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1.《左传·昭公三十年》称:“吴,周之胄裔也,而弃在海滨,不与姬通。”
12.以上事见《左传》之昭公十九年和二十年。
13.事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14.伍子胥之谋,语见《左传·昭公三十年》;阖闾扰楚,事见《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15.实际上,就在伍子胥为阖闾出谋划策时,楚国的政治家子西就提醒过昭王。子西说,吴公子光初得王位,非常亲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不能不多加小心。昭王根本不听。
16.以上事见《左传》之定公三年、四年。
17.事见《左传·定公四年》。
18.《史记·伍子胥列传》称伍子胥求楚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
19.春秋止于何时,学术界有争议。但《春秋》经文止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最后一行是“夏四月己丑,孔丘卒”;传文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最后一行是“智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三家分晋,则在鲁悼公二十八年(公元前440年),距离吴国灭亡三十三年。
20.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苏州市西南胥门外越城,即越军围吴时所筑。
21.事见《左传·哀公二十年》。
22.事见《国语·吴语》。
23.夫差伐陈,在鲁哀公六年;伐鲁,在鲁哀公八年;城邗,在鲁哀公九年;伐齐,在鲁哀公十年和十一年。战事之频繁,国力之消耗,可想而知。
24.事在鲁哀公十三年,事见《国语·吴语》。
25.事见《左传》之哀公元年和十一年。
26.事见《左传·哀公十三年》、《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7.此事《国语》,有不同说法。
28.事见《国语·吴语》。
29.语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30.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31.事见《左传·定公十四年》。
32.请参看《墨子·兼爱下》。
33.请参看《国语·吴语》。
34.请参看《国语·吴语》、《左传·哀公二十二年》。勾践为夫差安排的养老处是甬东,即今浙江省定海翁山。
35.见北岛《回答》。
第四章
1.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有学者认为,楚灵王才是真正的霸主(请参看李学勤主编《春秋史与春秋文明》),则此处亦可改为“公元前538年,楚灵王称霸”。
3.如果在齐桓公前面加上郑庄公,在楚庄王后面加上楚灵王,结论也一样。
4.吴国的国名始见于《春秋》,吴国君主始见于《左传》,都在鲁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
5.据《左传·昭公三十年》,吴王阖闾灭徐,徐君“断其发”以示臣服。至春秋末,人们仍称“吴发短”,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6.事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7.越人参与国际性角逐,在公元前537年。《春秋·昭公五年》称:“冬,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吴。”吴始用兵于越,在鲁昭公三十二年。越国国君名始见于《左传》,则在鲁定公十四年,该君即越王勾践。
8.请参看《国语·越语下》。
9.勾践灭吴一百三十九年后,越王无疆伐楚,兵败身亡,越国实际上不复存在。
10.请参看童书业《春秋史》。
11.语见《左传·昭公三十年》。
12.语见《左传·昭公三十年》。
13.中华文明的“三个唯一”是:一、第一代文明中,唯一不曾中断、延续至今的;二、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唯一没有信仰的;三、没有信仰的文明中,唯一具有世界性的。请参看本中华史之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14.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
15.请参看《论语·季氏》。
16.事见《左传·襄公八年》。
17.事见《左传·襄公十年》。
18.子产作封洫及国人之骂,见《左传·襄公三十年》;作丘赋及国人之骂,见《左传·昭公四年》。
19.语见《左传·昭公四年》。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从此化出。
20.事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21.语见《左传·襄公三十年》。
22.语见《左传·昭公六年》。关于叔向,请参看《青春志》。
23.以上事见《左传》之昭公元年、二年。
11.《左传·昭公三十年》称:“吴,周之胄裔也,而弃在海滨,不与姬通。”
12.以上事见《左传》之昭公十九年和二十年。
13.事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14.伍子胥之谋,语见《左传·昭公三十年》;阖闾扰楚,事见《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15.实际上,就在伍子胥为阖闾出谋划策时,楚国的政治家子西就提醒过昭王。子西说,吴公子光初得王位,非常亲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不能不多加小心。昭王根本不听。
16.以上事见《左传》之定公三年、四年。
17.事见《左传·定公四年》。
18.《史记·伍子胥列传》称伍子胥求楚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
19.春秋止于何时,学术界有争议。但《春秋》经文止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最后一行是“夏四月己丑,孔丘卒”;传文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最后一行是“智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三家分晋,则在鲁悼公二十八年(公元前440年),距离吴国灭亡三十三年。
20.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苏州市西南胥门外越城,即越军围吴时所筑。
21.事见《左传·哀公二十年》。
22.事见《国语·吴语》。
23.夫差伐陈,在鲁哀公六年;伐鲁,在鲁哀公八年;城邗,在鲁哀公九年;伐齐,在鲁哀公十年和十一年。战事之频繁,国力之消耗,可想而知。
24.事在鲁哀公十三年,事见《国语·吴语》。
25.事见《左传》之哀公元年和十一年。
26.事见《左传·哀公十三年》、《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7.此事《国语》,有不同说法。
28.事见《国语·吴语》。
29.语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30.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31.事见《左传·定公十四年》。
32.请参看《墨子·兼爱下》。
33.请参看《国语·吴语》。
34.请参看《国语·吴语》、《左传·哀公二十二年》。勾践为夫差安排的养老处是甬东,即今浙江省定海翁山。
35.见北岛《回答》。
第四章
1.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有学者认为,楚灵王才是真正的霸主(请参看李学勤主编《春秋史与春秋文明》),则此处亦可改为“公元前538年,楚灵王称霸”。
3.如果在齐桓公前面加上郑庄公,在楚庄王后面加上楚灵王,结论也一样。
4.吴国的国名始见于《春秋》,吴国君主始见于《左传》,都在鲁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
5.据《左传·昭公三十年》,吴王阖闾灭徐,徐君“断其发”以示臣服。至春秋末,人们仍称“吴发短”,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6.事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7.越人参与国际性角逐,在公元前537年。《春秋·昭公五年》称:“冬,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吴。”吴始用兵于越,在鲁昭公三十二年。越国国君名始见于《左传》,则在鲁定公十四年,该君即越王勾践。
8.请参看《国语·越语下》。
9.勾践灭吴一百三十九年后,越王无疆伐楚,兵败身亡,越国实际上不复存在。
10.请参看童书业《春秋史》。
11.语见《左传·昭公三十年》。
12.语见《左传·昭公三十年》。
13.中华文明的“三个唯一”是:一、第一代文明中,唯一不曾中断、延续至今的;二、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唯一没有信仰的;三、没有信仰的文明中,唯一具有世界性的。请参看本中华史之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14.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
15.请参看《论语·季氏》。
16.事见《左传·襄公八年》。
17.事见《左传·襄公十年》。
18.子产作封洫及国人之骂,见《左传·襄公三十年》;作丘赋及国人之骂,见《左传·昭公四年》。
19.语见《左传·昭公四年》。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从此化出。
20.事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21.语见《左传·襄公三十年》。
22.语见《左传·昭公六年》。关于叔向,请参看《青春志》。
23.以上事见《左传》之昭公元年、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