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重生七零年代(重生女的全新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好事的人知道了此事,就给陈家出主意,说请个中间人来,两头都说说,看看这事该咋办。不管怎么说,闹来闹去,事情闹大了,最终对两个孩子不好。
陈建华他爸实在没办法,就叫邻居把原来的媒人请来,给处理这事。
在媒人的劝说下,玉秀的父母终于愿意坐下来谈。最后两家商定,孩子的结婚宴席还要再办一次,陈家补给玉秀家两百块的彩礼钱,以后陈建华和玉秀要负责出一部分钱给玉秀父母养老。
玉秀跟父母回家了,折腾这一下子,终于如愿以偿嫁给自己喜欢的人。
虽然玉秀回家了,玉秀她妈还是气呼呼地,“你这傻闺女,就等着去陈家吃苦吧。他家穷得时候都吃不饱,兄弟姐妹那么多;你嫁过去就等着后悔去!等日子过不下去了,别来找找娘家帮忙!”
玉娟看她姐的脸色不是很好,就说:“妈,你别说了,姐姐原来哪样不依着你,不就这回没合了你的心意。你想找上门女婿是吧,姐姐不愿意,不是还有我吗,我留在家照顾你和爹也是一样。”
玉秀心里也很愧疚,可她面对感情不想妥协,她听她妈的话将近二十年了,就想为自己做一次主。就是她妈这里死活说不通,她才选择这样做的。玉秀听了她妈的话没再顶嘴,只是想,一定要证明给妈看,她的选择没错;她会凭自己和陈建华的努力,将来过上好日子。
农村结婚都是趁农闲,陈建华和玉秀的事情就这么定下了,并且两人很快就结了婚。对于这对有勇气的小夫妻,村里的男男女女,有羡慕他们勇敢的,有说他们伤风败俗的。好在两人只是领个证,根本没闹出“人命”,事情很快就平息下去。这两人在附近几个村子给小青年们引起不小的影响,还带来一股风气,虽然明面上不敢怎么样,有小年轻私下还是会偷偷送点东西给喜欢的人。而这些都源于这两位勇敢牵手的年轻人。
陈建华的事情定下来后,他爹对妹妹陈丽华定亲的事情也不咬那么死了。铁生婶子再次登陈家门时,陈家爽快地答应了沈家。兰欣的哥哥沈玉成和陈丽华的事情也随之定下来。
沈家给的彩礼比不上姜家给的多,一共拿了三百块钱,然后沈玉成还带着陈丽华另外去买了衣服等物品。沈爸沈妈总不能掏空家底为大儿子办喜事,主要是家里还有一个儿子沈玉浩。
沈家大办了定亲宴,因为沈爸是支书的缘故,家里来人不少。沈爷爷特意找人弄了点肉票,分几次买下肉备用。还好是大冷天,肉能放住了。沈妈找人做了两板豆腐,家里的鸡蛋拿出一部分来用。总之,酒席办得还不错,很多亲戚朋友趁机改善了饭食。
就连齐建国都来沈家贺喜,他的到来还给兰欣带来一个惊讶的消息,就是吴志远和齐红梅要结婚了。他们两人不定亲,而是直接结婚。齐建国让在座的人有空去他家喝喜酒。
有人问齐建国:“为什么叫红梅嫁给外地知青,你了解他吗,了解他家的事情吗?”
