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苍耳冲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
从明亮宽敞的窗户向外望去,河套上那片杨树像林立的黑炭一般在夕阳的余晖中热烈地燃烧。墙头上的家雀一跳一跃,时而低头啄食几下。柳婶儿知道它是在找掉进水泥缝里的玉米粒或者高粱粒子,收秋时那上面晒过大豆高粱和玉米,所以多少会留下一点儿粮食。她想一到了冬天这野物也不容易,前几天下的雪刚化就出来找吃的了,看它缩着身子一定是很冷的。她放下正织的毛衣出了屋奔前院而去。她要去抱柴禾,该做晚饭了。一到院子,那只家雀便“忒”地一声飞走了。这倒让她有点儿不好受,仿佛是她有意害得家雀填不饱肚子。她心里咯噔一下就想起了儿子志远,不知道他现在吃饭了没有,吃的是什么,有没有吃饱。也不知道北京的伙食好不好,儿子一向挑食,吃起饭来像鸡啄米似的挑挑拣拣,一顿饭下来吃不了一个馒头,所以长成了一副细细长长的身躯。好看是好看,可光好看有啥用,半袋麦子都扛不起呢!
她在心底埋怨想念儿子的功夫正好抱了一堆苇柴放到了灶前。刷净锅,添了水,又把昨天蒸的馒头中午吃剩的粉条炖白菜放到屉上之后便盖上了锅盖。点着火,她坐在小板凳上拿火棍一下下往里添柴。晒干的苇叶苇根很好烧,这都是她空闲时到收割后的苇场上弄回来的。家里地不少,按说不缺烧儿,不过自从家里养了牛之后,那些麦秸啊玉米秸啊全都铡碎了喂牛,所以一有空闲她便到苇塘去耧苇叶或者去河埝上耧树叶。家里的两头母牛今年功劳不小,都下了牛,一头公一头母两个牛犊卖了六千多块钱呢,正好填补了儿子学电脑花去的钱。
儿子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县里的普通高中,他上着没多大劲,家里也不指望他考上大学,于是两下一商量便去了城里的电脑学校,那里只要一年半就能拿到中专毕业证。拿到毕业证后,儿子找了两个来月的工作,结果一个中意的都没找到。父母知道他是因为想去北京才对县城里的工作瞧不上,为此也劝过几句。可儿子总摆出一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表情,对他们梗着脖子。要是赶上吃饭,他肯定筷子一撂,转身就不见了踪影,因此两口子就再没说过他。巧的是上个月儿子在北京的同学来了一个电话,让儿子到北京去工作,说他们公司正缺人手。儿子满脸兴奋,挂了电话就开始收拾东西。第二天,两口子刚刚缓过神儿来,儿子已经离开家头也不回地走了。
除了刚到北京那天往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外,到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儿子都没往家打过一次电话。两口子都想儿子,越想越恨自己上次为啥没让儿子把北京的电话号码告诉他们,要是记下来也好打过去问问。现在倒好,只能干着急,等着儿子往家打电话。为此,她都不敢出门了,生怕儿子来电话没有接到,睡觉也踏实不下来,好几次在半夜醒来,以为电话响了,等待她的却是一片涨潮似的寂静。她觉得再这样下去不行了,要是儿子再不来电话就让他爸到北京去找儿子,反正也不远,坐上火车两个小时就到了。她没去过北京,从电视上看北京应该是很大的,想要找到儿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她想也许可以找民警,不是说有困难找民警吗,一个有名有姓的大活人总该能找得到吧?
水开了,哈气从锅沿和锅盖上的出气孔争先恐后地冒着。她暂时把儿子的问题放下来,掀开锅盖,端出馒头和菜,又拿了两张菜帮捏住蒸屉放到了一边。水花翻滚着,小瓢里是棒子面,她左手握着小瓢呈倾斜状对准滚烫的开水,手腕充满节奏地抖动着,与此同时,右手拿勺子在锅里不断搅拌着,这样棒子面才能撒得均匀,馇出的粥才稠才滑。撒完棒子面,盖上锅盖,又添了几把火,觉着火候差不多了,她便拿砖头挡住了灶口,免得火跑出来。
饭桌放在了东屋,她刚把菜和馒头端上来,门帘就被掀开了,柳叔裹挟着一股冷空气进了屋。他摘掉帽子往炕上一撇,搓着手道,今儿真冷呀,多亏傍黑前煞风了,要不这大顶风我还得推着回来。柳婶儿拿起暖壶,往脸盆里倒了热水说,先洗洗吧,歇会儿再吃饭,压压风气。他对着镜子答应着,拿起梳子在脑袋上捯扯了几下,把越来越稀疏的头发梳得顺溜服贴。他盯着镜中的脑袋仔细看了一下自语道,白头发又多了。她短促地笑了一声道,你还当自己是十八的小伙子呀,再过几年就该当爷了,哪儿能没有白头发?他嘿嘿两声,转身去洗手。柳婶儿又去堂屋把在凉水里拔好的几样腌菜捞出来切了丝收进瓷碗里,淋了几滴香油和米醋,然后端上了桌。柳叔看看饭桌问她粥好了吗。她说再熬会儿黏糊好吃。他嗯了一声说,天冷不好买,都懒得动手收拾,后半晌才挣了15块钱。她说,行了,多少是多啊,前半晌不是挣了20多块吗,知足吧!他说,闺女嫁出去了,算是了了一桩心事,等儿子再结婚我就知足了,那时候挣多挣少我都不抱怨,兴许我还干我的老本行。
柳叔早年做豆腐,直到儿子上学以后用钱多了才改行收起了废铜烂铁以及酒瓶子书报之类的交到镇上的收购站,赚取其中的差价。他改行是因为收破烂儿比磨豆腐赚钱,可要是按照喜好来说他还是钟情于做豆腐,因为十里八村的人都喜欢吃他做的豆腐,这让他觉得荣耀。他做豆腐从来不掺假,尽管看上去不如掺了石膏的豆腐白,但吃起来却非常香,即使不放任何调料也能让人生发趁热喝上两块的欲望。不过做豆腐只能早晚两盘,一盘顶多赚10块钱,一天20块钱挡着呢,而且做起来费时又费力,还得起早贪黑,所以衡量再三他还是放弃了做豆腐。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有时无意中看到闲置在厢房里的做豆腐的用具,他就心里痒痒,想着以后要重操旧业。
柳婶儿说,等到那时候你爱干啥就干啥,没人管你。说完,便去堂屋淘粥了。柳叔打开电视机,找到遥控器换了几个频道几乎都是新闻联播,于是扔下遥控器,嘀咕道,等会儿看看天气预报。冒着热气的粥盆端了上来,柳婶儿给柳叔和自己各盛了一碗晾着,然后坐下来吃饭。她嚼了一口馒头说,志远今儿还是没来电话,我都有点儿坐不住了,要不哪天你去北京看看他吧,啊?柳叔咽下一口饭说,我到哪儿找他去呀,北京那么大,再说我斗大字不识一箩筐,就算能到那儿估计回家的路也该找不着了,你忘了那年跟二兵去天津我都差点儿走丢了。她哼了一声,稍微带着不屑的口吻道,还有脸说呢,这么大个人还让他丢了,真没本事。柳叔也不生气,端起碗嘬尖嘴贴着碗沿转着圈喝粥,发出吸溜吸溜的声音,惹得柳婶儿白了他一眼。放下粥碗他才说,你是没去过,要是去了保准你晕头转向找不着北,四周都是高楼大厦,而其长得还都差不多,没啥记号,大街上都是车跑得人眼发花,咳,总之你一看就得迷糊。她撇嘴道,我才不信呢,我可比你机灵。他说,那好,赶明儿等你儿子出息了让他带你到北京去看看,不看傻你才怪呢!她叹了一口气道,我不指望他有多大出息,能平平安安的,时常往家来个电话就好了,你看现在都一个多月没来电话了真叫人担心啊!说着说着,柳婶儿的声音就变了味儿,带着一点儿哭腔。柳叔想娘们儿就是心软,转念又埋怨起了儿子不懂事,出了门就忘了家,真是翅膀硬了。他看着眼圈发红的柳婶儿安慰道,你放心吧,不会有啥事儿的,你儿子精着呢,孩子长大了就不想让爹妈管着,再等几天,他要是再不来电话我就去找二兵,让他跟着我去趟北京,反正他到处跑,哪儿都熟。这句话起了作用,柳婶儿多少把心放宽了,再嚼起腌辣子也觉得味道不错。
要说柳叔不想儿子那是装的。二月份闺女一嫁出去,他这心里就空落落的。刚刚习惯了,儿子又一个多月不见了踪影,而且连他具体在干啥都无法想象,做爹的怎能不挂念呢?只是他不愿意表达出来,觉得那样不像个老爷们,还有一条是因为他当初并不希望儿子出去,他的想法是就近找个活儿干,过上一年半载找个对象结婚算了,养儿防老嘛,这样多好!可儿子主意大着呢,哪里肯听他的,因此他还在生着儿子的一点儿气呢,便故意摆出了一副满不在乎的架势,他不想在婆娘面前丢架子。柳叔走思的功夫,天气预报已经过去了。他赶忙问柳婶儿,北京冷不冷,多少度,有风吗?她不耐烦地说,你不是一直盯着电视吗,没听见啊,睁着两只大牛眼想啥呢?他说,还能想啥,想儿子呗,他上次走也没拿厚衣裳,毛裤还在家呢!柳婶儿说,是啊,看来还真得去一趟,北京比咱们这儿还冷,预报说明儿倒是晴天,也没说有风,就是有大雾。他沉思片刻道,中啊,再过两天要是他还不来电话我就上北京找他去。
2
起雾是凌晨四点多开始的,当时柳志远正骑着一辆破旧的山地车在四环辅路上驰骋。他正在赶往公司,背上的包里放着从客户那里取来的资料,需要到公司加工制作一番再送到客户手里,但那不再是他的责任了。城里的树林不多,雾也不集中,一块一块的浮在树梢上,凝聚的力量也不大,而且越往市里走越发没有了雾气。马路上很冷清,路灯一字排开,暗黄色的灯光倾泻在空旷的路面上。每隔几分钟便遇见公交站,硕大的广告灯箱散发出清亮的白光,不是某个电影的海报就是某款手机的宣传画面。柳志远骑得很快,只有骑得快才不会冷。上身穿的还算不少,至少有一件毛衣,下身就惨了,西裤里面只有一条单薄的秋裤,冷风顺着裤管蛇一样往里钻,冻得他呲牙咧嘴。一阵猛蹬之后,渐渐热了,脚底板也出了汗,全身热乎乎的。他知道这时候不能放慢速度,否则热汗一落,浑身精湿,再被风一吹真如淋了一场冬雨般难受。
柳志远这个星期轮到夜班,这是他最不愿意碰到的,但每个月都得轮到一周,躲也躲不过。当初同学让他到北京来也没具体跟他说干什么,他一听说去北京也没多问便兴冲冲地来了。来了两天,跟着同学跑了两天的活之后老板便让他单独干了。公司管负责他这摊儿的叫“取送”顾名思义就是个跑腿的活儿,类似于同城快递,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只服务于一家公司,为这家公司来来去去地奔波在北京城内。公司在北辰路附近的一所公寓内,是做彩色印刷技术的,主要客户是些报社杂志社。他工作的主要内容便是骑着自行车到客户那里把文件取到公司来,或者把经过加工制作后的资料送回客户那里。这活儿挺累的,尤其追人,工作一天除了吃饭和上厕所以外几乎都在自行车上度过。工资也不高,底薪三百,此外还有提成。所谓提成指的是按照每单活所行路途的距离以人民币形式付给他们相应的报酬。一般来说,不超过十里地的单子每次是两元,十里地到二十里每次五元,二十里地以上每增加一里地加价一元。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面所说的距离全部就单程而言,一来一往本是跑了两次,却只能算做一单活计。
刚来那会儿,柳志远哪也不认识,跑个地方要问好多人才能找到,远一些的地方他都不敢去,他怕连公司都找不回来,所以每天顶多也就赚上二十块钱。跑得多了,他便意识到还是跑远一点的地方上算,因为跑出二十里地以后,每走一里地就意味着赚了一块钱,那时肯定越骑越带劲儿,脚下也跟生了风一般。这次他去的地方比较远,在双井附近,来之前他在地图上查了一下距离,大概35里地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能拿到二十块钱。经理把任务吩咐给他时,他正在打瞌睡,一听去这么远的地方,又是高兴又是犯憷,高兴的是能多拿一些钱,犯憷的是外面的气温。工作就得执行,经理可没给他时间犹豫,他戴上手套下了楼。开了车锁,他又把外套裹紧,把拉链差点儿拉到喉结处,之后才蹬上车子奔目的地而去。车子不是他的,而是那个叫他来的同学从黑车市场上买来的二手车。手感、方向感都还不错,车闸也灵,就是脚蹬子有点儿问题,可能是里面的珠子少了几颗,每蹬一下便咯噔一声,好像踩空了似的,一股劲儿总是使不到位。他想等发了工资第一件要干的事就是买辆好骑的二手车,总骑别人的也不是长久之计,况且还有毛病。经过这么长时间在大街上奔波,他已经选好了款型,他不要山地车,更不要普通的,而要买一辆赛车。他看到很多人猫腰撅腚骑着细轱辘的赛车飞也似的从他身边掠过,那感觉就像一阵风,不仅快,更潇洒。
