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天衍遗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原本于礼,应在先前书信中说明事由,但怎奈此事事关重大,孤思虑再三,还是觉得应该亲自登门,才足以表达对贵院的尊重。”
“殿下何须如此客气,且不论我院世受皇恩,本应图报,仅尊驾莅临本院,已是我等幸事。更何况殿下在前书中承诺愿在我院驻驾,为我院授业解惑,受殿下如此大恩,我院岂能不结草衔环以报之乎?”
梁院首一番话说完,身后的数百学子以及第一排的教授瞬间骚动起来,只有石阶第一排的六个墨衣长者面色坦然,并无波动,显然早已知晓此事,果然圣亲王的到访,院首会七人应该早就商议沟通过多次了。在当前这样庄重严肃的场合下,学子们仍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可见梁院首这番话里所蕴含的信息带来的冲击有多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院首在全院学子面前公开用“授业解惑”这种说法来形容他与圣亲王殿下之前在书信中的约定,可见在院首心中,圣亲王已经是“师者”的地位。连院首都如此,那么整个学院又有谁能够不在圣亲王殿下面前自称一声“学生”呢。
不过相比院首在态度上的表达,在场人更加激动的原因还是圣亲王居然要在学院为大家授业解惑,也就是解答学院众人提出的各种问题。
世人皆知,天碑学院是天下研究《天衍录》的中心,院首及一众教授自然是研究《天衍录》专家中的专家,如果他们对于典籍中的内容会产生疑惑,那必然是极为晦涩和深奥的问题。圣亲王的确是除创院圣人外,精通《天衍录》的古今第一人,但对同一段内容,是记住、看懂还是拥有自己的理解本身就是完全不同的层次。
说到解惑,院首会这帮老学究肯定会抓住这次机会率先提问,然后再是一众教授,最后如果圣亲王心情好,恐怕也能轮到普通学子。那么,院首他们到底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圣亲王真的能够解答院首、执事和教授们所提出的问题吗?他又会给出什么样的解答呢?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能够跟圣亲王面对面坐而论道,这种恐怕千年都修不来的绝佳机会,如何不让人情绪激动、热血沸腾呢?
“咳——咳——”
眼看身后的骚动愈演愈烈,院首连忙轻咳了两声,示意大家安静。身后石阶上的声响渐息,整个大殿又渐渐恢复到了之前的安静肃穆。
圣亲王微微笑了笑,趁噪音平息的空档,给两人身前的茶杯里倒上还冒着热气的清茶,并做了一个“请”的姿势。二人同时举杯,浅尝一口,然后又同时放下茶杯。简单思虑了一会,圣亲王开口:“梁院首,不知可否让本王在说正事之前,与在座的诸位帝国栋梁之材分享一点孤昔年游历时所获的心得见闻。”
“求之不得。”院首欣然颔首。
得到应允后,圣亲王脸上的笑意却渐渐散去,他一脸正色地扫视了院首身后数百学子一圈,随后视线又落回眼前的老者身上。圣亲王刻意提高了音量,为了让自己的声音能够清晰地传遍整座大殿:
“梁院首,以及在座诸位应该知晓,当年孤在青、越二州治理卧龙江水患之事。”
院首点了点头。
“当年平息水患之后,本王始终有几处疑惑想不通。于是孤带着问题,翻阅皇家史册,发现在孤治理水患之前,卧龙江差不多每十年必泛滥一次,且每约一甲子必有一次大汛,甚至两百余年前,我朝宣帝时,出现过不亚于昭武二十一年的大型洪涝天灾。据史册记载,当年卧龙江的汛期持续了整整三个月,同样导致沿岸八郡受灾近五十万户百姓。洪水冲垮城镇、淹没农田、传播疫病,造成百姓死伤无数,后续更是引发饥荒和大疫,让灾区八郡的民生用了整整三十年才恢复到水灾前的状况……”
圣亲王说到这里,似乎想起了什么令人痛心的回忆,他俊美的脸庞因为眉头紧蹙而显得增加了一股阳刚之美。圣亲王顿了顿,之后进一步提高了音量,加重了语气说道:“面对如此频繁而又有规律的卧龙江水患,为何我大楚建国数百年来,诸位先帝以及他们治下的八郡官府却未能有效防治?为何,会直到本王当年游历至青州时才能机缘巧合解决这早该有人解决的水患?为何,学院数百年来层出的贤士、大仁未能如孤当年一般献上治水之策?”
