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沉醉的黄丝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五章
转眼间,已临近这年的冬天。对倪家和倪潇儒来说,真的是时来运转,机会终于眷顾时常为前途忧虑的倪家。这个机会当然不是居民主任王阿姨所说的,忽然间让倪潇儒进得什么政府机关工作那种机会。就在这一年的下半年,国家决定恢复高考。中断十一年之久的全国高考,重新敞门揽贤。全国五百七十万有志青年,奔向期待已久的考场,抖擞迎考。倪潇儒只是其中之一。
经过焦急不安地等待,成绩终于出来了。结果倪潇儒仅以五分之差而名落孙山,被生生地挡在了高校门下。这个结果出乎意料,让人大失所望,也着实让倪潇儒尝到了偏课的苦果。倪齐安倒并未因此责怪儿子。毕竟只有五分之差,还有机会,还可从头再来。一家子都在鼓励倪潇儒。这时倪潇儒自己也丝毫不敢懈怠,潜心准备,强化补习。他要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第二年他重新参加高考,这一次参考人数还要多,有五百九十万,而且之中已有首批高中毕业的考生。倪潇儒再次参考,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而且还考出一个好成绩。高考中满分的作文是不多见的,他的作文离满分仅仅2分之差。他的这篇作文曾在阅卷老师中引起争议,因为有老师想给满分,最后交到中文系教授手中,经教授批阅才最终被定这个考分。成绩出来后,一家子高兴得弹冠相庆。凭这次考得的成绩,要念个大学已无悬念,不过念那个学校倒让一家子颇费了一番思量。倪潇儒自己钟情念中文或法律。他说了这个想法。他妈妈和妹妹对此也说不出什么想法来,只知道念大学都是好的。
倪齐安一直在思忖着,他说道:“眼下这光景,只要能念上大学,那都是好事,这没错。但不管怎么说,终归还得有所选择才是。潇儒,我想你还是学医的好,去念省中医药大学,你看怎么样?我听厂办秘书说,不是高分还念不了医科院校。”
“学医的好?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爸爸毕竟是爸爸,言必有中。”妹妹潇佚拍手赞同。她转过身,继续说道:“哥,爸爸说得对,就念那个省中医药大吧!”她顽皮的举起一只手,同时还把她妈妈的手也生拽起来,嘴里说道:“妈妈,你肯定也赞成哥哥学医的,是不是?”她又转过头,对哥哥说:“哥,你看呵,现在可是三比一哟!”
妈妈被女儿的顽皮逗乐了,笑着说:“赞成赞成。这样总好了吧?你急啥呀?只要你爸爸的话有理,那你哥哥是一定会听的。”
倪潇儒故意横了妹妹一眼说道:“我们说的可是正题话,你一个小女孩子瞎掺和个啥?”
妹妹潇佚很是不服气,昂昂头甩一下长发后说:“哥,你别老说我小的,我可是个高中生了。再说,我们家可是个民主家庭,谁都可以发表意见的。爸爸,你说是不是呀?”她转而向爸爸求助。
“我们家哪少得了你的高见,你不是一直在说么,又没人拦着你。”倪齐安笑着对女儿说。
倪潇儒也故意逗妹妹说:“哦,是高中生了,好呀,有啥真知灼见,那就快拿出来,也好让我见识见识。”
妹妹潇佚拢一拢发辫,说:“说就说嘛,真知灼见没有,刍荛之言倒有一些。哎,哥,我跟你说句正经话,你要是真学了医,当了医生,那爷爷的医技不就后继有人了么!你就成了倪家医技名副其实的传人,是不是?”这位高中女孩在不经意间已将她爸爸想说但还来不及说的话和盘托出。
女儿的话正是自己想要说的,这倒好,不用再重复了。倪齐安接过女儿的话茬,说:“呵哟,还真看不出来,这人小鬼大的,不过说的倒真还有些中听。”
倪潇儒想了想后说道:“爸,其实我也并非认为医科有什么不好。只是我的优势在文科,如念医科,这样舍易求难,以短搏长,学起来恐有困难。”
倪齐安听了儿子的话并未马上说话,他稍作考虑后说了句可能被误作有悖常理的话:“我倒觉着,正是因为你文科基础好,才更有利。”果然,此话一出,三个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一齐投射过去。
儿子潇儒马上说道:“爸,这好像不合常理哟,我没看到过这方面的事例,你有啥依据呢?说来听听!”倪潇儒虽极爱看书,常手不释卷,知识积累越来越厚实一点不假,但毕竟还是个二十才刚出头的小伙子,没多少生活阅历。因而书生气颇浓,喜欢刨根问底,要说的人拿出依据来方肯罢休。别看他对有些事情能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对有些社会常识却懵懂得很,之于一些需要生活积累的经验那就更缺少了。因而在爸妈的眼里,儿子有时候真有点傻呆的样子。还不过是个半大不小的孩子而已。
倪齐安解释说;“文科基础好的人,善思考,悟性好,理解力特别强。这样的人我不但遇见过,还经常打交道。我们厂办有位秘书,是个老牌文科生,人家都说他满肚子墨水。厂里的人都叫他:秀才。我当时还不以为然,因为这是工厂,又不是什么报馆,总觉着他学的东西用处不大。学了就是为了能用,学以致用才好。后来厂里搞技术攻关,大伙忙得胼手胝足都嫌不够。那位秘书也拿个笔记本,一直在现场转悠,问这问那的,反正有问不完的问题。那些电气原理、线路和构造是蛮复杂的,我东一句,西一句的说给他听,当时我心里想,反正你也听不懂这些复杂的技术问题。后来厂里专门为这次技术攻关出了一份简报,我看了后不得不折服。这位秘书虽不懂技术,可理解力特别强,经他一编排,那些复杂的技术问题被他说得好蛮明白的。难在哪里,怎样个难法,攻关小组又是采用什么办法解决的。他把步骤过程说得有头有脸的。尽管他说的都是原理性的,但也能让人看出个大概来。哦,这话好像上次你说过的。”倪齐安笑着看看儿子,见儿子在微微点头,那眼却光定在那儿,好像在想什么问题。倪齐安又接着说道:“一个不懂技术的人,居然说的那样好!若不是知根知底的话,还误认他是个技术行家呢!可惜当时我忘了将那份简报拿回家了。有一句古话说的好:“秀才行医,如菜作齑。”我想,若这样的人学起技术来,那定将是事半功倍。”
潇佚看看爸爸,又看看哥哥然后像是自言自语的说道:“他不懂技术,怎么一听就懂呢?文科基础好,学起来真的有那样方便么?”
