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黄沙百战穿金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州王琼、丹州高彦询、徐州李仁恕,都各自率军和辽军作战。
耶律德光没有料到中原百姓如此难制,不断损兵折将,被迫退出了中原,他在回军路上,总结出两条经验,一是对于汉地,不能纵兵掳掠,否则众多汉人造反,辽军实在难以支撑;二是必须要由汉官来统治汉民。
这两条经验催生了以后辽国的南、北面官制“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幽州以南的三关三镇,全部是用汉兵汉将。
大军围城之后,赵匡胤并不急于进攻,他命人把劝降书射进了宁州城。
宁州城内绝大多数是汉民,此时距离石敬塘割让幽云十六州不过二十多年,众多汉民仍然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契丹人的统治并不稳定。
宁州宁将王洪虽是汉人,身穿契丹人的传统服饰,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腰间束带,下穿长裤,裤在靴筒之内,契丹人和汉人接触时间很长,不少契丹人以穿汉服为荣,王洪这一身行头穿起来,比契丹人还要契丹人。
由于是守城,并不需要冲锋陷阵。他就只穿了一件皮甲,接到劝降信,他不断地掂量,一时难以决断,在王洪心目中,大辽和大周没有区别,关键是看那边更强。
第二天,王洪正在城墙下的军营里呼呼大睡。忽听城墙上鼓声、叫声大作,他提起长枪,几步就窜上了城墙,只见漕运河上帆墙如林,沿河西岸兵马如蚁,王洪没有想到大周军队如此众多,看了一会,对着亲卫喊道:“快给我拿汉服出来。”
亲卫飞一般地朝城墙下跑去,不一会,就取过一套衣服。王洪脱下契丹军服。对亲卫道:“把衣服拿下去放好,别弄脏了。”换上汉服,王洪悄悄地对身边地副将道:“周军势大。不如投降吧。”副将是王洪地心腹,跟随王洪时间已很久了,他看着王洪换上汉装,已猜到了他的心思,就道:“我们本是中国人,现在是重归故国,正是顺应了民心。”
宁州全城有九里长,全城守军不过三千人,站在城墙上稀稀拉拉,而且大周军队来得突然。城墙上的防务也极不完善,擂木、石块等战具在匆忙间也没有备齐。
王洪已有很久没有穿中原衣服了,契丹人地衣服要比汉服相对窄一些,中原衣服初初上身,王洪只觉得浑身不自在,他左扭右扯了一会,感觉才稍好一点,他观察了一会周军的阵势,对副将道:“让全城青壮年全部上城。拿上木棍或其他称手的武器,不要让周军瞧轻了。
副将跟随王洪多年,素知王洪多智,听到如此安排,脑筋转了几转,就料到这是为了以后投降增加些份量,就乐呵呵地下了城墙。
柴荣身穿银色铠甲,在侯大勇、李继勋等众将地簇拥之下,来到了宁州城下。柴荣观察了一会城墙的防务,对紧跟在身边的侯大勇道:“城墙上不过三四千人,安能挡得住大军一击。”正在说话间,只听得城头鼓点一阵紧似一阵,城墙人头攒动,竟有上万人之多。
侯大勇视力极好,他抑望城墙,在人头不断增加的时候,发现城头越来越多的是没有衣甲的老百姓。在侯大勇的模糊地记忆中,柴荣北伐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就夺取了幽州北面诸镇,没有遇到特别激烈地抵抗,但是,眼前的宁州城,守军似乎准备进行坚决的抵抗。
“难道,历史又发生了改变?”正在胡思,赵匡胤“泼喇喇”提马过来。
“守将王洪是员汉将,这厮胆小如鼠,铁骑军到达宁州之后,就一直高挂免战牌,任凭军士们百般辱骂,就是不出来交战。”
赵匡胤身材壮实,头盔下是一张神采奕奕的国字脸,并未下马,在马上向柴荣行了一个干脆的军礼。在朝堂上,赵匡胤总是恭敬谦和,而此时一身戎装,威风凛凛,八面威风。正显英雄本色。
柴荣一脸轻松,他用马鞭指着城墙道:“赵将军,此战是北伐第一仗,只许胜不许败,你有何良策?”
