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风雨六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分田到户后,土地成了每个家庭的命根子。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我和莲花起五更打黄昏,不分白天黑夜,忘我的劳动。
那时,土地刚到手,也不知地的潜力有多大。
当时领导开会也经常提:要让粮食产量上纲过江。可怎样才能使产量达到400一600斤,心中还没有底。
我反复研究了***对农业生产提出的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
土地有了,这是前提,用什么肥,怎样施肥,还是个问题,过去历代都是用土肥,大集体时也同样,把上级分的化肥堆在仓库里废掉,也无人问津。提倡大搞高温积肥。老百姓擓着箩筐拾大粪,勤快的人,天不亮就把全村,各个角落串了一遍,到了夏季,让群众割青草埯青。有时赶上雨天,发动群众,起大街上高岗的土,加上青草或麦秸堆在一起发酵,让其发热,沤肥。地里的土肥覆盖地面一层,甚至几寸厚。可粮食产量仍上不了纲,过不了江。麦秋两季盘旋在二三百斤之中。还扒不住缸(纲)沿子。
我们夫妻打破陈规,苦干加巧干。早晨天不亮起床拾粪,还挖了很大一个粪坑,用榔头夯实,放满水,把拾到的人粪、猪粪、牛粪、羊粪、杂草和麦秸放进去混沤,见发泡后再填进土。一年能搞几粪坑。然后,我们夫妻再把粪坑的粪,用布抬子或架子车送进地里,撒开。又从县里买来少量化肥施进地里。
有时候往旱伐地(注:首先在夏季把地犁起来,晒一夏天,再犁一遍再种麦。叫晒旱伐)里送粪更难。架子车装上土粪在地里一轧七八寸深,根本走不动。拉车时,搭上车绊绳,及乎是脸靠着地面,屁股向上天空。用老百姓的话说:把屁股许给老天爷啦。那真是一点点往前挪,挥汗如雨,就这样肩膀磨破皮,一天还拉不了拾车粪。
施土粪最多的一亩地就得二十多车子,一遍地施肥下来得拾多天,累的爬不起来,饭也吃不下去。仍然还得坚持把粪拉完。实在拉不动时,就套上牲口帮拉。
犁地靠牲口,我家养了一头大黄牛,和邻居的牛合聚耕地,一替一天干活,有时牛累了,拉不动犁,人就帮着拉套犁地。
播种用的是土耧,一个人在中间架着耧杆传,两边各三个人拉,还得有一个会摇耧的把式,在后边耧楼,辛辛苦苦的干,一天才播种十多亩地。“水“那时没有浇水工具,只能靠天等雨,至于“种“子当时科学家,还没有培育出好的优良品种,小麦是一季一季接茬种。对于“密“,那是宁播多,不播少,一亩地就播四五拾斤麦种,因是靠天等雨,不能少播。另外还有“保““管”“工“也尽了最大努力。
老百姓总结一句话:真是种在地,收在天。
夏收夏种,是一年中最辛苦的时侯。
麦收前我提前买好几张镰,杈把扫帚扬场锨不可缺少。还得先把打麦的场整好。整场时,首先把地用石磙碾平,泼上水后再碾,把场地碾光碾平没有裂纹为止,以防打麦时丢失小麦。
我们把孩子交给母亲看管,早晨3点多就起床磨镰,而后下地割麦,割到10点左右,才回家吃饭。
饭后用架子车把割的小麦拉进场里摊好,防止把场地晒裂。
吃过午饭,不顾烈日当空,还得下地割麦。两个人辛苦一天,只能割一亩多小麦。如果看到天要下雨,还得把场里的的小麦垛上垛,盖上油布,以防雨淋。一天、两天、周而复始,五六天才能把所种小麦割完。
收麦时,又割又拉又要上垛,那样的辛苦不是用语言能表达清楚的。
小麦拉到打麦场里,打场更是不能马虎。
早晨把割好的小麦摊开,翻晒。等到上午11点左右,套上牲口拉石磙碾场,麦秸摊有一尺多厚,牛跳进去很吃力,又加上太阳光的暴晒,人和牲口都难以忍受。
有时候牲口被累的爬不起来。
碾到12点多,让牲口休息,我们还得翻场(把碾过的麦秸再翻一遍)趁太阳,晒晒再碾。
吃过午饭,下午3点多又把牲口套上,拉起石磙再碾一遍。5点后,把牲口卸去,我们夫妻还得起场(把碾好的麦秸收垛好,把碾下的麦籽收成一堆或几堆,准备等有风时扬场)。
收好后,我们开始回家吃饭。
晚上我们就带上蒲席睡在场里等风扬场。夏天一般都是半夜起风,夫妻二人不顾一天的劳累,我扬(麦)她扫,甚至一夜也不合眼,第二天还得接着干。
就这样夜以继曰,拼命干活,一天只能碾出小麦几百斤。赶上下雨天会更难。打完场仔细过秤。
第一年十亩小麦也算大丰收,连割带打干了半个多月,收了小麦近3000斤。
比集体时的亩产量翻了一番。
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小麦,我们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
夏种时,我家种了5亩大豆和2亩晚红薯,留了3亩旱伐。在我们二人的精心管理下,秋后喜怀丰收。5亩豆子打1000多斤,2亩晚红薯收了4000多斤,第一年彻底上纲,创造历史记录。
