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1908远东狂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气愈暖和起来,前些日子的几场春雨一淋,江堤上新绿,点缀在那深褐色的泥土中,随着微风轻轻摇摆。
经过前段时间的努力,长江堤防已得到很好的加固,虽然未必能挡得住同治五年那样的洪水,但抵挡一下全流域的春汛还是可以胜任的,现在春汛尚未结束,守在堤上的劳工们还不敢下堤,住在草棚里,吃着军政府拨下的干粮,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一旦生溃堤险情,他们必须在第一时间敲响铜锣,用这种原始方式指挥乡亲们撤往高处,往年这个差使是各地各行其事,由各地方头面人物主持,而现在,则是统一由军政府辖下的防汛委员会统筹全局,借助有线电报网,上游的春汛情况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放上防汛委员会的案头。
防汛委员会就设在黄州城里,之所以如此安排,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共和军的总司令赵北就是防汛委员会的委员长,现在他正指挥部队准备迎击日本长江派遣舰队,所以就近将防汛委员会设在共和军前敌指挥部的旁边,用他那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指导着委员会的工作。本来,总司令是想把指挥部设在更靠东的蕲州城的,但考虑到他的安全,参谋部全体成员一致反对,于是只好驻跸黄州,顺便将防汛委员会也设在了这里。
不过现在,这位共和军的灵魂人物却不在防汛委员会指导工作,也没在指挥部统筹全局,而是领着一帮参谋军官在江堤上视察。
与留守在江堤上的民夫亲切交谈,嘘寒问暖,从后世电视上学来的经验都用在了这上头,效果还是不错的,把几个老农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说到底,是没见识过这种场面。
跟随在总司令的还有十几个青年学生,他们都是前几天刚从武汉的干部培训学校调过来的,由于眼睛高度近视,当不了兵,只能从事民政工作,现在都是防汛委员会的“委员”将来还要送他们去外国深造,学习水利,为共和中华的未来工业建设出谋划策。
从工棚里出来,赵北顺手一把靠在工棚边的铁锨提了起来,看了看那铁铲,然后交给身边的那群青年,说道:“看看,这就是中国的现状,连铁上都刻着洋文,好歹咱们中国也有几千年历史,炼铁的灌钢法、炒钢法咱们早就在应用,洋人还在用铜锅的时候咱们就已经用上铁锅了,可是现在却连农具也要从外国进口,工业之落后,由此可见一斑。
”
说到这里,话一转,又道:“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在诋毁外国技术,相比咱们古代的技术,洋人的技术现在确实先进,这洋铁锨之所以能够取代中国的铁匠铺,就是因为价格便宜,质量过硬,农民们都愿意使用,为什么洋货比土货便宜呢?就是因为工业化。等将来送你们出国深造,希望你们记住这句话: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强国力量!”
青年们用力点着头,默默的传看那把铁,心里有种沉甸甸的味道,仿佛那不是一把农具,而是一颗赤诚的报国之心。
见这些青年已经上道。赵欲继续往下说。却听见身后传来马蹄声。扭头一望。看见吴振汉领着一群军官骑马赶来。
吴汉在堤下翻身下马。走上土堤。将一封电报递给总司令。说道:“汤乡茗地通电。督促日本政府尽快撤走舰队。他地舰队走到江西湖口就没再走了。和九江游弋地日本舰队隔着鄱阳湖口对峙。不过也没开炮。双方都很克制。”
“乡茗到底想干什么?”
赵北接过电报。扫了两眼。揣测着汤乡茗地真实用意。前几天得知了汤乡茗麾下江防舰队西进地消息。当时总司令还很是高兴了一番。以为又可以扩充一下共和军地海军实力了。但现在看来。事情似乎不是他想地那么简单。
“报给小池口。叮嘱他们密切留意汤部动向。如果汤部与日本舰队交火。共和军炮兵部队也立即予以支援。必要时可直接前往江西作战。再给阎锡山、李烈钧拍电报。叫他们调遣部队沿江摆开。必要时与我部协同作战。”
赵北向一名参谋口述了命令。现在这种时候。他确实没有太多心思去琢磨汤乡茗地心思。汤部舰队投奔共和军最好。即使投奔不成。他也不会太过遗憾。毕竟。养海军是一件奢侈地事。仅仅是“海琛”号地维护费用就让总司令头疼不已。更别说是一支舰队了。
“百山啊,这电报你派个人送来不就行了,怎么亲自跑一趟?”