赵匡胤胸有成竹地一笑,道:“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宁州城不过数千守军,面对十万大周禁军,想要守住九里长的城墙,根本是痴人说梦,臣在德州之时,听闻这宁州守将王洪为人极为狡滑,并不是一员敢打硬仗的猛将,他如此之举,就如商人一样,为自己多捞一些本钱,有待价而沽之意。”
赵匡胤之言,深合侯大勇的心意,他暗道:“难怪禁军征伐,每战皆用赵匡胤,这乱世英豪果然是了得,并非徒有虚名之人。”
赵匡胤笑道:“如不出臣所料,今日中午,就能在宁州城内温酒烹羊。”赵匡胤一提马缰,带着四名亲卫,奔向宁州城墙,赵匡胤五人全是清一色地黑马,而马蹄均有白色印迹,二十个白色马蹄翻飞,转眼间来到了宁州城墙之下。
赵匡胤深吸一口气,对着城墙吼道:“我是大周铁骑军统领赵匡胤,宁州守将王洪听着,你本汉家儿郎,岂能做契丹走狗,现在大军已至,正是回归大周的好机会。”
王洪对副将道:“原来此将就是大名鼎鼎地赵匡胤,不知侯大勇是否也在大军之中。”侯大勇率领黑雕军在河套破了契丹名将耶律大光地数万大军,只是此战之光辉,被柴荣南征的胜利所掩盖,但是在契丹军中,侯大勇之名却是如雷贯耳,远在赵匡胤之上。
王洪探出城垛,道:“向来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要想取城,只管攻来。”副将看着周军黑压压一片,而且运河中还不断有战船开来,担心地道:“大帅,周军势大,若他们一怒攻城,应该如何是好?”王洪拈须摇头道:“赵匡胤也算是大周名将,凡是名将定是读过些兵书的,所以一般在攻城前都会尽力劝降,不会轻易损兵攻城。”
果然,赵匡胤又道:“王将军要为全城百姓作想,若要抵抗,破城之日,定然片甲不留。”
侯大勇在一旁看着,就如在看戏,这北伐第一仗,居然是嘴仗。
王洪没有回话,他慢慢地走到角楼上,对着军士们道:“军士们,周军势大,宁州城肯定守不住了,你们说,是战还是降?”
城楼上只有极少数地契丹人,他们面色苍白地看着城外的周军,城破之时,汉人或许能够免于一死,而他们则必将九死一生。一名契丹军士猛地抽出腰刀,狂吼道:“你们这些胆小鬼,还是不是男人。”话没有说完,一名汉军猛地一刀从其背部刺入,这一刀直入内脏,契丹军士“啊”地一声,重重地摔落在城墙上。
这一下如捅了马蜂窝,百多名契丹人纷纷抽刀抵抗,此时城墙上除了三千多汉军,还有上万的普勇老百姓,他们明知必死,可还是拼死反扑。
在契丹军士身边有不少老百姓,他们在城里已和契丹人生活了二三十年,在心里其实已模糊了契丹人和汉人的界限,因此,完全没有提防到身边还有契丹军士,在契丹军士疯狂砍杀下,一时手足无措,转眼间城墙上就倒了血肉横飞。契丹军士毕竟人少,等到汉军清醒过来之后,一阵砍杀,契丹军士全部倒在血泊之中。
王洪身边有十几名武艺高强的亲卫,因此,他抱着双手看着城墙上的格斗,战斗结束之后,他狠狠地骂道:“老子待他们不薄,却在这里反水,真应了那句古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城头众将都静静地看着城头上的骚动。
过了一会,王洪站在角楼上,大喊道:“我是宁州刺史王洪,赵将军,我想问一句话,若我献城以后,能否保证将士和百姓的安全,如果不能保证,大家就来个鱼死网破。”
赵匡胤已知事情成了,他“哈、哈”笑道:“天朝军队,军纪严明,岂能枉杀百姓。”柴荣见城墙上王洪还在犹豫,提马上前,道:“王洪听着,只要你肯投降,朕保证全城百姓无事,你还可官居原职。”
王洪听了“朕”字,知道陛下柴荣也来了,心中大喜,对副将道:“陛下金口玉牙,而且当着三军的面所许下地诺言,料来不会有变。”他从角楼上下来,道:“开城门,出城迎接陛下。”此时副将心中直懊恼“怎么自己就没有换上汉服。”