齐建国一提这事,肯定有人问他。因为农村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总觉得外乡人不如本地人知根知底,这不托底的人,娶儿媳还倒好些,没人敢随随便便把姑娘嫁出去,除非是为了什么或者是不在乎闺女的前途。
“嗨,这有什么,他一个下乡知青,要是返城都得让我卡着,有什么不放心的。不是我看不起他,就他那毛没长齐的一个城里娃,要不是我闺女看上他,他想当我女婿还不够格呢。”齐建国最近几年春风得意,还有不少人巴结他,他从中捞了不少好处,家里说不定肥的流油。在村里,他见人总是昂着头,脸上带着一股看不起人的神色。
看他这么有信心,众人都不好劝他了。
确实如此,知青返城的指标都归镇上管着,没有镇上盖章,户口就没法牵走;没有户口,即使知青回了城,生活就业都是问题。
兰欣从齐建国口中得知此事,既惊讶,又松了一口气。重活一世,两人确实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再也没有相交的痕迹。对于吴志远为什么要娶齐红梅,齐建国又为什么同意女儿嫁给吴志远,兰欣一点兴趣都没有,她只要把握好眼前的,踏踏实实过日子就行了。
齐红梅和吴志远结婚的日子定在二月初八,还别说,这个日子和前世兰欣和吴志远结婚的日子差不了多少,只不过吴志远换了个新娘子而已。
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兰欣莫名其妙地想起姜学兵来。她毫无睡意,睁着大眼在想事情。在漆黑的夜里,只能模模糊糊看到一点东西,兰欣的眼睛不知道在看什么,根本没有焦距。她在想,想姜学兵在干什么,是不是也睡觉了,有没有想她,有没有想起给她写信?
兰欣对于姜学兵这人,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因为两人在一起时,他总是想着照顾她,还经常火辣辣地看着她,这就说明他喜欢她。兰欣虽然现在谈不上多么喜欢或者爱姜学兵,但她对他有好感,她对两人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她相信,凭两人现在的感觉,未来一定能营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作者有话要说:更文更不上,郁闷
谢谢蔓蔓蔷花和小飞的地雷,谢谢大家支持。
最近两天家里老是来人,没法静下心来码字,抱歉。
☆、37【更新】
今年赶在一起定亲结亲的人真不少,真是都凑成堆儿了。尤其还不忙的时候,家里到了年龄相亲或者结婚的,都赶紧忙着办喜事。
沈玉成和陈丽华的婚事定在今年秋后举办;兰欣和姜学兵的婚事定在过年前后那几天;至于沈二哥,媳妇还不知道在哪里,他又不慌着找媳妇,想再痛快玩两年再结婚。
过了年,兰欣忙着走亲戚,忙着定亲,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开学的日子。因为同村去读高中的不多,到了今年,女孩只有她自己。所以,兰欣得单独走着去学校。沈妈不放心姑娘自己去,还想让哥哥轮流送她去上学。
兰欣忙给拦住了,“妈,我这么大了,还让哥哥送我去学校,像什么样子,不得让人笑话死,我还是自己去学校。要是我回来晚了,再让哥哥去接接我。”
这时候中学的条件很差,兰欣离家近,就走读。她中午在学校凑合一顿,晚上回家吃饭。只有离家更远的同学才会住校。兰欣所在的镇公社农业中学,规模不大,但初中和高中都有,各个村的学生都有。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学生人数有限,所以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级,兰欣读的是高中毕业班。
