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农家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乡下姑娘不可能像城里小姐那么讲究,温家缺钱,所以一切从简。和族里宗长说好,打开祠堂大门,带上二妹、小妹、左右几位邻居,再把族里长辈请上,往地上铺几个蒲团,便算是开始了,仪式用的最贵重的玉笄还是孙大娘送的。
礼毕,易婶子帮温家准备菜蔬和酒水,温秀才请众人前去赴宴。当着众人的面,大妹跪在蒲团上连磕三个响头,拜孙大娘作干娘。
吃饱喝足之后,众人又唠了会儿闲嗑才走,孙大娘乘坐自己马车前往县城拉单。
第二天,花妹吃饭吃得早,早早来温家找大妹,等到大妹也收拾好了,两人一道去孙家绣坊,经过大槐树时,又看见文秀才站在那里等着。
花妹与大妹嘀咕道:“别理他,咱们快点走。”
花妹停下脚步说道:“你先走吧,不必等我。”
花妹狐疑地看看文秀才,又看看大妹,心里不快,撅起嘴加快脚步走了,走几步又不死心,回过头看看,发现文秀才从槐树后走出来,激动得两撇小胡子一抖一抖。见大妹在看自己,花妹只好转头,继续走路。
这还是大妹第一次愿意听他说话,文秀才喜不自禁,激动道:“听闻昨日姑娘及笄,不才不敢贸贸然去,但是又想要一表贺意,以此送上,希望姑娘喜欢。”说着,递出手中小巧的锦盒。
大妹犹豫良久,伸手接住,谢道:“让文先生破费了。”
难得大妹今日这么好说话,文秀才干脆把掏心窝的话一股脑儿倾倒出来,道:“不才知道自己以前日子过得荒唐,一为性情无羁有关,二是时运不济,所以自怨自艾,三是身边没有规劝之人。不才知道和姑娘提这个是冒犯了姑娘,姑娘是天上雪莲,不才只是地上顽木,但不才对姑娘真是仰慕得紧,姑娘若是能够青眼垂怜,不才愿意改掉以前种种,一心一意攻读功名,决不让姑娘错付。”
大妹低头沉默许久,终于抬头迎上文秀才期盼忐忑的眼神,决然道:“多饮损神伤身,先生把酒戒了吧。”
文秀才兴奋得整个人都恍恍惚惚起来,以为在做梦,一再求证道:“真的?姑娘是答应了吗?”激动之下,逾矩走得离大妹很近,几乎呼吸相闻。
大妹礼貌地后退几步,文秀才蓦然警醒,忙紧张地道歉。
大妹不介意地摇头,强笑道:“干娘在绣庄等我,文先生也请回去吧。”
文秀才一叠声说好,躬身让大妹先走,又目送到看不见大妹身影了,这才兴奋得返回县城,进食肆一口气叫了一斤馄饨,不但把早饭补上,连带着中饭也解决了。
手里握着锦盒,却有如握着炙热炭火,偏偏又扔不得,大妹只觉得又烫又硌手,到了绣庄便埋进放针线的竹篓里,这才抬手擦擦额头薄汗,发觉绣庄又笼罩在一片洋洋喜气之中,原来孙大娘又在县城接到了活。
众绣娘坐在各自绣架上,一面叽叽咋咋闲聊说笑,一面手上动作不停,大妹留心听了几句,并没有听见有说自己的,遂把孙大娘留给自己吃的几块糕点送给了花妹。
绣娘们高兴,可孙大娘却没多大欢喜,原来这次分活的来自县城里的一个小绣庄,他们自己本身能接到的订单不多,这次不过因为订单比往常大,时间又紧,才能匀给孙家绣坊一些,做完这一批,下一批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接到。
图样
一辆气派的大马车停在孙家绣坊门外,一位锦衣罗裙的俊俏丫头首先从马车下来,扶出一位穿戴贵气的妇人。妇人下人,丫头走到门房处送上拜帖,询问孙大娘在何处。
门房不识字,问丫头得知是郡城郑家染坊的来客,忙收起请帖,恭敬地将两人迎进绣坊。
