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游风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〇〇章刘宝库还真是个做官的料
刘宝库提着大锣从河口庄沿各村敲来敲去,一边敲一边喊:“各位庄户,庄东小龙山凹要挖修一座旱池,以免天旱时节大家发愁吃水,修挖大池实行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有钱出钱之办法,务请晚西(下午)三时每户至少出一人到乡约所前大场集中,听刘乡约训示。”
原来的庄社被改叫成“乡约所”。
修缮文庙的时候是庙里的主持拿着钵盂沿各村化缘要各户捐物捐钱,庄社的里长不用发愁钱粮之事,现在是新挖蓄水池,这跟文庙有着天然的差别,文庙是大家心里敬奉的文神,蓄水池虽然在大家心目中有它的重要性,并且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但是比上文庙来说在庄上还没有这个先例。
刘福禄没有想到这个刘宝库还真是个做官的料,自己喊叫的那几声还就是把各庄户的人喊到了当年给烟民强制戒烟的那个场上,当年捆绑那些大烟鬼的柱子还在,就像是杀场一样,阴森森的。
刘福禄就在“乡约所”等着,他是给刘宝库定下时间的,但他没有把握这个刘宝库能不能喊百姓过来,当然他也不会相信全庄一个百姓也不会来,他认为要有一半以上的百姓能过来,对此他还是胸有成竹的。
他接受以前的教训,他已经把庄上几个大户的族长都叫道乡约所对修挖大池的事议定过了,他们没有一个不同意,再说这也是一个义举,是全庄人的事,谁也要吃水,谁也知道到了旱季,水荒就来了。
那些大户们家里都独自打有旱井,是足足够人家一年吃水的,一旦遇到旱年,百姓就会求大户们让他们吃水,或买或用工来换,也有发善心施舍的,但毕竟是少数,因为水荒来了就大户也没有足够的水供应百姓。
那些大户们就王天印家的族长王世浩没有来,王存云去世后,王世浩继任了王家的族长,他是时时听从王天印的。
民国后,王天印告老还乡,儿子王加举出类拔萃成为潞泽辽北镇守使参赞,是参订潞泽辽北政事的要员。
王天印原来是潞府营守的一个把总官,大清退位后,新**上台,他被告老还乡了。来到乡里见刘福禄还是庄上的理政,甚至还升为“乡约”,这是他大为不满,内心不平衡。
他跟刘福禄可以说是在庄上斗了几十年,每次都是他大败而归,甚至于连父亲王老别的命都给搭上了,从此几个大户也不跟从他王家了,事事跟他们王家背道而驰,与刘福禄走在一条道上。
原来他是府衙里的人,跟庄上的事不合论,现在他告老还乡了,他是全庄最的大户。
这次刘福禄请王家族长去议事,王天印就没有让族长王世浩去,让他谎说有病。还说这又不是交皇粮,怕犯法。
刘福禄知道这又是王天印的注意,他已经习以为常了,圣人曰:“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现在已经耳顺了,还在乎有人与他对立?只要自己的路走的正,就不怕跌跤。
刘宝库之所以能把那些庄户吆喝到场,主要是他喊了关键的一句话:“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有钱出钱”。天旱缺水还是平常庄户的事,所以都知道这是大好事。没钱没粮出力也行,这是所有庄户力所能及的事情,力气有的是。
不过,在议事上,这个“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有钱出钱”的举措也是大家合意的,都感到是公平的。没想到这刘宝库敲着锣将合意下来的关键点提前让家喻户晓了。
场上聚的人多了,刘福禄感觉勇气十足。再加之王大户没有来,更让他逼着这个不服的劲儿就想在一瞬间给迸发出来。
“听刘乡约训示”。也是刘宝库吆喝的,这可不是刘福禄的本意,是这个刘宝库自己编造出来的,什么“训示”?他即是说二句也够不着“训示”这两个字。
不知道喊话的刘宝库有意无意,刘福禄起码是感觉到有了压力。
众乡民都要来听你这个乡约的“训示”,你训示什么?