学校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大院,教室和宿舍都是平房,两边各有两排房子。一边是初中,一边是高中。后面是一排是宿舍和老师办公室。一边住男生,一边住女生。离家远的学生都在这里住大通铺,连床都没有,是泥坯砌成的大土炕。冬天学校会分一点煤炭给同学烧炕用,可分的那点煤根本就不够一冬用的。同学就自发拾柴火烧炕,以便能睡得暖和一些。
在没有煤炭和柴火的寒冷日子里,同学们钻进被窝脚都不敢往下伸,能在被窝里蜷缩一晚上不伸腿,晚上打好的洗脸水每次都被冻住。后来同学们有了经验后,干脆不提前打水了,都是早上去打冷水洗脸,刚从井里打来的水还有点温度,比起冻成的冰碴子显得热乎多了。兰欣没经历过睡大通铺的事情,这些都是住校的女同学告诉她的。
学校中间有个不是很大的操场,供学生跑步用。操场后面是两件土坯墙房子,熏得黑乎乎地墙,一看就是做饭的地方,这里就是学校的伙房。伙房两边各有一排屋子,是老师们住的地方;每家一个院子,房子都比较小。
兰欣记得,等到开春以后,同学们什么活都得干,挑粪、担水、播种、授粉什么都干,收获了就打小麦,挖地瓜……
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一边要自己动手种地,一边要上课学习。学校里有几十亩地,用来解决学生和老师们的伙食。尽管这样,还是有人连饭都吃不饱。
学校里的伙食就没法说了。同学们基本每人都带个白色或者军绿色的陶瓷缸子,早晚都喝粥,主食就是窝窝头。偶尔改善一次伙食,就吃一次白面馒头。每顿都吃大锅菜,炖白菜、炖萝卜、炖菠菜等,根本没有什么油水,就是水煮青菜加上盐,这样大伙吃起来还是津津有味。有的条件稍微好点的,又是通读的学生,可以在家吃顿好点的解馋。条件再好点的,还偶尔接济一下贫困同学。
女生还好一些,饭量小,基本能吃饱;可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男生,吃那些定量饭菜根本就吃不饱,有的男生就在家拿玉米饼子、窝头等,有的甚至还带炒面,在学校打点热水泡着喝。家里穷得,实在没有东西吃的男生,就猛往肚子里灌水喝,求个水饱。
兰欣就在她的回忆中重新认识了那些老同学的面孔。她知道,她的这些同学,以后会在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做出出色的成绩,都成了国家的人才。
前世兰欣之所以没有去上大学,一个是因为女儿丹丹,另一个原因就是在爱情失败的打击下,她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连带着对考大学也毫无把握。考大学这事父母提过,她深思熟虑一番,觉得就算她真得考上大学,孩子不好安置,能毫无牵挂的扔给父母吗。别人是不是这样做她不知道,但她不能,她无脸再让父母给带孩子,拖累父母;再说家里还有个尖酸刻薄的大嫂,她怕女儿受委屈。
想到这里,兰欣又想,那时她要是听父母的话考了大学,后来的生活又会怎么样呢?可惜前尘往事都已成空,她只能靠今生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兰欣正在看着陌生又熟悉的教室和同学们发呆,被一个女孩子叫了一下,“兰欣,你干嘛呢,一个寒假不见面,都不认识啦,发什么呆?”
“哪能不认识你,你可是我同桌呢?”兰欣转过头去,看到一个头发略稀黄、脸上圆乎乎的女孩,她快速在尘封的记忆里翻找此人的名字,“王媛媛同学,过年好啊!”
兰欣想起这位同学是她的好同桌王媛媛,家住柳河村,离学校大概有七八里路,所以她是住校生,就是她经常在兰欣耳边吐口水抱怨在学校吃不好住不好。王媛媛家里条件还算好,因为她爸爸是上了中专,就当了技术型工人,而不是在车间下苦力的普通工人,所以他很重视读书,省吃俭用让家里的孩子都上学。
王媛媛看清兰欣的脸,惊讶地问:“兰欣,你放假是不是不出门,怎么脸上捂得这么白?真好看!我要是也长得像你这么白就好了,你看你的脸,就跟咱家刚做出的嫩豆腐一样,真水灵,让我羡慕死了。兰欣,你看我的手,又冻了,晚上睡觉痒的难受,烦死人了。”
“我听说把红辣椒去籽,放烧酒里密封七天,制成辣椒酒,涂在患处,有镇痛去痒的功效,要不你回去弄点试试?”
