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草木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下午,关正群来上班,进了外科主任室没等坐下,电话响了,一接,是刘院长的声音:正群啊,你一会儿要是有空,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放下电话,关正群双手插兜在屋里转起了圈儿,他心里说,这老人家看来真是等不及了,电话催不说,又改“面催”了,我知道你急,可说明书现在译不出来我也没办法啊,我总不能把我自己当仪器拿给你吧,过去又有啥用呢?正琢磨着,一个实习生推门进来,问:“关主任,啥时候查房?”“查房?哦,现在!”他从衣架上摘下自己的白大褂,心里说:“正好,可以拖延一会儿。”
查完病房回来,他坐下来,拿起一本医学刊物在手里翻,又磨蹭了一会儿,终于还是站起身,对护士小罗交待了几句,说有事给他打电话,就出了住院处,径直朝院长办公的西楼走去。
无奈归无奈,去还是得去。老刘坐不住凳子他又怎能安静地坐住凳子呢?
其实,关正群心里的急也不比老刘差多少,要么他也不会揽下仪器安装这个差使,他就是看从远方托运来的仪器因没人会安装在那放着老刘急得团团转,这才决定自己动手试一试,要不是英文说明书没及时译出来,他也许已经把它鼓捣上了,他是个什么都能摆弄两下子的人。揽下这个活儿可好,他再也不得清净了,老刘腚跟腚催他,几乎每天问一遍:“装好了没有啊?”催得他简直哭笑不得,但他理解老刘的急。这款新型仪器是老刘渴望已久的,是他用自己医学论著的大部分稿费买来捐给医院的,况且它也许是老刘为医院做的最后一个贡献了,他能不巴望早一天看到它发挥作用吗。关正群所以急,是急老刘之所以急,他恨不能马上让老刘看到这台仪器临床使用,好了却老人家一桩心事。
在刘院长办公室门口,他和从马院长办公室出来的任士昌走了个碰头。任士昌对人总是那么亲热有加,擦肩而过时他照关正群肩膀拍了一下说“今晚有事没有?没事儿到我那喝酒去!我中彩了,五十元。”关正群笑着说“就中那么点儿,手真臭。”任士昌哈哈一笑说“臭过你才怪呢。”
s医院的年轻人中,有俩“风头”人物。一个是关正群,另一个就是任士昌。关正群,二十九岁,名牌医大的毕业生,医院“新生代”中的技术权威。任士昌,三十岁,卫校毕业,业务上虽不敢恭维,但脑瓜儿谁都佩服,一能“抓”人,二能“抓”机会,凭这也混个与关正群“彼此彼此”——一个是外科主任,一个是儿科主任,两人都是医院最年轻的中层领导、科级后备干部。这俩人,本来就挺“招风”最近更成了人们瞩目的对象,因为,退休新政策下来了,刘院长“在线儿”再过两个月,他就得退下去了,在大家看来,关正群和任士昌的时机来了,一场竞争的序幕正在拉开,于是他们纷纷猜测在这场必须有一人淘汰出局的较量中谁胜谁负。有的说关正群提拔是顺理成章的事,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是最合适不过的副院长人选,任士昌不行,当技术院长他懂什么?有人不苟同,说那可不一定,任士昌那小子不是吃素的,这机会谁能错过他也不会错过的,再说他把马院长的粗腿搂得那么紧也不会白搂吧,老马老婆生病住院,他连尿盆儿都去给倒,拍“马”千日用“马”一时,关键时刻马院长也不会不伸手托他一把吧。又有人不苟同,说小关背后不也有个刘部长吗,虽说级别比不上老马,可也是技术上最有威望的“几朝”元老,关正群是他一手栽培起来的,他能愿意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别人?一个自己一辈子没往上“吧唧”的人,临了为弟子“奔走”一次,兴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况且关正群本身条件又没人能比。人们就这样炒,简直把他俩炒得发烫。
他们说的“刘部长”何许人?其实就是刘院长“部长”乃“不长”为啥得了这么个外号?因为官运不亨通。六十年代,医学院毕业的“小刘”响应党的号召来到了贫困落后地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当时,s县还只是一个镇,现在这所颇具规模的县医院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镇卫生所,他来的时候,卫生所只有三个人:一个部队卫生员出身的调剂兼主治医,一个护士兼助产士,另外一个是院长———镇长的老婆,原在一所小学当老师,嫌工作累,就到这里当了院长,其实就是个挂名院长。小刘一到这里立刻派上了大用场,中医、西医,内科、外科,几把扇子一起扇,很快,他的名声扇出了方圆百里,独一无二的外科技术还为他博得了“小刘一刀”的美称。见他塌实能干,院长就把管理方面的事务也交给他做。这个女人,虽无能但并不专权,她巴不得有人代她操心,自己好落得清闲。这样一来,小刘就成了医院实际的当家主事人,医院的改天换地便是在那时开始的。在创业的日子里,他走上了副院长的岗位。斗转星移,三十多年过去了,在这三十多年中,一切都悄然发生着变化,原来的镇变成了县;当初只有四个人的镇卫生所变成了拥有上百名医护人员的县医院;小刘一刀也变成了老刘一刀。但只有一样东西没变,那就是老刘的职位,他还是副院长。这些年中院长象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可每当人们认定这回该轮到老刘的时候,都有一位满面红光的新院长笑眯眯地登上那把院长交椅,什么原因?谁也说不清,论德、论能、论勤、论绩,他当卫生局长也是绰绰有余了,可他就是当不上正院长,于是一个绝妙的绰号———“刘部长(不长)”就诞生了。老刘呢?倒达观,他对自己“长”不“长”的问题始终是个不温不火的态度。热心的人曾点化过他,说你就这么老本本一辈子都别想当一把手,你得“那个”他鼻子冷冷一哼,使热心者讨了个没趣,有人就戏谑地说人家老刘是“部级”干部,院长的职位压根儿就看不上眼儿。
他和关正群又有什么渊源呢?能让人们认定他会为关正群破自己的“戒”呢?其实他们俩的关系并不复杂,不过话要从七、八年前说起。
