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以人为本 (1/2)
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爱,在雨中飘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众所周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但是,其缺乏实效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德育低效的原因很多,其中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及其在德育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即忽视学生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存在,是根本性的原因。因此,要切实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关注生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一、理念——要更新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我们所界定的全面发展的人,就是使人真正成为他自己,使个体获得真正的解放,实现更大的自由,追求并获得人生的幸福与快乐的人。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表现在道德目标上。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体国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等现实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治和道德标准,即不能要求过高。就目前而言,建立分层递进的道德目标,特别是在中小学德育中加强基本道德要求做起。学校努力创设好德育的软环境,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分层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从低到高、脚踏实地的从基本的道德要求向较高的道德追求迈进。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表现在教育内容上,要紧贴学生生活和思想的实际,使其生动活泼且易于接受。生活世界是生动而具体的,对生活世界的内容只要经过适当的选取,便可以作为学校德育的内容。德育的内容也会因生活世界的丰富多彩而生动形象,适合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恰当的选取事例及时机,多对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使学生从自身的结构和需要中到与之相一致的契合点,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成长为一个具有完整的精神世界和独立个性的生活着的人,追求幸福的人。
二、方法——要改变
要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贯彻,就需要教育的民主化。民主体现着对人的尊重,教育民主化则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
1、抓住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的德育应该是真正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它尊重学生的本质、天性特点,一切教育措施、教育情景都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个性的充分发展而选择和设计的。在特定的情景中,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来探索有关学生自身的问题。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独立的人,把自我教育的权利还给学生,从而使德育成为一种自主选择的活动,并由自我设计和完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主体的价值。坚持学生的主体,就要求在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看待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
青少年是个性品质发展的黄金年龄,最具发展的潜能,我们应重视学生的道德愿望、意志和需要,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让学生体会到德育的喜悦和德性发挥所得到的精神满足和道德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德育的质量。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就要认识到学生的品德不是一张白纸,任成人在上面随意写画,而应看到学生旺盛的生命力和具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发展是他的主动行为,缺乏这个主体的教育就不是真正意义的教育。德育教师必须具有判断力和批判力,否则很难培养出创造社会新风气和社会道德主体的学生。学生掌握道德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应用这些知识去接受和扩展新知识。这个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与人的生命性、能动性密不可分的,是伴随着他的情感、态度、需要的过程,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之所以有生命的活力,有主动的追求有创造的快乐的人之所在。
2、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传统师生关系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师道尊严成为师生的基本准则,这就制约了师生职能的发展,扭曲了师生正常的心态结构。平等民主能消除代沟和师道尊严,能畅所欲言地交流,能促进师生共同探讨,能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和谐的人际氛围下,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给予,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师生双方主动投入,自觉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我意识、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加强。这种师生关系,能给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保障,从而培养出具有鲜明创新精神和巨大的创造潜能的人才,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就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
 ... -->>
众所周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但是,其缺乏实效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德育低效的原因很多,其中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及其在德育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即忽视学生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存在,是根本性的原因。因此,要切实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关注生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一、理念——要更新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我们所界定的全面发展的人,就是使人真正成为他自己,使个体获得真正的解放,实现更大的自由,追求并获得人生的幸福与快乐的人。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表现在道德目标上。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体国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等现实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治和道德标准,即不能要求过高。就目前而言,建立分层递进的道德目标,特别是在中小学德育中加强基本道德要求做起。学校努力创设好德育的软环境,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分层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从低到高、脚踏实地的从基本的道德要求向较高的道德追求迈进。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表现在教育内容上,要紧贴学生生活和思想的实际,使其生动活泼且易于接受。生活世界是生动而具体的,对生活世界的内容只要经过适当的选取,便可以作为学校德育的内容。德育的内容也会因生活世界的丰富多彩而生动形象,适合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恰当的选取事例及时机,多对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使学生从自身的结构和需要中到与之相一致的契合点,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成长为一个具有完整的精神世界和独立个性的生活着的人,追求幸福的人。
二、方法——要改变
要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贯彻,就需要教育的民主化。民主体现着对人的尊重,教育民主化则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
1、抓住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的德育应该是真正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它尊重学生的本质、天性特点,一切教育措施、教育情景都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个性的充分发展而选择和设计的。在特定的情景中,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来探索有关学生自身的问题。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独立的人,把自我教育的权利还给学生,从而使德育成为一种自主选择的活动,并由自我设计和完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主体的价值。坚持学生的主体,就要求在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看待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
青少年是个性品质发展的黄金年龄,最具发展的潜能,我们应重视学生的道德愿望、意志和需要,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让学生体会到德育的喜悦和德性发挥所得到的精神满足和道德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德育的质量。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就要认识到学生的品德不是一张白纸,任成人在上面随意写画,而应看到学生旺盛的生命力和具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发展是他的主动行为,缺乏这个主体的教育就不是真正意义的教育。德育教师必须具有判断力和批判力,否则很难培养出创造社会新风气和社会道德主体的学生。学生掌握道德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应用这些知识去接受和扩展新知识。这个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与人的生命性、能动性密不可分的,是伴随着他的情感、态度、需要的过程,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之所以有生命的活力,有主动的追求有创造的快乐的人之所在。
2、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传统师生关系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师道尊严成为师生的基本准则,这就制约了师生职能的发展,扭曲了师生正常的心态结构。平等民主能消除代沟和师道尊严,能畅所欲言地交流,能促进师生共同探讨,能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和谐的人际氛围下,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给予,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师生双方主动投入,自觉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我意识、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加强。这种师生关系,能给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保障,从而培养出具有鲜明创新精神和巨大的创造潜能的人才,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就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