见总司令问,吴振汉无奈的叹了口气,从口袋里又摸出张电报,说道:“看了这封电报,你就明白了。”
赵北接过电报,扫了几眼,随即淡淡一笑,说道:“不就是同盟会的通电么?他们跟咱们划清界限,那最好不过。”
这是一封通电,同盟会拍,在通电里同盟会声明共和军之行动并不能代表南方革命派,同盟会也不会为共和军单方面行动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承担责任,对于蕲州事变,同盟会主张采取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同时提醒国民不要抵制日货,以免招致外国武力报复。
吴振汉迟着说道:“职部担心啊,如果同盟会与总司令决裂,咱们军队里那些同盟会的干部是否会受到影响?”
吴振汉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这两天来,从全国各地赶来的革命逐渐从武昌转移到了黄州和蕲州,叫嚷着要与日本决战,可要真的全面开打,中国的赢面只怕连一成都不到,那些热血青年或许可以说是阅历欠缺、不懂军事,可是这位总司令却也为何显得如此卤莽?安庆义、兵变黄泥港、九江易帜、湖北光复,革命路上的每一步,总司令走得都是那样的正确,可却在对日本的态度上是如此的让人无法理解,难道他真有把握日本不会扩大事态吗?
为此,吴振汉不止一次的委婉劝告总司令,希望他能见好就收,不要彻底激怒日本人和英国人,就连远在四川的蒋方震、蓝天蔚也拍来电报劝说,但遗憾的是,他们的进言没有起到效果,赵北依然我行我素,所做的唯一让步只是解除了对汉口
界的“武装监视”以免将英国人彻底推到... -->>
气愈暖和起来,前些日子的几场春雨一淋,江堤上新绿,点缀在那深褐色的泥土中,随着微风轻轻摇摆。
经过前段时间的努力,长江堤防已得到很好的加固,虽然未必能挡得住同治五年那样的洪水,但抵挡一下全流域的春汛还是可以胜任的,现在春汛尚未结束,守在堤上的劳工们还不敢下堤,住在草棚里,吃着军政府拨下的干粮,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一旦生溃堤险情,他们必须在第一时间敲响铜锣,用这种原始方式指挥乡亲们撤往高处,往年这个差使是各地各行其事,由各地方头面人物主持,而现在,则是统一由军政府辖下的防汛委员会统筹全局,借助有线电报网,上游的春汛情况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放上防汛委员会的案头。
防汛委员会就设在黄州城里,之所以如此安排,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共和军的总司令赵北就是防汛委员会的委员长,现在他正指挥部队准备迎击日本长江派遣舰队,所以就近将防汛委员会设在共和军前敌指挥部的旁边,用他那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指导着委员会的工作。本来,总司令是想把指挥部设在更靠东的蕲州城的,但考虑到他的安全,参谋部全体成员一致反对,于是只好驻跸黄州,顺便将防汛委员会也设在了这里。
不过现在,这位共和军的灵魂人物却不在防汛委员会指导工作,也没在指挥部统筹全局,而是领着一帮参谋军官在江堤上视察。
与留守在江堤上的民夫亲切交谈,嘘寒问暖,从后世电视上学来的经验都用在了这上头,效果还是不错的,把几个老农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说到底,是没见识过这种场面。
跟随在总司令的还有十几个青年学生,他们都是前几天刚从武汉的干部培训学校调过来的,由于眼睛高度近视,当不了兵,只能从事民政工作,现在都是防汛委员会的“委员”将来还要送他们去外国深造,学习水利,为共和中华的未来工业建设出谋划策。
从工棚里出来,赵北顺手一把靠在工棚边的铁锨提了起来,看了看那铁铲,然后交给身边的那群青年,说道:“看看,这就是中国的现状,连铁上都刻着洋文,好歹咱们中国也有几千年历史,炼铁的灌钢法、炒钢法咱们早就在应用,洋人还在用铜锅的时候咱们就已经用上铁锅了,可是现在却连农具也要从外国进口,工业之落后,由此可见一斑。
”
说到这里,话一转,又道:“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在诋毁外国技术,相比咱们古代的技术,洋人的技术现在确实先进,这洋铁锨之所以能够取代中国的铁匠铺,就是因为价格便宜,质量过硬,农民们都愿意使用,为什么洋货比土货便宜呢?就是因为工业化。等将来送你们出国深造,希望你们记住这句话: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强国力量!”