他从公司出来时已经凌晨一点多了,到客户那儿时刚好两点。客户那边的负责人让他等会儿,说是文件还没准备好。他便在会客室里等着,屋里有暖气,很暖和的。坐了一会儿,资料还没送到,他闭上了眼睛,不知不觉便睡着了。他睡得很香,而且做了一个梦。梦中的他在家里,一大家子人在一块吃饭,饭桌上异常丰盛,红烧鲤鱼、土豆炖鸡、各种炒菜一应俱全。亲人们一边谈笑一边吃饭,然后他手也没洗就做到了桌子旁,拿起筷子猛吃。可是他明明夹了鸡腿,等拿到近前一看却是蘑菇,夹了鱼肉拿到眼前却成了木耳。他感到很奇怪,便问对面的奶奶这是为什么,可奶奶好像看不见他似的,根本不搭理他,再问旁边的父母和姐姐也都不理他。他很害怕,也很惊惧,于是咆哮起来。就在这时,他被客户那边的负责人喊醒了,揉揉眼睛才发觉原来自己做了梦。他知道这个梦的意思,证明他馋了,想家了。公司每天管一顿午饭,是在外面定的盒饭。起初感觉还不错,可是越到后来越难吃,汤汤水水的,仅有的油腥全浮在了表面上,但充饥还凑合。别看这一顿饭不怎样,要是赶上夜班还吃不着。他早就想念家里的饭菜了,也许该回家看看了。
终于回到了公司,柳志远把资料交给经理后看了看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七点。七点了他才能回去,没有活干的时候他只能在座位上等着领导安排。这座位并不是专属他的,不过是和他干“取送”的那几个人轮流休息的位置而已。除了这个位置以外其他位置上都配有电脑,那是负责加工文件的职员的座位。他很羡慕他们,不用像他那样整天在外面跑,只要坐在位置上动动鼠标按按键盘就算工作了,多轻松呀,而且据说他们每个月都能拿上两三千,比他的工资翻了两三番。他当初在县城学电脑为的就是找到这样一个好工作,只可惜毕了业才明白那个电脑学校不过是为了赚钱而已。教给他们的电脑知识少得可怜,除了基本的办公软件外什么都没学到;当初说会推荐工作,后来才知道他们所说的推荐工作不过是北京报亭里那些关于招聘的报纸上刊登的真真假假的招聘信息,除了服务生保安业务员外就是公关,跟所学的东西一点儿边都沾不上。他有被欺骗的感觉,可一切都晚了,生气也没有用,他不可能去告学校的,他只有自认倒霉。
看到别人玩电脑,他就手痒,但是他不敢动。上次他趁别人休息时上了一次网,结果被经理看见后还挨了警告,经理让他以后不准随便动别人的东西,除非主人允许。从那以后,只要经理在,他都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像现在这样乖乖地坐在椅子上看着别人使用电脑。这时经理走了过来,对他说,这次跑得远,加上昨天傍晚的,一共“十五分”你算算对不对?“十五分”是公司的说法,一分代表两元钱,到下个月初才结算。他心里算了一下说,没错。经理说,那就好,暂时还没要跑的,你先回去休息吧!他感激地看了经理一眼,说了声再见便下了楼。公司规模不大,加上经理不过十七八个人,因此大小事务几乎全都通过经理。自从进了这个公司,它就很少看到经理笑,几乎每天都板着面孔,所以刚才经理跟他说出那种体谅话真叫他受宠若惊。
住的地方就在公司附近,步行十分钟就能到达。那是一间地下室,一共住了四个人,里面弥漫着霉味和臭脚丫子的味道。刚来时他受不了这种味道,打开窗户也不管事,仿佛这经年味道早已经沉淀在了墙壁和地板甚至床铺上。那时如果不是睡觉他才懒得进去,可现在他早已适应了,轮到白天休息,常常蒙上被子一睡就是八九个钟头,连午饭都省了。地下室每月房租四百块钱,他交了一百块的房租后就剩下两百块的生活费了。用到现在,这两百块只剩下了八十多块,所以他盼望着快点儿发工资,再不发工资恐怕连饭都吃不上了。
戴着口罩的清洁工正在扫大街。饭店门口的早点摊也摆上了,他要了一碗豆腐脑和两根油条。卖早点的一家三口对他已经熟悉了,因为他差不多每天都在这里吃点早餐。一家三口租用了饭店的早餐时段,天不亮就开始摆摊,生火和面炸油条蒸包子熬粥热豆腐脑豆浆,等这一切做得差不多时,吃早餐的人也该上来了。除了一些上班族还有很多在附近居住的老头老太太锻炼完了过来喝上一碗粥吃上两根油条或者几个包子。他们每天干到十点多收工,虽然赚的不多,但还算过得去。柳志远坐在玻璃窗内喝粥,正对着外面炸油条的大锅,他喝完一口粥抬头时便会看见母女俩的通力合作。母亲擀面擀得飞快,拿在手里的刀片四四方方,很像家乡割高粱穗用的刀子,刷刷刷一划,案板上就出来好几条待炸的面片。女孩负责炸油条,两手揪起面片一抻扔到油锅内,顿时泛起一片油花。放上几条,她就拿上那两只超长的筷子给油条翻身,熟了便捞出来戳在网罩内沥油。女孩的身子微微向后仰着,可能是怕油溅到脸上,鼻头和双手红红的,那是被冻的。有时炸油条的会换成父亲,女孩则负责给客人上餐点。
吃过早餐,柳志远往地下室走去。经过报亭时,他想起了什么,于是转过身来到公用电话前。他忽然想起给家里打个电话,这么长时间没跟家里联系,母亲肯定在骂他呢!先前倒不是不记得要给家里打电话,只是不知道说什么,他知道自己现在过得不好,甚至是非常糟糕。他不想把这边的情况告诉父母,不然他们又得瞎担心,可他又不想欺骗他们,因此干脆不跟他们联系。
3
电话响起时,柳叔正要出去收破烂。他已经把笨重的水管车推出了门楼,柳婶儿跟在他后面。电话忽然响了,她耳朵竖了起来,道,好像电话响了?柳叔说,你听错了吧,谁大清早的来电话,是不是西院的?说话的功夫,柳婶儿又听见了一股清脆的铃声,这次她能确定是自家电话响了,于是转过身往屋里跑去,嘴里喊着,咱家的,你快进来吧,说不定是志远的。柳叔也听见了,于是把车子靠在门口的石礅上,紧着脚步跟上了柳婶儿。她直奔电话而来,一把抓起听筒,喘着气喂了两声之后听到了志远的声音。他说,妈吧?她听出了儿子的声音,竟然有些激动,连忙说,是是,是妈,你在哪儿打电话呢,我听着咋这么乱呀?志远道,哦,我在马路边的电话亭里打呢,有点儿乱,我爸在家吗?柳婶儿道,在呢,刚要出去买破烂你就来电话了,真巧啊,你干啥呢,咋这么长时间不给家里来个电话呀,你要是再不打来我跟你爸就要到北京找你去了。志远呵呵两声,心想亏了今天打个电话,要不真让父亲找来他可就麻烦了。他说,妈,我们这挺好的,吃的住的都行,你们不用担心。柳婶儿说,我们咋不担心呢,你说你一个多月都不来电话——正说着,电话被柳叔夺了过去,他在旁边听着婆娘对儿子说话便急得直跺脚,心里骂她说不到点子上。他提高嗓门道,儿子呀,工作顺利吗?志远把听筒移开耳朵说,爸,你小点声儿,震耳朵,我工作挺好的。柳叔自我解嘲地嘿嘿两声道,好就中,好好干吧,家里没啥惦记的,没穿毛裤吧,买一条穿上吧,别冻坏了。志远说,不冷,过几天我可能回去一趟。柳叔惊喜道,好啊,啥时候?志远回答,说不准呢,发了这个月工资再看。柳叔道,中啊,哪天回来提前来个电话!他本想问问儿子能发多少工资,后来又想等儿子回来再问也是一样,于是便没问,何必急于一时呢!志远冻得直哆嗦,他问道,你们还有事儿吗,没事就挂了吧?柳叔看了柳婶儿一眼,自作主张地说,没事了,好好干,挂了吧!志远说,好,那我挂了。话音刚落,呱嗒一声之后,柳叔这边就剩下了嘟嘟声。柳婶儿抢过听筒放到耳边,一听不对劲儿,冲柳叔嚷道,挂了呀?柳叔说,挂了。她责怪道,我还有事儿呢,你咋给挂了?柳叔说,你还有啥事儿啊,过几天儿子就要回家一趟了。柳婶儿哦了一声,想了一会儿才说,那就等他回来再说,这次又没让他留下电话号码,真是的!她盯着电话机说,好像是电话机犯了错误似的。柳叔没答言,抓起炕上的帽子扣住脑袋出了门。柳婶儿寻思着跟了出去。
送走丈夫以后,柳婶儿并没有马上收拾碗筷,而是走到电话旁发了一会儿呆。她抓起电话,拨下了闺女家的号码。响了几声,女婿的声音传了过来。她问道,晓东吧,凤娟在家吗?晓东的嘴巴很甜,他说,原来是妈呀,您等会儿,凤娟去厕所了。她嗯了一声,心想这个女婿叫妈比儿子叫得都亲。她在几声狗吠中听见女婿扯着嗓子喊着,凤娟,妈的电话,你快点吧!少顷,一阵急切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响过来,她猜准是闺女进来了,心想跑那么快干啥,不晓得自己怀孕了呀!闺女的声音有点喘,她说,妈,找我有事啊?柳婶儿问,没事就不行打电话了呀?闺女说,中,您要是高兴天天打都中。柳婶儿说,我没啥事儿,就是告诉你一声,过几天你弟可能回家一趟,你要是有空也过来吧!闺女说,好啊,我肯定去,他回来了您可要提前告诉我,别像上次似的。柳婶儿说,知道了!她想起了上次闺女回娘家得知弟弟去了北京时的一脸失望和怅然,到底是一奶同胞啊!她又嘱咐闺女道,你别自己骑摩托来,让晓东载着你,刚才你是跑过来接电话的吧,就你那身子得注意点儿,少出门。闺女说,知道呀,我会小心的。
母女俩又聊了几句便挂了。柳婶儿开始收拾桌子,此刻她感觉心里非常踏实,一想到再过几天闺女儿子都要回家来,她就打心眼里欢喜,浑身充满了活力,干起活来也非常有劲头。应该说她对闺女的婚事还是挺满意的,找的人不赖,虽然不算太富裕可也算不上穷,最主要的是小伙子不仅勤劳肯干,脑筋活络,没有赌博酗酒这类坏毛病,而且对闺女非常上心,拿她的话挺当回事儿。这是闺女处的第二个对象,第一个对象处了一年多,结果还是黄了。说起来这也有她的责任,那家在镇子上,家境要比一般人殷实得多,当时她就看重了这个。后来在相处的过程中才逐渐发现问题,那边虽然不咸不淡地和他们保持着关系,可骨子里还是瞧不起自己的闺女乃至全家人的。最终还是凤娟先提出了退亲,把彩礼和以前给过的钱财全部还给了那边。为此,柳婶儿觉得是自己耽误了女儿,要不是她太看重家境就不会跟第一个相处那么长时间了。所以后来再相亲,她基本上没什么意见了,定与不定处与不处全由女儿说了算。这第二个就是杨晓东,两人才相处半年多就结了婚,一方面是年龄有些大了(其实刚刚到法定结婚年龄),另外还是因为两家都觉得合适,于是趁热打铁生米煮成了熟饭。算起来,女儿的身孕快六个月了,到医院照过b超,据说是个男孩。一想过了年自己就要当姥姥了,她就感觉浑身舒畅。前几年她还不怎么心急,可当儿女越来越大时,她就越想着尽快看见隔辈人了。人活一世图什么呢,这时她觉得就是人丁兴旺,一辈接一辈地把香火延续下去。
柳志远发工资那天又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告诉父母这个周六回家。挂掉电话,柳叔朝墙上挂着的日历走去,嘴里叨咕着“今儿星期几呀”右手食指下意识地伸到嘴里沾了一口唾沫。沾了唾沫的食指摁在星期二那页纸上不动了,他问柳婶儿,阴历今儿十六?柳婶儿想想说,是吧,这日历一天一撕,没错。柳叔唔了一声,接着说,星期六,不算今天还有三天,星期五后半晌我就不去买破烂了,把那只小点儿的公鸡杀了,先煮了,等到星期六再炖。柳婶儿眼里放着光附和道,那天正好是黄庄子集,我去割二斤猪肉,再买两条鲤鱼来!柳叔搓着手,看着柳婶儿的眼睛说,对,再买点青菜,儿子爱吃蒜毫。柳婶儿躲过他的眼神,拍了他的后背一下道,这还用你说?!说完,她便转到当院饮牛去了。
4
