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装绅弄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内。“教门研究”第三之一“关于盂兰盆经”,在异译“报恩奉盆经”中单说“尽世甘美以供养众僧”,并无“以着盆中”之语。再者。此异译本用结语“目莲比丘一切众欢喜奉行”,“盂兰盆经”虽也用结语“此大会大菩萨皆大欢喜,而目莲悲啼声释然除灭,是时目莲之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切饿鬼之苦”。但在此经的形式的结语完毕后,又再复述道:“尔时目莲复白佛言,……以尽世甘美安盂兰盆中”等语。原来在中国的佛门中,曾出现了许多由无名氏写成的不合佛门宗旨的经典天竺的佛经除论藏外,也是没有作者名字的,这些东西的内容大都调和妥协了三教和民间信仰,佛门称此为“伪经”。在东晋前已有伪经廿六部三十卷,以后历朝历代,伪经仍是有增无减,越来越多,甚至当唐代时有门佺、智升等僧侣出来整理,辨别真伪。当唐贞观年间,已有伪经四百余部,一千五百余卷之多了详情请参阅拙着“佛门学研究”第五章第五节之二。虽然今日大多数的日本佛门先贤认盂兰盆经为伪经,非天竺原有之物,但中国大多佛门徒们仍不加以研究,以此经为“正典”,且作为盂兰盆会的根据。此经或由天竺僧侣和中国僧侣共同合着而成,或由精通梵文的中国僧侣所著亦未一定。“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亿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之恩。”毕竟,释迦牟尼的教团是纯粹的修持者的集合,与偶像崇拜毫无一点关系,这是由于跟随佛陀的人们其真诚的教门态度所致,能保持了这纯粹也是由于古代的王朝环境所造成。原来,天竺人或个人或王朝,在各种机会中需要教门仪礼,如缺少了则简直不能活。为这个目的而有了世袭的职业的教门家婆罗门。因此,在教门仪礼上,佛门僧根本没被人请求过。”
所谓数典忘祖,是因为在释迦的原始佛门教团中是严禁为死者举行教门仪礼的,但自佛陀死去后,后世的无神论的理论到底满足不了信多神多鬼的天竺人民的需要,有关死的仪礼也逐渐钻进到佛门教团中来了。但无论如何,没有什么客观的证据,能证明在释迦的教团中曾举行过像中国的盂兰盆会的痕迹。在天竺古时,就有这一种的祭典是发源于释迦佛降生以前的,意义是庆祝平安,就是在雨期中已平安度过,而又要进入干季,要开始活动的庆祝按天竺旧四月起至七月止为雨期,而在佛在世时再加入阿难说请看盂兰盆经,及目莲说,而形成为盂兰盆会的行事,是申明佛的孝道及施舍供佛及僧的法要,用盆盛五果百味及种种日用品送给僧伽的节分,其用意是在舍悭贪及孝养父母为宗旨,这个行事流传到我们中国来,其目的就变相了。”假定在天竺曾有过此节,并也有此盂兰盆经,但这个根本和今日中国的盂兰盆会的性质迥然不同,已经离这部“正典”十万八千里远了,这个行事的“变相”似乎也太厉害了!与其美其名曰“变相”,毋宁老实地说盂兰盆经和盂兰盆会是迎合了中国人的骨口,都是在中国诞生的东西为妙!民间所传祖灵和亡灵回来的信仰是与佛门无关的,每年七月初一起至月底止开鬼门放鬼出来受人间供养,此种俗说根本与佛门无关……。这到底是古来的民间信仰,不应推到佛门身上去的。
但佛门自唐代后即顺水推舟,为了适应一般人民之需要,而竟靠着这盂兰盆经为本,拉拢了民间开闭鬼门的传说,在七月十五日大行其各种所谓救度死人的祭礼了。说也可怜之极,时至今日,大多数中国人还都被蒙在鼓里,每逢盂兰盆会时,照例延请僧侣为亡魂超度部份佛僧虽知这种超度无用,但都将错就错,以博得生活费用,但竟做梦也想不到这个原与佛门无关,不单祖先和故人之灵不能从地狱被救出来,自己还白费一大堆心血与金钱呢!今日不少僧侣大都解释替死人念经,不是为要超度死人,而是要死者的亲友藉此更精进于佛道,以致获得解脱,但一般人民却并不如此想,既不为死人,何必要花钱请人念经呢?盂兰盆会在中国开始于梁武帝大同四年五三八年,相传在同泰寺最初陈设盂兰盆斋,当初唐时,此法已广及官民之间。有据可查的我国盂兰盆会起源,是在唐代宗大历元年七六六年,七月十五日赐盂兰盆于章敬寺举行兰盆圣会为盂兰盆会的起源。梁朝高僧宗怀说:“荆楚岁事记所记,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于本日举行盆会”。梁朝起自五○二年至五五七年。