青年们用力点着头,默默的传看那把铁,心里有种沉甸甸的味道,仿佛那不是一把农具,而是一颗赤诚的报国之心。
见这些青年已经上道。赵欲继续往下说。却听见身后传来马蹄声。扭头一望。看见吴振汉领着一群军官骑马赶来。
吴汉在堤下翻身下马。走上土堤。将一封电报递给总司令。说道:“汤乡茗地通电。督促日本政府尽快撤走舰队。他地舰队走到江西湖口就没再走了。和九江游弋地日本舰队隔着鄱阳湖口对峙。不过也没开炮。双方都很克制。”
“乡茗到底想干什么?”
赵北接过电报。扫了两眼。揣测着汤乡茗地真实用意。前几天得知了汤乡茗麾下江防舰队西进地消息。当时总司令还很是高兴了一番。以为又可以扩充一下共和军地海军实力了。但现在看来。事情似乎不是他想地那么简单。
“报给小池口。叮嘱他们密切留意汤部动向。如果汤部与日本舰队交火。共和军炮兵部队也立即予以支援。必要时可直接前往江西作战。再给阎锡山、李烈钧拍电报。叫他们调遣部队沿江摆开。必要时与我部协同作战。”
赵北向一名参谋口述了命令。现在这种时候。他确实没有太多心思去琢磨汤乡茗地心思。汤部舰队投奔共和军最好。即使投奔不成。他也不会太过遗憾。毕竟。养海军是一件奢侈地事。仅仅是“海琛”号地维护费用就让总司令头疼不已。更别说是一支舰队了。
“百山啊,这电报你派个人送来不就行了,怎么亲自跑一趟?”
见总司令问,吴振汉无奈的叹了口气,从口袋里又摸出张电报,说道:“看了这封电报,你就明白了。”
赵北接过电报,扫了几眼,随即淡淡一笑,说道:“不就是同盟会的通电么?他们跟咱们划清界限,那最好不过。”
这是一封通电,同盟会拍,在通电里同盟会声明共和军之行动并不能代表南方革命派,同盟会也不会为共和军单方面行动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承担责任,对于蕲州事变,同盟会主张采取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同时提醒国民不要抵制日货,以免招致外国武力报复。
吴振汉迟着说道:“职部担心啊,如果同盟会与总司令决裂,咱们军队里那些同盟会的干部是否会受到影响?”
吴振汉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这两天来,从全国各地赶来的革命逐渐从武昌转移到了黄州和蕲州,叫嚷着要与日本决战,可要真的全面开打,中国的赢面只怕连一成都不到,那些热血青年或许可以说是阅历欠缺、不懂军事,可是这位总司令却也为何显得如此卤莽?安庆义、兵变黄泥港、九江易帜、湖北光复,革命路上的每一步,总司令走得都是那样的正确,可却在对日本的态度上是如此的让人无法理解,难道他真有把握日本不会扩大事态吗?
为此,吴振汉不止一次的委婉劝告总司令,希望他能见好就收,不要彻底激怒日本人和英国人,就连远在四川的蒋方震、蓝天蔚也拍来电报劝说,但遗憾的是,他们的进言没有起到效果,赵北依然我行我素,所做的唯一让步只是解除了对汉口
界的“武装监视”以免将英国人彻底推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