个安定祥和的新年。
当此之时,四方的战乱已经基本消歇,不复有天下汹汹之势。
凉州,有了董卓这头凶兽的坐镇,凉州的羌胡部落一下子变得服服帖帖,再也不敢起半点异心。当然,也曾听说凉州境内,依然有小股的马贼游寇在活动,但那毕竟只是疥癣之疾不是么?
益州,在州牧刘焉的日夜操劳、亲切关怀下,五斗米道已经摇身一变,从策动暴乱的祸源,成为了稳定人心、消除祸乱的功臣,并且悄悄的披上了正一道的外皮——尽管这一行为并未得到了正一道的考核以及授权。
荆州,武陵蛮虽然偶有进犯,但无一不是立刻被当地的郡兵击败,担任武陵都尉的黄祖,则借此机会刷了不少军功,如今已然官拜长沙太守了。
而在江夏郡,历史上中平三年的赵慈之乱,如今也被刘照一翅膀扇到不知哪里去了。这场变故的主角之一,南阳太守秦颉,固然早早就战死了,而另一个主角赵慈,则根本没有机会崭露头角。
想来,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江夏都尉郭靖,正是由于他在江夏主兵,所以才没有闹出军队哗变的事故来,因此原本只是江夏一小卒的赵慈,也就没有机会登上历史的舞台了。
北方,鲜卑曾于中平三年,大举进犯幽并二州。虽然鲜卑一度气势汹汹,攻破了不少边郡的城关堡垒,但在边郡军民的英勇反击下,最后只得黯然撤兵。
在这一场战争当中,不少将星开始崭露头角——辽西郡长史公孙瓒大破鲜卑于柳城,并州刺史丁原大破鲜卑于云中,雁门郡贼曹史、别部司马张辽大破鲜卑于平城,五原郡五原县尉吕布,单骑突阵,斩鲜卑小帅一人,郡内皆赞其武勇。
丁原闻之,本欲聘吕布为武猛从事,后慑于州中物议,只得改聘为主簿一职。丁原此举,也算是无可奈何的折衷之举——吕布出身寒门,又是一名武夫,出任从事史,自然会被人视为“超擢”,可若是以其他卑微的职务安置,又太过屈才,因此,丁原只得任命吕布为主簿,以示亲信。
然而,主簿乃是文职,以一武夫出任,自然更要找来郡中豪门大姓的嘲笑——丁原本身也不过是寒门子弟,一介武夫,全凭大将军何进抬举,这才由武猛都尉迁任并州刺史,如此出身,自然没法压服郡中的豪强。
此外,由于凉州羌乱早早的被汉廷平定,没有形成历史上的规模,因此,也就没有发生征发三千幽州突骑支援凉州的事件,故而,历史上的张纯之乱,似乎也销声匿迹了。
而在冀州,黄巾的残部,不断侵掠四郡的太行贼,已经被朝廷招安,虽然为此而设立了一个“听调不听宣”的常山典农都尉,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一股黄巾余党,但是,终归结束了太行贼不停侵扰周边郡县的局面。
至于另一股黄巾残部,位于青徐交界处的泰山贼,则在孙坚这头猛虎的严酷打击下,溃不成军,只能作鸟兽散,四下奔逃。
但是,对于泰山贼寇,朝廷也早就做过了周密的布置,除了泰山太守孙坚频频主动出击外,周围的各郡县也奉命一体防卫,他们虽然没有能力深入险峻,讨伐贼寇,却也征发了不少兵丁,就地严防死守,让贼寇们很难流窜到外地去。
就在这群途末路之际,泰山贼寇们却意外的找到了一条生路——有人来“招安”他们了。
前来“招安”的,却不是朝廷、官服的人,而是泰山郡及其周边郡县的豪强们。