大妹从孙大娘房里出来,面对面碰到妇人,认出是苏姑姑近旁伺候的张婶,于是福了福身子,向她请安。
张婶连忙说道:“不敢当。”携了大妹的手进里面去见孙大娘。
孙大娘不知客至,丢下手头的活计起身,听大妹介绍才知是全郡最大染坊郑家郑夫人的身边人,只是郑家路远,她们绣坊向来与她们毫无瓜葛,不知郑家的人怎么会找上门来,遂一面吩咐下人奉茶,一面请张婶上座。
原来郑夫人来东凌县办事,因脱不开身,让张婶代为前来,想和孙大娘谈笔生意。郑家新染了一批竹枝图的宋锦,觉得图案太素,想要在锦布上加些刺绣,是以来找孙家绣坊合作。布匹数量颇多,好在时间不紧,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慢慢做,孙大娘满心欢喜地答应。
过几个月便逢郡守母亲大寿,郑夫人准备送上一幅八仙贺寿图,图纸已由郑夫人画好,需要孙大娘安排一位针法娴熟的绣娘完成。
正好大妹就在旁边,孙大娘将此事交付给大妹。张婶对大妹点点头,与孙大娘说笑一回,喝完一盏茶便走了。
送张婶出门,孙大娘牵着大妹的手回来,恭喜她道:“你的好事要来了!”郑家染坊远在郡城,且与孙家绣坊素无往来,名声又这么大,为何绕开城中这么多家大绣庄,偏偏与他们小绣坊合作?孙大娘百思不得其解,唯有把功劳归在大妹身上。听说郑家有个独子,郑夫人是见过大妹的。
听孙大娘这么说,大妹心里不快,因此未接话。郑恒与梅家小姐早已下了文定,只是有无成亲还未听说,不管有无成亲,她们都是两条道上的人,不欲有什么瓜葛。
大妹拿了图样出去,走到绣架前展开,发现图上众仙人衣袂飘飘,手拿各样法器,高低不一立在东海之上,笑意盈盈,似乎乘风破浪而来,笔力浑厚,骨力遒劲,意境洒脱,不似女子手臂,遂仔细寻找,竟让他在吕洞宾的袖底找到“云踪客”三个字,知是郑恒所作。
暮春时节,夏日将近,大妹觉得手脚无力,遂将图纸压在窗台边的案几上,去厨房舀碗绿豆汤喝。
到晚间就寝时分,突然雷声鸣鸣,紧接着风雨大作,狂风将树枝打得啪啪响。大雨倾泻在屋顶上,又沿着瓦沟倒下来,哗啦啦掉在地上,不一会儿就把屋檐下的几口大缸都灌满水。大妹披衣起来,本想关窗,却觉得大风卷裹着雨丝吹进来,一袭身上憋闷,遂贪凉多站了一会儿,突听绣楼那边传来“哐当……哐当……”的声音,隐隐约约,不太真切。
大妹的心被揪了下,连忙抱上伞打开房门出去,无奈风雨太大,油纸伞根本撑不住,所幸住所离绣楼也就十几步距离,大妹索性扔伞冲进雨帘之中,快步躲进绣楼,“蹬蹬蹬”跑到二楼,推开房门又快速关上,将一卷狂风关在门外。
“是大妹吗?”屋里有个声音问道。
大妹应了一声,拿出火折子点上烛台,看见孙大娘已经把所有窗户都关上。“呼——”的一声又是风来,熄灭了大妹手上烛火。
“窗户纸破了个口,你干爹已经去拿木板。”孙大娘说道,用身体挡住风口,让大妹重新把烛灯点上。
就着昏暗的光,大妹发现窗户被吹开两扇,窗台边湿漉漉的,而压在案几上的图纸也因为沾水的原因,粘在一块儿,图纸的样纹还没有描到绣布上。
“没事儿,”孙大娘安慰她,“晾一个晚上就干了。”
不一会儿,孙大爷抱着木板进来,孙大娘用木板压在风口,大妹和孙大爷合力抬桌子搬椅子,把木板抵在窗户上。
小心翼翼展开图纸,大妹发现图画人物的样子已经模糊成一团,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就连颜色也分辨不清。
孙大爷没空,一大早就被孙大娘指派去干别的事情,大妹只能自己乘坐马车去找苏姑姑。