七、八年前,一个烦恼从天而降,一次做完手术缝刀口时,老刘感觉手中的针线有点儿模糊,过后到眼科一检查,是眼睛花了,这个残酷的事实让他倚在床头抽了一宿的烟,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这把刀老了,快到和自己的外科生涯说拜拜的时候了。
从一番痛苦无奈中挣扎过来之后,老刘平静了,他目光开始在年轻人堆里打量,他是在物色能接过自己这把刀的人,按他的逻辑,一所医院,少了一个刘主任或刘院长都不要紧,可没有一个“刘一刀”是坚决不行的。
有一个年轻人吸引了他的注意,那就是关正群。他发现这个年轻人非同俗流,他身上没有一般年轻人身上所常见的那种浮躁,虽然有本硕连读7年的厚实的医学理论功底,但他仍不满足,仍在不停地学习、钻研。业余时间热火朝天的麻将桌上,很少看到关正群的影子,而他那时往往在查阅资料,撰写论文或是搞课题研究。有时为了一个技术上的问题请教老同志,一探讨就是两、三个小时。他感动于他这个一米八0身高的主治医师半蹲半跪在矮矮的病床边,用镊子夹着纱布轻轻地一下一下给患者清洗溃烂伤口上的脓血,一边和气地给站在旁边的护士讲怎样换药才能既减轻患者的痛苦又利于伤口的愈合。他发现了他的灵性,他们同台做手术的时候,他注意到,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别的年轻医生都手足无措,关正群却会十分冷静,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拿出非常巧妙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他还觉察到他骨子里那种清高,那种不被世俗污染的清风一样爽洁的气度,他的这种气度跟他那么相象。凭这些他就可以断定,他是个搞医的好料子,于是他以父传子业的心态,把自己三十多年积累的宝贵临床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促使他在业务上尽快成熟。果然,关正群没令他失望,只三、五年的工夫,他就以精湛的医术名气斐然,真的成了响当当的“关一刀”在老刘的力荐下,关正群接任了外科主任。其间他们结下的“父子”情缘自是不言而喻了。有人曾跟老刘开玩笑,说你这么栽培关正群,不怕有一天他把你副院长的位子抢去啊,刘院长也笑着说要是我说了算的话,我倒想把这个位子现在就给他,省得哪一天真被人抢去。
关正群推开刘院长办公室的门,刘院长正坐在沙发上抽烟,他脸色不大好看,说了声“来了?坐!”关正群也没注意他的神色,走过去坐在他身边,刘院长侧过脸来问他“知道找你什么事吗?”关正群呵呵一笑“仪器的事儿呗。我上午刚给文斌打过电话,他这几天忙着准备研究生结业考试复习呢,剩下那一部分得过些天才能译完。您放心,两周之内我一定能把仪器给您安装好。”老刘慢慢弹了两下烟灰“我今天找你不是这事,是你自己的事。”“我自己的事?”关正群不解地看着他“对,你的事。”老刘深吸一口烟“正群,你跟我说实话,你给人看病向人家要过好处吗?”“我?向人家要好处?”关正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觉得这个问题简直就是笑话,但他知道老刘绝对不是跟他说笑话,他就认真地说“没有啊,您怎么问这个?”老刘说“确实没有?”关正群肯定地说“确实。”老刘点点头“我相信你,可我听到了一点儿风声,说有人举报了你这方面的事,具体内容还不大清楚,就把你叫过来问问,没有就好,我就放心了。”关正群疑惑地看着他“有人告我?”老刘说“是。”关正群说“那就奇怪了,我有什么好告的呢?”刘院长沉思一会说“如果你真没做过什么,那么这个举报的来由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群众搞错了,要么是张冠李戴,要么是由什么事引起了对你的误会。另一种嘛你说呢?”他眼睛盯着关正群。“您是说诬告?”关正群会意。老刘点点头说“有这可能。”“哦”关正群似有所悟。接下来他们谁都不再说话,空气好象一下子凝固了。过了足足有半分多钟,老刘打破沉默,他摇摇头,象是自言自语地说“不会呀,这个时候对你下手,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对方没有十足的把握让你栽跟头,他是不会这么干的,你想,他这样干无疑是把大家的视线往自己身上引,能整倒你,值。整不倒你,反露出自己的‘尾巴’,等于搬石头砸自己,他何苦呢?他有啥把握让你栽?就凭一个诬告?有那么蠢的人吗?”关正群说也是啊。老刘又说“要这么看诬告的可能性还不大,十有八九是群众搞错了,要真是这样倒没什么,群众不是故意跟你过不去,等误会解除也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你也不用把它太放在心上,不过,以后凡事要留神些,尽量别再出让群众误会的事。再一个,你也得有个思想准备,准备接受调查,若真有这个举报,那么纪检部门调查核实这一环是少不了的,到时候你要冷静地做好解释。”关正群说知道了。
果然,第二天纪检就派来个三人调查组,来核实关正群的“勒索患者”问题。因为心里没鬼,也因为提前有了思想准备,关正群一点儿都没有惊慌。他坐在调查人员对面,望着他们严肃的面孔,心里还不禁暗暗发笑,笑他们的煞有介事。他希望他们快点儿开口,好让他早点儿知道自己被举报的究竟是啥事儿,把脑袋里的悬念摘掉。然而,当调查人员把这样一个问题摆在他面前:“关正群同志,有人反映你前年春节前向一位姓冯的患者索要过本地鸡,有这事吗?”他的嘴张大了,半天答不上来话。
时光退回到两年前——
腊月大风雪的深夜,休息在家的关正群正在灯下看书,突然,砰砰的敲门声和“关大夫!”“关大夫!”的叫喊声惊天动响起。爱人和一岁多的孩子被惊醒了,孩子哇哇大哭。关正群猜出了是怎么回事,赶忙去开门,门一开,一个雪人撞进来,一把抱住他的腿,带着哭腔叫:“关大夫你行行好,救救我老伴啊,人快要不行了。”关正群一听就明白了,他顾不得细打量这个人,披上大衣就往外走,他知道,晚一分钟,就可能误了一条人命。