只听几声炮响,宁州城门慢慢打开了,吊桥也“嘎、嘎”地放了下来,不一会,一员汉将带着三千兵将,从城门处“哗拉拉”涌了出来,他们在柴荣马头数百步,一齐跪下来。“吾皇万岁万万岁”如满天的蝙蝠,轰然飞起。
州王琼、丹州高彦询、徐州李仁恕,都各自率军和辽军作战。
耶律德光没有料到中原百姓如此难制,不断损兵折将,被迫退出了中原,他在回军路上,总结出两条经验,一是对于汉地,不能纵兵掳掠,否则众多汉人造反,辽军实在难以支撑;二是必须要由汉官来统治汉民。
这两条经验催生了以后辽国的南、北面官制“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幽州以南的三关三镇,全部是用汉兵汉将。
大军围城之后,赵匡胤并不急于进攻,他命人把劝降书射进了宁州城。
宁州城内绝大多数是汉民,此时距离石敬塘割让幽云十六州不过二十多年,众多汉民仍然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契丹人的统治并不稳定。
宁州宁将王洪虽是汉人,身穿契丹人的传统服饰,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腰间束带,下穿长裤,裤在靴筒之内,契丹人和汉人接触时间很长,不少契丹人以穿汉服为荣,王洪这一身行头穿起来,比契丹人还要契丹人。
由于是守城,并不需要冲锋陷阵。他就只穿了一件皮甲,接到劝降信,他不断地掂量,一时难以决断,在王洪心目中,大辽和大周没有区别,关键是看那边更强。
第二天,王洪正在城墙下的军营里呼呼大睡。忽听城墙上鼓声、叫声大作,他提起长枪,几步就窜上了城墙,只见漕运河上帆墙如林,沿河西岸兵马如蚁,王洪没有想到大周军队如此众多,看了一会,对着亲卫喊道:“快给我拿汉服出来。”
亲卫飞一般地朝城墙下跑去,不一会,就取过一套衣服。王洪脱下契丹军服。对亲卫道:“把衣服拿下去放好,别弄脏了。”换上汉服,王洪悄悄地对身边地副将道:“周军势大。不如投降吧。”副将是王洪地心腹,跟随王洪时间已很久了,他看着王洪换上汉装,已猜到了他的心思,就道:“我们本是中国人,现在是重归故国,正是顺应了民心。”
宁州全城有九里长,全城守军不过三千人,站在城墙上稀稀拉拉,而且大周军队来得突然。城墙上的防务也极不完善,擂木、石块等战具在匆忙间也没有备齐。
王洪已有很久没有穿中原衣服了,契丹人地衣服要比汉服相对窄一些,中原衣服初初上身,王洪只觉得浑身不自在,他左扭右扯了一会,感觉才稍好一点,他观察了一会周军的阵势,对副将道:“让全城青壮年全部上城。拿上木棍或其他称手的武器,不要让周军瞧轻了。
副将跟随王洪多年,素知王洪多智,听到如此安排,脑筋转了几转,就料到这是为了以后投降增加些份量,就乐呵呵地下了城墙。
柴荣身穿银色铠甲,在侯大勇、李继勋等众将地簇拥之下,来到了宁州城下。柴荣观察了一会城墙的防务,对紧跟在身边的侯大勇道:“城墙上不过三四千人,安能挡得住大军一击。”正在说话间,只听得城头鼓点一阵紧似一阵,城墙人头攒动,竟有上万人之多。
侯大勇视力极好,他抑望城墙,在人头不断增加的时候,发现城头越来越多的是没有衣甲的老百姓。在侯大勇的模糊地记忆中,柴荣北伐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就夺取了幽州北面诸镇,没有遇到特别激烈地抵抗,但是,眼前的宁州城,守军似乎准备进行坚决的抵抗。
“难道,历史又发生了改变?”正在胡思,赵匡胤“泼喇喇”提马过来。
“守将王洪是员汉将,这厮胆小如鼠,铁骑军到达宁州之后,就一直高挂免战牌,任凭军士们百般辱骂,就是不出来交战。”
赵匡胤身材壮实,头盔下是一张神采奕奕的国字脸,并未下马,在马上向柴荣行了一个干脆的军礼。在朝堂上,赵匡胤总是恭敬谦和,而此时一身戎装,威风凛凛,八面威风。正显英雄本色。
柴荣一脸轻松,他用马鞭指着城墙道:“赵将军,此战是北伐第一仗,只许胜不许败,你有何良策?”