属南北朝皇朝,离唐代宗约有二百余年,“七月丙戍,内出戍兰会赐章敬寺,设七庙神座,书尊号于幡上,百官迎谒于光顺门,自是岁以为常。”这个七月系指唐代宗大历元年七六六年的七月––龚,佛门密教僧不空金刚着眼于景教的为死人祈禳,而于七六六年开始了为死者法会,盂兰盆会亦于是时开始。在梁朝时在佛门寺院中也许曾举行过盂兰盆会亦末一定,但根本没受人注意。直到唐朝才受太宗所鼓励,先施行于各宫观,然后才逐渐普遍于民间的,此时也许已是宋代了。唐朝的皇帝虽然对各教门包括景教祅教等在内,宽大为怀,但各教门似都已成了帝室的御用品,各教门都要为皇帝祈福。当七四二年天宝初年时,唐玄宗曾令大将军高力士到景教寺院中供奉了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等五代帝王的肖像。玄宗重儒教亦尊重祖先且亦为自已幸福,故有此举,在当时长安的寺院大概也供奉了帝室的肖像。四年后,七四六年天宝五年,密教僧不空金刚从天竺等国带来了约有五百余部的密教经论至长安后,更替佛门增加了神秘的咒术。当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时,不空在大兴寺大建道场,举行息灾增益之法事,并祈禳郡凶除灭及圣寿无疆。肃宗后即代宗,替死人祈禳的宗旨在此时业经成熟,如果没有不空金刚传来神秘莫测,多神多鬼的密教宗旨,说不定盂兰盆会不致于在中国如此盛行了。因在唐代最有势力的天台宗和禅宗的教义,都是和中国盂兰盆会的内容水火不兼容的。至于不空金刚从景教学得替死人祈禳,而后开始了盂兰盆会的学说,是极有研究价值的。要言之,我们现在或可说,盂兰盆会的祭典起于唐朝,普遍于宋代,大概是不会错得太厉害的。此盂兰盆会之始离开佛门初入中国时已过去了六百年左右据佛门说,在纪元六七年佛门入华,至少在这段漫漫的长日子中,我们的祖先是不知道什么盂兰盆会的。汉代以前当然不必说了,当然他们根本没在七月十五日请过僧侣,为自己的祖灵和亡灵超度过。
但我只是记得小时候,师兄和我一起过的“落苏节”,我们孩童们最关心的还是落苏灯。所谓的落苏灯,就是在落苏当中挖一个洞,里面插上一根小蜡烛,便成了一盏落苏灯。孩童们聚在一起,比谁的落苏大,比谁的灯儿亮,或追逐、或雀跃、或欢叫,或嬉闹,走家串户,忽有一阵风吹过,如吹灭了其中的灯儿,笑声中就会爆起一阵惶急的哭叫。其时,老公公、老婆婆们在门前空旷的场院内用香插成“天”、“地”、“福”、“寿”,等等。每个字足有桌子般大,口中不住地祈祷看“敬天”、“敬地”之类的话语。晚风中,万头攒动,似漫天星光,时有酣畅的笑声远远地飘开去,仿佛平静湖面中漾开的涟漪。夜色中弥漫着万家灯火的温馨与眷恋。因此,我们或可说,今日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是由儒家、丹道、佛门、古来民间信仰,以及其它各种传说附会等携手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从“神秘学”立场来看,也许是一种最复杂多端的祖先崇拜和亡灵崇拜的形态了。
古代世界各地的人民,连中国人也在内,为什么要崇拜祖先或亡灵呢?关于这个问题,按照近代才有的新心理学说,古代的人民对于睡眠中的梦见与远地亲友会面,以及癫瘑或是令生起失神状态的疾病,或其它的精神病患等,都信是由于**内的另一种灵体活动所致。古代人对于死更是觉得神秘莫测,不可思议,如不是灵体离开了**而是什么呢?这种种的思考促使产生了灵魂和精灵等宗旨。在原始民中所信仰的神灵的来临,神灵的感应,驱邪,和禁忌等的现象,也随着而生。澳洲的土人中相信孩子是精灵的作为所致。在中国民间流传说不孝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女和恶妻等都是由某种恶灵投胎,同自己报复而来的。在旧记有一个灵魂曾投胎数次,而成为某人某人,这都已含有了佛门的轮回宗旨在内了。一俟原始民相信有精灵存在于宇宙以后,对于祖灵和死灵的崇拜亦随着而起了。原来,最原始的原始民,相信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鱼虫禽兽等都是有能力的东西,人民均直接跪拜之,此时尚不能分别出物与灵的存在。以后稍稍进步一点,原始民不再直接拜这些东西,而是崇拜在于这些东西或一部份,里面或后面的“灵体”了,此曰“偶像崇拜”。据当原始民有了能够分别出“灵”和“物”的意识,将精灵从万物有灵崇拜抽出,予以单独或集体崇拜以后,便产生了祖灵和亡灵的崇拜了。说也稀奇,有高度模因的中国,时至今日,在不少人民中还保留着这个属于原始民的咒物崇拜,大山巨河、奇树怪石,以及死者的遗骨……等等,莫不香火隆盛,广受敬拜。