分田到户后,土地成了每个家庭的命根子。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我和莲花起五更打黄昏,不分白天黑夜,忘我的劳动。
那时,土地刚到手,也不知地的潜力有多大。
当时领导开会也经常提:要让粮食产量上纲过江。可怎样才能使产量达到400一600斤,心中还没有底。
我反复研究了***对农业生产提出的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
土地有了,这是前提,用什么肥,怎样施肥,还是个问题,过去历代都是用土肥,大集体时也同样,把上级分的化肥堆在仓库里废掉,也无人问津。提倡大搞高温积肥。老百姓擓着箩筐拾大粪,勤快的人,天不亮就把全村,各个角落串了一遍,到了夏季,让群众割青草埯青。有时赶上雨天,发动群众,起大街上高岗的土,加上青草或麦秸堆在一起发酵,让其发热,沤肥。地里的土肥覆盖地面一层,甚至几寸厚。可粮食产量仍上不了纲,过不了江。麦秋两季盘旋在二三百斤之中。还扒不住缸(纲)沿子。
我们夫妻打破陈规,苦干加巧干。早晨天不亮起床拾粪,还挖了很大一个粪坑,用榔头夯实,放满水,把拾到的人粪、猪粪、牛粪、羊粪、杂草和麦秸放进去混沤,见发泡后再填进土。一年能搞几粪坑。然后,我们夫妻再把粪坑的粪,用布抬子或架子车送进地里,撒开。又从县里买来少量化肥施进地里。
有时候往旱伐地(注:首先在夏季把地犁起来,晒一夏天,再犁一遍再种麦。叫晒旱伐)里送粪更难。架子车装上土粪在地里一轧七八寸深,根本走不动。拉车时,搭上车绊绳,及乎是脸靠着地面,屁股向上天空。用老百姓的话说:把屁股许给老天爷啦。那真是一点点往前挪,挥汗如雨,就这样肩膀磨破皮,一天还拉不了拾车粪。
施土粪最多的一亩地就得二十多车子,一遍地施肥下来得拾多天,累的爬不起来,饭也吃不下去。仍然还得坚持把粪拉完。实在拉不动时,就套上牲口帮拉。
犁地靠牲口,我家养了一头大黄牛,和邻居的牛合聚耕地,一替一天干活,有时牛累了,拉不动犁,人就帮着拉套犁地。
播种用的是土耧,一个人在中间架着耧杆传,两边各三个人拉,还得有一个会摇耧的把式,在后边耧楼,辛辛苦苦的干,一天才播种十多亩地。“水“那时没有浇水工具,只能靠天等雨,至于“种“子当时科学家,还没有培育出好的优良品种,小麦是一季一季接茬种。对于“密“,那是宁播多,不播少,一亩地就播四五拾斤麦种,因是靠天等雨,不能少播。另外还有“保““管”“工“也尽了最大努力。
老百姓总结一句话:真是种在地,收在天。
夏收夏种,是一年中最辛苦的时侯。
麦收前我提前买好几张镰,杈把扫帚扬场锨不可缺少。还得先把打麦的场整好。整场时,首先把地用石磙碾平,泼上水后再碾,把场地碾光碾平没有裂纹为止,以防打麦时丢失小麦。
我们把孩子交给母亲看管,早晨3点多就起床磨镰,而后下地割麦,割到10点左右,才回家吃饭。
饭后用架子车把割的小麦拉进场里摊好,防止把场地晒裂。
吃过午饭,不顾烈日当空,还得下地割麦。两个人辛苦一天,只能割一亩多小麦。如果看到天要下雨,还得把场里的的小麦垛上垛,盖上油布,以防雨淋。一天、两天、周而复始,五六天才能把所种小麦割完。
收麦时,又割又拉又要上垛,那样的辛苦不是用语言能表达清楚的。
小麦拉到打麦场里,打场更是不能马虎。
早晨把割好的小麦摊开,翻晒。等到上午11点左右,套上牲口拉石磙碾场,麦秸摊有一尺多厚,牛跳进去很吃力,又加上太阳光的暴晒,人和牲口都难以忍受。
有时候牲口被累的爬不起来。
碾到12点多,让牲口休息,我们还得翻场(把碾过的麦秸再翻一遍)趁太阳,晒晒再碾。
吃过午饭,下午3点多又把牲口套上,拉起石磙再碾一遍。5点后,把牲口卸去,我们夫妻还得起场(把碾好的麦秸收垛好,把碾下的麦籽收成一堆或几堆,准备等有风时扬场)。
收好后,我们开始回家吃饭。
晚上我们就带上蒲席睡在场里等风扬场。夏天一般都是半夜起风,夫妻二人不顾一天的劳累,我扬(麦)她扫,甚至一夜也不合眼,第二天还得接着干。
就这样夜以继曰,拼命干活,一天只能碾出小麦几百斤。赶上下雨天会更难。打完场仔细过秤。
第一年十亩小麦也算大丰收,连割带打干了半个多月,收了小麦近3000斤。
比集体时的亩产量翻了一番。
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小麦,我们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
夏种时,我家种了5亩大豆和2亩晚红薯,留了3亩旱伐。在我们二人的精心管理下,秋后喜怀丰收。5亩豆子打1000多斤,2亩晚红薯收了4000多斤,第一年彻底上纲,创造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