外科病房里,雪亮的灯光照着病床上直挺挺躺着的病人,病人是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她双眼紧闭,脸象蜡纸一样黄亮黄亮的,肚子鼓得象个气枕头,呼吸非常微弱,要不是偶而的一下抽搐,简直都看不出她是个活人。关正群认真地给她做着检查,一边听老汉在旁边絮絮叨叨地述说:他是八十里外乡下的,老伴前几天肚子疼,村卫生所当慢性阑尾炎给打了两天点滴,结果没治好不说倒大劲儿了,今天晚上肚子突然胀得老大,疼得头直撞墙,就求个四轮车连夜送到这来了,好不容易到了这里,值班大夫却说治不了叫转院,老人看看漫天大雪,想想到市医院二百多里的路程,绝望地蹲在医院的走廊里抱头哭泣,一个好心的住院病人给他出了主意——去找关大夫。
几分钟后,关正群对身边的护士说:“马上准备肠梗阻手术!”当班医生小宋凑近他的耳朵:“老关,都这样了,能下了手术台吗?咱可别粘手——”关正群眉毛一竖拧“我主刀,出事是我的。”
手术一直做到天亮,意外地成功。走下手术台时,关正群的内衣已经被汗水浸得沾在身上了,他倒在椅子上,疲惫而轻松地打了个长长的哈欠。
半个月后,病人出院了,临走前,老汉悄悄来到关正群的主任室,看看屋里没其他人,就从怀里摸出一个黑糊糊的手绢小包,双手捧到关正群面前,眼里含着泪花说“多亏你了关大夫,没你,老婆子就糟践了,这八十多快钱,治病没花了,你拿着,孩子,就算大爷谢你了。”关正群说这可不行,他赶忙推开那个包,无意中,目光触到了老汉的手,他的心一缩,这是一双多么奇特的老人手啊,密密层层的皱纹间夹着刀割般的大大小小的裂口,裂得深的地方象小孩的嘴,还往外渗着血。这裂口是农村劳动力的典型标志,作为医生,经常接触老百姓,这标志他已经相当熟悉了,但它和累累皱纹搭配在一起他却还不多见。他不禁问老汉“多的年纪了?”老汉回答“七十二了。”他又问“家里还有什么人啊?”老汉说“就老两口,没儿没女。”“哦!”关正群明白了。似乎下意识地,他回手从地上拎起医院刚分的还没来得及拿回家的五斤鸡蛋塞到他手上说“拿着吧,回去给病人加点儿营养。”
腊月二十六、二十七,关正群串休,他带爱人和孩子回了趟省城,因为科主任春节值班,不能回家跟亲人过团圆年,他就赶在春节前回去看看父母。两天后的早晨他来上班,一推门,嘎嘎嘎刺耳的鸡叫声吓了他一跳,几片鸡毛同时飞舞到他的眼前,进门一看,两只麻绳拴着腿的小鸡儿正在门后扑棱,地上已经有好几滩绿色的鸡屎。关正群捂着鼻子大声叫“这是怎么搞的?谁把这当养鸡场了?”护士长曹丽丽从隔壁房间一扭一摆地过来,抿嘴笑着说“谁弄的?问你自己呗。”“问我?问我什么?”关正群不明白她卖什么关子。“这是人家给你送的礼,昨天送你家去你家里没人,就放到这儿了。”“给我送的礼?谁啊?”“就是那个老婆肠梗阻的姓———姓冯的老头。”“哦,”关正群明白怎么回事了。“那你怎么不让他拿回去,怎么收下了?”曹丽丽说“给你送东西,我能给打发回去?”关正群说“什么给你给我的?给谁都不能要”曹丽丽撇撇嘴巴说“给我我就要,可是没人给呦,咱又不是大牌医生。”关正群打断她说“别贫了,得想法给人退回去。”曹丽丽说“是他自己送的又不是你要的,你怕什么?”关正群说“我不是怕什么,是不想收,你不知道那家人啥条件,两只鸡对别人不算什么,对他们不一样。”正这时,桌上电话响了,是通知关正群到支部会议室去开“三讲”教育会,他就吩咐曹丽丽“麻烦你替我查查,看那老冯头家住在哪,回头好想法给他退回去。”曹丽丽看他是动真个的,就应了一声。心里却说,不就两只小鸡儿吗,多大的事儿了?等关正群走了,她拿出住院记录翻起来,翻几下,又不禁回头看看那两只鸡,嘿,纯本地鸡,她过去用手拎拎,还挺沉,心想退回去多可惜呀,就是自己不吃,送礼也是好的啊。她心眼儿活动了,偷眼看看身边没人,赶快找来个大布袋,把鸡往里一塞,拎起来快步下楼出了医院,直奔住在医院附近的马院长家。
等关正群再问起此事儿,曹丽丽说已经托一个和老冯头认识的出院病人把鸡给捎回去了。关正群还谢了她。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关正群做梦也没想到被检举的竟是这件事儿,由于出乎意料,他一时竟不知怎样回答好,说有,事实和举报上说的完全是两个性质,说没有吧,它的确又不是空穴来风。他窘住了,支支吾吾说不出没有,也说不出有。见他这副神态,调查的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他们会意地交换了一下眼色,其中一位打开记录本说“那就请你把经过说一下好吗?”听说让他讲经过,关正群的思绪才一下子有了着落,他知道从何说起了,于是,一边回忆,一边讲述起那件事的原委。几个人认真地听、记。末了问“谁能证明你讲的这些是真的呢?”关正群说患者老冯和当时的外科护士长曹丽丽。又问“曹丽丽现在在吗?”关正群说她在北京进修快回来了,再问“那个老冯能找到吗?”关正群说“能,住院手术的底子都留着呢,能查到。”
送走调查组,关正群带着鸟屎拉在头上那般窝囊心情来到刘院长那儿,把调查的内容和经过跟老刘学了。刘院长听后问他“这件事当时知道的人多吗?患者知道不?”关正群说“他是大张旗鼓送到住院处来的,应该有不少人知道,包括患者。”老刘沉思了一会,发表了他的看法:“我看,这事还是一场误会,不是谁故意搞鬼,你想,谁要是利用这事整你,他不可能不对这件事了如指掌。明知道有两个现成的证人在,真相一查就水落石出,他还敢这么干?他不可能不明白,这事如果一暴光,不但对你无损害,反倒会提高你的威信,他会那么蠢,连害你和帮你都分不清?所以啊,我说这事没有什么来头,就是不了解情况的群众干的。现在全党上下搞“三讲”搞得热火朝天,在这个大气候下,不少党员、干部沾点儿“腐败”味儿的陈芝麻、烂谷子也都给群众翻出来了,其中有的也是捕风捉影的事情,你大概就是赶上这个点儿了。”他接下来叹了口气,又说“近几年啊,在我们的队伍里,也的确出了些败坏行风的人,他们把我们的形象弄完了,让许多群众对我们有偏见了,唉!要说冤其实也不冤啊。”听他这么一说,关正群心里敞亮了许多。