同时古代人民大都对死者怀着恐惧的意识,他们以为亡灵是在嫉妒活人的,亡灵要加害活人,常常作祟的。凡一切的疾病痛苦以及遭遇不幸的事件等都系亡灵在背后捣乱,作祟所致,再如碰到旱魃、水灾及凶年时,亦相信是某种精灵在大发雷霆的结果。天竺的外道迦罗鸠驮迦旃延竟主张当“自在天”快乐时,众生快乐,“自在天”发怒时,众生苦恼,一切祸福都系“自在天”所作所为,特别是碰到不自然而死去的灵如被杀、自杀、突然死去,都成为恶灵,恶灵不单要加害生前的对方,更会害及第三者,因他不满意自己死去的缘故。由于害怕,恐惧亡灵作崇加害,活人于是便不得不设法讨好,献媚亡灵,供奉食物等等,以求安全。这不单为死者有东西吃喝,实在是为了活人自己安全幸福之故。当人死去,出棺以后,即刻用盐撒遍房内全地,并用扫把清扫屋子,请祭司和尚道士等等,作法驱邪等活动都被信是由于嫌恶亡灵惧怕亡灵再回来之故。当棺材自家中被抬至坟场时,常是要在街上东转西绕,然后才去坟场,这也是怕亡灵认得路再回老家之故。在原始民中,甚至今日的若干地方,亡灵大都被想成是污秽的,可怕的。
当然祖灵和亡灵虽是可怕的,甚至污秽的,但却是值得爱慕的,死后经过一段时期,亡灵便失去了个性而变成“祖灵”,以后便成了家庭和乡土的守护神,保佑着子孙们的幸福和安全。每逢一定时候,亡灵要回来,其时,子孙们预备吃喝之物,供奉祖灵而使他们得到快乐。这时候的祖灵已变成了一种“力量”,对人们有益了。子孙们每逢远行他方,或制定新的未来计划,或遇到突发之事不能贸然予以解决之时,往往便向这个“力量”祈求庇护、指导与乞赐善策。在中国人的祭祖仪式中,含有这个祈福的成分较多,和埃及人的单向死者供物意义不同,中国人的较多向祖灵祈福,请求庇护,视祖灵为一种“力量”,大概由于在佛门传入中国以先,人民并无什么具体地可足以敬拜的“神”存在之故,而不得不将全副精神集中于亡灵上去了。所以中国人的祖灵有时已代替了“神”的地位,几乎握有掌管生死祸福的权力。但一当原为无神论的佛门在隋唐时期兴起了类似拜神的观世音菩萨等信仰后,一向在教门上没依赖的多数人民,便纷纷由人文主义倒向这些佛门的“神”去了。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的祟拜信仰在中国民间普及,实也有其最大原因的!大概越在高度模因的王朝,对亡灵恐惧的成分越少,毋宁说,这时的祭祖含有更多的“亲爱追慕”祖先的观念在内了,人的元意识一开,对死亡以及疾病,不幸等事发生的解释,也和原始人不同,以为自己所爱的父母及亲友虽已死了,那会来向我作祟呢?但是,这不过是一部份人的看法,时至今日,甚至在中国人中间,还隐隐地残留着对亡灵的恐惧。只要一看人死后请和尚道士来驱邪,以及盂兰盆会后急急地设法赶鬼回去等的行事,便知其一斑了。祖先崇拜仪礼的共同点虽不是一式一样,但在族裔间的祖先崇拜仪礼中,是能够发现其共同点的。各族裔间几乎都有祖灵要在某一时期回来的传说,此时子孙们摆设筵席供奉他们。子孙们又都规定在一年中的最适当日期,去死者的坟墓参拜,这些日期大都选在春光明媚、秋高气爽、新酒酿成、秋收前后和年关岁尾等在农耕中重要的节期时。凡欢迎祖灵和亡灵回来享受人间烟火的人们,大都不欢迎这些亡灵就此常住家中不走。祭祖毕后,便速速地用各种方法送亡灵回去,以免他们在家对活人不利?所谓“祓除”的行事都在这时举行。当欢迎亡灵回来时,各族裔间又大都同时举行施饿鬼、与其说是同情这些饿鬼没东西吃,予以安慰,毋宁说是害怕这些凶狠狠的饿鬼因嫉妒亡灵,或妨碍他进入家中,或动手抢东西吃而才另设祭坛的。不单中国和日本有此祭饿鬼,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之例。同时在迎祖和送祖时,各地都少不了“火”这个东西。“火”自古代起便被信有防魔驱邪之力,借着火,诸种食物及道具又能送至诸神或死者手中。对于亡灵,火又有发光照耀离暗入明的功效。故在人死时,在其头和脚旁置灯明,免其在黑暗中行走,当欢迎亡灵回家时,大都用火接他回来,免其走错门路。当送他回去时,又用火。我以为这时的火之功效大都含有驱邪的观念较多。民间习俗的祭祖,以后其一部分常被新起的强力的教门所吸收合并而去,以后只能见其痕迹罢了。例如中国原有的民间祭祖及七月间开闭鬼门关等的传说,被佛门的盂兰盆集聚区吸收,到今日,已有许多人竟弄不清楚那个是佛门,那个是民间信仰了。欧洲的古代祭祖宗习俗大概在以后进入天主教中而成了诸圣节和万灵节了。