哥哥对妹妹说:“爸爸说的或许有道理,文科基础好的话,真能帮助理解问题和归纳问题。那位秀才是把具体复杂的技术问题原理化,抽象化,再用分解法,用文字描述的方法画出那些原理和结构图来。再复杂的事物,一经分解就不那么令人生畏了。但依我的感受,那位秀才不过是懵懂的懂,他虽说个像模像样,可是内行人一看便知其是外行。这不叫懂,就像我前几次和爸爸讨论中医的事一样,能说却懵懂。”
女儿潇佚问道:“爸,我还是有些不明白,既能说清技术问题,那不就证明他懂技术么?”
她爸爸回答说:“那倒不一定,这说和做可不是一回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打个比方,就像那学开车的人,步骤要领烂熟于胸,但真的上路却手忙脚乱,屡屡出错,必经反复实践,方能将所说的理论变成手中的活儿。你们念书不是有实验课么?他缺的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倪齐安转脸对儿子说:“潇儒,我说你学医准行。不过这事须你自己认同,否则就会是“强扭的瓜—不甜。”学东西得有心理准备,要想到它的难处,生拉硬拽是学不来的。你说,是不是?”
儿子潇儒一下还难以抉择,因而含糊地说道:“这个么…这个么…”
倪齐安不等儿子说完,就用满含期待的语气说:“你爷爷留下的那份遗产还等着人去继承、去发掘呢!目前看来也只有你了。不过,要想获得这份遗产得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行。如能把这份遗产发掘出来,那可是无价之宝,不然的话,又只能把它压在箱底喽!我想你是懂这个理的。”
儿子潇儒回答说:“爸,这个理我当然懂,古人说:“欲取之,先予之。”求学问,求知识的道理和方法虽一时无法穷尽,但它的根本道理是一样的。”不过他还是并未马上表态。
一阵短暂的沉默后,他妈妈说道:“潇儒,要是你爸爸的话有理,那就听你爸的吧!”
倪潇儒知道他爸爸一直就是这个心思,所以这些日子,他也在考虑,也在作着择校地打算。爸爸的话没错,希望有人继承祖辈的医技可以理解,只要是倪家的人,都有这种想法,包括自己,也曾有过这种闪念。凭心而论,学医其实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如果不是考了高分,那还真念不上医科。自从翻看过那些医书后,倪潇儒的观念起了变化,有一种新的认同感。对那些医家,他心悦诚服。尽管内容和术语都不好理解,但词章却精炼而又极富文采。再说现在家里四个人,有三个赞同念医科,如一味悖忤,那会是很无趣的。他在心里这么想了以后,终于作出了抉择,说道:“那好,就填中医大吧!”
对倪家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对倪潇儒来说,这是一生的选择,现在终于锤音落定。
妹妹潇佚高兴得拍手叫好:“太好了,哥哥就要当医生了,而且还是个科班,不像爸爸那样被人看作是个草头郎中。哥,那就快填志愿呀!”看样子,这个小女孩子比谁都急。有了这个漂亮活泼的女孩,使得倪家的气氛更加融洽快乐。
在倪家,表面上看,倪齐安似乎总让着妻子,但是凡遇重大事情又总是由倪齐安决定的,由他最后一锤定音。其实,倪齐安的性格温和不固执,也从不勉强人,他就通过这种轻松地谈论,在不经意间说出自己的想法,又在不知不觉中让人接受自己的想法。
省中医大的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倪潇儒考上大学,在这个居民区里还是头一个,因而这些日子里,倪家成了倍受关注的热点。一时间上门相贺道喜的亲友睦邻纷至沓来,可谓贺客填门,那热闹喜庆自不用提。倪齐安更是满面春风,不管是在小巷里,还是在厂里,总不断有人倪师傅、倪膏药的招呼着他。这个对他说:“你儿子真有出息啊!能考上大学,不简单啊!”那个对他说:“你儿子考上大学了,日后定然前途无量啊!”让他乐得没工夫合嘴。那厂长更是特意把倪齐安请到办公室,然后拿出一个已褪色显旧的金丝绒小盒子说:“这是一支金笔,是我外公在南洋做工时得到的。我念书时都没舍得拿出来用,现在就送给你儿子潇儒吧!”
倪齐安赶忙起身接过小盒子,说:“哎呀,厂长,你送这么弥足珍贵的礼物,这…这叫我说什么好呢!”