关正群被查的事第二天就在医院里传开了,一夜之间,他成了“新闻”人物,人们暗暗“关注”他,悄悄谈论他;跟他说话也变得格外小心翼翼,象怕一不留神哪句话说走了嘴,触碰他某根敏感的神经。也有人故意回避他,跟他拉开距离。许多人都是这样,看你发达,哪怕听说你要发达,就恨不得长出八只手来寻找或创造一切机会来拥抱你;看你倒霉,哪怕是预感到你要倒霉,含蓄一点儿,就使个分身术,把真正的自己从那个和你贴得黏黏糊糊的躯壳中悄悄抽出去,不含蓄,干脆直接撤了。
这种空气关正群不能不有所察觉,他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他觉得这样对他不公平,但却又无可奈何,自己总不能一个个去跟人解释说自己是清白的吧。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就是沉默,在忍耐和沉默中等待调查的结果。好在他心中有底———他的“问题”用不了多久就会澄清,那时,在人们心目中他就又是原来的那个“冰清玉洁”的关正群。这样一想,他就坦然了许多,也便能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潇洒姿态面对眼前的所有“冷遇”了。
马院长也找他谈了话,告诉他,领导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信任他的,要他不要有什么思想负担,身正别怕影子歪,谁爱说啥说啥,别在乎,安心工作。领导的安慰和鼓励使他内心感到温暖。
刘院长去南方疗养了,在关正群被“审查”后的第二周,是马院长托关系给弄的疗养指标。马院长说老刘这些年有不少出去的机会都没去,因为放不下医院的事物,现在要退了,恐怕以后公费出去的机会不多了,趁没离岗之际,出去一趟吧。老马的这番情意老刘难却,加之退休的日子越迫近他的心绪越烦乱,老刘就同意出去走走。那天关正群把他送到火车站,他们坐在候车室里谈了好半天,老刘告诉关正群说上头只要能说上话的地方他都说话了,关于下一任副院长的人选,他想他们应该不会不优先考虑他。他还嘱咐关正群不要被眼前这点儿麻烦搞乱了手脚,要稳住自己的情绪,好好工作。他要他相信组织,说组织上会给他一个公道。他还说等他回来后再去为他的事情跑一跑。关正群被他这般真诚和关心感动得不知该说什么。
一场雨突然降临,往往最初几个雨点砸在脑门儿上,最让人惊慌、难受,多淋一会儿,反倒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了。关正群正象这被“淋”的人,几天下来,他似乎有些适应了周围的气候,加上刘院长他们给他的关心、鼓励,他心境渐渐好转。
这天上午,他做了一个大手术,从手术室出来已经中午12点多了,他觉得腰酸腿沉,就不想回家了,决定到医院食堂对付一顿儿。
他走进餐厅的时候,人们早已开始用餐了,由于屋里人多,没成家的和家远的职工加起来有三、四十人,所以谁也没注意到他进来。他也没想打扰别人,打了饭就在一个角落找张空桌坐下,近旁两、三个人看见了他,和他点头打了招呼。
餐厅里气氛很不错,人们一边吃饭一边无拘无束地闲聊。在紧张刻板的环境中工作了一上午的医护人员们,把吃饭的时间当成了难得的休闲时光。你一句、我一句,街头巷尾、天南地北的奇闻趣事儿,都搬到餐桌上来了。不时有说笑声钻进关正群的耳朵,让他也忍俊不禁,一种似乎久违的愉悦又回到他心中,使他身心舒展开来,疲惫也随之消失了大半。
猛然,有争吵声穿透了人们的谈笑,使屋里的空气陡然一变。人们止住说笑停下筷子朝争吵发出的地方看。关正群也好奇地看过去。
那是离关正群坐的位置较远的住宿单身那一桌,争吵的是外科护士小罗和妇产科护士刘亚杰,她们俩都面红耳赤。
“他不就是你们主任吗,溜啥须呀?我说他跟你有啥关系啊?”这个刘亚杰是医院有名的嘴大舌长的愣头青。
“跟我没啥关系,我就是不乐意听背地嚼人家舌头!”小罗也不是个让人的茬儿。
“哼!我嚼舌头?他向患者要小鸡儿这事谁不知道啊?你问问大伙,你问问大伙啊。”
关正群一口饭噎在了喉咙口儿。
近旁的人偷偷交换了一下眼色,都埋下头赶快吃饭,假装什么也没听见。
“谁看见他要了?谁看见了?”
“那还用看见?别人咋没挨告呢?”
“哼,告就是真的?无事生非的人多了,少见多怪!”
“你是说我造谣呗?告诉你,人家纪检已经找那家人核实了,人家没敢说他要,说是自己主动送的。他还说小鸡给人退回去了,真有意思,心里没鬼撒那谎干啥呀?”
关正群捱了当头一棒。
“你又不是纪检的,你啥都知道啊?”
“我当然知道了,去核实的就是我表姐夫”
周围的人阻止着她俩的争吵,劝阻声、敲盘子、敲碗声把她俩的争吵打断了。小罗不服气,见又吵不过刘亚杰,就把碗筷一推,站起身气呼呼地出去了。
见她败走了,满脸通红的刘亚杰显出胜利的得意,她用眼睛斜着门口说:“这外科是怎么了?护士都迷上主任了呢?”立刻有人制止她:“这话可不能随便说啊,小罗可不是那种人。”
那张桌平静下来,其他桌立刻更热闹了,因为有了新的热门儿话题。似乎一有人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人们就可以无所顾及地把本来隐蔽的话题大模大样地拿到桌面上来了,这种“放松”给他们带来了一种特殊的兴奋,似乎他们早就盼着有那么个捅破“窗户纸”的人,尽管谁都不想亲自充当这个人。
“瞧见没?都是鸡惹的祸,以后管住自己的嘴,少吃鸡!”引来一阵哄笑。
“哎,你说这个小关看似个‘清教徒’,怎么也会弄出这磕碜事儿呢?”
“干净?走路不哼哼都是好人!”
“这可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啊’,看来竞争要进入白热化了。”
“平时看上去关系都不错,这时候咋好意思这么干呢?”
“哼,权利面前无父子,何况是一个槽子上的俩叫驴呢?”又引来一阵哄笑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回有戏看了,看他反过来咋琢磨他吧。”
“小关会那个吗?”
“哈哈,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啥叫不会?”
“这么一整这个机会他十有八九是捞不着了,可惜了。”
“也没啥可惜的,现在就搜刮,将来要是真上去了,说不定还会怎么样呢?”