圣亲王殿下的三个“为何”,振聋发聩,回荡于大殿之中。尤其是最后一个“为何”,很显然意有所指,虽然从他柔和、平静的语调中听不出什么,但在座所有人似乎都能感受到一股隐隐的责备之意。
是啊……为何呢?徐林也在心里泛起了嘀咕。不过徐林却没敢发出一点声响,因为整个大殿此刻针落可闻,沉寂到可怕。
徐林是青州人,徐家在徐林父亲这辈之前一直生活在青州北部的昌宁郡,虽然他老家距离卧龙江沿岸的青州长芦、东圩、望江、海门四郡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但是同为青州人的他依然从小就听家里的长辈们时常说起卧龙江的水患。
徐林仔细回忆了一下,确实在昭武元年、昭武九年和昭武二十一年的夏秋季,卧龙江都发生过水患,尤其昭武二十一年的大洪水,导致南方沿江四郡的灾民甚至逃难到了数千里外的昌宁郡,徐父当时还主持安置了好几百人。
诚如圣亲王殿下所言,如此有规律且具有破坏性的水患,为什么数百年来都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呢?虽说圣亲王当年创造的“安民渠法”有很多巧妙之处,但其关键的核心思路还是改原先的高筑堤、广修坝为疏浚河道、泄洪入湖,这种治水策略在现在的徐林看来,也并不是人力不能及的天赋奇略。也许徐林这辈子是想不到这种方法了,但不至于几百年下来,整个九州、朝廷与学院都没有奇才、大才想到这个方法吧?
听完圣亲王的一番话,梁喻院首脸色阴沉,默然不语,同样脸色不好看的,还有石阶第一排正中的几位老者,不过他们的脸色与院首并不相同,不是阴沉,更像是心里憋了一股愤懑之情。其余的学院诸人是什么表情?徐林不知道,因为此刻的他已经因略感羞愧而低下了头,所以他也不知道大殿中绝大多数的学子其实与他做出了相同的反应。
大殿内尴尬的气氛持续了一会,梁喻院首缓缓开口打破了沉寂:“殿下方才所言之事,个中因由,待晚间老朽单独……”
圣亲王微一抬手,打断了院首的话。
“梁院首不必多言,本王此次前来也并非为了诘问学院这些陈年旧事。孤今日能将当初的疑惑与贵院诸位道明,自然是因为孤已将这其中的各种缘由与利害查的明明白白。并且对于这些问题,孤已有了自己的决断。往事已矣,孤分享这些不为人知的经历,示君以诚,为的是能与学院共同创造一个更好的将来。”圣亲王顿了顿,用真挚的目光注视着梁喻院首,重新恢复了那柔和的声音:“创造一个能够造福九州百姓的将来。”
原本于礼,应在先前书信中说明事由,但怎奈此事事关重大,孤思虑再三,还是觉得应该亲自登门,才足以表达对贵院的尊重。”
“殿下何须如此客气,且不论我院世受皇恩,本应图报,仅尊驾莅临本院,已是我等幸事。更何况殿下在前书中承诺愿在我院驻驾,为我院授业解惑,受殿下如此大恩,我院岂能不结草衔环以报之乎?”
梁院首一番话说完,身后的数百学子以及第一排的教授瞬间骚动起来,只有石阶第一排的六个墨衣长者面色坦然,并无波动,显然早已知晓此事,果然圣亲王的到访,院首会七人应该早就商议沟通过多次了。在当前这样庄重严肃的场合下,学子们仍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可见梁院首这番话里所蕴含的信息带来的冲击有多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院首在全院学子面前公开用“授业解惑”这种说法来形容他与圣亲王殿下之前在书信中的约定,可见在院首心中,圣亲王已经是“师者”的地位。连院首都如此,那么整个学院又有谁能够不在圣亲王殿下面前自称一声“学生”呢。
不过相比院首在态度上的表达,在场人更加激动的原因还是圣亲王居然要在学院为大家授业解惑,也就是解答学院众人提出的各种问题。
世人皆知,天碑学院是天下研究《天衍录》的中心,院首及一众教授自然是研究《天衍录》专家中的专家,如果他们对于典籍中的内容会产生疑惑,那必然是极为晦涩和深奥的问题。圣亲王的确是除创院圣人外,精通《天衍录》的古今第一人,但对同一段内容,是记住、看懂还是拥有自己的理解本身就是完全不同的层次。
说到解惑,院首会这帮老学究肯定会抓住这次机会率先提问,然后再是一众教授,最后如果圣亲王心情好,恐怕也能轮到普通学子。那么,院首他们到底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圣亲王真的能够解答院首、执事和教授们所提出的问题吗?他又会给出什么样的解答呢?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能够跟圣亲王面对面坐而论道,这种恐怕千年都修不来的绝佳机会,如何不让人情绪激动、热血沸腾呢?