这个月柳志远应该发九百二十六块钱工资,但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前两个月的工资只能发一半,另一半要等到干满一年再发。虽然这种规定非常不合理,但也没有人当面抗议,因为经理说不服的话可以不在这里干,而大家都知道有个活儿干不容易,所以只能忍气吞声。这样算下来,柳志远到手的钱只有四百六十三块,虽然少,可他还是很高兴,毕竟是第一次自己赚钱,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当天晚上,他和宿舍的另外三个人到“成都美食”打了打牙祭。点了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回锅肉木须肉拍黄瓜酸辣土豆丝,又要了四瓶啤酒,四个人边吃边喝边聊。另外三个人和柳志远一样,都是跑“取送”的,谈着谈着就说到如何干上了这一行。
住在柳志远上铺的男孩是河北保定人,他是四个人中间年龄最大的,其实也只有二十三岁。他说他三年前就来北京了,是跟一个老乡来的,老乡是个送水工,所以他也送了半年多的水。送一桶水能得到一块钱,赶上生意好了一天也能赚上三四十块,要是不顺利也就刚够一顿盒饭钱。那时候他特别能吃,一顿饭能吃下四五个馒头,送水可是个力气活,遇到没电梯的楼房,他只能扛着水桶哼哧哼哧往上搬。后来不干这个是因为他弄丢了三轮车和两桶水。那次有三桶水正好顺道,所以他就骑着三轮车去送了,结果当他把第一桶水扛到五楼又下来以后便找不到三轮车以及车上的两桶水了。他知道肯定是附近的人给偷走了,可人生地不熟的,他只好自认倒霉。于是回去给水站赔了三轮车,两桶水倒是没朝他要钱,不过这个工作是不能再做了。后来他又干过保安、发过传单,直到今年三月份才跑上“取送”
另外几个人听了他的经历自是一番唏嘘,因为他们三个都没有这个老大哥来北京年头长,经历也没有那么复杂。柳志远的同学李文朋只比柳志远早来北京一个多月而已,两人在县城学电脑时同住一间宿舍。剩下那个小伙子比柳志远还小了一岁,前年才初中毕业。别看他年龄不大,可上唇和鼻子之间的小黑胡却比其他三个人都要浓密黝黑,加之他的皮肤有些粗糙,因此看上去显得很成熟很老相。他说他跑出来是为了逃婚,因为他在家总有媒婆上门给他介绍姑娘。听他这么说,大家就打趣他,是不是因为你的胡子黑才给你找对象呀?他连忙否认,然后解释道,我们家在山旮旯子,那儿的孩子结婚都早,你要是在山里看到放羊的小男孩,你问他放羊干啥,他准会说卖钱,你再问他卖了钱干啥,他肯定说娶媳妇,我们那儿基本都那样,能够上到初中毕业的三五年出不了一个。柳志远睁大好奇的眼睛问道,那家里知道你在北京吗?他说,不知道,我是扒火车过来的,是一趟运煤的火车,从秦皇岛到北京,我就趴在煤堆上过了七八个钟头,等我下来时比包公还黑。说完,他就笑,大家也跟着笑。“老大哥”问他,那你还打算回家吗?他脸上的笑容不见了,端起酒杯喝了一大口啤酒说,回去,不过我还要回来,我要把我爸我妈还有弟弟妹妹都带到北京来,让他们看看高楼大厦,看看各种各样的汽车,让他们知道山外面的世界有多好,有多美,等他们看完了再把他们送回去。李文朋说,你干脆让他们留下来好了,我就想着将来把我爸妈接到北京来享福,我以后要找个好点儿的工作,一个月赚他几千块,将来也在北京买个楼。“小黑胡”摸摸自己的胡子说,他们留下来能干啥呀,这里再好也不是我们呆的地方,让他们看看就够了,我再干个一年半载也该回去了,说实话在这儿混上几年我已经很知足了,我们那儿好多人一辈子都没出来过,还不都一样。“老大哥”说,那倒也是,怎么过都是一辈子,可是一看到那些有钱人翻着花样地享受我他妈的就不甘心,凭啥我就是受苦受穷的命儿呢?李文朋咳了一声道,人比人气死人呀,甭那么想,好好干啥都会有的。“老大哥”不以为然,摇摇头,晃晃手中的杯子道,你这是自我安慰呢,其实咱们都明白干这个跑腿的活儿没啥出息,就算你干得再好除了多吃几顿好饭外还能怎么样?一个人如果打根上就穷,那他且翻不过身来呢,你信不信?信不信?他有些激动,眼珠子瞪得老大,咄咄逼人的口气中透着一丝悲苦。李文朋只能说,信,我信!柳志远不太认同“老大哥”的观点,他还是比较倾向于同学的说法,他相信事在人为,觉得努力就能改变现状。
柳志远是坐星期五晚上十点半的火车回到家乡县城的。本来他打算请上半天假,坐周五下午两点多那一趟火车回家,那样就不用在县城住宿,下午六点以前还能赶上一趟班车到达镇上。可是经理说给他假可以,但要扣二十块钱,除了基本工资外还要扣误工费。他一听就放弃了请假的念头,这样做太不划算了。六点半下班后,他先到附近的“天客隆”超市逛了一圈,买了一只袋装的北京烤鸭和两盒果脯等一些在家乡买不到的新鲜吃食。回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那个卖早点的小姑娘,她看着他笑了一下。他也笑了,没说话。她看见他提着东西,便说,去超市了呀?他说是的。她说,让我看看都买什么了?他便把袋子往她跟前靠靠。她看了一眼道,烤鸭,我就喜欢吃烤鸭!面对她的率直,他有些不知所措。见他窘迫的样子,她哈哈笑了两声道,我跟你逗着玩呢,看把你吓的,快回去吧!她这么一说,他更不好意思了,赶紧拿出两块巧克力给她。她看看他,接了过来。他问她去哪儿?她说,回住的地方。他便问,在哪儿?她说了小区名字,竟然和他在同一个小区,于是两人顺理成章地走了一道。女孩说,买这么多好吃的,你回家吗?他说是的。女孩问他家在哪里,要多长时间才能到家。他如实相告,又问女孩是哪里人。女孩说,离得近真好,我家在攀枝花,远着呢,一年才能回去一次。他不知道攀枝花在哪儿,只觉得女孩说话很好听,绵绵的,还带着一点儿尾音。
5
柳志远在县城住了一宿,星期六上午坐了最早的一趟班车赶往家中。汽车只能到镇上,在镇上下了车,他到原来的同学家借了一辆自行车骑着回家。一路上除了空旷萧索的田野便是光秃秃的树林,再不就是裹得严严实实的人们。离开一个多月再回来,家乡给他的感觉既陌生又熟悉,既亲切又疏离,好像有许多需要倾诉却又半个字都吐不出来,只能保持沉默。
到家时都快十一点了,刚进院子就闻到了浓浓的肉香。柳志远使劲儿吸吸鼻子,肚子里的馋虫马上就被勾引出来了。门口停着姐夫的摩托,他就知道是大姐回家了,于是还没叫爸妈,先喊了一声姐。话音刚落,厨房的门被推开了,一股白色的哈气喷薄而出,顺着门框扶摇而上。大姐和姐夫从水蒸气中走了出来,姐夫拍了他的肩膀一下说,回来了?他点点头,叫了一声姐夫。大姐腆着肚子,看着他欲言又止,脸上带着若有似无的笑意。他知道大姐又犯了儿女情长的毛病,记得他去县城上学那年隔了一个多月才回家时,大姐也是这样的表情。聚散离合本是人生常事,这年头谁会因为贪恋亲情而耽误前途呢,谁又甘心总生活在父母的荫翳之下呢?出去闯闯是必然的,就像小鸟长大了要飞出老巢一样。柳志远觉得习惯了就好,可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长时间大姐都没把这个问题想开,也许是她从来没有单独在外地生活过的原因吧!
进了屋,饭桌已经放好了。父亲和母亲也都从厨房来到了屋内,围着他问东问西。看这小脸儿冻得,红萝卜似的,母亲说着便抬起手要摸他的脸,他一下躲开了。母亲嗔怪道,这孩子,出去几天还学会眼生了,连妈都不让碰了。大姐凑笑话道,那是自然,小时候让您摸摸亲亲都没事儿,长大了就专门留给一个人了。母亲紧跟着递上了话,快跟我们说说,找到那个人了吗?柳志远习惯了在宿舍里谈论的话题范畴,冷不丁地回归到家庭氛围中竟有些不适应,只一味低着头笑,接着又摇了摇头,那样子倒不像是这家里的一员了。为了避免尴尬,他把从北京买来的东西都拿了出来,于是大家的注意力暂时被吸引到了烤鸭果脯等东西上面。父亲说,晌午就不吃烤鸭了,又是烧鱼又是炖鸡的,鸭子留着晚上再吃吧!母亲说,那不行,晓东他们俩也不住这儿,晚上该吃不着了。凤娟说,晚上吃吧,没事的,我今天不回去了,明儿下午让晓东来接我。父亲说,那晓东不还是吃不着?他望着新姑爷说这句话,好像是想征求他的意见,让他决定这个鸭子到底何时吃。杨晓东觉得吃不吃都一样,他又不是那么在乎吃的人。他刚想开口,柳志远先说话了。他说,就中午吃吧,趁我姐夫在这儿切切搁锅里热一下就好了,什么佐料都别放,要不就不是原味儿了。还是他的话权威,这么一说,父母都没有了异议,提着烤鸭去了厨房。杨晓东讪讪的,带着摆了半天的笑意跟柳志远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柳凤娟则坐在弟弟旁边,听着他们说话,不时插上一两句。柳志远知道姐夫从来没有出去打过工,一直追集卖些小商品,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可能就是县城以东的鸦鸿桥批发市场。他不理解也不欣赏姐夫这种甘愿在乡下过安稳日子的生活态度,觉得他缺乏激情和勇气。他是有点儿瞧不起杨晓东的,但碍于自己的亲姐姐,他不好表现出来。可谈话的热情依然提不起来,到底心境不同,没有多少共同语言。
丰盛的午饭终于做好了,鸡鸭鱼肉整整摆满一桌子。吃饭时,父母不断把他们自认为是好部位的肉夹给柳志远,偶尔也往杨晓东碗里夹,让他别客气多吃肉和菜。杨晓东答应着,一旦遇到特殊地方的肉就夹到柳凤娟碗里。他知道自己的老婆爱啃翅膀和脖子,于是夹了一截鸭脖子给她,正好被柳婶儿看到了。她说,要是以前肯定不让吃,有例儿,人家说怀着孩子吃鸭脖子将来生的孩子也会像鸭子一样来回伸脖子。柳叔正嗍着一块儿骨头,他皱眉道,哪有那么多说道儿,甭听你妈的,该吃吃该补补,多吃点儿。柳志远一句话也不说,柳婶儿便问他公司的伙食好不好,吃的都是啥。他不想把那边的真实情况告诉他们,于是适当进行了夸张,说盒饭很好,一荤两素每天都有肉。父亲便说,那可比家里强多了,你们厂子里都干些啥事儿呀?柳志远纠正道,爸,我们不是工厂,是公司,我坐在电脑跟前打打电话敲敲键盘就算工作了,一点儿都不累。柳凤娟道,那可真轻松,还是多上点儿学好,你姐夫见天五点钟就得起来追集,冷天呵地一站就是多半天,手脚都冻坏了,还挣不了多少钱,你可得好好干!柳婶儿道,是啊,当初学电脑是对了,要是跟着小超去他爸的工地肯定受累。
吃过饭,柳叔躺了一会儿又出去买破烂儿了,尽管大家都劝他歇半天再去,可他就是不听。他说,我野惯了,一天不出去转转就不舒心,我早点儿回来还不中吗?说完,他跨上车子走了。柳婶儿知道他这人是舍命不舍财的主儿,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加起来耽误了整整一天,他肯定早已疼惜得嘬牙花子了,只是儿子在家,他不肯表现出来而已。她想,现在儿子赚钱了,往后负担多少可以减轻点儿,至少可以不要让柳叔再如此卖命地干了,又不是年轻人,岁数在那儿摆着呢,该适当地歇歇了。
新姑爷又待了一会儿也回去了,说好明天下午来接柳凤娟,这样家里就只剩下娘仨了。柳志远打开vcd,在装满盗版碟片的方便面箱子里翻着。其实这些片子他都看过了,翻它们只是因为实在没事儿干,看看有没有可以打发时间的东西。翻个底朝天也没发现什么好片子,随便塞进一张八十年代末期的香港警匪片看了起来。大姐坐在炕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母亲说着婆家的油盐酱醋,那神态让柳志远很是诧异。大姐再也不是那个待字闺中的少女了,她变得和普通农家妇女一模一样了,她开始习惯谈论家长里短了,她已经进入了角色,融进了日常生活之中。柳志远不能不为此伤感乃至怅然,但也止于此罢了。虽然他是家里唯一见过世面的人,正在接触和了解城市里新鲜的生活,可这也仅限于他自身而已,他还没有能力让身边的亲人们像自己一样认识到生活的多种可能性和更高层次。大姐的遭遇和改变其实稀松平常顺理成章,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如果他没有去北京,那么他也会认可这种生活,接受命运的安排。可现在不一样了,他不仅出去了,他还长了很多见识,所以他已经决定不再走回头路了,他只有不断地往前走,尽管会丢掉很多东西,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6