赵匡胤胸有成竹地一笑,道:“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宁州城不过数千守军,面对十万大周禁军,想要守住九里长的城墙,根本是痴人说梦,臣在德州之时,听闻这宁州守将王洪为人极为狡滑,并不是一员敢打硬仗的猛将,他如此之举,就如商人一样,为自己多捞一些本钱,有待价而沽之意。”
赵匡胤之言,深合侯大勇的心意,他暗道:“难怪禁军征伐,每战皆用赵匡胤,这乱世英豪果然是了得,并非徒有虚名之人。”
赵匡胤笑道:“如不出臣所料,今日中午,就能在宁州城内温酒烹羊。”赵匡胤一提马缰,带着四名亲卫,奔向宁州城墙,赵匡胤五人全是清一色地黑马,而马蹄均有白色印迹,二十个白色马蹄翻飞,转眼间来到了宁州城墙之下。
赵匡胤深吸一口气,对着城墙吼道:“我是大周铁骑军统领赵匡胤,宁州守将王洪听着,你本汉家儿郎,岂能做契丹走狗,现在大军已至,正是回归大周的好机会。”
王洪对副将道:“原来此将就是大名鼎鼎地赵匡胤,不知侯大勇是否也在大军之中。”侯大勇率领黑雕军在河套破了契丹名将耶律大光地数万大军,只是此战之光辉,被柴荣南征的胜利所掩盖,但是在契丹军中,侯大勇之名却是如雷贯耳,远在赵匡胤之上。
王洪探出城垛,道:“向来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要想取城,只管攻来。”副将看着周军黑压压一片,而且运河中还不断有战船开来,担心地道:“大帅,周军势大,若他们一怒攻城,应该如何是好?”王洪拈须摇头道:“赵匡胤也算是大周名将,凡是名将定是读过些兵书的,所以一般在攻城前都会尽力劝降,不会轻易损兵攻城。”
果然,赵匡胤又道:“王将军要为全城百姓作想,若要抵抗,破城之日,定然片甲不留。”
侯大勇在一旁看着,就如在看戏,这北伐第一仗,居然是嘴仗。
王洪没有回话,他慢慢地走到角楼上,对着军士们道:“军士们,周军势大,宁州城肯定守不住了,你们说,是战还是降?”
城楼上只有极少数地契丹人,他们面色苍白地看着城外的周军,城破之时,汉人或许能够免于一死,而他们则必将九死一生。一名契丹军士猛地抽出腰刀,狂吼道:“你们这些胆小鬼,还是不是男人。”话没有说完,一名汉军猛地一刀从其背部刺入,这一刀直入内脏,契丹军士“啊”地一声,重重地摔落在城墙上。
这一下如捅了马蜂窝,百多名契丹人纷纷抽刀抵抗,此时城墙上除了三千多汉军,还有上万的普勇老百姓,他们明知必死,可还是拼死反扑。
在契丹军士身边有不少老百姓,他们在城里已和契丹人生活了二三十年,在心里其实已模糊了契丹人和汉人的界限,因此,完全没有提防到身边还有契丹军士,在契丹军士疯狂砍杀下,一时手足无措,转眼间城墙上就倒了血肉横飞。契丹军士毕竟人少,等到汉军清醒过来之后,一阵砍杀,契丹军士全部倒在血泊之中。
王洪身边有十几名武艺高强的亲卫,因此,他抱着双手看着城墙上的格斗,战斗结束之后,他狠狠地骂道:“老子待他们不薄,却在这里反水,真应了那句古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城头众将都静静地看着城头上的骚动。
过了一会,王洪站在角楼上,大喊道:“我是宁州刺史王洪,赵将军,我想问一句话,若我献城以后,能否保证将士和百姓的安全,如果不能保证,大家就来个鱼死网破。”
赵匡胤已知事情成了,他“哈、哈”笑道:“天朝军队,军纪严明,岂能枉杀百姓。”柴荣见城墙上王洪还在犹豫,提马上前,道:“王洪听着,只要你肯投降,朕保证全城百姓无事,你还可官居原职。”
王洪听了“朕”字,知道陛下柴荣也来了,心中大喜,对副将道:“陛下金口玉牙,而且当着三军的面所许下地诺言,料来不会有变。”他从角楼上下来,道:“开城门,出城迎接陛下。”此时副将心中直懊恼“怎么自己就没有换上汉服。”
只听几声炮响,宁州城门慢慢打开了,吊桥也“嘎、嘎”地放了下来,不一会,一员汉将带着三千兵将,从城门处“哗拉拉”涌了出来,他们在柴荣马头数百步,一齐跪下来。“吾皇万岁万万岁”如满天的蝙蝠,轰然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