但中国还保留着许多风俗习惯,譬如去世后举行隆重丧礼,俗称“白事”。若是家有上岁数老人,儿女便提早预制寿衣、棺材。寿衣也叫老衣,面料主要是绸缎。上身5件,下身4件,或上6下5,件数无限制,但全身必须单数,且上身多下身1件。棺材又叫寿木。最讲究柏木、松木,家境贫寒者也有用槐、楸等杂木的。解放前南部、东部各地,一些富裕者,制作一副棺材需数月时间,雕花绘彩,工艺精细,图有五福捧寿、二十四孝等,用料有“四片瓦”、“八仙”、“十二嘏头”、“十六嘏头”等,数字愈小愈好。提前准备寿衣、棺材,人们并不认为是促其早死或不吉利,而是儿女一片孝心。棺材做成,要举行一定的仪式,主家对工匠要有酬谢,主要亲戚们前来祝贺,并对棺材评头论足。
死者咽气瞬间,先请邻居长者为其整容男剃光头、女梳头,净身,穿寿衣,蒙面,放口含钱银元,入殓时,将钱置于口内。孝子磕头烧纸,放声嚎哭,谓烧“倒头纸”或“断气纸”。北部各地,死者咽气时,孝子在门口为其烧一预先制作的纸马,谓之“烧接气马”,跪者再转而面泣,口呼死者“上马”,意思是让死者乘马归阴或升天。将一公鸡扭歪脖子压于死者肩膀之下,称“扭倒头公鸡”。诸事毕,便将尸体放置铺有干草谷草的门板上,脸苫麻纸,头部放一“守魂”公鸡,地下放纸灰盆,祭食罐,点长明灯,双脚并齐用黄白丝线缠住,以防“走尸”。有的死者手拿白面烧熟的“打狗棒”,手腕戴一串小圆面饼,称“打狗饼”。停尸完,于门首悬挂门纸,称“岁数纸”。此时孝子端水碗,到十字路口烧纸、磕头,为死者“指明路”。要一只羊为“领牲”,意为死者领路,让其毫无牵挂,顺顺当当到“阴府”去,凡本族五服之内亲属,均被告知,前来为死者祭奠。晚辈披麻戴孝,孝子倒趿鞋,昼夜伴尸守灵,身坐干草,有些地方叫“坐草”。孝子还分赴亲戚家,告知下葬日期。这期间,家人们共商后事,选请执事人,请阴阳先生、礼生、择穴打墓、做纸活、订鼓乐手,墓穴选定后,阴阳先生用罗盘定方向,请人破土打墓,东部、南部各地家境富裕者,砖筑墓穴,俗称“箍堂子”。院落中搭灵堂,放置供桌,高置牌位,注明死者仙逝时辰,孝子姓氏等。前来吊唁之亲朋好友供桌前烧纸祭奠。灵堂搭起后要为死者“请灵”,即抬魂。由阴阳手摇铜铃,口中念词,从大门外将死者魂灵请至灵堂。迁坟则须往坟地“请灵”,有的地方,死者入殓,棺材抬放灵堂,则无需“请灵”。家人请纸匠做纸活,纸活完毕,吹鼓手在前吹打,孝子尾随其后,将做好的纸活搬放在灵堂内外,称“迎纸”。纸活有童男童女纸人,金山银山,各式花朵,大小四合院等,根据亲属意愿和经济条件决定。
请灵结束,开始午祭,又叫“上饭”,上祭礼,为死者供饭食。家人献整羊或整猪,族人及亲戚均带祭品供奉在供桌上,烧纸香、叩头、作揖,痛哭。吹鼓手始终吹奏哀乐。待奠祭礼仪完毕,祭品交给事主。外家或娘家来人男为外家,女为娘家,独居一室,之后被请至停尸房中,主家置放酒桌,为其设酒席,执事人斟酒,本族中有威望的长者陪坐,孝子披麻戴孝,齐跪于地,称“下话”。由长子或执事人叙说死者病变,如何治疗,去世时间,埋葬准备情况诸如棺材、寿衣、纸活、杀猪宰羊等事情。外家娘家,人起身验尸,然后上炕,一边喝酒一边简评死者生平及子媳孝逆,子媳平时如对老人有虐待行为。外家娘家人常常借下话之机,提出许多一时难以办到的、苛刻的要求,此时执事人及陪坐者极力从中斡旋,孝子一直跪在地上,尽量忍让。有过白事者,因“下话”不成,致使下葬推迟数日,亲戚吃住多日不得散去。俗语说“死人不张口,一天吃几斗”,就是指此。
破狱是为死者赎罪超度的一种仪式。意在使死者入地狱免遭受苦,顺利通过“奈何桥”与“冥间人”同享其乐。仪式十分繁琐,用棍、绳、面灯等搭一座“狱城”,狱城有东西南北中5门,城门贴有各种对联条幅和咒符,阴阳先生领头打、念、唱,吹鼓手尾随其后吹奏哀乐,孝子1人持引魂幡相跟,其他孝子雁行排列,游遍5门。“破狱”后,引亡人过“奈何桥”,即在大门搭一“桥”,孝子持引魂幡跪过“桥”,边过边叫,此后是施食,多在晚上举行,给神鬼一些偿饭。意思是此时有阳间人到阴间,祈求得到神鬼关照,不要刁难。阴阳先生念经,孝子跪地,不断烧纸、焚香,给四方撒一些五谷杂食。阴阳所念经卷为《施食经》,内容多是替死者歌功颂德,教化人们多行孝积德,莫忘父母养育之恩。