回到北京以后,柳志远干活更加卖力,跑得再远他也不嫌累。他觉得生活有了奔头,虽然这个目标还是有些模糊和捉摸不定,但他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这个目标会越来越清晰,现在他正一步步地靠近它,在靠近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情况,可万变不离其宗,没有什么困难可以动摇他过上好生活的决心。又干了两个多月就是春节了,他一点儿都不想回家,倒想继续奔波下去,像一台机器似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他要买一辆新的自行车,准确地说是赛车。春节过完以后,他数了数攒下的钱,很高兴,那数目买一辆新车也绰绰有余了。不过他在网上找到了几个出售二手赛车的帖子,趁经理不在时打了电话,之后记下了符合自己要求的联系人。他打算星期天去看看,自从过了年以后,经理把他们的休息日改成了每周一天,周六也要像工作日一样上班。本来他觉得没什么,多干一天活还可以多拿一天工资呢!可是后来他发现这一天基本上休息不了,上午醒来已是日上三竿,吃点饭洗洗衣服再看几眼电视,转眼就到了晚上。
那天上午醒来,洗漱完毕,在外面吃了一笼蒸包,他就去了车站等车。兜里揣着一千两百块钱,他第一次有了富翁的感觉。买车的人约他在果子巷见面,倒了一辆公交车才到,其时已过了12点。车子倒是不旧,七八成新,零件都很齐全。他试了试,果然不错,于是又跟卖车人讲了讲价格,最终以三百元成交。交货完毕,他那算不上粗壮的腰身往下一塌,脑袋微微扬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像水中的鱼一般灵活自如地转街过巷,没用几分钟就溜到了西直门。盯着眼前的红灯,他的心底洋溢着一种征服了生活的喜悦。
还剩下九百块钱,他去了中关村,他要买一部手机。春节回家时,他把公司的总机号码留给了家里。本来他不想留,他不想让家里人打电话到公司找他,一是影响不好,再有他不想让父母从电话里窥探到他的工作性质。但他禁不住母亲那如同控诉一般的唠叨,最终把号码告诉了家里。他买手机就是为了让家里人找他时不再拨打公司电话;同时也是为了业务需要,省得他找不到客户地址时总要找电话亭;还有一点就是要装装派头,他发现城里人几乎都有手机,不管好的坏的大的小的,总之那是一种派头,一想起别人发短信的表情,他就羡慕得不行。
买手机之前他先买了一把上好的车锁,他知道这辆车原来的主人根本不是那个卖车人。他去的那个地方有好多各式各样的二手车挤放在一起,上面用苫布遮遮掩掩的,一看就不是正道儿来的。所以他得小心点儿,可不能让偷车贼顺手牵羊。转了三四个店面,最看好的那几款他目前都买不起,最后不得不一再降低标准,买了一款七百多块钱的,除了通话收发短信闹钟等基本功能外,基本没有其他增值功能。之后他又买了卡,装上以后便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是母亲接的,他让她把号码记下来。记下以后,母亲很高兴地对他说,志远啊,你大姐生了,是个大胖小子。这倒是个好消息,他说,真的吗,太好了,哪天生的?母亲回答,前天中午在县医院生的,再过两天就能回家了。他道,噢,还挺顺利的吧?母亲说,嗯,挺顺的,那孩子胖着呢,本来想那天就告诉你的,后来一想到星期天你就该打电话了,就没告诉你。他说,以后再有事儿就打手机吧,别忘了在号码前边加拨一个零,是长途。母亲回答,哦,好,再过一个来月你要是有空就回家看看吧,孩子满月那天正好是星期六。他想了一下说,行,有空我一定回去。他顿了一下又说,妈,先这样吧,我在外面呢,没事儿我就挂了。母亲说,那行,挂了吧!说完,柳志远便收了线。
兜里揣着新买的手机,脚下骑着称心的赛车,柳志远的内心此刻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到住地时已是暮色四合,日间的沙尘暴收敛了许多,路旁才吐绿几天的柳条温柔地摇曳着,好像害羞的小姑娘。他随手拂了一把柳条,肉头头的嫩芽滑过手心,又痒又酥,那感觉就像一边吃饭一边看着康秀。康秀就是那个卖早点的姑娘,春节过后,他们一家租了小区旁最窄的一个门脸卖一些简单的小吃。柳志远但凡不在公司吃饭的话,十有八九便会在这里解决,不仅因为这里相对来说经济实惠,更重要的是混个脸熟,就像在家里吃饭似的不受拘束。小吃部能供应的东西不多,主要是面条水饺炒饼小笼包馄饨等,没有炒菜只有几样简单的凉菜。
柳志远要了蛋炒饼和馄饨之后便坐在圆面凳子上等着。小店面积不大,只有两米来宽,长度倒还可以,从门口往里看仿佛一条逼仄的胡同。“胡同”左右两边紧靠着墙根安置了桌面,没有桌腿,而是由几根三角铁支撑着,旁边又摆了两排圆凳,吃饭的人背对着背,中间只能勉强过去一个人,空间利用得可谓充分之至。厨房在“胡同”深处,柳志远看过,煤气灶锅碗瓢盆等家什全都挤在了一处,只能容下两个人,这可能也是康秀父亲不在的原因吧!自从春节以后,康秀的父亲就不见了踪影,只剩下母女两个忙着。柳志远坐在外边,里边已经坐了几个人,看模样挺熟,再看衣服上的灰点墨迹,应该是在附近干活的几个装修工人。这时,康秀端着馄饨穿过夹道,放到了柳志远跟前。一个络腮胡子的人不满地说,我们的馄饨比他还先要呢,怎么还不来呀?康秀的手在围裙上搓了搓,说,这就好了,你们几个的都在一锅里煮着,他这个不是。“络腮胡子”哟嗬一声道,咋还给他开小灶呀,你们啥关系呀?另外几个人暧昧地低笑着,把目光次第投向康秀。康秀说,当然有关系了,他是我表哥。络腮胡子说,我们还是上帝呢!康秀正要还嘴,母亲端着两碗馄饨出来了,放到那几个人面前说,快吃吧,别跟她一般见识。说完,又朝着康秀大声说,你还杵在那儿干啥,还不快把那两碗端上来。康秀朝着母亲的背影白了一眼,不情愿地往厨房走去。经过“络腮胡子”时,她“啊”地叫了一声,她的屁股被他摸了一把。她气呼呼地说,哪个狗爪子不想要了直接跟我说,我成全他。她的脸在那几个汉子的笑声中一阵红一阵白,胸脯鼓囊着一起一伏。柳志远看不下去了,他鼓起勇气走到络腮胡子身旁,抓起一个酱油瓶对准“络腮胡子”的脑袋说,你赶紧给康秀道歉!“络腮胡子”大概没想到柳志远会来这一出,他一时忘记了站起来,就坐在那儿扬头看着柳志远,犹豫了一会儿才说,我凭啥道歉?口气已软了许多。这时,康秀的母亲又出来了,她一把夺过柳志远手中的瓶子说,快去吃你的饭吧,想打架到外面去打。康秀感激地注视着柳志远,脸上藏着不易察觉的笑意,她一句话也没说,看着他回到座位上才进了厨房。
柳志远的馄饨碗里有九个馄饨,比正常数量多了两个。他知道这是康秀有意多给他的,他懂得她的那份心。记得上次他跟两个同事来吃饭,大家一样要的馄饨,别人碗里都是七个,只有他多了两个。以前他还以为本来就是九个呢,那次一比较他才明白每次来吃馄饨康秀都在多给他。细细一想,不只馄饨,就连炒饼也跟别人的不一样。别人炒饼里面的鸡蛋都是碎的,根本看不出到底有多少;而给他做的炒饼上面总是盖着一大块金黄的煎鸡蛋。今天的炒饼也是如此,香喷喷的,看着就让人有食欲。柳志远今天吃得格外细致,慢条斯理,仿佛在细细品尝一道千古名菜。等他吃光炒饼时,那几个装修工人早就撤了。“络腮胡子”临走时看了柳志远一眼,他的目光里含着友好乃至佩服。
吃完饭,柳志远付过钱转身就要走。康秀哎了一声,他停住了脚步。她问道,明天晚上你有空吗?他摸着后脑勺说,应该有空,你有啥事儿?康秀手里的抹布在桌上动一下停一下,目光恳切地盯着他,看得他有些不好意思。她说,那明天你陪我去医院一趟吧,我爸住院呢!柳志远听到这个消息,稍微感到意外。他愣怔一会儿才问,你爸生病了?她点头,随即黯然。他说,那行,我骑自行车载着你吧,只要你认识路。她笑着说,我认识,那你明天下了班来这儿找我吧!他点点头,大方地看了她一眼。她的眼睛里有光,射得他一阵异样。他征求她的意见,那我先回去啦?她扬起手中的抹布一甩道,好,你回去休息吧!柳志远转过身往前走,刚走了七八步,又听见康秀叫他,于是再次停住脚步,转过头看她。她含着笑说,刚才真是太感谢你了。他笑笑没说什么,看了她几秒钟之后转身走了。
7
答应了康秀以后,柳志远才想起来自己的赛车没有后座,根本没法载她。于是次日下班后,他骑着同事的车子去找康秀了,其时天已黑了。正是下班高峰期,马路上车来人往犹如过江之鲫,庞大而蛮横的公交车不时涌向车站,冲散一群骑车族,好像鲨鱼冲进了沙丁鱼群。这种路况对柳志远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早已习惯了,载着康秀左突右冲,灵活得如同一只泥鳅。康秀到底是女孩,好几次有惊无险都令她抓住柳志远的腰眼,失声喊叫,警告他骑慢点儿。柳志远嘴里答应着,可速度早已成为了无意识的习惯,根本减不下来。到了人少的地方,他便问康秀的父亲得了啥病,是不是严重。康秀说过了年,他爸就时常发烧,并且头晕。开始以为是感冒,可是吃了几次药又打了几针都不见好,后来村里的医生说是贫血,需要长期性的食疗加之休养才管用。这种病不能干重活,一干重活就累得连呼哧带喘,于是就让他在家里养着,她和母亲先来了北京做生意,想着等他养好了病再做打算。没想到不仅没有养过来,而且症状愈发严重了,在赤脚医生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康秀的父亲于前几天来了北京,决定到大医院检查一下,弄弄清楚。柳志远又问,那到底检查出来啥毛病了吗?康秀忧心忡忡地说,今天确切结果就能出来。柳志远适当地进行了安慰,放心吧,没事的,人家不都说吉人自有天相吗?康秀咳了一声,没答言。
把车子锁好,柳志远跟在康秀后面进了住院部。拐来拐去,康秀终于找到了父亲的房间,她快走几步冲了进去。他紧跟着康秀进了屋,可是屋内仅有的三张病床上都是空的,一个人影都没有。康秀自语道,我爸去哪儿了呀,不能出去散步啊,他需要静养才对呢!柳志远说,去问问医生吧,说不定他没什么大病,开了药就回饭馆找你们去了。康秀说,好吧,走,去问问。他们刚走出房间,正好碰见一个医生朝这间病房走来。康秀赶忙问他504房3号床的病人去哪里了。医生的目光由狐疑变得惊喜,问道,你是病人的什么人?康秀说,他是我爸。医生噢了一声道,你来了就好,你爸还欠着300多块钱的医疗费没结呢,一会儿你给他结了。她诧异道,什么?那我爸他人呢?医生往上推推眼镜说,我可不知道他去哪儿了,八成是跑了,难道他没跟你们联系?康秀一脸无辜,同时有些焦急和担心。她跺着脚说,没有啊,我还以为他在医院呢,让他好好待着,他怎么跑了?医生补充道,就上午趁上厕所的功夫走的,你们留的电话也打不通,你来了就好了,先跟着我把帐结了,带钱了吧?康秀... -->>
1
从明亮宽敞的窗户向外望去,河套上那片杨树像林立的黑炭一般在夕阳的余晖中热烈地燃烧。墙头上的家雀一跳一跃,时而低头啄食几下。柳婶儿知道它是在找掉进水泥缝里的玉米粒或者高粱粒子,收秋时那上面晒过大豆高粱和玉米,所以多少会留下一点儿粮食。她想一到了冬天这野物也不容易,前几天下的雪刚化就出来找吃的了,看它缩着身子一定是很冷的。她放下正织的毛衣出了屋奔前院而去。她要去抱柴禾,该做晚饭了。一到院子,那只家雀便“忒”地一声飞走了。这倒让她有点儿不好受,仿佛是她有意害得家雀填不饱肚子。她心里咯噔一下就想起了儿子志远,不知道他现在吃饭了没有,吃的是什么,有没有吃饱。也不知道北京的伙食好不好,儿子一向挑食,吃起饭来像鸡啄米似的挑挑拣拣,一顿饭下来吃不了一个馒头,所以长成了一副细细长长的身躯。好看是好看,可光好看有啥用,半袋麦子都扛不起呢!
