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游风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九十五章城里的维新派早就要革命了
栗永禄最后悔的是不该将香玉交出去来。他就没有想到官府的那些人也是听命做做样子,能交了差就行。谁还会昧着良心硬去跟那些打洋人的百姓上劲儿啊。只要是报上个“拳匪”某某某已被战死,查无此人就行。
他是个镇长,还没有理解透上面的意思。明明白白那些“拳匪”还都是跟洋人开战的,是“扶清灭洋”的,是老佛爷点头恩准的。当初参加义和团的拳民都是受到县上镇里表彰的,都是英雄好汉。
一下子就成了清廷该杀的“拳匪”,弄到谁心里都一时解不开这个疙瘩,从府衙到县衙,不管是大官还是小官,对于剿杀“拳匪”这个事情,都是能拖则拖,勉强交了差就行。
什么是“拳匪?”,大家心知肚明,只不过是这些义和团拳民没有打过人家洋人罢了,如打过了就是英雄,打不过却成了“拳匪”,这是扶胜不扶败呀,岂不知这些所谓的“拳匪”都是百姓自报奋勇参加的,他们当初所想的都是报效国家报效朝廷的。
要不是这样,他栗永禄能将自己心爱的小妾送到战场上去?
他的三个小妾就这样被他送上了那个“不归路”,至今杳无音信。
若是她们出去就没有回来过,他栗永禄还不会感到亏心,而是三个就回来两个,生是他为了避嫌将她们又送出去了。特别是香玉,还跪在他面前发誓要好好伺候他。
他将香玉亲手送出去了,不但没有给他加官进爵,镇长还给下了,说他是严重的“拳匪家属”。还让同僚、乡亲对他的举措责骂唾弃。
背事接踵而来,被刘福禄介绍安置到游风约乡学的两个儿子旗尚、旗书匆匆回来了,说是光绪驾崩了,老佛爷归西了,要改朝换代了,城里的维新派要革命了。
栗永禄弄不懂这“革命”是怎回事,他也知道光绪帝驾崩了,皇上驾崩这不是正常的事情吗,他还是同治时期出生的呢。
到晚上才发现两个儿子头上的辫子都没有了,白天只是见他们头上戴着一顶黑色檐帽,前檐是黑皮的,有边,两头镶有两个铜扣,挺新时的。想是发辫盘在头上,没及注意。
栗永禄心里咯噔一下,比官府当初来家里抄“拳匪”还碎心。
做“拳匪”那是国家的事情,这剪辫子可是自家祠堂里的事情,是老祖宗的事情,再革命也不能革了祖宗的命根子吧。
晚上栗永禄好说歹说也没有说通他们,剪是剪了,要让辫子再长上去可不是一天半日的事情。
旗尚、旗书只是相隔一岁,十年前栗永禄留心已经给他们收养了两房童养媳,他是有前车之鉴的,他从他便宜得到的那几房小妾的经验中就体会到了这的确是一个家庭趁早里料的一件大事,里料好了,又省钱又省力。
从上乡学每次回来,栗永禄就让他们跟各人的童养媳在一起,目的是早点通润通润感情,圆房是迟早的事,免得日后害羞。
这次回来他们谁也没有去童养媳那里,而是在镇子里转悠,到处宣传什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这让栗永禄更加害怕了,这是什么“革命”啊,“驱除鞑虏”是先从大清国人头上的辫子开刀,辫子是大清之“国粹”,剪掉辫子等同于剪掉了大清之脑袋之国粹。之后的“平均地权”,就是要拿他们这些种地大户身上开刀了。
他是当了多少年的镇长了,他会领悟这里边的意思。幸好现在他不是镇长了,要是的话,家属带头剪辫子“驱除鞑虏”,还要“平均地权”对他们的土地下手,这“革命”要革的大清江山都没了,这是杀头之罪呀。
栗永禄又去找师爷,要他出个主意。
上次有关香玉她们的事,师爷可是跟他明说了“也许世道一变她们都能给免了”,现在那还有人谈论“拳匪”的事,老佛爷都归西了。
拳匪不谈了,“革命”又来了,还是出在自家的犬子身上。
师爷自从义和拳运动后,爱跟栗永禄拉呱一些朝事了,特别是看到义和拳里面的那些女子,他认为这是世道要变的前兆,阴气胜过阳气了,是玉皇大帝派观音娘娘带着众弟子下界除妖来了。
栗永禄这辈子是信服了师爷了,就是讲个天上的事都讲的在理,他认为他的三个小妾就是观音娘娘派下来的弟子,是神仙下凡了,不是他能拿捏住了的。
栗永禄问师爷“驱除鞑虏”是啥意思,师爷反问他:“听老人讲过‘八月十五杀鞑靼’没?”