关正群咬着嘴唇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他的血... -->>
下午,关正群来上班,进了外科主任室没等坐下,电话响了,一接,是刘院长的声音:正群啊,你一会儿要是有空,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放下电话,关正群双手插兜在屋里转起了圈儿,他心里说,这老人家看来真是等不及了,电话催不说,又改“面催”了,我知道你急,可说明书现在译不出来我也没办法啊,我总不能把我自己当仪器拿给你吧,过去又有啥用呢?正琢磨着,一个实习生推门进来,问:“关主任,啥时候查房?”“查房?哦,现在!”他从衣架上摘下自己的白大褂,心里说:“正好,可以拖延一会儿。”
查完病房回来,他坐下来,拿起一本医学刊物在手里翻,又磨蹭了一会儿,终于还是站起身,对护士小罗交待了几句,说有事给他打电话,就出了住院处,径直朝院长办公的西楼走去。
无奈归无奈,去还是得去。老刘坐不住凳子他又怎能安静地坐住凳子呢?
其实,关正群心里的急也不比老刘差多少,要么他也不会揽下仪器安装这个差使,他就是看从远方托运来的仪器因没人会安装在那放着老刘急得团团转,这才决定自己动手试一试,要不是英文说明书没及时译出来,他也许已经把它鼓捣上了,他是个什么都能摆弄两下子的人。揽下这个活儿可好,他再也不得清净了,老刘腚跟腚催他,几乎每天问一遍:“装好了没有啊?”催得他简直哭笑不得,但他理解老刘的急。这款新型仪器是老刘渴望已久的,是他用自己医学论著的大部分稿费买来捐给医院的,况且它也许是老刘为医院做的最后一个贡献了,他能不巴望早一天看到它发挥作用吗。关正群所以急,是急老刘之所以急,他恨不能马上让老刘看到这台仪器临床使用,好了却老人家一桩心事。
在刘院长办公室门口,他和从马院长办公室出来的任士昌走了个碰头。任士昌对人总是那么亲热有加,擦肩而过时他照关正群肩膀拍了一下说“今晚有事没有?没事儿到我那喝酒去!我中彩了,五十元。”关正群笑着说“就中那么点儿,手真臭。”任士昌哈哈一笑说“臭过你才怪呢。”
s医院的年轻人中,有俩“风头”人物。一个是关正群,另一个就是任士昌。关正群,二十九岁,名牌医大的毕业生,医院“新生代”中的技术权威。任士昌,三十岁,卫校毕业,业务上虽不敢恭维,但脑瓜儿谁都佩服,一能“抓”人,二能“抓”机会,凭这也混个与关正群“彼此彼此”——一个是外科主任,一个是儿科主任,两人都是医院最年轻的中层领导、科级后备干部。这俩人,本来就挺“招风”最近更成了人们瞩目的对象,因为,退休新政策下来了,刘院长“在线儿”再过两个月,他就得退下去了,在大家看来,关正群和任士昌的时机来了,一场竞争的序幕正在拉开,于是他们纷纷猜测在这场必须有一人淘汰出局的较量中谁胜谁负。有的说关正群提拔是顺理成章的事,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是最合适不过的副院长人选,任士昌不行,当技术院长他懂什么?有人不苟同,说那可不一定,任士昌那小子不是吃素的,这机会谁能错过他也不会错过的,再说他把马院长的粗腿搂得那么紧也不会白搂吧,老马老婆生病住院,他连尿盆儿都去给倒,拍“马”千日用“马”一时,关键时刻马院长也不会不伸手托他一把吧。又有人不苟同,说小关背后不也有个刘部长吗,虽说级别比不上老马,可也是技术上最有威望的“几朝”元老,关正群是他一手栽培起来的,他能愿意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别人?一个自己一辈子没往上“吧唧”的人,临了为弟子“奔走”一次,兴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况且关正群本身条件又没人能比。人们就这样炒,简直把他俩炒得发烫。
他们说的“刘部长”何许人?其实就是刘院长“部长”乃“不长”为啥得了这么个外号?因为官运不亨通。六十年代,医学院毕业的“小刘”响应党的号召来到了贫困落后地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当时,s县还只是一个镇,现在这所颇具规模的县医院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镇卫生所,他来的时候,卫生所只有三个人:一个部队卫生员出身的调剂兼主治医,一个护士兼助产士,另外一个是院长———镇长的老婆,原在一所小学当老师,嫌工作累,就到这里当了院长,其实就是个挂名院长。小刘一到这里立刻派上了大用场,中医、西医,内科、外科,几把扇子一起扇,很快,他的名声扇出了方圆百里,独一无二的外科技术还为他博得了“小刘一刀”的美称。见他塌实能干,院长就把管理方面的事务也交给他做。这个女人,虽无能但并不专权,她巴不得有人代她操心,自己好落得清闲。这样一来,小刘就成了医院实际的当家主事人,医院的改天换地便是在那时开始的。在创业的日子里,他走上了副院长的岗位。斗转星移,三十多年过去了,在这三十多年中,一切都悄然发生着变化,原来的镇变成了县;当初只有四个人的镇卫生所变成了拥有上百名医护人员的县医院;小刘一刀也变成了老刘一刀。但只有一样东西没变,那就是老刘的职位,他还是副院长。这些年中院长象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可每当人们认定这回该轮到老刘的时候,都有一位满面红光的新院长笑眯眯地登上那把院长交椅,什么原因?谁也说不清,论德、论能、论勤、论绩,他当卫生局长也是绰绰有余了,可他就是当不上正院长,于是一个绝妙的绰号———“刘部长(不长)”就诞生了。老刘呢?倒达观,他对自己“长”不“长”的问题始终是个不温不火的态度。热心的人曾点化过他,说你就这么老本本一辈子都别想当一把手,你得“那个”他鼻子冷冷一哼,使热心者讨了个没趣,有人就戏谑地说人家老刘是“部级”干部,院长的职位压根儿就看不上眼儿。
他和关正群又有什么渊源呢?能让人们认定他会为关正群破自己的“戒”呢?其实他们俩的关系并不复杂,不过话要从七、八年前说起。