“祭食”、“上祭饭”、或者叫“游食”。是整个丧事中最严肃、也最热闹的场面。祭饭有娘舅一献,孝子一献,家门一献。祭饭前,死者所有晚辈按辈数大小,依次跪在院子,留开人行空隙,由娘家主持,拉来孝子献的猪或羊,先烧黄裱,后“领牲”。所谓“领牲”,就是用冷水浇猪、羊的脊背,待其发抖,则认为“领了”。不发抖,则认为死者有牵挂之事,便要许愿,直到“领了”为止。领牲之猪、羊多宰杀献祭。“领牲”一完,由“礼生”领唱礼歌。礼生即礼宾先生,由有学问过去礼生最低也是秀才出身,有威望,见多识广的人担任。礼生身着长衫,随着一声“孝子吊孝”的高唱,顿时哭声大作,妇女们边诉边哭,犹如一曲挽歌。随着哭声,唢呐齐鸣,开始上祭饭。吹鼓手前边行,孝子端祭饭绕人空隙转来转去,手舞足蹈,高声唱叫,此为“祭食”。孝子行三叩九拜大礼,直至将祭饭一一送到灵前,“上祭食”花费时间长,至午夜方休。十、撒路灯出殡前夕,所有孝子在吹鼓手引导下,前往坟地燃灯祭奠,一路走一路撒灯,路灯由近及远,旧时路灯多用荞面或杂面捏成盅状,注入麻油,用棉花搓成捻子点燃,后来多用煤油浸泡好的粉笔替代,或者用煤油浸泡煤块替代,之后是入殓也叫“沉酣”,意即亡者睡去了。
入殓是丧葬中极为隆重的仪式。入殓前,孝子、亲戚等在哀乐声中依次叩拜烧纸,在娘、舅家人的监视下,棺内铺褥子、放枕头、铺黄白纸,放7枚铜钱,北部一些地方放同岁数相等的铜钱,东部及南部用白面捏烧的如银元大小的圆饼叫“岁数钱”,置与年龄相等的“岁数钱”。尸体仰放棺内,将棉花、柏枝,还有死者生前爱物等放入殉葬。孝子最后瞻仰死者遗容后,随即盖棺,便不再打开。入殓时间,解放前各地不一,有的死去第二天入殓,不即刻发丧,停放一天,有的则是出灵前入殓。
出灵发丧,阴阳手摇铜铃,念咒符,用桃条狠劲抽打公鸡,待鸡发出鸣叫即扔出,此称“起殃”。孝子取来灵前纸灰盆连同灰在棺材头摔碎,抬棺材的队伍前有一个扛引魂幡的人,由逝者的长孙或同族中的长孙或孝子直接担任。解放前人民重视子孙延绵,世代相传。孝子还有儿媳,身着孝服,腰缠麻绳,拉扶“长缟”1条10余公尺长白布带,在鼓乐声中,八人抬棺木,向坟地进发,一路不能停歇。男女孝子皆往坟地送葬,有的地方则只允许男孝子前往,女孝子送至大门即返回。出灵时,主家将死者枕头、坐草等放在大门外烧化。路过邻里门前,家家燃放一堆火,意在“避邪”。还要抛撒纸钱,直至坟地,叫“撒买路钱”。
最后是下葬,灵棺徐徐放入穴内,推入洞中。阴阳下穴用罗盘测定方位,称“坐字”,并安放上记死者生辰八字,生死日期,占阴坐字的“墓砖”,画五雷咒符的“五雷瓦”,镇风水,保吉祥。诸事完毕,孝子在墓穴内点灯,放“祭食罐”,罐内放面鸡、面狗,然后穴口用干草捆填土封住,留一小口,众人一齐往坑内填土,填至小口处,点燃干草把一勺清油烧热,倒往墓洞,迅速用土封严,称“呛坑”。填土累了将工具扔下,另一人拾起继续填,不能交接工具。墓坑将要填平,阴阳先生持引魂幡口中念词,在空中挥舞招动,称“招魂”,然后插在墓坑正中,众人继续填土,一孝子背对引魂幡,将埋入土中的杆一节节拔起,坟堆堆得滚圆冒尖方止。后将坟场周围人踪扫尽,将做好的所有纸人在坟前烧化,孝子们手中的哭丧棍插于坟堆前。下葬归来,大门口放一盆水,盆内放置切面刀或菜刀,凡进门者皆将盆中刀子翻动一下。下葬当天主家便以酒席招待宾客及帮忙者。当晚孝子去坟地“送火”。至此,繁琐的葬礼方告结束。建国后,葬礼程序简化。但有些地方,尤其是农村,旧俗有所复活。
如果老人去世头3年,儿孙们为之举行一系列祭祀活动。从亡故之日起以7天计数,“头七”、“二七”、“三七”……直至第49天为“终七”或“七七”。每逢七日,儿孙要到坟地上供、烧纸。“三七”、“百日”、“周年”、“三年”均设灵堂,亲友前来祭奠。“三周年”较为隆重,除孝纳吉,杀猪宰羊,请客送礼。父母之丧,持服3年,忌着华丽衣服。3年内贴春联,只是黄、绿色,忌用红色。3年中,逢节必上坟,祭奠较多。建国后,移风易俗,父母丧后,儿孙辈臂戴黑纱,以示纪念。民间有“点主”一事,也为祭祀范畴。本族同辈全部谢世后,宗族要为他们“传影”或入“家谱”,举行规模盛大的祭祀活动,请主官、礼宾、阴阳。主官须前朝举人或举人之子担任。礼宾先生,有地方称“礼生”,须秀才出身。届时,将先祖之灵由阴阳先生从坟地一一“请”回,书写牌位供奉,其礼仪同葬礼大同小异。牌位上书“×××之神主”,但“神”字短一竖,“主”字缺一点,由主官用朱砂或亡者子孙之血在“神主”上添竖加点,孝子抱木牌于主房之内。主官还须将逝者的姓名写在族谱上或者画像。“礼宾”当司仪写祭文。事毕,阴阳以钱为酬;送主官猪1头;送礼宾肉1块。
“点主”规模大,耗费钱财多,一般贫寒小户不敢问津,过去只有大户富族才操办“点主”白事。旧时人口众多的大户家族均建有祖祠,称“祠堂”,专供奉先祖列宗之影像、牌位或家谱,每年族户轮流筹备祭品,于春节或清明进行祭祖活动。因为朝廷不断进行丧葬变法,旧的葬礼大为简化,守孝3年不复存在,“家庙”、“祠堂”改成学校。建国后,20世纪80年代,旧俗又在农村出现。毕竟是传统所在。正如佛门传入中国后,为在中国扎根立足,采取了“让步政策”,使其与中国模因相结合。却也给了别有用心之徒兴风作浪的可乘之机!”