她在心底埋怨想念儿子的功夫正好抱了一堆苇柴放到了灶前。刷净锅,添了水,又把昨天蒸的馒头中午吃剩的粉条炖白菜放到屉上之后便盖上了锅盖。点着火,她坐在小板凳上拿火棍一下下往里添柴。晒干的苇叶苇根很好烧,这都是她空闲时到收割后的苇场上弄回来的。家里地不少,按说不缺烧儿,不过自从家里养了牛之后,那些麦秸啊玉米秸啊全都铡碎了喂牛,所以一有空闲她便到苇塘去耧苇叶或者去河埝上耧树叶。家里的两头母牛今年功劳不小,都下了牛,一头公一头母两个牛犊卖了六千多块钱呢,正好填补了儿子学电脑花去的钱。
儿子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县里的普通高中,他上着没多大劲,家里也不指望他考上大学,于是两下一商量便去了城里的电脑学校,那里只要一年半就能拿到中专毕业证。拿到毕业证后,儿子找了两个来月的工作,结果一个中意的都没找到。父母知道他是因为想去北京才对县城里的工作瞧不上,为此也劝过几句。可儿子总摆出一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表情,对他们梗着脖子。要是赶上吃饭,他肯定筷子一撂,转身就不见了踪影,因此两口子就再没说过他。巧的是上个月儿子在北京的同学来了一个电话,让儿子到北京去工作,说他们公司正缺人手。儿子满脸兴奋,挂了电话就开始收拾东西。第二天,两口子刚刚缓过神儿来,儿子已经离开家头也不回地走了。
除了刚到北京那天往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外,到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儿子都没往家打过一次电话。两口子都想儿子,越想越恨自己上次为啥没让儿子把北京的电话号码告诉他们,要是记下来也好打过去问问。现在倒好,只能干着急,等着儿子往家打电话。为此,她都不敢出门了,生怕儿子来电话没有接到,睡觉也踏实不下来,好几次在半夜醒来,以为电话响了,等待她的却是一片涨潮似的寂静。她觉得再这样下去不行了,要是儿子再不来电话就让他爸到北京去找儿子,反正也不远,坐上火车两个小时就到了。她没去过北京,从电视上看北京应该是很大的,想要找到儿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她想也许可以找民警,不是说有困难找民警吗,一个有名有姓的大活人总该能找得到吧?
水开了,哈气从锅沿和锅盖上的出气孔争先恐后地冒着。她暂时把儿子的问题放下来,掀开锅盖,端出馒头和菜,又拿了两张菜帮捏住蒸屉放到了一边。水花翻滚着,小瓢里是棒子面,她左手握着小瓢呈倾斜状对准滚烫的开水,手腕充满节奏地抖动着,与此同时,右手拿勺子在锅里不断搅拌着,这样棒子面才能撒得均匀,馇出的粥才稠才滑。撒完棒子面,盖上锅盖,又添了几把火,觉着火候差不多了,她便拿砖头挡住了灶口,免得火跑出来。
饭桌放在了东屋,她刚把菜和馒头端上来,门帘就被掀开了,柳叔裹挟着一股冷空气进了屋。他摘掉帽子往炕上一撇,搓着手道,今儿真冷呀,多亏傍黑前煞风了,要不这大顶风我还得推着回来。柳婶儿拿起暖壶,往脸盆里倒了热水说,先洗洗吧,歇会儿再吃饭,压压风气。他对着镜子答应着,拿起梳子在脑袋上捯扯了几下,把越来越稀疏的头发梳得顺溜服贴。他盯着镜中的脑袋仔细看了一下自语道,白头发又多了。她短促地笑了一声道,你还当自己是十八的小伙子呀,再过几年就该当爷了,哪儿能没有白头发?他嘿嘿两声,转身去洗手。柳婶儿又去堂屋把在凉水里拔好的几样腌菜捞出来切了丝收进瓷碗里,淋了几滴香油和米醋,然后端上了桌。柳叔看看饭桌问她粥好了吗。她说再熬会儿黏糊好吃。他嗯了一声说,天冷不好买,都懒得动手收拾,后半晌才挣了15块钱。她说,行了,多少是多啊,前半晌不是挣了20多块吗,知足吧!他说,闺女嫁出去了,算是了了一桩心事,等儿子再结婚我就知足了,那时候挣多挣少我都不抱怨,兴许我还干我的老本行。
柳叔早年做豆腐,直到儿子上学以后用钱多了才改行收起了废铜烂铁以及酒瓶子书报之类的交到镇上的收购站,赚取其中的差价。他改行是因为收破烂儿比磨豆腐赚钱,可要是按照喜好来说他还是钟情于做豆腐,因为十里八村的人都喜欢吃他做的豆腐,这让他觉得荣耀。他做豆腐从来不掺假,尽管看上去不如掺了石膏的豆腐白,但吃起来却非常香,即使不放任何调料也能让人生发趁热喝上两块的欲望。不过做豆腐只能早晚两盘,一盘顶多赚10块钱,一天20块钱挡着呢,而且做起来费时又费力,还得起早贪黑,所以衡量再三他还是放弃了做豆腐。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有时无意中看到闲置在厢房里的做豆腐的用具,他就心里痒痒,想着以后要重操旧业。
柳婶儿说,等到那时候你爱干啥就干啥,没人管你。说完,便去堂屋淘粥了。柳叔打开电视机,找到遥控器换了几个频道几乎都是新闻联播,于是扔下遥控器,嘀咕道,等会儿看看天气预报。冒着热气的粥盆端了上来,柳婶儿给柳叔和自己各盛了一碗晾着,然后坐下来吃饭。她嚼了一口馒头说,志远今儿还是没来电话,我都有点儿坐不住了,要不哪天你去北京看看他吧,啊?柳叔咽下一口饭说,我到哪儿找他去呀,北京那么大,再说我斗大字不识一箩筐,就算能到那儿估计回家的路也该找不着了,你忘了那年跟二兵去天津我都差点儿走丢了。她哼了一声,稍微带着不屑的口吻道,还有脸说呢,这么大个人还让他丢了,真没本事。柳叔也不生气,端起碗嘬尖嘴贴着碗沿转着圈喝粥,发出吸溜吸溜的声音,惹得柳婶儿白了他一眼。放下粥碗他才说,你是没去过,要是去了保准你晕头转向找不着北,四周都是高楼大厦,而其长得还都差不多,没啥记号,大街上都是车跑得人眼发花,咳,总之你一看就得迷糊。她撇嘴道,我才不信呢,我可比你机灵。他说,那好,赶明儿等你儿子出息了让他带你到北京去看看,不看傻你才怪呢!她叹了一口气道,我不指望他有多大出息,能平平安安的,时常往家来个电话就好了,你看现在都一个多月没来电话了真叫人担心啊!说着说着,柳婶儿的声音就变了味儿,带着一点儿哭腔。柳叔想娘们儿就是心软,转念又埋怨起了儿子不懂事,出了门就忘了家,真是翅膀硬了。他看着眼圈发红的柳婶儿安慰道,你放心吧,不会有啥事儿的,你儿子精着呢,孩子长大了就不想让爹妈管着,再等几天,他要是再不来电话我就去找二兵,让他跟着我去趟北京,反正他到处跑,哪儿都熟。这句话起了作用,柳婶儿多少把心放宽了,再嚼起腌辣子也觉得味道不错。
要说柳叔不想儿子那是装的。二月份闺女一嫁出去,他这心里就空落落的。刚刚习惯了,儿子又一个多月不见了踪影,而且连他具体在干啥都无法想象,做爹的怎能不挂念呢?只是他不愿意表达出来,觉得那样不像个老爷们,还有一条是因为他当初并不希望儿子出去,他的想法是就近找个活儿干,过上一年半载找个对象结婚算了,养儿防老嘛,这样多好!可儿子主意大着呢,哪里肯听他的,因此他还在生着儿子的一点儿气呢,便故意摆出了一副满不在乎的架势,他不想在婆娘面前丢架子。柳叔走思的功夫,天气预报已经过去了。他赶忙问柳婶儿,北京冷不冷,多少度,有风吗?她不耐烦地说,你不是一直盯着电视吗,没听见啊,睁着两只大牛眼想啥呢?他说,还能想啥,想儿子呗,他上次走也没拿厚衣裳,毛裤还在家呢!柳婶儿说,是啊,看来还真得去一趟,北京比咱们这儿还冷,预报说明儿倒是晴天,也没说有风,就是有大雾。他沉思片刻道,中啊,再过两天要是他还不来电话我就上北京找他去。
2
起雾是凌晨四点多开始的,当时柳志远正骑着一辆破旧的山地车在四环辅路上驰骋。他正在赶往公司,背上的包里放着从客户那里取来的资料,需要到公司加工制作一番再送到客户手里,但那不再是他的责任了。城里的树林不多,雾也不集中,一块一块的浮在树梢上,凝聚的力量也不大,而且越往市里走越发没有了雾气。马路上很冷清,路灯一字排开,暗黄色的灯光倾泻在空旷的路面上。每隔几分钟便遇见公交站,硕大的广告灯箱散发出清亮的白光,不是某个电影的海报就是某款手机的宣传画面。柳志远骑得很快,只有骑得快才不会冷。上身穿的还算不少,至少有一件毛衣,下身就惨了,西裤里面只有一条单薄的秋裤,冷风顺着裤管蛇一样往里钻,冻得他呲牙咧嘴。一阵猛蹬之后,渐渐热了,脚底板也出了汗,全身热乎乎的。他知道这时候不能放慢速度,否则热汗一落,浑身精湿,再被风一吹真如淋了一场冬雨般难受。
柳志远这个星期轮到夜班,这是他最不愿意碰到的,但每个月都得轮到一周,躲也躲不过。当初同学让他到北京来也没具体跟他说干什么,他一听说去北京也没多问便兴冲冲地来了。来了两天,跟着同学跑了两天的活之后老板便让他单独干了。公司管负责他这摊儿的叫“取送”顾名思义就是个跑腿的活儿,类似于同城快递,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只服务于一家公司,为这家公司来来去去地奔波在北京城内。公司在北辰路附近的一所公寓内,是做彩色印刷技术的,主要客户是些报社杂志社。他工作的主要内容便是骑着自行车到客户那里把文件取到公司来,或者把经过加工制作后的资料送回客户那里。这活儿挺累的,尤其追人,工作一天除了吃饭和上厕所以外几乎都在自行车上度过。工资也不高,底薪三百,此外还有提成。所谓提成指的是按照每单活所行路途的距离以人民币形式付给他们相应的报酬。一般来说,不超过十里地的单子每次是两元,十里地到二十里每次五元,二十里地以上每增加一里地加价一元。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面所说的距离全部就单程而言,一来一往本是跑了两次,却只能算做一单活计。
刚来那会儿,柳志远哪也不认识,跑个地方要问好多人才能找到,远一些的地方他都不敢去,他怕连公司都找不回来,所以每天顶多也就赚上二十块钱。跑得多了,他便意识到还是跑远一点的地方上算,因为跑出二十里地以后,每走一里地就意味着赚了一块钱,那时肯定越骑越带劲儿,脚下也跟生了风一般。这次他去的地方比较远,在双井附近,来之前他在地图上查了一下距离,大概35里地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能拿到二十块钱。经理把任务吩咐给他时,他正在打瞌睡,一听去这么远的地方,又是高兴又是犯憷,高兴的是能多拿一些钱,犯憷的是外面的气温。工作就得执行,经理可没给他时间犹豫,他戴上手套下了楼。开了车锁,他又把外套裹紧,把拉链差点儿拉到喉结处,之后才蹬上车子奔目的地而去。车子不是他的,而是那个叫他来的同学从黑车市场上买来的二手车。手感、方向感都还不错,车闸也灵,就是脚蹬子有点儿问题,可能是里面的珠子少了几颗,每蹬一下便咯噔一声,好像踩空了似的,一股劲儿总是使不到位。他想等发了工资第一件要干的事就是买辆好骑的二手车,总骑别人的也不是长久之计,况且还有毛病。经过这么长时间在大街上奔波,他已经选好了款型,他不要山地车,更不要普通的,而要买一辆赛车。他看到很多人猫腰撅腚骑着细轱辘的赛车飞也似的从他身边掠过,那感觉就像一阵风,不仅快,更潇洒。