七、八年前,一个烦恼从天而降,一次做完手术缝刀口时,老刘感觉手中的针线有点儿模糊,过后到眼科一检查,是眼睛花了,这个残酷的事实让他倚在床头抽了一宿的烟,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这把刀老了,快到和自己的外科生涯说拜拜的时候了。
从一番痛苦无奈中挣扎过来之后,老刘平静了,他目光开始在年轻人堆里打量,他是在物色能接过自己这把刀的人,按他的逻辑,一所医院,少了一个刘主任或刘院长都不要紧,可没有一个“刘一刀”是坚决不行的。
有一个年轻人吸引了他的注意,那就是关正群。他发现这个年轻人非同俗流,他身上没有一般年轻人身上所常见的那种浮躁,虽然有本硕连读7年的厚实的医学理论功底,但他仍不满足,仍在不停地学习、钻研。业余时间热火朝天的麻将桌上,很少看到关正群的影子,而他那时往往在查阅资料,撰写论文或是搞课题研究。有时为了一个技术上的问题请教老同志,一探讨就是两、三个小时。他感动于他这个一米八0身高的主治医师半蹲半跪在矮矮的病床边,用镊子夹着纱布轻轻地一下一下给患者清洗溃烂伤口上的脓血,一边和气地给站在旁边的护士讲怎样换药才能既减轻患者的痛苦又利于伤口的愈合。他发现了他的灵性,他们同台做手术的时候,他注意到,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别的年轻医生都手足无措,关正群却会十分冷静,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拿出非常巧妙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他还觉察到他骨子里那种清高,那种不被世俗污染的清风一样爽洁的气度,他的这种气度跟他那么相象。凭这些他就可以断定,他是个搞医的好料子,于是他以父传子业的心态,把自己三十多年积累的宝贵临床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促使他在业务上尽快成熟。果然,关正群没令他失望,只三、五年的工夫,他就以精湛的医术名气斐然,真的成了响当当的“关一刀”在老刘的力荐下,关正群接任了外科主任。其间他们结下的“父子”情缘自是不言而喻了。有人曾跟老刘开玩笑,说你这么栽培关正群,不怕有一天他把你副院长的位子抢去啊,刘院长也笑着说要是我说了算的话,我倒想把这个位子现在就给他,省得哪一天真被人抢去。
关正群推开刘院长办公室的门,刘院长正坐在沙发上抽烟,他脸色不大好看,说了声“来了?坐!”关正群也没注意他的神色,走过去坐在他身边,刘院长侧过脸来问他“知道找你什么事吗?”关正群呵呵一笑“仪器的事儿呗。我上午刚给文斌打过电话,他这几天忙着准备研究生结业考试复习呢,剩下那一部分得过些天才能译完。您放心,两周之内我一定能把仪器给您安装好。”老刘慢慢弹了两下烟灰“我今天找你不是这事,是你自己的事。”“我自己的事?”关正群不解地看着他“对,你的事。”老刘深吸一口烟“正群,你跟我说实话,你给人看病向人家要过好处吗?”“我?向人家要好处?”关正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觉得这个问题简直就是笑话,但他知道老刘绝对不是跟他说笑话,他就认真地说“没有啊,您怎么问这个?”老刘说“确实没有?”关正群肯定地说“确实。”老刘点点头“我相信你,可我听到了一点儿风声,说有人举报了你这方面的事,具体内容还不大清楚,就把你叫过来问问,没有就好,我就放心了。”关正群疑惑地看着他“有人告我?”老刘说“是。”关正群说“那就奇怪了,我有什么好告的呢?”刘院长沉思一会说“如果你真没做过什么,那么这个举报的来由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群众搞错了,要么是张冠李戴,要么是由什么事引起了对你的误会。另一种嘛你说呢?”他眼睛盯着关正群。“您是说诬告?”关正群会意。老刘点点头说“有这可能。”“哦”关正群似有所悟。接下来他们谁都不再说话,空气好象一下子凝固了。过了足足有半分多钟,老刘打破沉默,他摇摇头,象是自言自语地说“不会呀,这个时候对你下手,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对方没有十足的把握让你栽跟头,他是不会这么干的,你想,他这样干无疑是把大家的视线往自己身上引,能整倒你,值。整不倒你,反露出自己的‘尾巴’,等于搬石头砸自己,他何苦呢?他有啥把握让你栽?就凭一个诬告?有那么蠢的人吗?”关正群说也是啊。老刘又说“要这么看诬告的可能性还不大,十有八九是群众搞错了,要真是这样倒没什么,群众不是故意跟你过不去,等误会解除也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你也不用把它太放在心上,不过,以后凡事要留神些,尽量别再出让群众误会的事。再一个,你也得有个思想准备,准备接受调查,若真有这个举报,那么纪检部门调查核实这一环是少不了的,到时候你要冷静地做好解释。”关正群说知道了。
果然,第二天纪检就派来个三人调查组,来核实关正群的“勒索患者”问题。因为心里没鬼,也因为提前有了思想准备,关正群一点儿都没有惊慌。他坐在调查人员对面,望着他们严肃的面孔,心里还不禁暗暗发笑,笑他们的煞有介事。他希望他们快点儿开口,好让他早点儿知道自己被举报的究竟是啥事儿,把脑袋里的悬念摘掉。然而,当调查人员把这样一个问题摆在他面前:“关正群同志,有人反映你前年春节前向一位姓冯的患者索要过本地鸡,有这事吗?”他的嘴张大了,半天答不上来话。
时光退回到两年前——
腊月大风雪的深夜,休息在家的关正群正在灯下看书,突然,砰砰的敲门声和“关大夫!”“关大夫!”的叫喊声惊天动响起。爱人和一岁多的孩子被惊醒了,孩子哇哇大哭。关正群猜出了是怎么回事,赶忙去开门,门一开,一个雪人撞进来,一把抱住他的腿,带着哭腔叫:“关大夫你行行好,救救我老伴啊,人快要不行了。”关正群一听就明白了,他顾不得细打量这个人,披上大衣就往外走,他知道,晚一分钟,就可能误了一条人命。