厂长说:“我俩之间还客气什么呀!潇儒考上大学,可喜可贺呀!希望他能早日完成学业,早日把你家祖传医技重新发掘出来,能为大家服务,也好了却你的心愿。”
第七章
入学报到那一天,倪家是举家出动,提着行李用具,陪伴潇儒上学校报到。从倪家到学校,只要稍走些路就有公交车直达,其实也挺方便的。再说一个星期就能回家一次。要是遇上什么事情,只要告个假,也可随时回家。可他妈妈还是有些不放心,虽说儿子已长这么大,可还从没一个人在外面呆过。因而凡能想到的用品,都替他备好带上,还千叮咛万嘱咐的,生怕儿子有什么不便。
省中医大座落在早先规划的文教区内。这里散布着二十几所学校。这个区域原本还要大许多,因为一场大的政治运动而被迫停建,被定格在现在这个规模上。当国家决定恢复高考时,许多学校压根还没这个准备。为了迎接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新生,省中医大在仓促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原先的设施已闲置多年,不但陈旧简陋,还破损严重。学校礼堂都快成雀鸟的天堂,横梁上筑有不少雀屋。因而校方对那些教学设施都作了较大的,但也是最基本的维修,这样才勉强可用。
倪潇儒被分在一间十二个人合住的寝室里。寝室的墙壁倒是很白,看那样子,是刚用石灰水刷过。不过,这墙壁是不能靠也不能碰的,因为那石灰是碰啥就沾啥。地板上打满了铁皮补丁,走起路来咯吱作响,甚至让人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沾在地板上、床架上的石灰都还未清除干净,但新生已报到入住,可见此前维修工作的仓促与紧迫。这一整天都匆忙纷乱,大家都在忙着摆放用具,擦抹床铺,办理手续。不断的在总务室,盥洗室和寝室之间来回地奔走。
倪潇儒对这个区域是很熟的,因为念书的初中和高中都在区域。他初中和高中是在工大附中念的,和中医大仅一河之隔。中医大的斜对门是师范中专,两校隔路相望。不过师范中专一年后才开始招头一批新生。
在念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倪潇儒常和一帮同学溜进附近那几所学校里去玩耍。遇上星期天或寒暑假时,自己的学校规定是不能进去的。因而倪潇儒便和几个同学就想法子溜进附近那几所学校去玩耍。中医大和斜对门那所师范中专是常去光顾的地方。相比之下对门师范中专似乎要光顾得更多一些。因为那门卫大伯腿脚有些不便,人也和善,溜进去容易些。再说里面地方大,又特别好玩。因为鲜有人打理,若大一个校园,满地绿草,又厚又密。绿树依河,翠柳夹岸,远眺就像翠绿的垂帘。倪潇儒和一帮同学进去后,尽情的追逐玩耍。什么打球啊、捉蛐蛐啊…要不就去小河边濯足清流,或是编柳环打水漂,累了就一个“大”字躺在松软的草地上。想到这里,倪潇儒不禁在心里感慨道:“那是多么的惬意啊!无忧无虑,只知道好玩。不过那时就连做梦都未曾想到,以后居然会到这个区域去念大学。”
倪潇儒的大学生涯就在这匆忙纷乱中开始。学业虽说紧张,但也不算很繁重。他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求知的欲望非常强烈。再则他天资敏达,语文功底扎实,理解力强,悟性又好,因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为班上同学所羡慕。
自进大学起,倪潇儒已少有时间看那些专业以外的书了,他要全力以赴,先完成学业。这一年多下来,使他对中医药这门学科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和认同。他已深深地喜欢上这门学科。他把“学海无边,勤奋作舟。”和“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条幅挂在床头,用以自勉。梦想着能把爷爷的独门医技重新发掘出来,梦想着日后能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就像他爷爷那样祛病消疴,济世救人。他非常留意那些与中医中药相关的讯息,开始着力收集民间偏方。他佩服他爸爸的眼力和判断,帮他作出了这个选择。以前他独好文史传记之类的书,现在他有点“移情别恋”,他把先前看文史书的那些时间和那份热情都投入到中医药这些专业书中。
每日傍晚,倪潇儒总会和一帮同学在校园徜徉,或是去打球,有时也会到校门口踯躅一会。傍晚时分,校门口是最热闹的地方。几家小店,总是熙熙攘攘,挤满了人,打个公用电话得排队等候。倪潇儒家住得近,因而不需购买那些日常用品,也不用打什么电话。他一般不去凑这份热闹,只是站得远远地、漫无目的四处看看,至于在看什么?连他自己也说不上来。此时如门卫在,他便会上前和门卫闲聊一会。门卫居然还不曾换过,仍是先前他念高中时的那位。就在报到那天,倪潇儒就一眼认了出来。因为那门卫曾多次呵斥过他,还横着竖着地阻拦过他。有一次遇上那门卫发飙较劲,竟气喘吁吁地追进校园,硬是把他给拽出校门。不过现在那门卫绝认不出眼前这位文质彬彬的青年,就是几年前年那位老让自己费力耗神的小淘气。