“听过哩。”
“在明朝惠宗末年,百姓仇视朝廷,纷纷起义,朝廷为了控制百姓,便在每个百姓家里安排一个鞑子,叫‘家鞑子’。这些歹徒无恶不作,将百姓看着甚紧,凡家里的兵器全部没收,连菜刀都不让使用,家里的好东西任其让他们吃,好女儿任其他们侮辱,若是碰到有三二人在一起,或者两个人说些悄悄话,就当做是反贼抓了处死,这样,弄得百姓天黑就不敢再出门,免得祸从天降。
这样的生活,时间长了,百姓如何忍受?某日,刘伯温向朱元璋献计献策,进言道:‘天下人对鞑子都有刻骨仇恨,如果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动手,鞑子便会斩尽杀绝。’
朱元璋问刘伯温有啥计策?刘伯温便将自己的想法悄悄告诉朱元璋。
每年的... -->>
第九十五章城里的维新派早就要革命了
栗永禄最后悔的是不该将香玉交出去来。他就没有想到官府的那些人也是听命做做样子,能交了差就行。谁还会昧着良心硬去跟那些打洋人的百姓上劲儿啊。只要是报上个“拳匪”某某某已被战死,查无此人就行。
他是个镇长,还没有理解透上面的意思。明明白白那些“拳匪”还都是跟洋人开战的,是“扶清灭洋”的,是老佛爷点头恩准的。当初参加义和团的拳民都是受到县上镇里表彰的,都是英雄好汉。
一下子就成了清廷该杀的“拳匪”,弄到谁心里都一时解不开这个疙瘩,从府衙到县衙,不管是大官还是小官,对于剿杀“拳匪”这个事情,都是能拖则拖,勉强交了差就行。
什么是“拳匪?”,大家心知肚明,只不过是这些义和团拳民没有打过人家洋人罢了,如打过了就是英雄,打不过却成了“拳匪”,这是扶胜不扶败呀,岂不知这些所谓的“拳匪”都是百姓自报奋勇参加的,他们当初所想的都是报效国家报效朝廷的。
要不是这样,他栗永禄能将自己心爱的小妾送到战场上去?
他的三个小妾就这样被他送上了那个“不归路”,至今杳无音信。
若是她们出去就没有回来过,他栗永禄还不会感到亏心,而是三个就回来两个,生是他为了避嫌将她们又送出去了。特别是香玉,还跪在他面前发誓要好好伺候他。
他将香玉亲手送出去了,不但没有给他加官进爵,镇长还给下了,说他是严重的“拳匪家属”。还让同僚、乡亲对他的举措责骂唾弃。
背事接踵而来,被刘福禄介绍安置到游风约乡学的两个儿子旗尚、旗书匆匆回来了,说是光绪驾崩了,老佛爷归西了,要改朝换代了,城里的维新派要革命了。
栗永禄弄不懂这“革命”是怎回事,他也知道光绪帝驾崩了,皇上驾崩这不是正常的事情吗,他还是同治时期出生的呢。
到晚上才发现两个儿子头上的辫子都没有了,白天只是见他们头上戴着一顶黑色檐帽,前檐是黑皮的,有边,两头镶有两个铜扣,挺新时的。想是发辫盘在头上,没及注意。
栗永禄心里咯噔一下,比官府当初来家里抄“拳匪”还碎心。
做“拳匪”那是国家的事情,这剪辫子可是自家祠堂里的事情,是老祖宗的事情,再革命也不能革了祖宗的命根子吧。
晚上栗永禄好说歹说也没有说通他们,剪是剪了,要让辫子再长上去可不是一天半日的事情。
旗尚、旗书只是相隔一岁,十年前栗永禄留心已经给他们收养了两房童养媳,他是有前车之鉴的,他从他便宜得到的那几房小妾的经验中就体会到了这的确是一个家庭趁早里料的一件大事,里料好了,又省钱又省力。
从上乡学每次回来,栗永禄就让他们跟各人的童养媳在一起,目的是早点通润通润感情,圆房是迟早的事,免得日后害羞。
这次回来他们谁也没有去童养媳那里,而是在镇子里转悠,到处宣传什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这让栗永禄更加害怕了,这是什么“革命”啊,“驱除鞑虏”是先从大清国人头上的辫子开刀,辫子是大清之“国粹”,剪掉辫子等同于剪掉了大清之脑袋之国粹。之后的“平均地权”,就是要拿他们这些种地大户身上开刀了。
他是当了多少年的镇长了,他会领悟这里边的意思。幸好现在他不是镇长了,要是的话,家属带头剪辫子“驱除鞑虏”,还要“平均地权”对他们的土地下手,这“革命”要革的大清江山都没了,这是杀头之罪呀。
栗永禄又去找师爷,要他出个主意。
上次有关香玉她们的事,师爷可是跟他明说了“也许世道一变她们都能给免了”,现在那还有人谈论“拳匪”的事,老佛爷都归西了。
拳匪不谈了,“革命”又来了,还是出在自家的犬子身上。
师爷自从义和拳运动后,爱跟栗永禄拉呱一些朝事了,特别是看到义和拳里面的那些女子,他认为这是世道要变的前兆,阴气胜过阳气了,是玉皇大帝派观音娘娘带着众弟子下界除妖来了。
栗永禄这辈子是信服了师爷了,就是讲个天上的事都讲的在理,他认为他的三个小妾就是观音娘娘派下来的弟子,是神仙下凡了,不是他能拿捏住了的。
栗永禄问师爷“驱除鞑虏”是啥意思,师爷反问他:“听老人讲过‘八月十五杀鞑靼’没?”
“听过哩。”
“在明朝惠宗末年,百姓仇视朝廷,纷纷起义,朝廷为了控制百姓,便在每个百姓家里安排一个鞑子,叫‘家鞑子’。这些歹徒无恶不作,将百姓看着甚紧,凡家里的兵器全部没收,连菜刀都不让使用,家里的好东西任其让他们吃,好女儿任其他们侮辱,若是碰到有三二人在一起,或者两个人说些悄悄话,就当做是反贼抓了处死,这样,弄得百姓天黑就不敢再出门,免得祸从天降。
这样的生活,时间长了,百姓如何忍受?某日,刘伯温向朱元璋献计献策,进言道:‘天下人对鞑子都有刻骨仇恨,如果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动手,鞑子便会斩尽杀绝。’
朱元璋问刘伯温有啥计策?刘伯温便将自己的想法悄悄告诉朱元璋。
每年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