 ... -->>
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乡下姑娘不可能像城里小姐那么讲究,温家缺钱,所以一切从简。和族里宗长说好,打开祠堂大门,带上二妹、小妹、左右几位邻居,再把族里长辈请上,往地上铺几个蒲团,便算是开始了,仪式用的最贵重的玉笄还是孙大娘送的。
礼毕,易婶子帮温家准备菜蔬和酒水,温秀才请众人前去赴宴。当着众人的面,大妹跪在蒲团上连磕三个响头,拜孙大娘作干娘。
吃饱喝足之后,众人又唠了会儿闲嗑才走,孙大娘乘坐自己马车前往县城拉单。
第二天,花妹吃饭吃得早,早早来温家找大妹,等到大妹也收拾好了,两人一道去孙家绣坊,经过大槐树时,又看见文秀才站在那里等着。
花妹与大妹嘀咕道:“别理他,咱们快点走。”
花妹停下脚步说道:“你先走吧,不必等我。”
花妹狐疑地看看文秀才,又看看大妹,心里不快,撅起嘴加快脚步走了,走几步又不死心,回过头看看,发现文秀才从槐树后走出来,激动得两撇小胡子一抖一抖。见大妹在看自己,花妹只好转头,继续走路。
这还是大妹第一次愿意听他说话,文秀才喜不自禁,激动道:“听闻昨日姑娘及笄,不才不敢贸贸然去,但是又想要一表贺意,以此送上,希望姑娘喜欢。”说着,递出手中小巧的锦盒。
大妹犹豫良久,伸手接住,谢道:“让文先生破费了。”
难得大妹今日这么好说话,文秀才干脆把掏心窝的话一股脑儿倾倒出来,道:“不才知道自己以前日子过得荒唐,一为性情无羁有关,二是时运不济,所以自怨自艾,三是身边没有规劝之人。不才知道和姑娘提这个是冒犯了姑娘,姑娘是天上雪莲,不才只是地上顽木,但不才对姑娘真是仰慕得紧,姑娘若是能够青眼垂怜,不才愿意改掉以前种种,一心一意攻读功名,决不让姑娘错付。”
大妹低头沉默许久,终于抬头迎上文秀才期盼忐忑的眼神,决然道:“多饮损神伤身,先生把酒戒了吧。”
文秀才兴奋得整个人都恍恍惚惚起来,以为在做梦,一再求证道:“真的?姑娘是答应了吗?”激动之下,逾矩走得离大妹很近,几乎呼吸相闻。
大妹礼貌地后退几步,文秀才蓦然警醒,忙紧张地道歉。
大妹不介意地摇头,强笑道:“干娘在绣庄等我,文先生也请回去吧。”
文秀才一叠声说好,躬身让大妹先走,又目送到看不见大妹身影了,这才兴奋得返回县城,进食肆一口气叫了一斤馄饨,不但把早饭补上,连带着中饭也解决了。
手里握着锦盒,却有如握着炙热炭火,偏偏又扔不得,大妹只觉得又烫又硌手,到了绣庄便埋进放针线的竹篓里,这才抬手擦擦额头薄汗,发觉绣庄又笼罩在一片洋洋喜气之中,原来孙大娘又在县城接到了活。
众绣娘坐在各自绣架上,一面叽叽咋咋闲聊说笑,一面手上动作不停,大妹留心听了几句,并没有听见有说自己的,遂把孙大娘留给自己吃的几块糕点送给了花妹。
绣娘们高兴,可孙大娘却没多大欢喜,原来这次分活的来自县城里的一个小绣庄,他们自己本身能接到的订单不多,这次不过因为订单比往常大,时间又紧,才能匀给孙家绣坊一些,做完这一批,下一批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接到。
图样
一辆气派的大马车停在孙家绣坊门外,一位锦衣罗裙的俊俏丫头首先从马车下来,扶出一位穿戴贵气的妇人。妇人下人,丫头走到门房处送上拜帖,询问孙大娘在何处。
门房不识字,问丫头得知是郡城郑家染坊的来客,忙收起请帖,恭敬地将两人迎进绣坊。
大妹从孙大娘房里出来,面对面碰到妇人,认出是苏姑姑近旁伺候的张婶,于是福了福身子,向她请安。