念高中时,倪潇儒个子长得高高地,成绩又优秀,无形间使他在同学中成了头目式人物,颇有登高一呼应者无数的号召力。闲暇时,倪潇儒常和一帮同学去附近的校园玩耍。虽说只是一群半大不小的男孩,但却机灵,还鬼主意多。他们会变着法子,晃过门卫,一个不拉地溜进校园。那些个门卫虽都克尽职守,生怕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出现什么失误,可遇着这群淘气又调皮的男孩也就没辄了。他们眨眼的功夫就能溜进校门,等门卫追进校园,他们就呼啦一下四处逃散,常常演变成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把那门卫弄送得又气又急却又无计可施,只能站在那里干瞪眼。同学们那个开心啊…!个个笑得弯腰弯到头皮碰地为止。两人说起这些事都不由得都要大笑一阵。
倪潇儒不等那帮同学尽兴归来,就顾自回寝室看书或上图书馆自修。这时人少清静,正是看书的好时光。过会儿人多了,那就看不安稳了,因为同学们非缠着他一起闲聊清谈不可!倪潇儒生性随和,不愿违忤众愿,扫大家的兴,但也不愿老让人觉得自己特别爱看书的样子,不过他把握得很有分寸,虽“和其光,同其尘。老子”但和而不群。每晚必定要看到半夜。熄灯以后便用手电在被窝里看。
周未回家那是最惬意的了,妈妈必定做好他喜欢的饭菜等他。倪潇儒除了打理个人事务外,根本不用做什么事,所以空闲的时间很多,这正好用来看书。这段时间里,父子俩的交流也特别多,而且特别融洽,围绕中医这个话题常常探讨个不停。不过多半是由父亲挑起话题,儿子潇儒则尽其所能的讲解。儿子虽无行医经历,但念的毕竟是中医大,相关的书籍资料看得多,思维活跃且逻辑性强,因而他的讲解总挟着新颖的观点和系统的理论,让人耳目一新。他还常把医书和笔记本拿出来,以求讲解的可靠和准确。父亲倪齐安听得不断地点头称是。父子俩常常这般深入地探讨,一拍一和,特别投机。父亲倪齐安一边静听着儿子的讲话,一边则在结合自己行医用药所积累的经验,作着的思考。倪齐安觉得通过这种探讨和提问,使自己寻常的行医用药有了一种理论的升华,屡有所获,每每受益。以前用药,倪齐安只会机械地依着方子照搬照用。只知道可以用这个药,至于为什么可以用这个药,那就不得而知了。虽然这许多年来,从未出过什么乱子,只是同样的病症,同样的用药,疗效却大不一样。有的两天就可痊愈,有的一个星期才稍起色,这事一直困扰着他。他知道这是个体差异的缘由,应将药的配伍和用量作些调整。可自己底气不足哟!对于这些药,他是增一分担心,减一分又怕失效,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他只能告慰自己:“安全用药最重要,至于那疗效只能靠后再说了。两利相权取其重嘛!”
现在好了,这种状况正在俏俏地,但迅速地起着变化。现在用起药来,他总觉着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持自己,指引着自己,这就是儿子潇儒所讲解的那些中医药理论。三个月前,倪齐安在给那位村妇的诊疗中,已作了大胆尝试,效果非常好。疗效提高了,时间缩短了,用药量反而减少了!这次尝试成了他的破冰之旅,现在用起药来,他是底气十足,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而他现在对儿子是十分地赞许和满意。他在心里自忖道:“照这光景下去,儿子将来定然会有一番作为。”
倪潇儒每次回家,倪家乔梓便少不得要执经问难,谈论医道。一说起这个话题就会没完没了,没了时间概念。要是没人催促,说不定会来个彻夜长谈呢!他妈妈看着这情景虽满心喜悦,可又心疼着儿子,看看时候不早了就催促父子俩好休息了!可三番五次的催促,这父子俩却仍是无动于衷,丝毫没有罢休的意思。这时他妈妈总会生气的,她会走过来又拉又拽,直把丈夫推进卧室为止,一边还责怪丈夫道:“儿子难得回家来,你就问个没完,你还让不让他休息了?有话明天就不能说啦?”
倪齐安虽意犹未尽,却也无奈,只能顺从地说:“好啦…好啦…听你的总行了吧?”一边还要回过头,叮咛儿子道:“明天再把那几点给我说说!”
倪潇儒也热衷和父亲作这样的探讨和谈论,这样有学而温之的作用,甚至可以温古而知新,可使学过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记忆。周未回家,倪潇儒除了打理个人事务和看书外,还得抽空去看看吴奶奶,陪她说会儿话。这天下午,他照例又去了,天色灰蒙,还时断时续的飘着丝丝细雨。他看见吴奶奶就在门口拐角的屋檐下坐着,还手搭凉蓬,好像在张望着什么。倪潇儒赶快走过去问道:“吴奶奶,你在找什么呀?”
吴奶奶听到叫声才回过神来,那张慈祥布满刀刻一样皱纹的脸上,立时溢出笑容来。说道:“哎呀,潇儒是你呀!我知道你准会来,所以就一直坐着等你,看我这老眼昏花的,到了跟前都没看到!”