他从公司出来时已经凌晨一点多了,到客户那儿时刚好两点。客户那边的负责人让他等会儿,说是文件还没准备好。他便在会客室里等着,屋里有暖气,很暖和的。坐了一会儿,资料还没送到,他闭上了眼睛,不知不觉便睡着了。他睡得很香,而且做了一个梦。梦中的他在家里,一大家子人在一块吃饭,饭桌上异常丰盛,红烧鲤鱼、土豆炖鸡、各种炒菜一应俱全。亲人们一边谈笑一边吃饭,然后他手也没洗就做到了桌子旁,拿起筷子猛吃。可是他明明夹了鸡腿,等拿到近前一看却是蘑菇,夹了鱼肉拿到眼前却成了木耳。他感到很奇怪,便问对面的奶奶这是为什么,可奶奶好像看不见他似的,根本不搭理他,再问旁边的父母和姐姐也都不理他。他很害怕,也很惊惧,于是咆哮起来。就在这时,他被客户那边的负责人喊醒了,揉揉眼睛才发觉原来自己做了梦。他知道这个梦的意思,证明他馋了,想家了。公司每天管一顿午饭,是在外面定的盒饭。起初感觉还不错,可是越到后来越难吃,汤汤水水的,仅有的油腥全浮在了表面上,但充饥还凑合。别看这一顿饭不怎样,要是赶上夜班还吃不着。他早就想念家里的饭菜了,也许该回家看看了。
终于回到了公司,柳志远把资料交给经理后看了看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七点。七点了他才能回去,没有活干的时候他只能在座位上等着领导安排。这座位并不是专属他的,不过是和他干“取送”的那几个人轮流休息的位置而已。除了这个位置以外其他位置上都配有电脑,那是负责加工文件的职员的座位。他很羡慕他们,不用像他那样整天在外面跑,只要坐在位置上动动鼠标按按键盘就算工作了,多轻松呀,而且据说他们每个月都能拿上两三千,比他的工资翻了两三番。他当初在县城学电脑为的就是找到这样一个好工作,只可惜毕了业才明白那个电脑学校不过是为了赚钱而已。教给他们的电脑知识少得可怜,除了基本的办公软件外什么都没学到;当初说会推荐工作,后来才知道他们所说的推荐工作不过是北京报亭里那些关于招聘的报纸上刊登的真真假假的招聘信息,除了服务生保安业务员外就是公关,跟所学的东西一点儿边都沾不上。他有被欺骗的感觉,可一切都晚了,生气也没有用,他不可能去告学校的,他只有自认倒霉。
看到别人玩电脑,他就手痒,但是他不敢动。上次他趁别人休息时上了一次网,结果被经理看见后还挨了警告,经理让他以后不准随便动别人的东西,除非主人允许。从那以后,只要经理在,他都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像现在这样乖乖地坐在椅子上看着别人使用电脑。这时经理走了过来,对他说,这次跑得远,加上昨天傍晚的,一共“十五分”你算算对不对?“十五分”是公司的说法,一分代表两元钱,到下个月初才结算。他心里算了一下说,没错。经理说,那就好,暂时还没要跑的,你先回去休息吧!他感激地看了经理一眼,说了声再见便下了楼。公司规模不大,加上经理不过十七八个人,因此大小事务几乎全都通过经理。自从进了这个公司,它就很少看到经理笑,几乎每天都板着面孔,所以刚才经理跟他说出那种体谅话真叫他受宠若惊。
住的地方就在公司附近,步行十分钟就能到达。那是一间地下室,一共住了四个人,里面弥漫着霉味和臭脚丫子的味道。刚来时他受不了这种味道,打开窗户也不管事,仿佛这经年味道早已经沉淀在了墙壁和地板甚至床铺上。那时如果不是睡觉他才懒得进去,可现在他早已适应了,轮到白天休息,常常蒙上被子一睡就是八九个钟头,连午饭都省了。地下室每月房租四百块钱,他交了一百块的房租后就剩下两百块的生活费了。用到现在,这两百块只剩下了八十多块,所以他盼望着快点儿发工资,再不发工资恐怕连饭都吃不上了。
戴着口罩的清洁工正在扫大街。饭店门口的早点摊也摆上了,他要了一碗豆腐脑和两根油条。卖早点的一家三口对他已经熟悉了,因为他差不多每天都在这里吃点早餐。一家三口租用了饭店的早餐时段,天不亮就开始摆摊,生火和面炸油条蒸包子熬粥热豆腐脑豆浆,等这一切做得差不多时,吃早餐的人也该上来了。除了一些上班族还有很多在附近居住的老头老太太锻炼完了过来喝上一碗粥吃上两根油条或者几个包子。他们每天干到十点多收工,虽然赚的不多,但还算过得去。柳志远坐在玻璃窗内喝粥,正对着外面炸油条的大锅,他喝完一口粥抬头时便会看见母女俩的通力合作。母亲擀面擀得飞快,拿在手里的刀片四四方方,很像家乡割高粱穗用的刀子,刷刷刷一划,案板上就出来好几条待炸的面片。女孩负责炸油条,两手揪起面片一抻扔到油锅内,顿时泛起一片油花。放上几条,她就拿上那两只超长的筷子给油条翻身,熟了便捞出来戳在网罩内沥油。女孩的身子微微向后仰着,可能是怕油溅到脸上,鼻头和双手红红的,那是被冻的。有时炸油条的会换成父亲,女孩则负责给客人上餐点。
吃过早餐,柳志远往地下室走去。经过报亭时,他想起了什么,于是转过身来到公用电话前。他忽然想起给家里打个电话,这么长时间没跟家里联系,母亲肯定在骂他呢!先前倒不是不记得要给家里打电话,只是不知道说什么,他知道自己现在过得不好,甚至是非常糟糕。他不想把这边的情况告诉父母,不然他们又得瞎担心,可他又不想欺骗他们,因此干脆不跟他们联系。
3
电话响起时,柳叔正要出去收破烂。他已经把笨重的水管车推出了门楼,柳婶儿跟在他后面。电话忽然响了,她耳朵竖了起来,道,好像电话响了?柳叔说,你听错了吧,谁大清早的来电话,是不是西院的?说话的功夫,柳婶儿又听见了一股清脆的铃声,这次她能确定是自家电话响了,于是转过身往屋里跑去,嘴里喊着,咱家的,你快进来吧,说不定是志远的。柳叔也听见了,于是把车子靠在门口的石礅上,紧着脚步跟上了柳婶儿。她直奔电话而来,一把抓起听筒,喘着气喂了两声之后听到了志远的声音。他说,妈吧?她听出了儿子的声音,竟然有些激动,连忙说,是是,是妈,你在哪儿打电话呢,我听着咋这么乱呀?志远道,哦,我在马路边的电话亭里打呢,有点儿乱,我爸在家吗?柳婶儿道,在呢,刚要出去买破烂你就来电话了,真巧啊,你干啥呢,咋这么长时间不给家里来个电话呀,你要是再不打来我跟你爸就要到北京找你去了。志远呵呵两声,心想亏了今天打个电话,要不真让父亲找来他可就麻烦了。他说,妈,我们这挺好的,吃的住的都行,你们不用担心。柳婶儿说,我们咋不担心呢,你说你一个多月都不来电话——正说着,电话被柳叔夺了过去,他在旁边听着婆娘对儿子说话便急得直跺脚,心里骂她说不到点子上。他提高嗓门道,儿子呀,工作顺利吗?志远把听筒移开耳朵说,爸,你小点声儿,震耳朵,我工作挺好的。柳叔自我解嘲地嘿嘿两声道,好就中,好好干吧,家里没啥惦记的,没穿毛裤吧,买一条穿上吧,别冻坏了。志远说,不冷,过几天我可能回去一趟。柳叔惊喜道,好啊,啥时候?志远回答,说不准呢,发了这个月工资再看。柳叔道,中啊,哪天回来提前来个电话!他本想问问儿子能发多少工资,后来又想等儿子回来再问也是一样,于是便没问,何必急于一时呢!志远冻得直哆嗦,他问道,你们还有事儿吗,没事就挂了吧?柳叔看了柳婶儿一眼,自作主张地说,没事了,好好干,挂了吧!志远说,好,那我挂了。话音刚落,呱嗒一声之后,柳叔这边就剩下了嘟嘟声。柳婶儿抢过听筒放到耳边,一听不对劲儿,冲柳叔嚷道,挂了呀?柳叔说,挂了。她责怪道,我还有事儿呢,你咋给挂了?柳叔说,你还有啥事儿啊,过几天儿子就要回家一趟了。柳婶儿哦了一声,想了一会儿才说,那就等他回来再说,这次又没让他留下电话号码,真是的!她盯着电话机说,好像是电话机犯了错误似的。柳叔没答言,抓起炕上的帽子扣住脑袋出了门。柳婶儿寻思着跟了出去。
送走丈夫以后,柳婶儿并没有马上收拾碗筷,而是走到电话旁发了一会儿呆。她抓起电话,拨下了闺女家的号码。响了几声,女婿的声音传了过来。她问道,晓东吧,凤娟在家吗?晓东的嘴巴很甜,他说,原来是妈呀,您等会儿,凤娟去厕所了。她嗯了一声,心想这个女婿叫妈比儿子叫得都亲。她在几声狗吠中听见女婿扯着嗓子喊着,凤娟,妈的电话,你快点吧!少顷,一阵急切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响过来,她猜准是闺女进来了,心想跑那么快干啥,不晓得自己怀孕了呀!闺女的声音有点喘,她说,妈,找我有事啊?柳婶儿问,没事就不行打电话了呀?闺女说,中,您要是高兴天天打都中。柳婶儿说,我没啥事儿,就是告诉你一声,过几天你弟可能回家一趟,你要是有空也过来吧!闺女说,好啊,我肯定去,他回来了您可要提前告诉我,别像上次似的。柳婶儿说,知道了!她想起了上次闺女回娘家得知弟弟去了北京时的一脸失望和怅然,到底是一奶同胞啊!她又嘱咐闺女道,你别自己骑摩托来,让晓东载着你,刚才你是跑过来接电话的吧,就你那身子得注意点儿,少出门。闺女说,知道呀,我会小心的。
母女俩又聊了几句便挂了。柳婶儿开始收拾桌子,此刻她感觉心里非常踏实,一想到再过几天闺女儿子都要回家来,她就打心眼里欢喜,浑身充满了活力,干起活来也非常有劲头。应该说她对闺女的婚事还是挺满意的,找的人不赖,虽然不算太富裕可也算不上穷,最主要的是小伙子不仅勤劳肯干,脑筋活络,没有赌博酗酒这类坏毛病,而且对闺女非常上心,拿她的话挺当回事儿。这是闺女处的第二个对象,第一个对象处了一年多,结果还是黄了。说起来这也有她的责任,那家在镇子上,家境要比一般人殷实得多,当时她就看重了这个。后来在相处的过程中才逐渐发现问题,那边虽然不咸不淡地和他们保持着关系,可骨子里还是瞧不起自己的闺女乃至全家人的。最终还是凤娟先提出了退亲,把彩礼和以前给过的钱财全部还给了那边。为此,柳婶儿觉得是自己耽误了女儿,要不是她太看重家境就不会跟第一个相处那么长时间了。所以后来再相亲,她基本上没什么意见了,定与不定处与不处全由女儿说了算。这第二个就是杨晓东,两人才相处半年多就结了婚,一方面是年龄有些大了(其实刚刚到法定结婚年龄),另外还是因为两家都觉得合适,于是趁热打铁生米煮成了熟饭。算起来,女儿的身孕快六个月了,到医院照过b超,据说是个男孩。一想过了年自己就要当姥姥了,她就感觉浑身舒畅。前几年她还不怎么心急,可当儿女越来越大时,她就越想着尽快看见隔辈人了。人活一世图什么呢,这时她觉得就是人丁兴旺,一辈接一辈地把香火延续下去。
柳志远发工资那天又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告诉父母这个周六回家。挂掉电话,柳叔朝墙上挂着的日历走去,嘴里叨咕着“今儿星期几呀”右手食指下意识地伸到嘴里沾了一口唾沫。沾了唾沫的食指摁在星期二那页纸上不动了,他问柳婶儿,阴历今儿十六?柳婶儿想想说,是吧,这日历一天一撕,没错。柳叔唔了一声,接着说,星期六,不算今天还有三天,星期五后半晌我就不去买破烂了,把那只小点儿的公鸡杀了,先煮了,等到星期六再炖。柳婶儿眼里放着光附和道,那天正好是黄庄子集,我去割二斤猪肉,再买两条鲤鱼来!柳叔搓着手,看着柳婶儿的眼睛说,对,再买点青菜,儿子爱吃蒜毫。柳婶儿躲过他的眼神,拍了他的后背一下道,这还用你说?!说完,她便转到当院饮牛去了。
4
这个月柳志远应该发九百二十六块钱工资,但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前两个月的工资只能发一半,另一半要等到干满一年再发。虽然这种规定非常不合理,但也没有人当面抗议,因为经理说不服的话可以不在这里干,而大家都知道有个活儿干不容易,所以只能忍气吞声。这样算下来,柳志远到手的钱只有四百六十三块,虽然少,可他还是很高兴,毕竟是第一次自己赚钱,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当天晚上,他和宿舍的另外三个人到“成都美食”打了打牙祭。点了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回锅肉木须肉拍黄瓜酸辣土豆丝,又要了四瓶啤酒,四个人边吃边喝边聊。另外三个人和柳志远一样,都是跑“取送”的,谈着谈着就说到如何干上了这一行。