(本章完)
在内。“教门研究”第三之一“关于盂兰盆经”,在异译“报恩奉盆经”中单说“尽世甘美以供养众僧”,并无“以着盆中”之语。再者。此异译本用结语“目莲比丘一切众欢喜奉行”,“盂兰盆经”虽也用结语“此大会大菩萨皆大欢喜,而目莲悲啼声释然除灭,是时目莲之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切饿鬼之苦”。但在此经的形式的结语完毕后,又再复述道:“尔时目莲复白佛言,……以尽世甘美安盂兰盆中”等语。原来在中国的佛门中,曾出现了许多由无名氏写成的不合佛门宗旨的经典天竺的佛经除论藏外,也是没有作者名字的,这些东西的内容大都调和妥协了三教和民间信仰,佛门称此为“伪经”。在东晋前已有伪经廿六部三十卷,以后历朝历代,伪经仍是有增无减,越来越多,甚至当唐代时有门佺、智升等僧侣出来整理,辨别真伪。当唐贞观年间,已有伪经四百余部,一千五百余卷之多了详情请参阅拙着“佛门学研究”第五章第五节之二。虽然今日大多数的日本佛门先贤认盂兰盆经为伪经,非天竺原有之物,但中国大多佛门徒们仍不加以研究,以此经为“正典”,且作为盂兰盆会的根据。此经或由天竺僧侣和中国僧侣共同合着而成,或由精通梵文的中国僧侣所著亦未一定。“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亿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之恩。”毕竟,释迦牟尼的教团是纯粹的修持者的集合,与偶像崇拜毫无一点关系,这是由于跟随佛陀的人们其真诚的教门态度所致,能保持了这纯粹也是由于古代的王朝环境所造成。原来,天竺人或个人或王朝,在各种机会中需要教门仪礼,如缺少了则简直不能活。为这个目的而有了世袭的职业的教门家婆罗门。因此,在教门仪礼上,佛门僧根本没被人请求过。”
所谓数典忘祖,是因为在释迦的原始佛门教团中是严禁为死者举行教门仪礼的,但自佛陀死去后,后世的无神论的理论到底满足不了信多神多鬼的天竺人民的需要,有关死的仪礼也逐渐钻进到佛门教团中来了。但无论如何,没有什么客观的证据,能证明在释迦的教团中曾举行过像中国的盂兰盆会的痕迹。在天竺古时,就有这一种的祭典是发源于释迦佛降生以前的,意义是庆祝平安,就是在雨期中已平安度过,而又要进入干季,要开始活动的庆祝按天竺旧四月起至七月止为雨期,而在佛在世时再加入阿难说请看盂兰盆经,及目莲说,而形成为盂兰盆会的行事,是申明佛的孝道及施舍供佛及僧的法要,用盆盛五果百味及种种日用品送给僧伽的节分,其用意是在舍悭贪及孝养父母为宗旨,这个行事流传到我们中国来,其目的就变相了。”假定在天竺曾有过此节,并也有此盂兰盆经,但这个根本和今日中国的盂兰盆会的性质迥然不同,已经离这部“正典”十万八千里远了,这个行事的“变相”似乎也太厉害了!与其美其名曰“变相”,毋宁老实地说盂兰盆经和盂兰盆会是迎合了中国人的骨口,都是在中国诞生的东西为妙!民间所传祖灵和亡灵回来的信仰是与佛门无关的,每年七月初一起至月底止开鬼门放鬼出来受人间供养,此种俗说根本与佛门无关……。这到底是古来的民间信仰,不应推到佛门身上去的。
但佛门自唐代后即顺水推舟,为了适应一般人民之需要,而竟靠着这盂兰盆经为本,拉拢了民间开闭鬼门的传说,在七月十五日大行其各种所谓救度死人的祭礼了。说也可怜之极,时至今日,大多数中国人还都被蒙在鼓里,每逢盂兰盆会时,照例延请僧侣为亡魂超度部份佛僧虽知这种超度无用,但都将错就错,以博得生活费用,但竟做梦也想不到这个原与佛门无关,不单祖先和故人之灵不能从地狱被救出来,自己还白费一大堆心血与金钱呢!今日不少僧侣大都解释替死人念经,不是为要超度死人,而是要死者的亲友藉此更精进于佛道,以致获得解脱,但一般人民却并不如此想,既不为死人,何必要花钱请人念经呢?盂兰盆会在中国开始于梁武帝大同四年五三八年,相传在同泰寺最初陈设盂兰盆斋,当初唐时,此法已广及官民之间。有据可查的我国盂兰盆会起源,是在唐代宗大历元年七六六年,七月十五日赐盂兰盆于章敬寺举行兰盆圣会为盂兰盆会的起源。梁朝高僧宗怀说:“荆楚岁事记所记,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于本日举行盆会”。梁朝起自五○二年至五五七年。属南北朝皇朝,离唐代宗约有二百余年,“七月丙戍,内出戍兰会赐章敬寺,设七庙神座,书尊号于幡上,百官迎谒于光顺门,自是岁以为常。”这个七月系指唐代宗大历元年七六六年的七月––龚,佛门密教僧不空金刚着眼于景教的为死人祈禳,而于七六六年开始了为死者法会,盂兰盆会亦于是时开始。在梁朝时在佛门寺院中也许曾举行过盂兰盆会亦末一定,但根本没受人注意。直到唐朝才受太宗所鼓励,先施行于各宫观,然后才逐渐普遍于民间的,此时也许已是宋代了。唐朝的皇帝虽然对各教门包括景教祅教等在内,宽大为怀,但各教门似都已成了帝室的御用品,各教门都要为皇帝祈福。当七四二年天宝初年时,唐玄宗曾令大将军高力士到景教寺院中供奉了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等五代帝王的肖像。