兰欣看着同桌那张青春洋溢的脸也很羡慕,羡慕她那纯洁的青春从未被一点尘埃沾染,还可以在人生那张纯洁的白纸上渲染更出色的光彩。不像她,脸上青春犹在,内心却早已沧桑;再次踏入青春年华时代,看待周围事物的心态和豆蔻年华的他们不一样,比同龄人,她考虑事情多了许多顾虑,少了一些特别的执着和韧性。她重生唯... -->>
有好事的人知道了此事,就给陈家出主意,说请个中间人来,两头都说说,看看这事该咋办。不管怎么说,闹来闹去,事情闹大了,最终对两个孩子不好。
陈建华他爸实在没办法,就叫邻居把原来的媒人请来,给处理这事。
在媒人的劝说下,玉秀的父母终于愿意坐下来谈。最后两家商定,孩子的结婚宴席还要再办一次,陈家补给玉秀家两百块的彩礼钱,以后陈建华和玉秀要负责出一部分钱给玉秀父母养老。
玉秀跟父母回家了,折腾这一下子,终于如愿以偿嫁给自己喜欢的人。
虽然玉秀回家了,玉秀她妈还是气呼呼地,“你这傻闺女,就等着去陈家吃苦吧。他家穷得时候都吃不饱,兄弟姐妹那么多;你嫁过去就等着后悔去!等日子过不下去了,别来找找娘家帮忙!”
玉娟看她姐的脸色不是很好,就说:“妈,你别说了,姐姐原来哪样不依着你,不就这回没合了你的心意。你想找上门女婿是吧,姐姐不愿意,不是还有我吗,我留在家照顾你和爹也是一样。”
玉秀心里也很愧疚,可她面对感情不想妥协,她听她妈的话将近二十年了,就想为自己做一次主。就是她妈这里死活说不通,她才选择这样做的。玉秀听了她妈的话没再顶嘴,只是想,一定要证明给妈看,她的选择没错;她会凭自己和陈建华的努力,将来过上好日子。
农村结婚都是趁农闲,陈建华和玉秀的事情就这么定下了,并且两人很快就结了婚。对于这对有勇气的小夫妻,村里的男男女女,有羡慕他们勇敢的,有说他们伤风败俗的。好在两人只是领个证,根本没闹出“人命”,事情很快就平息下去。这两人在附近几个村子给小青年们引起不小的影响,还带来一股风气,虽然明面上不敢怎么样,有小年轻私下还是会偷偷送点东西给喜欢的人。而这些都源于这两位勇敢牵手的年轻人。
陈建华的事情定下来后,他爹对妹妹陈丽华定亲的事情也不咬那么死了。铁生婶子再次登陈家门时,陈家爽快地答应了沈家。兰欣的哥哥沈玉成和陈丽华的事情也随之定下来。
沈家给的彩礼比不上姜家给的多,一共拿了三百块钱,然后沈玉成还带着陈丽华另外去买了衣服等物品。沈爸沈妈总不能掏空家底为大儿子办喜事,主要是家里还有一个儿子沈玉浩。
沈家大办了定亲宴,因为沈爸是支书的缘故,家里来人不少。沈爷爷特意找人弄了点肉票,分几次买下肉备用。还好是大冷天,肉能放住了。沈妈找人做了两板豆腐,家里的鸡蛋拿出一部分来用。总之,酒席办得还不错,很多亲戚朋友趁机改善了饭食。
就连齐建国都来沈家贺喜,他的到来还给兰欣带来一个惊讶的消息,就是吴志远和齐红梅要结婚了。他们两人不定亲,而是直接结婚。齐建国让在座的人有空去他家喝喜酒。
有人问齐建国:“为什么叫红梅嫁给外地知青,你了解他吗,了解他家的事情吗?”