住在柳志远上铺的男孩是河北保定人,他是四个人中间年龄最大的,其实也只有二十三岁。他说他三年前就来北京了,是跟一个老乡来的,老乡是个送水工,所以他也送了半年多的水。送一桶水能得到一块钱,赶上生意好了一天也能赚上三四十块,要是不顺利也就刚够一顿盒饭钱。那时候他特别能吃,一顿饭能吃下四五个馒头,送水可是个力气活,遇到没电梯的楼房,他只能扛着水桶哼哧哼哧往上搬。后来不干这个是因为他弄丢了三轮车和两桶水。那次有三桶水正好顺道,所以他就骑着三轮车去送了,结果当他把第一桶水扛到五楼又下来以后便找不到三轮车以及车上的两桶水了。他知道肯定是附近的人给偷走了,可人生地不熟的,他只好自认倒霉。于是回去给水站赔了三轮车,两桶水倒是没朝他要钱,不过这个工作是不能再做了。后来他又干过保安、发过传单,直到今年三月份才跑上“取送”
另外几个人听了他的经历自是一番唏嘘,因为他们三个都没有这个老大哥来北京年头长,经历也没有那么复杂。柳志远的同学李文朋只比柳志远早来北京一个多月而已,两人在县城学电脑时同住一间宿舍。剩下那个小伙子比柳志远还小了一岁,前年才初中毕业。别看他年龄不大,可上唇和鼻子之间的小黑胡却比其他三个人都要浓密黝黑,加之他的皮肤有些粗糙,因此看上去显得很成熟很老相。他说他跑出来是为了逃婚,因为他在家总有媒婆上门给他介绍姑娘。听他这么说,大家就打趣他,是不是因为你的胡子黑才给你找对象呀?他连忙否认,然后解释道,我们家在山旮旯子,那儿的孩子结婚都早,你要是在山里看到放羊的小男孩,你问他放羊干啥,他准会说卖钱,你再问他卖了钱干啥,他肯定说娶媳妇,我们那儿基本都那样,能够上到初中毕业的三五年出不了一个。柳志远睁大好奇的眼睛问道,那家里知道你在北京吗?他说,不知道,我是扒火车过来的,是一趟运煤的火车,从秦皇岛到北京,我就趴在煤堆上过了七八个钟头,等我下来时比包公还黑。说完,他就笑,大家也跟着笑。“老大哥”问他,那你还打算回家吗?他脸上的笑容不见了,端起酒杯喝了一大口啤酒说,回去,不过我还要回来,我要把我爸我妈还有弟弟妹妹都带到北京来,让他们看看高楼大厦,看看各种各样的汽车,让他们知道山外面的世界有多好,有多美,等他们看完了再把他们送回去。李文朋说,你干脆让他们留下来好了,我就想着将来把我爸妈接到北京来享福,我以后要找个好点儿的工作,一个月赚他几千块,将来也在北京买个楼。“小黑胡”摸摸自己的胡子说,他们留下来能干啥呀,这里再好也不是我们呆的地方,让他们看看就够了,我再干个一年半载也该回去了,说实话在这儿混上几年我已经很知足了,我们那儿好多人一辈子都没出来过,还不都一样。“老大哥”说,那倒也是,怎么过都是一辈子,可是一看到那些有钱人翻着花样地享受我他妈的就不甘心,凭啥我就是受苦受穷的命儿呢?李文朋咳了一声道,人比人气死人呀,甭那么想,好好干啥都会有的。“老大哥”不以为然,摇摇头,晃晃手中的杯子道,你这是自我安慰呢,其实咱们都明白干这个跑腿的活儿没啥出息,就算你干得再好除了多吃几顿好饭外还能怎么样?一个人如果打根上就穷,那他且翻不过身来呢,你信不信?信不信?他有些激动,眼珠子瞪得老大,咄咄逼人的口气中透着一丝悲苦。李文朋只能说,信,我信!柳志远不太认同“老大哥”的观点,他还是比较倾向于同学的说法,他相信事在人为,觉得努力就能改变现状。
柳志远是坐星期五晚上十点半的火车回到家乡县城的。本来他打算请上半天假,坐周五下午两点多那一趟火车回家,那样就不用在县城住宿,下午六点以前还能赶上一趟班车到达镇上。可是经理说给他假可以,但要扣二十块钱,除了基本工资外还要扣误工费。他一听就放弃了请假的念头,这样做太不划算了。六点半下班后,他先到附近的“天客隆”超市逛了一圈,买了一只袋装的北京烤鸭和两盒果脯等一些在家乡买不到的新鲜吃食。回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那个卖早点的小姑娘,她看着他笑了一下。他也笑了,没说话。她看见他提着东西,便说,去超市了呀?他说是的。她说,让我看看都买什么了?他便把袋子往她跟前靠靠。她看了一眼道,烤鸭,我就喜欢吃烤鸭!面对她的率直,他有些不知所措。见他窘迫的样子,她哈哈笑了两声道,我跟你逗着玩呢,看把你吓的,快回去吧!她这么一说,他更不好意思了,赶紧拿出两块巧克力给她。她看看他,接了过来。他问她去哪儿?她说,回住的地方。他便问,在哪儿?她说了小区名字,竟然和他在同一个小区,于是两人顺理成章地走了一道。女孩说,买这么多好吃的,你回家吗?他说是的。女孩问他家在哪里,要多长时间才能到家。他如实相告,又问女孩是哪里人。女孩说,离得近真好,我家在攀枝花,远着呢,一年才能回去一次。他不知道攀枝花在哪儿,只觉得女孩说话很好听,绵绵的,还带着一点儿尾音。
5
柳志远在县城住了一宿,星期六上午坐了最早的一趟班车赶往家中。汽车只能到镇上,在镇上下了车,他到原来的同学家借了一辆自行车骑着回家。一路上除了空旷萧索的田野便是光秃秃的树林,再不就是裹得严严实实的人们。离开一个多月再回来,家乡给他的感觉既陌生又熟悉,既亲切又疏离,好像有许多需要倾诉却又半个字都吐不出来,只能保持沉默。
到家时都快十一点了,刚进院子就闻到了浓浓的肉香。柳志远使劲儿吸吸鼻子,肚子里的馋虫马上就被勾引出来了。门口停着姐夫的摩托,他就知道是大姐回家了,于是还没叫爸妈,先喊了一声姐。话音刚落,厨房的门被推开了,一股白色的哈气喷薄而出,顺着门框扶摇而上。大姐和姐夫从水蒸气中走了出来,姐夫拍了他的肩膀一下说,回来了?他点点头,叫了一声姐夫。大姐腆着肚子,看着他欲言又止,脸上带着若有似无的笑意。他知道大姐又犯了儿女情长的毛病,记得他去县城上学那年隔了一个多月才回家时,大姐也是这样的表情。聚散离合本是人生常事,这年头谁会因为贪恋亲情而耽误前途呢,谁又甘心总生活在父母的荫翳之下呢?出去闯闯是必然的,就像小鸟长大了要飞出老巢一样。柳志远觉得习惯了就好,可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长时间大姐都没把这个问题想开,也许是她从来没有单独在外地生活过的原因吧!
进了屋,饭桌已经放好了。父亲和母亲也都从厨房来到了屋内,围着他问东问西。看这小脸儿冻得,红萝卜似的,母亲说着便抬起手要摸他的脸,他一下躲开了。母亲嗔怪道,这孩子,出去几天还学会眼生了,连妈都不让碰了。大姐凑笑话道,那是自然,小时候让您摸摸亲亲都没事儿,长大了就专门留给一个人了。母亲紧跟着递上了话,快跟我们说说,找到那个人了吗?柳志远习惯了在宿舍里谈论的话题范畴,冷不丁地回归到家庭氛围中竟有些不适应,只一味低着头笑,接着又摇了摇头,那样子倒不像是这家里的一员了。为了避免尴尬,他把从北京买来的东西都拿了出来,于是大家的注意力暂时被吸引到了烤鸭果脯等东西上面。父亲说,晌午就不吃烤鸭了,又是烧鱼又是炖鸡的,鸭子留着晚上再吃吧!母亲说,那不行,晓东他们俩也不住这儿,晚上该吃不着了。凤娟说,晚上吃吧,没事的,我今天不回去了,明儿下午让晓东来接我。父亲说,那晓东不还是吃不着?他望着新姑爷说这句话,好像是想征求他的意见,让他决定这个鸭子到底何时吃。杨晓东觉得吃不吃都一样,他又不是那么在乎吃的人。他刚想开口,柳志远先说话了。他说,就中午吃吧,趁我姐夫在这儿切切搁锅里热一下就好了,什么佐料都别放,要不就不是原味儿了。还是他的话权威,这么一说,父母都没有了异议,提着烤鸭去了厨房。杨晓东讪讪的,带着摆了半天的笑意跟柳志远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柳凤娟则坐在弟弟旁边,听着他们说话,不时插上一两句。柳志远知道姐夫从来没有出去打过工,一直追集卖些小商品,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可能就是县城以东的鸦鸿桥批发市场。他不理解也不欣赏姐夫这种甘愿在乡下过安稳日子的生活态度,觉得他缺乏激情和勇气。他是有点儿瞧不起杨晓东的,但碍于自己的亲姐姐,他不好表现出来。可谈话的热情依然提不起来,到底心境不同,没有多少共同语言。
丰盛的午饭终于做好了,鸡鸭鱼肉整整摆满一桌子。吃饭时,父母不断把他们自认为是好部位的肉夹给柳志远,偶尔也往杨晓东碗里夹,让他别客气多吃肉和菜。杨晓东答应着,一旦遇到特殊地方的肉就夹到柳凤娟碗里。他知道自己的老婆爱啃翅膀和脖子,于是夹了一截鸭脖子给她,正好被柳婶儿看到了。她说,要是以前肯定不让吃,有例儿,人家说怀着孩子吃鸭脖子将来生的孩子也会像鸭子一样来回伸脖子。柳叔正嗍着一块儿骨头,他皱眉道,哪有那么多说道儿,甭听你妈的,该吃吃该补补,多吃点儿。柳志远一句话也不说,柳婶儿便问他公司的伙食好不好,吃的都是啥。他不想把那边的真实情况告诉他们,于是适当进行了夸张,说盒饭很好,一荤两素每天都有肉。父亲便说,那可比家里强多了,你们厂子里都干些啥事儿呀?柳志远纠正道,爸,我们不是工厂,是公司,我坐在电脑跟前打打电话敲敲键盘就算工作了,一点儿都不累。柳凤娟道,那可真轻松,还是多上点儿学好,你姐夫见天五点钟就得起来追集,冷天呵地一站就是多半天,手脚都冻坏了,还挣不了多少钱,你可得好好干!柳婶儿道,是啊,当初学电脑是对了,要是跟着小超去他爸的工地肯定受累。
吃过饭,柳叔躺了一会儿又出去买破烂儿了,尽管大家都劝他歇半天再去,可他就是不听。他说,我野惯了,一天不出去转转就不舒心,我早点儿回来还不中吗?说完,他跨上车子走了。柳婶儿知道他这人是舍命不舍财的主儿,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加起来耽误了整整一天,他肯定早已疼惜得嘬牙花子了,只是儿子在家,他不肯表现出来而已。她想,现在儿子赚钱了,往后负担多少可以减轻点儿,至少可以不要让柳叔再如此卖命地干了,又不是年轻人,岁数在那儿摆着呢,该适当地歇歇了。
新姑爷又待了一会儿也回去了,说好明天下午来接柳凤娟,这样家里就只剩下娘仨了。柳志远打开vcd,在装满盗版碟片的方便面箱子里翻着。其实这些片子他都看过了,翻它们只是因为实在没事儿干,看看有没有可以打发时间的东西。翻个底朝天也没发现什么好片子,随便塞进一张八十年代末期的香港警匪片看了起来。大姐坐在炕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母亲说着婆家的油盐酱醋,那神态让柳志远很是诧异。大姐再也不是那个待字闺中的少女了,她变得和普通农家妇女一模一样了,她开始习惯谈论家长里短了,她已经进入了角色,融进了日常生活之中。柳志远不能不为此伤感乃至怅然,但也止于此罢了。虽然他是家里唯一见过世面的人,正在接触和了解城市里新鲜的生活,可这也仅限于他自身而已,他还没有能力让身边的亲人们像自己一样认识到生活的多种可能性和更高层次。大姐的遭遇和改变其实稀松平常顺理成章,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如果他没有去北京,那么他也会认可这种生活,接受命运的安排。可现在不一样了,他不仅出去了,他还长了很多见识,所以他已经决定不再走回头路了,他只有不断地往前走,尽管会丢掉很多东西,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6