刘福禄只好硬着头皮在乡约所绞尽脑汁想这个“训示”的词语,要是师先生和老里长在的话,他就不用发愁。
刘福禄没想到这修缮储水池远比修缮文庙那年还热闹,乡民一窝蜂涌入场上,好像不只是一户出一人,有的是全家男女都来了。
百姓集齐了,就该刘福禄上场了,各甲长、户长都在忙乱着招呼自己属下的丁户,刘福禄被这个“训示”词脑门子出汗了,他是发愁该怎样来让大家听他的“训示”,他还是被前任卢县令称之为庄上的绅士,自那以后虽然他就在暗暗读书识字,可是离绅士这个距离还差一截。
没料到刘宝库早已给他准备好了,要不然他也不会那样自以为是地敲锣吆喝,他之所以没有跟刘福禄打招呼,是因为他想给他个惊喜,他要在刘福禄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
刘宝库是在师先生手下读书的,他脑子灵活且操心用功,学了一肚子真本事,不是大清取消了科举,他就会像刘保金那样去参加乡试了。
刘福禄这次让刘宝库去敲锣,本意是想为他在小池边看到他跟女儿保翠在林子里的事给他一次惩罚的,虽然他们只是抓秋蝉,这事要搁在大清是要接受家法的,即是现在是民国,若不是他刘福禄这个开... -->>
第一〇〇章刘宝库还真是个做官的料
刘宝库提着大锣从河口庄沿各村敲来敲去,一边敲一边喊:“各位庄户,庄东小龙山凹要挖修一座旱池,以免天旱时节大家发愁吃水,修挖大池实行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有钱出钱之办法,务请晚西(下午)三时每户至少出一人到乡约所前大场集中,听刘乡约训示。”
原来的庄社被改叫成“乡约所”。
修缮文庙的时候是庙里的主持拿着钵盂沿各村化缘要各户捐物捐钱,庄社的里长不用发愁钱粮之事,现在是新挖蓄水池,这跟文庙有着天然的差别,文庙是大家心里敬奉的文神,蓄水池虽然在大家心目中有它的重要性,并且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但是比上文庙来说在庄上还没有这个先例。
刘福禄没有想到这个刘宝库还真是个做官的料,自己喊叫的那几声还就是把各庄户的人喊到了当年给烟民强制戒烟的那个场上,当年捆绑那些大烟鬼的柱子还在,就像是杀场一样,阴森森的。
刘福禄就在“乡约所”等着,他是给刘宝库定下时间的,但他没有把握这个刘宝库能不能喊百姓过来,当然他也不会相信全庄一个百姓也不会来,他认为要有一半以上的百姓能过来,对此他还是胸有成竹的。
他接受以前的教训,他已经把庄上几个大户的族长都叫道乡约所对修挖大池的事议定过了,他们没有一个不同意,再说这也是一个义举,是全庄人的事,谁也要吃水,谁也知道到了旱季,水荒就来了。
那些大户们家里都独自打有旱井,是足足够人家一年吃水的,一旦遇到旱年,百姓就会求大户们让他们吃水,或买或用工来换,也有发善心施舍的,但毕竟是少数,因为水荒来了就大户也没有足够的水供应百姓。
那些大户们就王天印家的族长王世浩没有来,王存云去世后,王世浩继任了王家的族长,他是时时听从王天印的。
民国后,王天印告老还乡,儿子王加举出类拔萃成为潞泽辽北镇守使参赞,是参订潞泽辽北政事的要员。
王天印原来是潞府营守的一个把总官,大清退位后,新**上台,他被告老还乡了。来到乡里见刘福禄还是庄上的理政,甚至还升为“乡约”,这是他大为不满,内心不平衡。
他跟刘福禄可以说是在庄上斗了几十年,每次都是他大败而归,甚至于连父亲王老别的命都给搭上了,从此几个大户也不跟从他王家了,事事跟他们王家背道而驰,与刘福禄走在一条道上。
原来他是府衙里的人,跟庄上的事不合论,现在他告老还乡了,他是全庄最的大户。
这次刘福禄请王家族长去议事,王天印就没有让族长王世浩去,让他谎说有病。还说这又不是交皇粮,怕犯法。
刘福禄知道这又是王天印的注意,他已经习以为常了,圣人曰:“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现在已经耳顺了,还在乎有人与他对立?只要自己的路走的正,就不怕跌跤。
刘宝库之所以能把那些庄户吆喝到场,主要是他喊了关键的一句话:“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有钱出钱”。天旱缺水还是平常庄户的事,所以都知道这是大好事。没钱没粮出力也行,这是所有庄户力所能及的事情,力气有的是。
不过,在议事上,这个“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有钱出钱”的举措也是大家合意的,都感到是公平的。没想到这刘宝库敲着锣将合意下来的关键点提前让家喻户晓了。
场上聚的人多了,刘福禄感觉勇气十足。再加之王大户没有来,更让他逼着这个不服的劲儿就想在一瞬间给迸发出来。
“听刘乡约训示”。也是刘宝库吆喝的,这可不是刘福禄的本意,是这个刘宝库自己编造出来的,什么“训示”?他即是说二句也够不着“训示”这两个字。
不知道喊话的刘宝库有意无意,刘福禄起码是感觉到有了压力。
众乡民都要来听你这个乡约的“训示”,你训示什么?
刘福禄只好硬着头皮在乡约所绞尽脑汁想这个“训示”的词语,要是师先生和老里长在的话,他就不用发愁。
刘福禄没想到这修缮储水池远比修缮文庙那年还热闹,乡民一窝蜂涌入场上,好像不只是一户出一人,有的是全家男女都来了。
百姓集齐了,就该刘福禄上场了,各甲长、户长都在忙乱着招呼自己属下的丁户,刘福禄被这个“训示”词脑门子出汗了,他是发愁该怎样来让大家听他的“训示”,他还是被前任卢县令称之为庄上的绅士,自那以后虽然他就在暗暗读书识字,可是离绅士这个距离还差一截。
没料到刘宝库早已给他准备好了,要不然他也不会那样自以为是地敲锣吆喝,他之所以没有跟刘福禄打招呼,是因为他想给他个惊喜,他要在刘福禄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
刘宝库是在师先生手下读书的,他脑子灵活且操心用功,学了一肚子真本事,不是大清取消了科举,他就会像刘保金那样去参加乡试了。
刘福禄这次让刘宝库去敲锣,本意是想为他在小池边看到他跟女儿保翠在林子里的事给他一次惩罚的,虽然他们只是抓秋蝉,这事要搁在大清是要接受家法的,即是现在是民国,若不是他刘福禄这个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