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大国利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徐晓伟用肯定的目光看着王侣仁,说道:“看来组织派你担任先遣队的负责人是非常正确的,确实做得很好!对了,兴虎同志,我这里有个事情要问问你,听说第一次进行物资转移,你们采取了陆路运输的办法,具体怎么样,路况如何?”
说起首次陆运,詹兴虎来了精神,说道:“这次陆运也是一波三折,比侣仁同志讲的抓小偷的事情精彩多了!”
陆运其实不是先遣队的第一选择,第一选择是海运。通过协商后得知,由于联利团正在进行大裁撤,需要装运物资的军警部队非常多,联利团的唯一一艘海运货船“卡特琳娜号”档期非常满,根本无暇顾及中国防暴队,所以先遣队只能选择陆运。
陆运要面临的困难非常多。首先是车辆故障的“硬伤”。防暴队的车辆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执勤用车辆,包括装甲车、越野车、皮卡车和运兵车等。这些车辆其实行驶的公里数不多,但是由于路况差、湿度大,非常容易损耗,所以大部分的车辆都存在各种故障。关键在于任务区物资缺乏,修理的配件很难买到,所以能承担长途运输的几乎没有。
第二种是保障类车辆,包?括?冷?藏车、加油车、运水车、垃圾车、淋浴车、货车、吊车等。保障类车辆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平时需要经常使用的,如垃圾车、加油车、货车、吊车等;另一种是几乎不移动的,如冷藏车、淋浴车等。经常使用的保障车辆与执勤用车一样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故障,但还是可以正常驾驶的,关键就在于不常移动的车辆,长期停放在营区里面,能否正常驾驶都打问号,要进行长途陆运,谁的心中都没底。
其次,面临的困难是行进的路线。先遣队除了外出进行过几次踩点和倒垃圾外,连格林维尔郊区都没有去过。而格林维尔距离蒙罗维亚有?350?公里的距离。按照国内的道路标准,350?公里距离不算远,但是在利比里亚,几乎是长途跋涉了。根据格林维尔分部介绍的情况,从格林维尔出发,大约有?200公里的道路属于坑坑洼洼的不平整道路,途中还要经过几座危桥。这段道路的车速估计只能保持在?30?公里左右。临近蒙罗维亚后,大约有?150?公里的道路是柏油路,算是全国最通畅的“高速公路”,不过道路好走了,车辆也随之增多,开进的速度不会很快。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沿途没有信号,队员们不能依靠导航系统辨认路线,就算下车问路,大部分的当地居民一辈子都没有去过首都,问了也是白问。所以全程350公里,队员们只能依靠指南针和地图行进,这是最大的考验。根据格林维尔分部的职员介绍,沿途人烟稀少,基本都是原始森林,毒蛇猛兽、山贼土匪出没无常,对人身的安全威胁很大。
还有一个困难就是恶劣天气的影响。3?月份开始逐渐进入旱季与雨季的交替季节,虽然不像雨季那样天天下雨,但是偶尔还是会有一场说来就来的暴风雨,伴随着电闪雷鸣。暴雨会让坑坑洼洼的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车队很难行进,也会让危险的地方更加危险,比如河水暴涨、危桥断裂。只要是出现任何一种情况,都不是队员们能应付得了的。
难道在进驻之初就要被困难吓倒吗?显然队员们不这么想。因为后续大部队马上就要来了,假如没有在蒙罗维亚实行必要的保障措施,吃住行都成问题。所以,再大的困难,咬紧牙关也要克服。
首要解决的是车辆的安全问题。詹兴虎组织了先遣队中的所有驾驶员对车辆进行检修。时间不够,白天黑夜无休止地加班加点。那段时间车修组的李宗先、汪正宴、陈鲁、王大海、徐天奇等队员,都是“白加黑”地拼命干,为的就是确保每一辆车都能正常行驶不出故障;零件紧缺,东拼西凑,从其他暂时不需要开进的车辆上拆解下来用,甚至自己动手发明创造工具和零配件。比如,考虑到途中会出现沼泽地,李宗先发明了一种类似于挂梯的器具,车子行驶时不会打滑和陷进泥潭。在李宗先等人的努力下,出发前一天,所有的车辆经过测试都能正常行驶。