齐建国一提这事,肯定有人问他。因为农村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总觉得外乡人不如本地人知根知底,这不托底的人,娶儿媳还倒好些,没人敢随随便便把姑娘嫁出去,除非是为了什么或者是不在乎闺女的前途。
“嗨,这有什么,他一个下乡知青,要是返城都得让我卡着,有什么不放心的。不是我看不起他,就他那毛没长齐的一个城里娃,要不是我闺女看上他,他想当我女婿还不够格呢。”齐建国最近几年春风得意,还有不少人巴结他,他从中捞了不少好处,家里说不定肥的流油。在村里,他见人总是昂着头,脸上带着一股看不起人的神色。
看他这么有信心,众人都不好劝他了。
确实如此,知青返城的指标都归镇上管着,没有镇上盖章,户口就没法牵走;没有户口,即使知青回了城,生活就业都是问题。
兰欣从齐建国口中得知此事,既惊讶,又松了一口气。重活一世,两人确实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再也没有相交的痕迹。对于吴志远为什么要娶齐红梅,齐建国又为什么同意女儿嫁给吴志远,兰欣一点兴趣都没有,她只要把握好眼前的,踏踏实实过日子就行了。
齐红梅和吴志远结婚的日子定在二月初八,还别说,这个日子和前世兰欣和吴志远结婚的日子差不了多少,只不过吴志远换了个新娘子而已。
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兰欣莫名其妙地想起姜学兵来。她毫无睡意,睁着大眼在想事情。在漆黑的夜里,只能模模糊糊看到一点东西,兰欣的眼睛不知道在看什么,根本没有焦距。她在想,想姜学兵在干什么,是不是也睡觉了,有没有想她,有没有想起给她写信?
兰欣对于姜学兵这人,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因为两人在一起时,他总是想着照顾她,还经常火辣辣地看着她,这就说明他喜欢她。兰欣虽然现在谈不上多么喜欢或者爱姜学兵,但她对他有好感,她对两人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她相信,凭两人现在的感觉,未来一定能营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作者有话要说:更文更不上,郁闷
谢谢蔓蔓蔷花和小飞的地雷,谢谢大家支持。
最近两天家里老是来人,没法静下心来码字,抱歉。
☆、37【更新】
今年赶在一起定亲结亲的人真不少,真是都凑成堆儿了。尤其还不忙的时候,家里到了年龄相亲或者结婚的,都赶紧忙着办喜事。
沈玉成和陈丽华的婚事定在今年秋后举办;兰欣和姜学兵的婚事定在过年前后那几天;至于沈二哥,媳妇还不知道在哪里,他又不慌着找媳妇,想再痛快玩两年再结婚。
过了年,兰欣忙着走亲戚,忙着定亲,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开学的日子。因为同村去读高中的不多,到了今年,女孩只有她自己。所以,兰欣得单独走着去学校。沈妈不放心姑娘自己去,还想让哥哥轮流送她去上学。
兰欣忙给拦住了,“妈,我这么大了,还让哥哥送我去学校,像什么样子,不得让人笑话死,我还是自己去学校。要是我回来晚了,再让哥哥去接接我。”
这时候中学的条件很差,兰欣离家近,就走读。她中午在学校凑合一顿,晚上回家吃饭。只有离家更远的同学才会住校。兰欣所在的镇公社农业中学,规模不大,但初中和高中都有,各个村的学生都有。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学生人数有限,所以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级,兰欣读的是高中毕业班。
学校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大院,教室和宿舍都是平房,两边各有两排房子。一边是初中,一边是高中。后面是一排是宿舍和老师办公室。一边住男生,一边住女生。离家远的学生都在这里住大通铺,连床都没有,是泥坯砌成的大土炕。冬天学校会分一点煤炭给同学烧炕用,可分的那点煤根本就不够一冬用的。同学就自发拾柴火烧炕,以便能睡得暖和一些。