张婶连忙说道:“不敢当。”携了大妹的手进里面去见孙大娘。
孙大娘不知客至,丢下手头的活计起身,听大妹介绍才知是全郡最大染坊郑家郑夫人的身边人,只是郑家路远,她们绣坊向来与她们毫无瓜葛,不知郑家的人怎么会找上门来,遂一面吩咐下人奉茶,一面请张婶上座。
原来郑夫人来东凌县办事,因脱不开身,让张婶代为前来,想和孙大娘谈笔生意。郑家新染了一批竹枝图的宋锦,觉得图案太素,想要在锦布上加些刺绣,是以来找孙家绣坊合作。布匹数量颇多,好在时间不紧,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慢慢做,孙大娘满心欢喜地答应。
过几个月便逢郡守母亲大寿,郑夫人准备送上一幅八仙贺寿图,图纸已由郑夫人画好,需要孙大娘安排一位针法娴熟的绣娘完成。
正好大妹就在旁边,孙大娘将此事交付给大妹。张婶对大妹点点头,与孙大娘说笑一回,喝完一盏茶便走了。
送张婶出门,孙大娘牵着大妹的手回来,恭喜她道:“你的好事要来了!”郑家染坊远在郡城,且与孙家绣坊素无往来,名声又这么大,为何绕开城中这么多家大绣庄,偏偏与他们小绣坊合作?孙大娘百思不得其解,唯有把功劳归在大妹身上。听说郑家有个独子,郑夫人是见过大妹的。
听孙大娘这么说,大妹心里不快,因此未接话。郑恒与梅家小姐早已下了文定,只是有无成亲还未听说,不管有无成亲,她们都是两条道上的人,不欲有什么瓜葛。
大妹拿了图样出去,走到绣架前展开,发现图上众仙人衣袂飘飘,手拿各样法器,高低不一立在东海之上,笑意盈盈,似乎乘风破浪而来,笔力浑厚,骨力遒劲,意境洒脱,不似女子手臂,遂仔细寻找,竟让他在吕洞宾的袖底找到“云踪客”三个字,知是郑恒所作。
暮春时节,夏日将近,大妹觉得手脚无力,遂将图纸压在窗台边的案几上,去厨房舀碗绿豆汤喝。
到晚间就寝时分,突然雷声鸣鸣,紧接着风雨大作,狂风将树枝打得啪啪响。大雨倾泻在屋顶上,又沿着瓦沟倒下来,哗啦啦掉在地上,不一会儿就把屋檐下的几口大缸都灌满水。大妹披衣起来,本想关窗,却觉得大风卷裹着雨丝吹进来,一袭身上憋闷,遂贪凉多站了一会儿,突听绣楼那边传来“哐当……哐当……”的声音,隐隐约约,不太真切。
大妹的心被揪了下,连忙抱上伞打开房门出去,无奈风雨太大,油纸伞根本撑不住,所幸住所离绣楼也就十几步距离,大妹索性扔伞冲进雨帘之中,快步躲进绣楼,“蹬蹬蹬”跑到二楼,推开房门又快速关上,将一卷狂风关在门外。
“是大妹吗?”屋里有个声音问道。
大妹应了一声,拿出火折子点上烛台,看见孙大娘已经把所有窗户都关上。“呼——”的一声又是风来,熄灭了大妹手上烛火。
“窗户纸破了个口,你干爹已经去拿木板。”孙大娘说道,用身体挡住风口,让大妹重新把烛灯点上。
就着昏暗的光,大妹发现窗户被吹开两扇,窗台边湿漉漉的,而压在案几上的图纸也因为沾水的原因,粘在一块儿,图纸的样纹还没有描到绣布上。
“没事儿,”孙大娘安慰她,“晾一个晚上就干了。”
不一会儿,孙大爷抱着木板进来,孙大娘用木板压在风口,大妹和孙大爷合力抬桌子搬椅子,把木板抵在窗户上。
小心翼翼展开图纸,大妹发现图画人物的样子已经模糊成一团,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就连颜色也分辨不清。
孙大爷没空,一大早就被孙大娘指派去干别的事情,大妹只能自己乘坐马车去找苏姑姑。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