倪潇儒赶紧问道:“吴奶奶,有啥个事情需要我做的?”一边还四下里看看,有没有要做的事情。
吴奶奶摆摆手说:“不忙不忙,进屋去说。”她慢慢地、抖抖颤颤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招呼着倪潇儒进屋去。倪潇儒赶紧上前搀扶吴奶奶进屋坐下,又去开了灯。小屋又黑又暗,昏暗得让人压抑,四处的墙壁都是灰蒙蒙的,即便是大白天,也得开个灯才辩得清屋内摆设。灯光的照射使得墙壁上折射出点点的油亮来。吴奶奶侧过身,又习惯地从那只外表斑驳的小木匣里摸索出一把小零食来撒在桌上,招呼道:“快,拿了吃。”
倪潇儒知道说什么客气话都没用。你不吃,她反而要生气,因而也就拿在手里剥来吃。他一边吃一边说:“吴奶奶你自己那样节俭,... -->>
第五章
转眼间,已临近这年的冬天。对倪家和倪潇儒来说,真的是时来运转,机会终于眷顾时常为前途忧虑的倪家。这个机会当然不是居民主任王阿姨所说的,忽然间让倪潇儒进得什么政府机关工作那种机会。就在这一年的下半年,国家决定恢复高考。中断十一年之久的全国高考,重新敞门揽贤。全国五百七十万有志青年,奔向期待已久的考场,抖擞迎考。倪潇儒只是其中之一。
经过焦急不安地等待,成绩终于出来了。结果倪潇儒仅以五分之差而名落孙山,被生生地挡在了高校门下。这个结果出乎意料,让人大失所望,也着实让倪潇儒尝到了偏课的苦果。倪齐安倒并未因此责怪儿子。毕竟只有五分之差,还有机会,还可从头再来。一家子都在鼓励倪潇儒。这时倪潇儒自己也丝毫不敢懈怠,潜心准备,强化补习。他要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第二年他重新参加高考,这一次参考人数还要多,有五百九十万,而且之中已有首批高中毕业的考生。倪潇儒再次参考,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而且还考出一个好成绩。高考中满分的作文是不多见的,他的作文离满分仅仅2分之差。他的这篇作文曾在阅卷老师中引起争议,因为有老师想给满分,最后交到中文系教授手中,经教授批阅才最终被定这个考分。成绩出来后,一家子高兴得弹冠相庆。凭这次考得的成绩,要念个大学已无悬念,不过念那个学校倒让一家子颇费了一番思量。倪潇儒自己钟情念中文或法律。他说了这个想法。他妈妈和妹妹对此也说不出什么想法来,只知道念大学都是好的。
倪齐安一直在思忖着,他说道:“眼下这光景,只要能念上大学,那都是好事,这没错。但不管怎么说,终归还得有所选择才是。潇儒,我想你还是学医的好,去念省中医药大学,你看怎么样?我听厂办秘书说,不是高分还念不了医科院校。”
“学医的好?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爸爸毕竟是爸爸,言必有中。”妹妹潇佚拍手赞同。她转过身,继续说道:“哥,爸爸说得对,就念那个省中医药大吧!”她顽皮的举起一只手,同时还把她妈妈的手也生拽起来,嘴里说道:“妈妈,你肯定也赞成哥哥学医的,是不是?”她又转过头,对哥哥说:“哥,你看呵,现在可是三比一哟!”
妈妈被女儿的顽皮逗乐了,笑着说:“赞成赞成。这样总好了吧?你急啥呀?只要你爸爸的话有理,那你哥哥是一定会听的。”
倪潇儒故意横了妹妹一眼说道:“我们说的可是正题话,你一个小女孩子瞎掺和个啥?”
妹妹潇佚很是不服气,昂昂头甩一下长发后说:“哥,你别老说我小的,我可是个高中生了。再说,我们家可是个民主家庭,谁都可以发表意见的。爸爸,你说是不是呀?”她转而向爸爸求助。
“我们家哪少得了你的高见,你不是一直在说么,又没人拦着你。”倪齐安笑着对女儿说。
倪潇儒也故意逗妹妹说:“哦,是高中生了,好呀,有啥真知灼见,那就快拿出来,也好让我见识见识。”
妹妹潇佚拢一拢发辫,说:“说就说嘛,真知灼见没有,刍荛之言倒有一些。哎,哥,我跟你说句正经话,你要是真学了医,当了医生,那爷爷的医技不就后继有人了么!你就成了倪家医技名副其实的传人,是不是?”这位高中女孩在不经意间已将她爸爸想说但还来不及说的话和盘托出。
女儿的话正是自己想要说的,这倒好,不用再重复了。倪齐安接过女儿的话茬,说:“呵哟,还真看不出来,这人小鬼大的,不过说的倒真还有些中听。”
倪潇儒想了想后说道:“爸,其实我也并非认为医科有什么不好。只是我的优势在文科,如念医科,这样舍易求难,以短搏长,学起来恐有困难。”
倪齐安听了儿子的话并未马上说话,他稍作考虑后说了句可能被误作有悖常理的话:“我倒觉着,正是因为你文科基础好,才更有利。”果然,此话一出,三个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一齐投射过去。
儿子潇儒马上说道:“爸,这好像不合常理哟,我没看到过这方面的事例,你有啥依据呢?说来听听!”倪潇儒虽极爱看书,常手不释卷,知识积累越来越厚实一点不假,但毕竟还是个二十才刚出头的小伙子,没多少生活阅历。因而书生气颇浓,喜欢刨根问底,要说的人拿出依据来方肯罢休。别看他对有些事情能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对有些社会常识却懵懂得很,之于一些需要生活积累的经验那就更缺少了。因而在爸妈的眼里,儿子有时候真有点傻呆的样子。还不过是个半大不小的孩子而已。
倪齐安解释说;“文科基础好的人,善思考,悟性好,理解力特别强。这样的人我不但遇见过,还经常打交道。我们厂办有位秘书,是个老牌文科生,人家都说他满肚子墨水。厂里的人都叫他:秀才。我当时还不以为然,因为这是工厂,又不是什么报馆,总觉着他学的东西用处不大。学了就是为了能用,学以致用才好。后来厂里搞技术攻关,大伙忙得胼手胝足都嫌不够。那位秘书也拿个笔记本,一直在现场转悠,问这问那的,反正有问不完的问题。那些电气原理、线路和构造是蛮复杂的,我东一句,西一句的说给他听,当时我心里想,反正你也听不懂这些复杂的技术问题。后来厂里专门为这次技术攻关出了一份简报,我看了后不得不折服。这位秘书虽不懂技术,可理解力特别强,经他一编排,那些复杂的技术问题被他说得好蛮明白的。难在哪里,怎样个难法,攻关小组又是采用什么办法解决的。他把步骤过程说得有头有脸的。尽管他说的都是原理性的,但也能让人看出个大概来。哦,这话好像上次你说过的。”倪齐安笑着看看儿子,见儿子在微微点头,那眼却光定在那儿,好像在想什么问题。倪齐安又接着说道:“一个不懂技术的人,居然说的那样好!若不是知根知底的话,还误认他是个技术行家呢!可惜当时我忘了将那份简报拿回家了。有一句古话说的好:“秀才行医,如菜作齑。”我想,若这样的人学起技术来,那定将是事半功倍。”
潇佚看看爸爸,又看看哥哥然后像是自言自语的说道:“他不懂技术,怎么一听就懂呢?文科基础好,学起来真的有那样方便么?”