这些豪强地主,手下兼并了大量的田地,而原本在田地上耕作的农民,则沦为了佃农乃至家奴,为这些豪强充当部曲。
只是,黄巾之乱一起,这些豪强手下的佃农,也纷纷揭竿而起,响应黄巾军,转而对先前的“主人”反戈一击。
在这场暴乱当中,不少豪强为黄巾军所杀,家破人亡,而其他的豪强,虽然勉强抵挡住了黄巾军,但是家奴部曲的损失也不小。
黄巾之乱被平定之后,幸存的豪强们迫不及待的磨牙吮血,将那些抛荒无主的土地全都兼并到了自己的手中。
土地的数目虽然大大增加了,可因战乱而损失的人口,却没有那么容易恢复过来,因此,一些别具眼光的豪强,便把主意打到了黄巾残部的身上。
昌豨便是其中的始作俑者。
昌豨,字子霸,泰山郡费国县人,自幼生得体魄雄健,膂力远胜同侪辈,因此便视自己为英雄豪杰一流的人物。长大后,更是仗义疏财,广招宾客,收养豪杰之士,在整个泰山郡,都算是鼎鼎有名的人物。
昌豨既以英雄自居,又恰巧遭逢乱世,难免就生出了一点半点的非分之想。奈何汉廷余威犹在,还远不到英雄豪杰乘势并起的地步,因此,昌豨也只好“守以待时”了。
只不过,有了这份心态,昌豨的胆子便大了许多,干起非法的勾当来,也更加肆无忌惮得多。
早在青徐黄巾残部躲入泰山的时候,昌豨便派人跟他们私下做起了买卖。
黄巾残部劫掠州郡,手中有不少珍宝财货,如今避入深山老林,这些珍宝财货,饥不能食,寒不能衣,早就成了累赘。
而昌豨则瞅准这个机会,用粮食和食盐,换取黄巾军手中的珍宝财货。在这项交易当中,昌豨是完全掌控主动权的一方,因此,那些珍宝财货便被昌豨以极低的代价拿到了手中。而颇有狡智的昌豨,更是在一些恰当的时候,拿一点蝇头小利来向黄巾军示好,故意做出一副慷慨大方,仗义疏财的模样,因此迷惑了不少黄巾军的首脑。
有昌豨做榜样,附近的豪强地主们纷纷效仿,其中以泰山吴敦、孙观,东海尹礼最为猖獗。
因此,汉廷对泰山贼的包围圈,虽然在军事上还算是防守严密,但在经济上,早就让这些国之蠹虫给渗透的千疮百孔了。
幸好,一方面是孙坚英勇善战,屡屡深入险要,主动进击,却能每每大破贼寇,没有将泰山的形式拖成僵局;另一方面,则是黄巾军手中的珍宝财货渐渐用光,即便想从昌豨等辈手中收购粮草食盐,也是力有不逮。因此,泰山的局势总算逐渐明朗,胜利的天平最终还是倒向了汉廷这边。
然而,榨干了黄巾军手中最后一枚五铢钱的昌豨,却不肯就此放手。他的目光,立刻紧盯在了黄巾军数以万计的人口上。
泰山贼对外号称有三十万之众,实际数目虽然远没有这么多,但是五六万人还是绰绰有余的。虽被孙坚屡屡击破,但在深山老林之中,是很难打出决定性的歼灭战的,因此,虽然被孙坚打得落花流水,但泰山贼实际折损的人数,远没有孙坚声称的那么多。
对于昌豨等人而言,这数万泰山贼,无异于一笔无比丰厚的意外之财,而且还是唾手可得的那种。
两下里一拍即合——走投无路的泰山贼,投靠到了昌豨等人的门下,成为了豪强们的部曲家兵。
这其中,以昌豨收获最丰——大约又近万人投到了他的门下,这么多的人口,即便以昌豨的家业之大,田地之多,也很难完全安置,因此,昌豨便在蒙山附近,修建了数所山庄别院,在其中豢养了一大批精壮,充做敢死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