其次要解决的是物资问题。后续部队?110?人,吃住行说说简单,做起来可复杂了。大到床铺、空调、办公用品,小到针头线脑、生活用具,都要考虑周全。所以,除了驾驶员外,其余的队员也是没日没夜地制订计划,细化方案,拆解物资,打包装车。作为先遣队的后勤专业人员,刘道满、黄近庆、徐卫冬等同志,白天冒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在集装箱里整理物资,晚上加班到凌晨制订运输计划;作为战斗队员,谭家海、李利钱、吴旭东、徐飞、张哲玮、薛磊、徐忠涛、汪翔龙等人,每天站哨超过?12?小时,下哨后又接着投入物资的拆解装运上,每天衣服从来没有干过,但没有一人喊苦喊累;作为指挥中心值班员,李小飞、马義超、王相伟等同志,晚上通宵值班,白天加入搬运队伍里,几天下来瘦了好几斤,个个晒成了小黑人;作为后勤保障人员的洪李春、张金超等同志,尽量把剩余的物资尽可能地往车上装,为的是后续部队的队友们能吃得饱一点,尽快度过不适期,而留在格林维尔的队员们,每天都是就着辣椒酱下饭。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物资拆解装运工作进展非常顺利。
最后要解决的是安全问题,这也是最令人担忧和隐含着不确定因素的问题。前面说过的行进路线和道路、天气的客观问题,几乎没有什么可变通的办法,只能靠天吃饭,大家都希望临走的一天天气晴朗,一路顺风。倒是物资和人员的安全问题,成了最大的隐患。就像营区开始进小偷一样,附近的黑人已经知道中国防暴队要搬迁,一直眼睁睁地盯着防暴队的一举一动,希望能够在中国防暴队搬迁的过程中获得一笔财富。所以,当装车完毕后,看着那满车的物资,詹兴虎心里既高兴,也犯愁。高兴的是这批宝贵的物资是后续部队在蒙罗维亚发展的根基,越多,可回旋的余地越大;犯愁的是这批物资无疑会成为本地人眼中的香饽饽,盗窃、抢劫、哄抢等情况随时可能发生。
无论高兴还是犯愁,新的一天总会到来。只是这一天,是坎坷还是顺利,谁都不知道。
为了确保第二天有足够精神进行长途跋涉,车队负责人李宗先装完车并仔细检查一遍后,疲惫地上了床。他想着能早点睡,但是翻来覆去却怎么也睡不着。半夜的时候迷迷糊糊似乎睡着了,却被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惊醒了。李宗先一骨碌从床上跳了起来,打开房间门一看,真的是吓成“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天空中正电闪雷鸣,狂风暴雨!
李宗先沮丧地关上门,叹了口气。老天为什么就这么不赏脸呢?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明天的长途跋涉看来注定是不会太过顺利了。
。”
徐晓伟用肯定的目光看着王侣仁,说道:“看来组织派你担任先遣队的负责人是非常正确的,确实做得很好!对了,兴虎同志,我这里有个事情要问问你,听说第一次进行物资转移,你们采取了陆路运输的办法,具体怎么样,路况如何?”
说起首次陆运,詹兴虎来了精神,说道:“这次陆运也是一波三折,比侣仁同志讲的抓小偷的事情精彩多了!”
陆运其实不是先遣队的第一选择,第一选择是海运。通过协商后得知,由于联利团正在进行大裁撤,需要装运物资的军警部队非常多,联利团的唯一一艘海运货船“卡特琳娜号”档期非常满,根本无暇顾及中国防暴队,所以先遣队只能选择陆运。
陆运要面临的困难非常多。首先是车辆故障的“硬伤”。防暴队的车辆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执勤用车辆,包括装甲车、越野车、皮卡车和运兵车等。这些车辆其实行驶的公里数不多,但是由于路况差、湿度大,非常容易损耗,所以大部分的车辆都存在各种故障。关键在于任务区物资缺乏,修理的配件很难买到,所以能承担长途运输的几乎没有。
第二种是保障类车辆,包?括?冷?藏车、加油车、运水车、垃圾车、淋浴车、货车、吊车等。保障类车辆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平时需要经常使用的,如垃圾车、加油车、货车、吊车等;另一种是几乎不移动的,如冷藏车、淋浴车等。经常使用的保障车辆与执勤用车一样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故障,但还是可以正常驾驶的,关键就在于不常移动的车辆,长期停放在营区里面,能否正常驾驶都打问号,要进行长途陆运,谁的心中都没底。
其次,面临的困难是行进的路线。先遣队除了外出进行过几次踩点和倒垃圾外,连格林维尔郊区都没有去过。而格林维尔距离蒙罗维亚有?350?公里的距离。按照国内的道路标准,350?公里距离不算远,但是在利比里亚,几乎是长途跋涉了。根据格林维尔分部介绍的情况,从格林维尔出发,大约有?200公里的道路属于坑坑洼洼的不平整道路,途中还要经过几座危桥。这段道路的车速估计只能保持在?30?公里左右。临近蒙罗维亚后,大约有?150?公里的道路是柏油路,算是全国最通畅的“高速公路”,不过道路好走了,车辆也随之增多,开进的速度不会很快。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沿途没有信号,队员们不能依靠导航系统辨认路线,就算下车问路,大部分的当地居民一辈子都没有去过首都,问了也是白问。所以全程350公里,队员们只能依靠指南针和地图行进,这是最大的考验。根据格林维尔分部的职员介绍,沿途人烟稀少,基本都是原始森林,毒蛇猛兽、山贼土匪出没无常,对人身的安全威胁很大。