哥哥对妹妹说:“爸爸说的或许有道理,文科基础好的话,真能帮助理解问题和归纳问题。那位秀才是把具体复杂的技术问题原理化,抽象化,再用分解法,用文字描述的方法画出那些原理和结构图来。再复杂的事物,一经分解就不那么令人生畏了。但依我的感受,那位秀才不过是懵懂的懂,他虽说个像模像样,可是内行人一看便知其是外行。这不叫懂,就像我前几次和爸爸讨论中医的事一样,能说却懵懂。”
女儿潇佚问道:“爸,我还是有些不明白,既能说清技术问题,那不就证明他懂技术么?”
她爸爸回答说:“那倒不一定,这说和做可不是一回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打个比方,就像那学开车的人,步骤要领烂熟于胸,但真的上路却手忙脚乱,屡屡出错,必经反复实践,方能将所说的理论变成手中的活儿。你们念书不是有实验课么?他缺的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倪齐安转脸对儿子说:“潇儒,我说你学医准行。不过这事须你自己认同,否则就会是“强扭的瓜—不甜。”学东西得有心理准备,要想到它的难处,生拉硬拽是学不来的。你说,是不是?”
儿子潇儒一下还难以抉择,因而含糊地说道:“这个么…这个么…”
倪齐安不等儿子说完,就用满含期待的语气说:“你爷爷留下的那份遗产还等着人去继承、去发掘呢!目前看来也只有你了。不过,要想获得这份遗产得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行。如能把这份遗产发掘出来,那可是无价之宝,不然的话,又只能把它压在箱底喽!我想你是懂这个理的。”
儿子潇儒回答说:“爸,这个理我当然懂,古人说:“欲取之,先予之。”求学问,求知识的道理和方法虽一时无法穷尽,但它的根本道理是一样的。”不过他还是并未马上表态。
一阵短暂的沉默后,他妈妈说道:“潇儒,要是你爸爸的话有理,那就听你爸的吧!”
倪潇儒知道他爸爸一直就是这个心思,所以这些日子,他也在考虑,也在作着择校地打算。爸爸的话没错,希望有人继承祖辈的医技可以理解,只要是倪家的人,都有这种想法,包括自己,也曾有过这种闪念。凭心而论,学医其实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如果不是考了高分,那还真念不上医科。自从翻看过那些医书后,倪潇儒的观念起了变化,有一种新的认同感。对那些医家,他心悦诚服。尽管内容和术语都不好理解,但词章却精炼而又极富文采。再说现在家里四个人,有三个赞同念医科,如一味悖忤,那会是很无趣的。他在心里这么想了以后,终于作出了抉择,说道:“那好,就填中医大吧!”
对倪家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对倪潇儒来说,这是一生的选择,现在终于锤音落定。
妹妹潇佚高兴得拍手叫好:“太好了,哥哥就要当医生了,而且还是个科班,不像爸爸那样被人看作是个草头郎中。哥,那就快填志愿呀!”看样子,这个小女孩子比谁都急。有了这个漂亮活泼的女孩,使得倪家的气氛更加融洽快乐。
在倪家,表面上看,倪齐安似乎总让着妻子,但是凡遇重大事情又总是由倪齐安决定的,由他最后一锤定音。其实,倪齐安的性格温和不固执,也从不勉强人,他就通过这种轻松地谈论,在不经意间说出自己的想法,又在不知不觉中让人接受自己的想法。
省中医大的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倪潇儒考上大学,在这个居民区里还是头一个,因而这些日子里,倪家成了倍受关注的热点。一时间上门相贺道喜的亲友睦邻纷至沓来,可谓贺客填门,那热闹喜庆自不用提。倪齐安更是满面春风,不管是在小巷里,还是在厂里,总不断有人倪师傅、倪膏药的招呼着他。这个对他说:“你儿子真有出息啊!能考上大学,不简单啊!”那个对他说:“你儿子考上大学了,日后定然前途无量啊!”让他乐得没工夫合嘴。那厂长更是特意把倪齐安请到办公室,然后拿出一个已褪色显旧的金丝绒小盒子说:“这是一支金笔,是我外公在南洋做工时得到的。我念书时都没舍得拿出来用,现在就送给你儿子潇儒吧!”
倪齐安赶忙起身接过小盒子,说:“哎呀,厂长,你送这么弥足珍贵的礼物,这…这叫我说什么好呢!”
