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川子溪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素常喜欢研读他人的著作,对自己的文字却从未有过咀嚼与品评。自尝试写作以来,其情形大抵是,还算认真地率性作文,但一旦付印,便鲜有过问了。正因为如此,当一位文学网站的编辑,要我三言两语对自己的写作加以自评时,我便不免有些为难,一者担心水平毕竟有限,还提不上风格的高度,再者,认识自我实乃至难之事,害怕语不中的,多有贻误。可是眼见索需之期临头,又不想交了白卷,只好翻出4年来发表于报头书角的100余篇,以及被编辑“封杀”而无缘天日的80余篇文字,依时为序,逐一检阅,以期有所启迪。
总体说来,发表过的所谓文章可凭时间分作三类。审视早期作品,题材大多以讴歌城市风情及变化为主调,其间透露出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惊喜与渴望,但是同时扑面而来,且遍布于整个字里行间的幼稚与粗疏,却如同一道道明伤,不用说最初的读者,如今即便自己看来也觉得十分刺眼。真是难为了那些编辑老师,他们为了“提携新人,奖掖后来”竟然容忍无病呻吟,饶恕故作深沉,甘愿顶着被读者骂的风险而为之大开绿灯,这种气度当使我一生感激不尽。
中间的文字略微成熟些,较之于以前,写作过程中开始注重贴近生活,尤其侧重对自然与农村题材的思索。这大概缘于我本身就是农民的儿子之故,田野塑造了我生命的底色,而故乡的一草一木永远是我梦中抹不去的背景。有了这种真情实感为基础,笔触虽质朴无华,但是好比编筐织篓,哪怕造型有所不美,技艺有所不工,总算可以盛装五谷粗粮而非一无是处了。可是遣词造句尚欠火候,以至于拓展内容时难免有字句堆叠之嫌;思想上挖掘的力度不够,所以在中心的驾驭上显得肤浅无力。有了这些软肋,风格一说也就无从谈起。
重温最近的文字,感觉性情趋于平和,表现手法上也较以往自由灵活些,可是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依然处于探索的阶段,而且内心的冲突显而易见,尤其是在文风的走向上,同为散文,在坚持自我与学以致用两个方向上摇摆不定,于是不同篇目之间有差异甚至迥然不同。我的顾虑在于,如果坚持自己的写法,是不是会背离时兴的口味,而如果以“文章宜为时而作”为标准,比如效仿“快餐文化”与所谓的“心灵鸡汤”那又会否丧失自我?这种固守与放弃的矛盾此消彼长,让人痛苦不堪,以至于出现了几次少有的沉闷,有一段时间居然只字未写,可是每次蛰伏之后,又会发生起码在发表文字的数量上大幅上升的现象,这大概就是思想在寻求出路时表现出的阵痛与无奈。
这一路回顾与反思,还真有温故知新之功效。首先值得自我肯定的是,好比一个小学生,我每天都在成长,虽为初学,但是对待写作,我是严肃认真、苦心经营的,只是因秉赋驽钝,进步过于缓慢,悟性十分欠缺以至收获不丰罢了;其次,这点收成足以鼓励我以业余的水准,继续勤奋探索,吸取消化,而不应该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要在坚持中勇于拓新,在保留中敢于放弃;最后,通过仔细揣摩、遴选后发现,发表的15万文字里,真正达到自我满意的不超过2万字,而这些文字具有“与灵魂步调一致,同人格一脉相承”的特点,看来,只有写出真正服务、切合于心灵的文字才具有某种生命力与感召力,或许也只有这样的文字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素常喜欢研读他人的著作,对自己的文字却从未有过咀嚼与品评。自尝试写作以来,其情形大抵是,还算认真地率性作文,但一旦付印,便鲜有过问了。正因为如此,当一位文学网站的编辑,要我三言两语对自己的写作加以自评时,我便不免有些为难,一者担心水平毕竟有限,还提不上风格的高度,再者,认识自我实乃至难之事,害怕语不中的,多有贻误。可是眼见索需之期临头,又不想交了白卷,只好翻出4年来发表于报头书角的100余篇,以及被编辑“封杀”而无缘天日的80余篇文字,依时为序,逐一检阅,以期有所启迪。
总体说来,发表过的所谓文章可凭时间分作三类。审视早期作品,题材大多以讴歌城市风情及变化为主调,其间透露出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惊喜与渴望,但是同时扑面而来,且遍布于整个字里行间的幼稚与粗疏,却如同一道道明伤,不用说最初的读者,如今即便自己看来也觉得十分刺眼。真是难为了那些编辑老师,他们为了“提携新人,奖掖后来”竟然容忍无病呻吟,饶恕故作深沉,甘愿顶着被读者骂的风险而为之大开绿灯,这种气度当使我一生感激不尽。
中间的文字略微成熟些,较之于以前,写作过程中开始注重贴近生活,尤其侧重对自然与农村题材的思索。这大概缘于我本身就是农民的儿子之故,田野塑造了我生命的底色,而故乡的一草一木永远是我梦中抹不去的背景。有了这种真情实感为基础,笔触虽质朴无华,但是好比编筐织篓,哪怕造型有所不美,技艺有所不工,总算可以盛装五谷粗粮而非一无是处了。可是遣词造句尚欠火候,以至于拓展内容时难免有字句堆叠之嫌;思想上挖掘的力度不够,所以在中心的驾驭上显得肤浅无力。有了这些软肋,风格一说也就无从谈起。
重温最近的文字,感觉性情趋于平和,表现手法上也较以往自由灵活些,可是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依然处于探索的阶段,而且内心的冲突显而易见,尤其是在文风的走向上,同为散文,在坚持自我与学以致用两个方向上摇摆不定,于是不同篇目之间有差异甚至迥然不同。我的顾虑在于,如果坚持自己的写法,是不是会背离时兴的口味,而如果以“文章宜为时而作”为标准,比如效仿“快餐文化”与所谓的“心灵鸡汤”那又会否丧失自我?这种固守与放弃的矛盾此消彼长,让人痛苦不堪,以至于出现了几次少有的沉闷,有一段时间居然只字未写,可是每次蛰伏之后,又会发生起码在发表文字的数量上大幅上升的现象,这大概就是思想在寻求出路时表现出的阵痛与无奈。
这一路回顾与反思,还真有温故知新之功效。首先值得自我肯定的是,好比一个小学生,我每天都在成长,虽为初学,但是对待写作,我是严肃认真、苦心经营的,只是因秉赋驽钝,进步过于缓慢,悟性十分欠缺以至收获不丰罢了;其次,这点收成足以鼓励我以业余的水准,继续勤奋探索,吸取消化,而不应该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要在坚持中勇于拓新,在保留中敢于放弃;最后,通过仔细揣摩、遴选后发现,发表的15万文字里,真正达到自我满意的不超过2万字,而这些文字具有“与灵魂步调一致,同人格一脉相承”的特点,看来,只有写出真正服务、切合于心灵的文字才具有某种生命力与感召力,或许也只有这样的文字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