外科病房里,雪亮的灯光照着病床上直挺挺躺着的病人,病人是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她双眼紧闭,脸象蜡纸一样黄亮黄亮的,肚子鼓得象个气枕头,呼吸非常微弱,要不是偶而的一下抽搐,简直都看不出她是个活人。关正群认真地给她做着检查,一边听老汉在旁边絮絮叨叨地述说:他是八十里外乡下的,老伴前几天肚子疼,村卫生所当慢性阑尾炎给打了两天点滴,结果没治好不说倒大劲儿了,今天晚上肚子突然胀得老大,疼得头直撞墙,就求个四轮车连夜送到这来了,好不容易到了这里,值班大夫却说治不了叫转院,老人看看漫天大雪,想想到市医院二百多里的路程,绝望地蹲在医院的走廊里抱头哭泣,一个好心的住院病人给他出了主意——去找关大夫。
几分钟后,关正群对身边的护士说:“马上准备肠梗阻手术!”当班医生小宋凑近他的耳朵:“老关,都这样了,能下了手术台吗?咱可别粘手——”关正群眉毛一竖拧“我主刀,出事是我的。”
手术一直做到天亮,意外地成功。走下手术台时,关正群的内衣已经被汗水浸得沾在身上了,他倒在椅子上,疲惫而轻松地打了个长长的哈欠。
半个月后,病人出院了,临走前,老汉悄悄来到关正群的主任室,看看屋里没其他人,就从怀里摸出一个黑糊糊的手绢小包,双手捧到关正群面前,眼里含着泪花说“多亏你了关大夫,没你,老婆子就糟践了,这八十多快钱,治病没花了,你拿着,孩子,就算大爷谢你了。”关正群说这可不行,他赶忙推开那个包,无意中,目光触到了老汉的手,他的心一缩,这是一双多么奇特的老人手啊,密密层层的皱纹间夹着刀割般的大大小小的裂口,裂得深的地方象小孩的嘴,还往外渗着血。这裂口是农村劳动力的典型标志,作为医生,经常接触老百姓,这标志他已经相当熟悉了,但它和累累皱纹搭配在一起他却还不多见。他不禁问老汉“多的年纪了?”老汉回答“七十二了。”他又问“家里还有什么人啊?”老汉说“就老两口,没儿没女。”“哦!”关正群明白了。似乎下意识地,他回手从地上拎起医院刚分的还没来得及拿回家的五斤鸡蛋塞到他手上说“拿着吧,回去给病人加点儿营养。”
腊月二十六、二十七,关正群串休,他带爱人和孩子回了趟省城,因为科主任春节值班,不能回家跟亲人过团圆年,他就赶在春节前回去看看父母。两天后的早晨他来上班,一推门,嘎嘎嘎刺耳的鸡叫声吓了他一跳,几片鸡毛同时飞舞到他的眼前,进门一看,两只麻绳拴着腿的小鸡儿正在门后扑棱,地上已经有好几滩绿色的鸡屎。关正群捂着鼻子大声叫“这是怎么搞的?谁把这当养鸡场了?”护士长曹丽丽从隔壁房间一扭一摆地过来,抿嘴笑着说“谁弄的?问你自己呗。”“问我?问我什么?”关正群不明白她卖什么关子。“这是人家给你送的礼,昨天送你家去你家里没人,就放到这儿了。”“给我送的礼?谁啊?”“就是那个老婆肠梗阻的姓———姓冯的老头。”“哦,”关正群明白怎么回事了。“那你怎么不让他拿回去,怎么收下了?”曹丽丽说“给你送东西,我能给打发回去?”关正群说“什么给你给我的?给谁都不能要”曹丽丽撇撇嘴巴说“给我我就要,可是没人给呦,咱又不是大牌医生。”关正群打断她说“别贫了,得想法给人退回去。”曹丽丽说“是他自己送的又不是你要的,你怕什么?”关正群说“我不是怕什么,是不想收,你不知道那家人啥条件,两只鸡对别人不算什么,对他们不一样。”正这时,桌上电话响了,是通知关正群到支部会议室去开“三讲”教育会,他就吩咐曹丽丽“麻烦你替我查查,看那老冯头家住在哪,回头好想法给他退回去。”曹丽丽看他是动真个的,就应了一声。心里却说,不就两只小鸡儿吗,多大的事儿了?等关正群走了,她拿出住院记录翻起来,翻几下,又不禁回头看看那两只鸡,嘿,纯本地鸡,她过去用手拎拎,还挺沉,心想退回去多可惜呀,就是自己不吃,送礼也是好的啊。她心眼儿活动了,偷眼看看身边没人,赶快找来个大布袋,把鸡往里一塞,拎起来快步下楼出了医院,直奔住在医院附近的马院长家。
等关正群再问起此事儿,曹丽丽说已经托一个和老冯头认识的出院病人把鸡给捎回去了。关正群还谢了她。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关正群做梦也没想到被检举的竟是这件事儿,由于出乎意料,他一时竟不知怎样回答好,说有,事实和举报上说的完全是两个性质,说没有吧,它的确又不是空穴来风。他窘住了,支支吾吾说不出没有,也说不出有。见他这副神态,调查的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他们会意地交换了一下眼色,其中一位打开记录本说“那就请你把经过说一下好吗?”听说让他讲经过,关正群的思绪才一下子有了着落,他知道从何说起了,于是,一边回忆,一边讲述起那件事的原委。几个人认真地听、记。末了问“谁能证明你讲的这些是真的呢?”关正群说患者老冯和当时的外科护士长曹丽丽。又问“曹丽丽现在在吗?”关正群说她在北京进修快回来了,再问“那个老冯能找到吗?”关正群说“能,住院手术的底子都留着呢,能查到。”
送走调查组,关正群带着鸟屎拉在头上那般窝囊心情来到刘院长那儿,把调查的内容和经过跟老刘学了。刘院长听后问他“这件事当时知道的人多吗?患者知道不?”关正群说“他是大张旗鼓送到住院处来的,应该有不少人知道,包括患者。”老刘沉思了一会,发表了他的看法:“我看,这事还是一场误会,不是谁故意搞鬼,你想,谁要是利用这事整你,他不可能不对这件事了如指掌。明知道有两个现成的证人在,真相一查就水落石出,他还敢这么干?他不可能不明白,这事如果一暴光,不但对你无损害,反倒会提高你的威信,他会那么蠢,连害你和帮你都分不清?所以啊,我说这事没有什么来头,就是不了解情况的群众干的。现在全党上下搞“三讲”搞得热火朝天,在这个大气候下,不少党员、干部沾点儿“腐败”味儿的陈芝麻、烂谷子也都给群众翻出来了,其中有的也是捕风捉影的事情,你大概就是赶上这个点儿了。”他接下来叹了口气,又说“近几年啊,在我们的队伍里,也的确出了些败坏行风的人,他们把我们的形象弄完了,让许多群众对我们有偏见了,唉!要说冤其实也不冤啊。”听他这么一说,关正群心里敞亮了许多。
关正群被查的事第二天就在医院里传开了,一夜之间,他成了“新闻”人物,人们暗暗“关注”他,悄悄谈论他;跟他说话也变得格外小心翼翼,象怕一不留神哪句话说走了嘴,触碰他某根敏感的神经。也有人故意回避他,跟他拉开距离。许多人都是这样,看你发达,哪怕听说你要发达,就恨不得长出八只手来寻找或创造一切机会来拥抱你;看你倒霉,哪怕是预感到你要倒霉,含蓄一点儿,就使个分身术,把真正的自己从那个和你贴得黏黏糊糊的躯壳中悄悄抽出去,不含蓄,干脆直接撤了。