玄宗重儒教亦尊重祖先且亦为自已幸福,故有此举,在当时长安的寺院大概也供奉了帝室的肖像。四年后,七四六年天宝五年,密教僧不空金刚从天竺等国带来了约有五百余部的密教经论至长安后,更替佛门增加了神秘的咒术。当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时,不空在大兴寺大建道场,举行息灾增益之法事,并祈禳郡凶除灭及圣寿无疆。肃宗后即代宗,替死人祈禳的宗旨在此时业经成熟,如果没有不空金刚传来神秘莫测,多神多鬼的密教宗旨,说不定盂兰盆会不致于在中国如此盛行了。因在唐代最有势力的天台宗和禅宗的教义,都是和中国盂兰盆会的内容水火不兼容的。至于不空金刚从景教学得替死人祈禳,而后开始了盂兰盆会的学说,是极有研究价值的。要言之,我们现在或可说,盂兰盆会的祭典起于唐朝,普遍于宋代,大概是不会错得太厉害的。此盂兰盆会之始离开佛门初入中国时已过去了六百年左右据佛门说,在纪元六七年佛门入华,至少在这段漫漫的长日子中,我们的祖先是不知道什么盂兰盆会的。汉代以前当然不必说了,当然他们根本没在七月十五日请过僧侣,为自己的祖灵和亡灵超度过。
但我只是记得小时候,师兄和我一起过的“落苏节”,我们孩童们最关心的还是落苏灯。所谓的落苏灯,就是在落苏当中挖一个洞,里面插上一根小蜡烛,便成了一盏落苏灯。孩童们聚在一起,比谁的落苏大,比谁的灯儿亮,或追逐、或雀跃、或欢叫,或嬉闹,走家串户,忽有一阵风吹过,如吹灭了其中的灯儿,笑声中就会爆起一阵惶急的哭叫。其时,老公公、老婆婆们在门前空旷的场院内用香插成“天”、“地”、“福”、“寿”,等等。每个字足有桌子般大,口中不住地祈祷看“敬天”、“敬地”之类的话语。晚风中,万头攒动,似漫天星光,时有酣畅的笑声远远地飘开去,仿佛平静湖面中漾开的涟漪。夜色中弥漫着万家灯火的温馨与眷恋。因此,我们或可说,今日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是由儒家、丹道、佛门、古来民间信仰,以及其它各种传说附会等携手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从“神秘学”立场来看,也许是一种最复杂多端的祖先崇拜和亡灵崇拜的形态了。
古代世界各地的人民,连中国人也在内,为什么要崇拜祖先或亡灵呢?关于这个问题,按照近代才有的新心理学说,古代的人民对于睡眠中的梦见与远地亲友会面,以及癫瘑或是令生起失神状态的疾病,或其它的精神病患等,都信是由于**内的另一种灵体活动所致。古代人对于死更是觉得神秘莫测,不可思议,如不是灵体离开了**而是什么呢?这种种的思考促使产生了灵魂和精灵等宗旨。在原始民中所信仰的神灵的来临,神灵的感应,驱邪,和禁忌等的现象,也随着而生。澳洲的土人中相信孩子是精灵的作为所致。在中国民间流传说不孝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女和恶妻等都是由某种恶灵投胎,同自己报复而来的。在旧记有一个灵魂曾投胎数次,而成为某人某人,这都已含有了佛门的轮回宗旨在内了。一俟原始民相信有精灵存在于宇宙以后,对于祖灵和死灵的崇拜亦随着而起了。原来,最原始的原始民,相信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鱼虫禽兽等都是有能力的东西,人民均直接跪拜之,此时尚不能分别出物与灵的存在。以后稍稍进步一点,原始民不再直接拜这些东西,而是崇拜在于这些东西或一部份,里面或后面的“灵体”了,此曰“偶像崇拜”。据当原始民有了能够分别出“灵”和“物”的意识,将精灵从万物有灵崇拜抽出,予以单独或集体崇拜以后,便产生了祖灵和亡灵的崇拜了。说也稀奇,有高度模因的中国,时至今日,在不少人民中还保留着这个属于原始民的咒物崇拜,大山巨河、奇树怪石,以及死者的遗骨……等等,莫不香火隆盛,广受敬拜。
同时古代人民大都对死者怀着恐惧的意识,他们以为亡灵是在嫉妒活人的,亡灵要加害活人,常常作祟的。凡一切的疾病痛苦以及遭遇不幸的事件等都系亡灵在背后捣乱,作祟所致,再如碰到旱魃、水灾及凶年时,亦相信是某种精灵在大发雷霆的结果。天竺的外道迦罗鸠驮迦旃延竟主张当“自在天”快乐时,众生快乐,“自在天”发怒时,众生苦恼,一切祸福都系“自在天”所作所为,特别是碰到不自然而死去的灵如被杀、自杀、突然死去,都成为恶灵,恶灵不单要加害生前的对方,更会害及第三者,因他不满意自己死去的缘故。由于害怕,恐惧亡灵作崇加害,活人于是便不得不设法讨好,献媚亡灵,供奉食物等等,以求安全。这不单为死者有东西吃喝,实在是为了活人自己安全幸福之故。当人死去,出棺以后,即刻用盐撒遍房内全地,并用扫把清扫屋子,请祭司和尚道士等等,作法驱邪等活动都被信是由于嫌恶亡灵惧怕亡灵再回来之故。当棺材自家中被抬至坟场时,常是要在街上东转西绕,然后才去坟场,这也是怕亡灵认得路再回老家之故。在原始民中,甚至今日的若干地方,亡灵大都被想成是污秽的,可怕的。