还有一个困难就是恶劣天气的影响。3?月份开始逐渐进入旱季与雨季的交替季节,虽然不像雨季那样天天下雨,但是偶尔还是会有一场说来就来的暴风雨,伴随着电闪雷鸣。暴雨会让坑坑洼洼的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车队很难行进,也会让危险的地方更加危险,比如河水暴涨、危桥断裂。只要是出现任何一种情况,都不是队员们能应付得了的。
难道在进驻之初就要被困难吓倒吗?显然队员们不这么想。因为后续大部队马上就要来了,假如没有在蒙罗维亚实行必要的保障措施,吃住行都成问题。所以,再大的困难,咬紧牙关也要克服。
首要解决的是车辆的安全问题。詹兴虎组织了先遣队中的所有驾驶员对车辆进行检修。时间不够,白天黑夜无休止地加班加点。那段时间车修组的李宗先、汪正宴、陈鲁、王大海、徐天奇等队员,都是“白加黑”地拼命干,为的就是确保每一辆车都能正常行驶不出故障;零件紧缺,东拼西凑,从其他暂时不需要开进的车辆上拆解下来用,甚至自己动手发明创造工具和零配件。比如,考虑到途中会出现沼泽地,李宗先发明了一种类似于挂梯的器具,车子行驶时不会打滑和陷进泥潭。在李宗先等人的努力下,出发前一天,所有的车辆经过测试都能正常行驶。
其次要解决的是物资问题。后续部队?110?人,吃住行说说简单,做起来可复杂了。大到床铺、空调、办公用品,小到针头线脑、生活用具,都要考虑周全。所以,除了驾驶员外,其余的队员也是没日没夜地制订计划,细化方案,拆解物资,打包装车。作为先遣队的后勤专业人员,刘道满、黄近庆、徐卫冬等同志,白天冒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在集装箱里整理物资,晚上加班到凌晨制订运输计划;作为战斗队员,谭家海、李利钱、吴旭东、徐飞、张哲玮、薛磊、徐忠涛、汪翔龙等人,每天站哨超过?12?小时,下哨后又接着投入物资的拆解装运上,每天衣服从来没有干过,但没有一人喊苦喊累;作为指挥中心值班员,李小飞、马義超、王相伟等同志,晚上通宵值班,白天加入搬运队伍里,几天下来瘦了好几斤,个个晒成了小黑人;作为后勤保障人员的洪李春、张金超等同志,尽量把剩余的物资尽可能地往车上装,为的是后续部队的队友们能吃得饱一点,尽快度过不适期,而留在格林维尔的队员们,每天都是就着辣椒酱下饭。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物资拆解装运工作进展非常顺利。
最后要解决的是安全问题,这也是最令人担忧和隐含着不确定因素的问题。前面说过的行进路线和道路、天气的客观问题,几乎没有什么可变通的办法,只能靠天吃饭,大家都希望临走的一天天气晴朗,一路顺风。倒是物资和人员的安全问题,成了最大的隐患。就像营区开始进小偷一样,附近的黑人已经知道中国防暴队要搬迁,一直眼睁睁地盯着防暴队的一举一动,希望能够在中国防暴队搬迁的过程中获得一笔财富。所以,当装车完毕后,看着那满车的物资,詹兴虎心里既高兴,也犯愁。高兴的是这批宝贵的物资是后续部队在蒙罗维亚发展的根基,越多,可回旋的余地越大;犯愁的是这批物资无疑会成为本地人眼中的香饽饽,盗窃、抢劫、哄抢等情况随时可能发生。
无论高兴还是犯愁,新的一天总会到来。只是这一天,是坎坷还是顺利,谁都不知道。
为了确保第二天有足够精神进行长途跋涉,车队负责人李宗先装完车并仔细检查一遍后,疲惫地上了床。他想着能早点睡,但是翻来覆去却怎么也睡不着。半夜的时候迷迷糊糊似乎睡着了,却被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惊醒了。李宗先一骨碌从床上跳了起来,打开房间门一看,真的是吓成“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天空中正电闪雷鸣,狂风暴雨!
李宗先沮丧地关上门,叹了口气。老天为什么就这么不赏脸呢?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明天的长途跋涉看来注定是不会太过顺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