这种空气关正群不能不有所察觉,他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他觉得这样对他不公平,但却又无可奈何,自己总不能一个个去跟人解释说自己是清白的吧。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就是沉默,在忍耐和沉默中等待调查的结果。好在他心中有底———他的“问题”用不了多久就会澄清,那时,在人们心目中他就又是原来的那个“冰清玉洁”的关正群。这样一想,他就坦然了许多,也便能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潇洒姿态面对眼前的所有“冷遇”了。
马院长也找他谈了话,告诉他,领导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信任他的,要他不要有什么思想负担,身正别怕影子歪,谁爱说啥说啥,别在乎,安心工作。领导的安慰和鼓励使他内心感到温暖。
刘院长去南方疗养了,在关正群被“审查”后的第二周,是马院长托关系给弄的疗养指标。马院长说老刘这些年有不少出去的机会都没去,因为放不下医院的事物,现在要退了,恐怕以后公费出去的机会不多了,趁没离岗之际,出去一趟吧。老马的这番情意老刘难却,加之退休的日子越迫近他的心绪越烦乱,老刘就同意出去走走。那天关正群把他送到火车站,他们坐在候车室里谈了好半天,老刘告诉关正群说上头只要能说上话的地方他都说话了,关于下一任副院长的人选,他想他们应该不会不优先考虑他。他还嘱咐关正群不要被眼前这点儿麻烦搞乱了手脚,要稳住自己的情绪,好好工作。他要他相信组织,说组织上会给他一个公道。他还说等他回来后再去为他的事情跑一跑。关正群被他这般真诚和关心感动得不知该说什么。
一场雨突然降临,往往最初几个雨点砸在脑门儿上,最让人惊慌、难受,多淋一会儿,反倒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了。关正群正象这被“淋”的人,几天下来,他似乎有些适应了周围的气候,加上刘院长他们给他的关心、鼓励,他心境渐渐好转。
这天上午,他做了一个大手术,从手术室出来已经中午12点多了,他觉得腰酸腿沉,就不想回家了,决定到医院食堂对付一顿儿。
他走进餐厅的时候,人们早已开始用餐了,由于屋里人多,没成家的和家远的职工加起来有三、四十人,所以谁也没注意到他进来。他也没想打扰别人,打了饭就在一个角落找张空桌坐下,近旁两、三个人看见了他,和他点头打了招呼。
餐厅里气氛很不错,人们一边吃饭一边无拘无束地闲聊。在紧张刻板的环境中工作了一上午的医护人员们,把吃饭的时间当成了难得的休闲时光。你一句、我一句,街头巷尾、天南地北的奇闻趣事儿,都搬到餐桌上来了。不时有说笑声钻进关正群的耳朵,让他也忍俊不禁,一种似乎久违的愉悦又回到他心中,使他身心舒展开来,疲惫也随之消失了大半。
猛然,有争吵声穿透了人们的谈笑,使屋里的空气陡然一变。人们止住说笑停下筷子朝争吵发出的地方看。关正群也好奇地看过去。
那是离关正群坐的位置较远的住宿单身那一桌,争吵的是外科护士小罗和妇产科护士刘亚杰,她们俩都面红耳赤。
“他不就是你们主任吗,溜啥须呀?我说他跟你有啥关系啊?”这个刘亚杰是医院有名的嘴大舌长的愣头青。
“跟我没啥关系,我就是不乐意听背地嚼人家舌头!”小罗也不是个让人的茬儿。
“哼!我嚼舌头?他向患者要小鸡儿这事谁不知道啊?你问问大伙,你问问大伙啊。”
关正群一口饭噎在了喉咙口儿。
近旁的人偷偷交换了一下眼色,都埋下头赶快吃饭,假装什么也没听见。
“谁看见他要了?谁看见了?”
“那还用看见?别人咋没挨告呢?”
“哼,告就是真的?无事生非的人多了,少见多怪!”
“你是说我造谣呗?告诉你,人家纪检已经找那家人核实了,人家没敢说他要,说是自己主动送的。他还说小鸡给人退回去了,真有意思,心里没鬼撒那谎干啥呀?”
关正群捱了当头一棒。
“你又不是纪检的,你啥都知道啊?”
“我当然知道了,去核实的就是我表姐夫”
周围的人阻止着她俩的争吵,劝阻声、敲盘子、敲碗声把她俩的争吵打断了。小罗不服气,见又吵不过刘亚杰,就把碗筷一推,站起身气呼呼地出去了。
见她败走了,满脸通红的刘亚杰显出胜利的得意,她用眼睛斜着门口说:“这外科是怎么了?护士都迷上主任了呢?”立刻有人制止她:“这话可不能随便说啊,小罗可不是那种人。”
那张桌平静下来,其他桌立刻更热闹了,因为有了新的热门儿话题。似乎一有人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人们就可以无所顾及地把本来隐蔽的话题大模大样地拿到桌面上来了,这种“放松”给他们带来了一种特殊的兴奋,似乎他们早就盼着有那么个捅破“窗户纸”的人,尽管谁都不想亲自充当这个人。
“瞧见没?都是鸡惹的祸,以后管住自己的嘴,少吃鸡!”引来一阵哄笑。
“哎,你说这个小关看似个‘清教徒’,怎么也会弄出这磕碜事儿呢?”
“干净?走路不哼哼都是好人!”
“这可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啊’,看来竞争要进入白热化了。”
“平时看上去关系都不错,这时候咋好意思这么干呢?”
“哼,权利面前无父子,何况是一个槽子上的俩叫驴呢?”又引来一阵哄笑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回有戏看了,看他反过来咋琢磨他吧。”
“小关会那个吗?”
“哈哈,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啥叫不会?”
“这么一整这个机会他十有八九是捞不着了,可惜了。”
“也没啥可惜的,现在就搜刮,将来要是真上去了,说不定还会怎么样呢?”
关正群咬着嘴唇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他的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