厂长说:“我俩之间还客气什么呀!潇儒考上大学,可喜可贺呀!希望他能早日完成学业,早日把你家祖传医技重新发掘出来,能为大家服务,也好了却你的心愿。”
第七章
入学报到那一天,倪家是举家出动,提着行李用具,陪伴潇儒上学校报到。从倪家到学校,只要稍走些路就有公交车直达,其实也挺方便的。再说一个星期就能回家一次。要是遇上什么事情,只要告个假,也可随时回家。可他妈妈还是有些不放心,虽说儿子已长这么大,可还从没一个人在外面呆过。因而凡能想到的用品,都替他备好带上,还千叮咛万嘱咐的,生怕儿子有什么不便。
省中医大座落在早先规划的文教区内。这里散布着二十几所学校。这个区域原本还要大许多,因为一场大的政治运动而被迫停建,被定格在现在这个规模上。当国家决定恢复高考时,许多学校压根还没这个准备。为了迎接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新生,省中医大在仓促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原先的设施已闲置多年,不但陈旧简陋,还破损严重。学校礼堂都快成雀鸟的天堂,横梁上筑有不少雀屋。因而校方对那些教学设施都作了较大的,但也是最基本的维修,这样才勉强可用。
倪潇儒被分在一间十二个人合住的寝室里。寝室的墙壁倒是很白,看那样子,是刚用石灰水刷过。不过,这墙壁是不能靠也不能碰的,因为那石灰是碰啥就沾啥。地板上打满了铁皮补丁,走起路来咯吱作响,甚至让人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沾在地板上、床架上的石灰都还未清除干净,但新生已报到入住,可见此前维修工作的仓促与紧迫。这一整天都匆忙纷乱,大家都在忙着摆放用具,擦抹床铺,办理手续。不断的在总务室,盥洗室和寝室之间来回地奔走。
倪潇儒对这个区域是很熟的,因为念书的初中和高中都在区域。他初中和高中是在工大附中念的,和中医大仅一河之隔。中医大的斜对门是师范中专,两校隔路相望。不过师范中专一年后才开始招头一批新生。
在念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倪潇儒常和一帮同学溜进附近那几所学校里去玩耍。遇上星期天或寒暑假时,自己的学校规定是不能进去的。因而倪潇儒便和几个同学就想法子溜进附近那几所学校去玩耍。中医大和斜对门那所师范中专是常去光顾的地方。相比之下对门师范中专似乎要光顾得更多一些。因为那门卫大伯腿脚有些不便,人也和善,溜进去容易些。再说里面地方大,又特别好玩。因为鲜有人打理,若大一个校园,满地绿草,又厚又密。绿树依河,翠柳夹岸,远眺就像翠绿的垂帘。倪潇儒和一帮同学进去后,尽情的追逐玩耍。什么打球啊、捉蛐蛐啊…要不就去小河边濯足清流,或是编柳环打水漂,累了就一个“大”字躺在松软的草地上。想到这里,倪潇儒不禁在心里感慨道:“那是多么的惬意啊!无忧无虑,只知道好玩。不过那时就连做梦都未曾想到,以后居然会到这个区域去念大学。”
倪潇儒的大学生涯就在这匆忙纷乱中开始。学业虽说紧张,但也不算很繁重。他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求知的欲望非常强烈。再则他天资敏达,语文功底扎实,理解力强,悟性又好,因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为班上同学所羡慕。
自进大学起,倪潇儒已少有时间看那些专业以外的书了,他要全力以赴,先完成学业。这一年多下来,使他对中医药这门学科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和认同。他已深深地喜欢上这门学科。他把“学海无边,勤奋作舟。”和“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条幅挂在床头,用以自勉。梦想着能把爷爷的独门医技重新发掘出来,梦想着日后能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就像他爷爷那样祛病消疴,济世救人。他非常留意那些与中医中药相关的讯息,开始着力收集民间偏方。他佩服他爸爸的眼力和判断,帮他作出了这个选择。以前他独好文史传记之类的书,现在他有点“移情别恋”,他把先前看文史书的那些时间和那份热情都投入到中医药这些专业书中。
每日傍晚,倪潇儒总会和一帮同学在校园徜徉,或是去打球,有时也会到校门口踯躅一会。傍晚时分,校门口是最热闹的地方。几家小店,总是熙熙攘攘,挤满了人,打个公用电话得排队等候。倪潇儒家住得近,因而不需购买那些日常用品,也不用打什么电话。他一般不去凑这份热闹,只是站得远远地、漫无目的四处看看,至于在看什么?连他自己也说不上来。此时如门卫在,他便会上前和门卫闲聊一会。门卫居然还不曾换过,仍是先前他念高中时的那位。就在报到那天,倪潇儒就一眼认了出来。因为那门卫曾多次呵斥过他,还横着竖着地阻拦过他。有一次遇上那门卫发飙较劲,竟气喘吁吁地追进校园,硬是把他给拽出校门。不过现在那门卫绝认不出眼前这位文质彬彬的青年,就是几年前年那位老让自己费力耗神的小淘气。