回到北京以后,柳志远干活更加卖力,跑得再远他也不嫌累。他觉得生活有了奔头,虽然这个目标还是有些模糊和捉摸不定,但他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这个目标会越来越清晰,现在他正一步步地靠近它,在靠近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情况,可万变不离其宗,没有什么困难可以动摇他过上好生活的决心。又干了两个多月就是春节了,他一点儿都不想回家,倒想继续奔波下去,像一台机器似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他要买一辆新的自行车,准确地说是赛车。春节过完以后,他数了数攒下的钱,很高兴,那数目买一辆新车也绰绰有余了。不过他在网上找到了几个出售二手赛车的帖子,趁经理不在时打了电话,之后记下了符合自己要求的联系人。他打算星期天去看看,自从过了年以后,经理把他们的休息日改成了每周一天,周六也要像工作日一样上班。本来他觉得没什么,多干一天活还可以多拿一天工资呢!可是后来他发现这一天基本上休息不了,上午醒来已是日上三竿,吃点饭洗洗衣服再看几眼电视,转眼就到了晚上。
那天上午醒来,洗漱完毕,在外面吃了一笼蒸包,他就去了车站等车。兜里揣着一千两百块钱,他第一次有了富翁的感觉。买车的人约他在果子巷见面,倒了一辆公交车才到,其时已过了12点。车子倒是不旧,七八成新,零件都很齐全。他试了试,果然不错,于是又跟卖车人讲了讲价格,最终以三百元成交。交货完毕,他那算不上粗壮的腰身往下一塌,脑袋微微扬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像水中的鱼一般灵活自如地转街过巷,没用几分钟就溜到了西直门。盯着眼前的红灯,他的心底洋溢着一种征服了生活的喜悦。
还剩下九百块钱,他去了中关村,他要买一部手机。春节回家时,他把公司的总机号码留给了家里。本来他不想留,他不想让家里人打电话到公司找他,一是影响不好,再有他不想让父母从电话里窥探到他的工作性质。但他禁不住母亲那如同控诉一般的唠叨,最终把号码告诉了家里。他买手机就是为了让家里人找他时不再拨打公司电话;同时也是为了业务需要,省得他找不到客户地址时总要找电话亭;还有一点就是要装装派头,他发现城里人几乎都有手机,不管好的坏的大的小的,总之那是一种派头,一想起别人发短信的表情,他就羡慕得不行。
买手机之前他先买了一把上好的车锁,他知道这辆车原来的主人根本不是那个卖车人。他去的那个地方有好多各式各样的二手车挤放在一起,上面用苫布遮遮掩掩的,一看就不是正道儿来的。所以他得小心点儿,可不能让偷车贼顺手牵羊。转了三四个店面,最看好的那几款他目前都买不起,最后不得不一再降低标准,买了一款七百多块钱的,除了通话收发短信闹钟等基本功能外,基本没有其他增值功能。之后他又买了卡,装上以后便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是母亲接的,他让她把号码记下来。记下以后,母亲很高兴地对他说,志远啊,你大姐生了,是个大胖小子。这倒是个好消息,他说,真的吗,太好了,哪天生的?母亲回答,前天中午在县医院生的,再过两天就能回家了。他道,噢,还挺顺利的吧?母亲说,嗯,挺顺的,那孩子胖着呢,本来想那天就告诉你的,后来一想到星期天你就该打电话了,就没告诉你。他说,以后再有事儿就打手机吧,别忘了在号码前边加拨一个零,是长途。母亲回答,哦,好,再过一个来月你要是有空就回家看看吧,孩子满月那天正好是星期六。他想了一下说,行,有空我一定回去。他顿了一下又说,妈,先这样吧,我在外面呢,没事儿我就挂了。母亲说,那行,挂了吧!说完,柳志远便收了线。
兜里揣着新买的手机,脚下骑着称心的赛车,柳志远的内心此刻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到住地时已是暮色四合,日间的沙尘暴收敛了许多,路旁才吐绿几天的柳条温柔地摇曳着,好像害羞的小姑娘。他随手拂了一把柳条,肉头头的嫩芽滑过手心,又痒又酥,那感觉就像一边吃饭一边看着康秀。康秀就是那个卖早点的姑娘,春节过后,他们一家租了小区旁最窄的一个门脸卖一些简单的小吃。柳志远但凡不在公司吃饭的话,十有八九便会在这里解决,不仅因为这里相对来说经济实惠,更重要的是混个脸熟,就像在家里吃饭似的不受拘束。小吃部能供应的东西不多,主要是面条水饺炒饼小笼包馄饨等,没有炒菜只有几样简单的凉菜。
柳志远要了蛋炒饼和馄饨之后便坐在圆面凳子上等着。小店面积不大,只有两米来宽,长度倒还可以,从门口往里看仿佛一条逼仄的胡同。“胡同”左右两边紧靠着墙根安置了桌面,没有桌腿,而是由几根三角铁支撑着,旁边又摆了两排圆凳,吃饭的人背对着背,中间只能勉强过去一个人,空间利用得可谓充分之至。厨房在“胡同”深处,柳志远看过,煤气灶锅碗瓢盆等家什全都挤在了一处,只能容下两个人,这可能也是康秀父亲不在的原因吧!自从春节以后,康秀的父亲就不见了踪影,只剩下母女两个忙着。柳志远坐在外边,里边已经坐了几个人,看模样挺熟,再看衣服上的灰点墨迹,应该是在附近干活的几个装修工人。这时,康秀端着馄饨穿过夹道,放到了柳志远跟前。一个络腮胡子的人不满地说,我们的馄饨比他还先要呢,怎么还不来呀?康秀的手在围裙上搓了搓,说,这就好了,你们几个的都在一锅里煮着,他这个不是。“络腮胡子”哟嗬一声道,咋还给他开小灶呀,你们啥关系呀?另外几个人暧昧地低笑着,把目光次第投向康秀。康秀说,当然有关系了,他是我表哥。络腮胡子说,我们还是上帝呢!康秀正要还嘴,母亲端着两碗馄饨出来了,放到那几个人面前说,快吃吧,别跟她一般见识。说完,又朝着康秀大声说,你还杵在那儿干啥,还不快把那两碗端上来。康秀朝着母亲的背影白了一眼,不情愿地往厨房走去。经过“络腮胡子”时,她“啊”地叫了一声,她的屁股被他摸了一把。她气呼呼地说,哪个狗爪子不想要了直接跟我说,我成全他。她的脸在那几个汉子的笑声中一阵红一阵白,胸脯鼓囊着一起一伏。柳志远看不下去了,他鼓起勇气走到络腮胡子身旁,抓起一个酱油瓶对准“络腮胡子”的脑袋说,你赶紧给康秀道歉!“络腮胡子”大概没想到柳志远会来这一出,他一时忘记了站起来,就坐在那儿扬头看着柳志远,犹豫了一会儿才说,我凭啥道歉?口气已软了许多。这时,康秀的母亲又出来了,她一把夺过柳志远手中的瓶子说,快去吃你的饭吧,想打架到外面去打。康秀感激地注视着柳志远,脸上藏着不易察觉的笑意,她一句话也没说,看着他回到座位上才进了厨房。
柳志远的馄饨碗里有九个馄饨,比正常数量多了两个。他知道这是康秀有意多给他的,他懂得她的那份心。记得上次他跟两个同事来吃饭,大家一样要的馄饨,别人碗里都是七个,只有他多了两个。以前他还以为本来就是九个呢,那次一比较他才明白每次来吃馄饨康秀都在多给他。细细一想,不只馄饨,就连炒饼也跟别人的不一样。别人炒饼里面的鸡蛋都是碎的,根本看不出到底有多少;而给他做的炒饼上面总是盖着一大块金黄的煎鸡蛋。今天的炒饼也是如此,香喷喷的,看着就让人有食欲。柳志远今天吃得格外细致,慢条斯理,仿佛在细细品尝一道千古名菜。等他吃光炒饼时,那几个装修工人早就撤了。“络腮胡子”临走时看了柳志远一眼,他的目光里含着友好乃至佩服。
吃完饭,柳志远付过钱转身就要走。康秀哎了一声,他停住了脚步。她问道,明天晚上你有空吗?他摸着后脑勺说,应该有空,你有啥事儿?康秀手里的抹布在桌上动一下停一下,目光恳切地盯着他,看得他有些不好意思。她说,那明天你陪我去医院一趟吧,我爸住院呢!柳志远听到这个消息,稍微感到意外。他愣怔一会儿才问,你爸生病了?她点头,随即黯然。他说,那行,我骑自行车载着你吧,只要你认识路。她笑着说,我认识,那你明天下了班来这儿找我吧!他点点头,大方地看了她一眼。她的眼睛里有光,射得他一阵异样。他征求她的意见,那我先回去啦?她扬起手中的抹布一甩道,好,你回去休息吧!柳志远转过身往前走,刚走了七八步,又听见康秀叫他,于是再次停住脚步,转过头看她。她含着笑说,刚才真是太感谢你了。他笑笑没说什么,看了她几秒钟之后转身走了。
7
答应了康秀以后,柳志远才想起来自己的赛车没有后座,根本没法载她。于是次日下班后,他骑着同事的车子去找康秀了,其时天已黑了。正是下班高峰期,马路上车来人往犹如过江之鲫,庞大而蛮横的公交车不时涌向车站,冲散一群骑车族,好像鲨鱼冲进了沙丁鱼群。这种路况对柳志远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早已习惯了,载着康秀左突右冲,灵活得如同一只泥鳅。康秀到底是女孩,好几次有惊无险都令她抓住柳志远的腰眼,失声喊叫,警告他骑慢点儿。柳志远嘴里答应着,可速度早已成为了无意识的习惯,根本减不下来。到了人少的地方,他便问康秀的父亲得了啥病,是不是严重。康秀说过了年,他爸就时常发烧,并且头晕。开始以为是感冒,可是吃了几次药又打了几针都不见好,后来村里的医生说是贫血,需要长期性的食疗加之休养才管用。这种病不能干重活,一干重活就累得连呼哧带喘,于是就让他在家里养着,她和母亲先来了北京做生意,想着等他养好了病再做打算。没想到不仅没有养过来,而且症状愈发严重了,在赤脚医生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康秀的父亲于前几天来了北京,决定到大医院检查一下,弄弄清楚。柳志远又问,那到底检查出来啥毛病了吗?康秀忧心忡忡地说,今天确切结果就能出来。柳志远适当地进行了安慰,放心吧,没事的,人家不都说吉人自有天相吗?康秀咳了一声,没答言。
把车子锁好,柳志远跟在康秀后面进了住院部。拐来拐去,康秀终于找到了父亲的房间,她快走几步冲了进去。他紧跟着康秀进了屋,可是屋内仅有的三张病床上都是空的,一个人影都没有。康秀自语道,我爸去哪儿了呀,不能出去散步啊,他需要静养才对呢!柳志远说,去问问医生吧,说不定他没什么大病,开了药就回饭馆找你们去了。康秀说,好吧,走,去问问。他们刚走出房间,正好碰见一个医生朝这间病房走来。康秀赶忙问他504房3号床的病人去哪里了。医生的目光由狐疑变得惊喜,问道,你是病人的什么人?康秀说,他是我爸。医生噢了一声道,你来了就好,你爸还欠着300多块钱的医疗费没结呢,一会儿你给他结了。她诧异道,什么?那我爸他人呢?医生往上推推眼镜说,我可不知道他去哪儿了,八成是跑了,难道他没跟你们联系?康秀一脸无辜,同时有些焦急和担心。她跺着脚说,没有啊,我还以为他在医院呢,让他好好待着,他怎么跑了?医生补充道,就上午趁上厕所的功夫走的,你们留的电话也打不通,你来了就好了,先跟着我把帐结了,带钱了吧?康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