“咳——咳——”
眼看身后的骚动愈演愈烈,院首连忙轻咳了两声,示意大家安静。身后石阶上的声响渐息,整个大殿又渐渐恢复到了之前的安静肃穆。
圣亲王微微笑了笑,趁噪音平息的空档,给两人身前的茶杯里倒上还冒着热气的清茶,并做了一个“请”的姿势。二人同时举杯,浅尝一口,然后又同时放下茶杯。简单思虑了一会,圣亲王开口:“梁院首,不知可否让本王在说正事之前,与在座的诸位帝国栋梁之材分享一点孤昔年游历时所获的心得见闻。”
“求之不得。”院首欣然颔首。
得到应允后,圣亲王脸上的笑意却渐渐散去,他一脸正色地扫视了院首身后数百学子一圈,随后视线又落回眼前的老者身上。圣亲王刻意提高了音量,为了让自己的声音能够清晰地传遍整座大殿:
“梁院首,以及在座诸位应该知晓,当年孤在青、越二州治理卧龙江水患之事。”
院首点了点头。
“当年平息水患之后,本王始终有几处疑惑想不通。于是孤带着问题,翻阅皇家史册,发现在孤治理水患之前,卧龙江差不多每十年必泛滥一次,且每约一甲子必有一次大汛,甚至两百余年前,我朝宣帝时,出现过不亚于昭武二十一年的大型洪涝天灾。据史册记载,当年卧龙江的汛期持续了整整三个月,同样导致沿岸八郡受灾近五十万户百姓。洪水冲垮城镇、淹没农田、传播疫病,造成百姓死伤无数,后续更是引发饥荒和大疫,让灾区八郡的民生用了整整三十年才恢复到水灾前的状况……”
圣亲王说到这里,似乎想起了什么令人痛心的回忆,他俊美的脸庞因为眉头紧蹙而显得增加了一股阳刚之美。圣亲王顿了顿,之后进一步提高了音量,加重了语气说道:“面对如此频繁而又有规律的卧龙江水患,为何我大楚建国数百年来,诸位先帝以及他们治下的八郡官府却未能有效防治?为何,会直到本王当年游历至青州时才能机缘巧合解决这早该有人解决的水患?为何,学院数百年来层出的贤士、大仁未能如孤当年一般献上治水之策?”
圣亲王殿下的三个“为何”,振聋发聩,回荡于大殿之中。尤其是最后一个“为何”,很显然意有所指,虽然从他柔和、平静的语调中听不出什么,但在座所有人似乎都能感受到一股隐隐的责备之意。
是啊……为何呢?徐林也在心里泛起了嘀咕。不过徐林却没敢发出一点声响,因为整个大殿此刻针落可闻,沉寂到可怕。
徐林是青州人,徐家在徐林父亲这辈之前一直生活在青州北部的昌宁郡,虽然他老家距离卧龙江沿岸的青州长芦、东圩、望江、海门四郡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但是同为青州人的他依然从小就听家里的长辈们时常说起卧龙江的水患。
徐林仔细回忆了一下,确实在昭武元年、昭武九年和昭武二十一年的夏秋季,卧龙江都发生过水患,尤其昭武二十一年的大洪水,导致南方沿江四郡的灾民甚至逃难到了数千里外的昌宁郡,徐父当时还主持安置了好几百人。
诚如圣亲王殿下所言,如此有规律且具有破坏性的水患,为什么数百年来都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呢?虽说圣亲王当年创造的“安民渠法”有很多巧妙之处,但其关键的核心思路还是改原先的高筑堤、广修坝为疏浚河道、泄洪入湖,这种治水策略在现在的徐林看来,也并不是人力不能及的天赋奇略。也许徐林这辈子是想不到这种方法了,但不至于几百年下来,整个九州、朝廷与学院都没有奇才、大才想到这个方法吧?
听完圣亲王的一番话,梁喻院首脸色阴沉,默然不语,同样脸色不好看的,还有石阶第一排正中的几位老者,不过他们的脸色与院首并不相同,不是阴沉,更像是心里憋了一股愤懑之情。其余的学院诸人是什么表情?徐林不知道,因为此刻的他已经因略感羞愧而低下了头,所以他也不知道大殿中绝大多数的学子其实与他做出了相同的反应。
大殿内尴尬的气氛持续了一会,梁喻院首缓缓开口打破了沉寂:“殿下方才所言之事,个中因由,待晚间老朽单独……”
圣亲王微一抬手,打断了院首的话。
“梁院首不必多言,本王此次前来也并非为了诘问学院这些陈年旧事。孤今日能将当初的疑惑与贵院诸位道明,自然是因为孤已将这其中的各种缘由与利害查的明明白白。并且对于这些问题,孤已有了自己的决断。往事已矣,孤分享这些不为人知的经历,示君以诚,为的是能与学院共同创造一个更好的将来。”圣亲王顿了顿,用真挚的目光注视着梁喻院首,重新恢复了那柔和的声音:“创造一个能够造福九州百姓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