在没有煤炭和柴火的寒冷日子里,同学们钻进被窝脚都不敢往下伸,能在被窝里蜷缩一晚上不伸腿,晚上打好的洗脸水每次都被冻住。后来同学们有了经验后,干脆不提前打水了,都是早上去打冷水洗脸,刚从井里打来的水还有点温度,比起冻成的冰碴子显得热乎多了。兰欣没经历过睡大通铺的事情,这些都是住校的女同学告诉她的。
学校中间有个不是很大的操场,供学生跑步用。操场后面是两件土坯墙房子,熏得黑乎乎地墙,一看就是做饭的地方,这里就是学校的伙房。伙房两边各有一排屋子,是老师们住的地方;每家一个院子,房子都比较小。
兰欣记得,等到开春以后,同学们什么活都得干,挑粪、担水、播种、授粉什么都干,收获了就打小麦,挖地瓜……
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一边要自己动手种地,一边要上课学习。学校里有几十亩地,用来解决学生和老师们的伙食。尽管这样,还是有人连饭都吃不饱。
学校里的伙食就没法说了。同学们基本每人都带个白色或者军绿色的陶瓷缸子,早晚都喝粥,主食就是窝窝头。偶尔改善一次伙食,就吃一次白面馒头。每顿都吃大锅菜,炖白菜、炖萝卜、炖菠菜等,根本没有什么油水,就是水煮青菜加上盐,这样大伙吃起来还是津津有味。有的条件稍微好点的,又是通读的学生,可以在家吃顿好点的解馋。条件再好点的,还偶尔接济一下贫困同学。
女生还好一些,饭量小,基本能吃饱;可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男生,吃那些定量饭菜根本就吃不饱,有的男生就在家拿玉米饼子、窝头等,有的甚至还带炒面,在学校打点热水泡着喝。家里穷得,实在没有东西吃的男生,就猛往肚子里灌水喝,求个水饱。
兰欣就在她的回忆中重新认识了那些老同学的面孔。她知道,她的这些同学,以后会在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做出出色的成绩,都成了国家的人才。
前世兰欣之所以没有去上大学,一个是因为女儿丹丹,另一个原因就是在爱情失败的打击下,她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连带着对考大学也毫无把握。考大学这事父母提过,她深思熟虑一番,觉得就算她真得考上大学,孩子不好安置,能毫无牵挂的扔给父母吗。别人是不是这样做她不知道,但她不能,她无脸再让父母给带孩子,拖累父母;再说家里还有个尖酸刻薄的大嫂,她怕女儿受委屈。
想到这里,兰欣又想,那时她要是听父母的话考了大学,后来的生活又会怎么样呢?可惜前尘往事都已成空,她只能靠今生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兰欣正在看着陌生又熟悉的教室和同学们发呆,被一个女孩子叫了一下,“兰欣,你干嘛呢,一个寒假不见面,都不认识啦,发什么呆?”
“哪能不认识你,你可是我同桌呢?”兰欣转过头去,看到一个头发略稀黄、脸上圆乎乎的女孩,她快速在尘封的记忆里翻找此人的名字,“王媛媛同学,过年好啊!”
兰欣想起这位同学是她的好同桌王媛媛,家住柳河村,离学校大概有七八里路,所以她是住校生,就是她经常在兰欣耳边吐口水抱怨在学校吃不好住不好。王媛媛家里条件还算好,因为她爸爸是上了中专,就当了技术型工人,而不是在车间下苦力的普通工人,所以他很重视读书,省吃俭用让家里的孩子都上学。
王媛媛看清兰欣的脸,惊讶地问:“兰欣,你放假是不是不出门,怎么脸上捂得这么白?真好看!我要是也长得像你这么白就好了,你看你的脸,就跟咱家刚做出的嫩豆腐一样,真水灵,让我羡慕死了。兰欣,你看我的手,又冻了,晚上睡觉痒的难受,烦死人了。”
“我听说把红辣椒去籽,放烧酒里密封七天,制成辣椒酒,涂在患处,有镇痛去痒的功效,要不你回去弄点试试?”
兰欣看着同桌那张青春洋溢的脸也很羡慕,羡慕她那纯洁的青春从未被一点尘埃沾染,还可以在人生那张纯洁的白纸上渲染更出色的光彩。不像她,脸上青春犹在,内心却早已沧桑;再次踏入青春年华时代,看待周围事物的心态和豆蔻年华的他们不一样,比同龄人,她考虑事情多了许多顾虑,少了一些特别的执着和韧性。她重生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