念高中时,倪潇儒个子长得高高地,成绩又优秀,无形间使他在同学中成了头目式人物,颇有登高一呼应者无数的号召力。闲暇时,倪潇儒常和一帮同学去附近的校园玩耍。虽说只是一群半大不小的男孩,但却机灵,还鬼主意多。他们会变着法子,晃过门卫,一个不拉地溜进校园。那些个门卫虽都克尽职守,生怕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出现什么失误,可遇着这群淘气又调皮的男孩也就没辄了。他们眨眼的功夫就能溜进校门,等门卫追进校园,他们就呼啦一下四处逃散,常常演变成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把那门卫弄送得又气又急却又无计可施,只能站在那里干瞪眼。同学们那个开心啊…!个个笑得弯腰弯到头皮碰地为止。两人说起这些事都不由得都要大笑一阵。
倪潇儒不等那帮同学尽兴归来,就顾自回寝室看书或上图书馆自修。这时人少清静,正是看书的好时光。过会儿人多了,那就看不安稳了,因为同学们非缠着他一起闲聊清谈不可!倪潇儒生性随和,不愿违忤众愿,扫大家的兴,但也不愿老让人觉得自己特别爱看书的样子,不过他把握得很有分寸,虽“和其光,同其尘。老子”但和而不群。每晚必定要看到半夜。熄灯以后便用手电在被窝里看。
周未回家那是最惬意的了,妈妈必定做好他喜欢的饭菜等他。倪潇儒除了打理个人事务外,根本不用做什么事,所以空闲的时间很多,这正好用来看书。这段时间里,父子俩的交流也特别多,而且特别融洽,围绕中医这个话题常常探讨个不停。不过多半是由父亲挑起话题,儿子潇儒则尽其所能的讲解。儿子虽无行医经历,但念的毕竟是中医大,相关的书籍资料看得多,思维活跃且逻辑性强,因而他的讲解总挟着新颖的观点和系统的理论,让人耳目一新。他还常把医书和笔记本拿出来,以求讲解的可靠和准确。父亲倪齐安听得不断地点头称是。父子俩常常这般深入地探讨,一拍一和,特别投机。父亲倪齐安一边静听着儿子的讲话,一边则在结合自己行医用药所积累的经验,作着的思考。倪齐安觉得通过这种探讨和提问,使自己寻常的行医用药有了一种理论的升华,屡有所获,每每受益。以前用药,倪齐安只会机械地依着方子照搬照用。只知道可以用这个药,至于为什么可以用这个药,那就不得而知了。虽然这许多年来,从未出过什么乱子,只是同样的病症,同样的用药,疗效却大不一样。有的两天就可痊愈,有的一个星期才稍起色,这事一直困扰着他。他知道这是个体差异的缘由,应将药的配伍和用量作些调整。可自己底气不足哟!对于这些药,他是增一分担心,减一分又怕失效,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他只能告慰自己:“安全用药最重要,至于那疗效只能靠后再说了。两利相权取其重嘛!”
现在好了,这种状况正在俏俏地,但迅速地起着变化。现在用起药来,他总觉着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持自己,指引着自己,这就是儿子潇儒所讲解的那些中医药理论。三个月前,倪齐安在给那位村妇的诊疗中,已作了大胆尝试,效果非常好。疗效提高了,时间缩短了,用药量反而减少了!这次尝试成了他的破冰之旅,现在用起药来,他是底气十足,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而他现在对儿子是十分地赞许和满意。他在心里自忖道:“照这光景下去,儿子将来定然会有一番作为。”
倪潇儒每次回家,倪家乔梓便少不得要执经问难,谈论医道。一说起这个话题就会没完没了,没了时间概念。要是没人催促,说不定会来个彻夜长谈呢!他妈妈看着这情景虽满心喜悦,可又心疼着儿子,看看时候不早了就催促父子俩好休息了!可三番五次的催促,这父子俩却仍是无动于衷,丝毫没有罢休的意思。这时他妈妈总会生气的,她会走过来又拉又拽,直把丈夫推进卧室为止,一边还责怪丈夫道:“儿子难得回家来,你就问个没完,你还让不让他休息了?有话明天就不能说啦?”
倪齐安虽意犹未尽,却也无奈,只能顺从地说:“好啦…好啦…听你的总行了吧?”一边还要回过头,叮咛儿子道:“明天再把那几点给我说说!”
倪潇儒也热衷和父亲作这样的探讨和谈论,这样有学而温之的作用,甚至可以温古而知新,可使学过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记忆。周未回家,倪潇儒除了打理个人事务和看书外,还得抽空去看看吴奶奶,陪她说会儿话。这天下午,他照例又去了,天色灰蒙,还时断时续的飘着丝丝细雨。他看见吴奶奶就在门口拐角的屋檐下坐着,还手搭凉蓬,好像在张望着什么。倪潇儒赶快走过去问道:“吴奶奶,你在找什么呀?”
吴奶奶听到叫声才回过神来,那张慈祥布满刀刻一样皱纹的脸上,立时溢出笑容来。说道:“哎呀,潇儒是你呀!我知道你准会来,所以就一直坐着等你,看我这老眼昏花的,到了跟前都没看到!”
倪潇儒赶紧问道:“吴奶奶,有啥个事情需要我做的?”一边还四下里看看,有没有要做的事情。
吴奶奶摆摆手说:“不忙不忙,进屋去说。”她慢慢地、抖抖颤颤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招呼着倪潇儒进屋去。倪潇儒赶紧上前搀扶吴奶奶进屋坐下,又去开了灯。小屋又黑又暗,昏暗得让人压抑,四处的墙壁都是灰蒙蒙的,即便是大白天,也得开个灯才辩得清屋内摆设。灯光的照射使得墙壁上折射出点点的油亮来。吴奶奶侧过身,又习惯地从那只外表斑驳的小木匣里摸索出一把小零食来撒在桌上,招呼道:“快,拿了吃。”
倪潇儒知道说什么客气话都没用。你不吃,她反而要生气,因而也就拿在手里剥来吃。他一边吃一边说:“吴奶奶你自己那样节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