当然祖灵和亡灵虽是可怕的,甚至污秽的,但却是值得爱慕的,死后经过一段时期,亡灵便失去了个性而变成“祖灵”,以后便成了家庭和乡土的守护神,保佑着子孙们的幸福和安全。每逢一定时候,亡灵要回来,其时,子孙们预备吃喝之物,供奉祖灵而使他们得到快乐。这时候的祖灵已变成了一种“力量”,对人们有益了。子孙们每逢远行他方,或制定新的未来计划,或遇到突发之事不能贸然予以解决之时,往往便向这个“力量”祈求庇护、指导与乞赐善策。在中国人的祭祖仪式中,含有这个祈福的成分较多,和埃及人的单向死者供物意义不同,中国人的较多向祖灵祈福,请求庇护,视祖灵为一种“力量”,大概由于在佛门传入中国以先,人民并无什么具体地可足以敬拜的“神”存在之故,而不得不将全副精神集中于亡灵上去了。所以中国人的祖灵有时已代替了“神”的地位,几乎握有掌管生死祸福的权力。但一当原为无神论的佛门在隋唐时期兴起了类似拜神的观世音菩萨等信仰后,一向在教门上没依赖的多数人民,便纷纷由人文主义倒向这些佛门的“神”去了。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的祟拜信仰在中国民间普及,实也有其最大原因的!大概越在高度模因的王朝,对亡灵恐惧的成分越少,毋宁说,这时的祭祖含有更多的“亲爱追慕”祖先的观念在内了,人的元意识一开,对死亡以及疾病,不幸等事发生的解释,也和原始人不同,以为自己所爱的父母及亲友虽已死了,那会来向我作祟呢?但是,这不过是一部份人的看法,时至今日,甚至在中国人中间,还隐隐地残留着对亡灵的恐惧。只要一看人死后请和尚道士来驱邪,以及盂兰盆会后急急地设法赶鬼回去等的行事,便知其一斑了。祖先崇拜仪礼的共同点虽不是一式一样,但在族裔间的祖先崇拜仪礼中,是能够发现其共同点的。各族裔间几乎都有祖灵要在某一时期回来的传说,此时子孙们摆设筵席供奉他们。子孙们又都规定在一年中的最适当日期,去死者的坟墓参拜,这些日期大都选在春光明媚、秋高气爽、新酒酿成、秋收前后和年关岁尾等在农耕中重要的节期时。凡欢迎祖灵和亡灵回来享受人间烟火的人们,大都不欢迎这些亡灵就此常住家中不走。祭祖毕后,便速速地用各种方法送亡灵回去,以免他们在家对活人不利?所谓“祓除”的行事都在这时举行。当欢迎亡灵回来时,各族裔间又大都同时举行施饿鬼、与其说是同情这些饿鬼没东西吃,予以安慰,毋宁说是害怕这些凶狠狠的饿鬼因嫉妒亡灵,或妨碍他进入家中,或动手抢东西吃而才另设祭坛的。不单中国和日本有此祭饿鬼,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之例。同时在迎祖和送祖时,各地都少不了“火”这个东西。“火”自古代起便被信有防魔驱邪之力,借着火,诸种食物及道具又能送至诸神或死者手中。对于亡灵,火又有发光照耀离暗入明的功效。故在人死时,在其头和脚旁置灯明,免其在黑暗中行走,当欢迎亡灵回家时,大都用火接他回来,免其走错门路。当送他回去时,又用火。我以为这时的火之功效大都含有驱邪的观念较多。民间习俗的祭祖,以后其一部分常被新起的强力的教门所吸收合并而去,以后只能见其痕迹罢了。例如中国原有的民间祭祖及七月间开闭鬼门关等的传说,被佛门的盂兰盆集聚区吸收,到今日,已有许多人竟弄不清楚那个是佛门,那个是民间信仰了。欧洲的古代祭祖宗习俗大概在以后进入天主教中而成了诸圣节和万灵节了。
但中国还保留着许多风俗习惯,譬如去世后举行隆重丧礼,俗称“白事”。若是家有上岁数老人,儿女便提早预制寿衣、棺材。寿衣也叫老衣,面料主要是绸缎。上身5件,下身4件,或上6下5,件数无限制,但全身必须单数,且上身多下身1件。棺材又叫寿木。最讲究柏木、松木,家境贫寒者也有用槐、楸等杂木的。解放前南部、东部各地,一些富裕者,制作一副棺材需数月时间,雕花绘彩,工艺精细,图有五福捧寿、二十四孝等,用料有“四片瓦”、“八仙”、“十二嘏头”、“十六嘏头”等,数字愈小愈好。提前准备寿衣、棺材,人们并不认为是促其早死或不吉利,而是儿女一片孝心。棺材做成,要举行一定的仪式,主家对工匠要有酬谢,主要亲戚们前来祝贺,并对棺材评头论足。
死者咽气瞬间,先请邻居长者为其整容男剃光头、女梳头,净身,穿寿衣,蒙面,放口含钱银元,入殓时,将钱置于口内。孝子磕头烧纸,放声嚎哭,谓烧“倒头纸”或“断气纸”。北部各地,死者咽气时,孝子在门口为其烧一预先制作的纸马,谓之“烧接气马”,跪者再转而面泣,口呼死者“上马”,意思是让死者乘马归阴或升天。将一公鸡扭歪脖子压于死者肩膀之下,称“扭倒头公鸡”。诸事毕,便将尸体放置铺有干草谷草的门板上,脸苫麻纸,头部放一“守魂”公鸡,地下放纸灰盆,祭食罐,点长明灯,双脚并齐用黄白丝线缠住,以防“走尸”。有的死者手拿白面烧熟的“打狗棒”,手腕戴一串小圆面饼,称“打狗饼”。停尸完,于门首悬挂门纸,称“岁数纸”。此时孝子端水碗,到十字路口烧纸、磕头,为死者“指明路”。要一只羊为“领牲”,意为死者领路,让其毫无牵挂,顺顺当当到“阴府”去,凡本族五服之内亲属,均被告知,前来为死者祭奠。晚辈披麻戴孝,孝子倒趿鞋,昼夜伴尸守灵,身坐干草,有些地方叫“坐草”。孝子还分赴亲戚家,告知下葬日期。这期间,家人们共商后事,选请执事人,请阴阳先生、礼生、择穴打墓、做纸活、订鼓乐手,墓穴选定后,阴阳先生用罗盘定方向,请人破土打墓,东部、南部各地家境富裕者,砖筑墓穴,俗称“箍堂子”。院落中搭灵堂,放置供桌,高置牌位,注明死者仙逝时辰,孝子姓氏等。前来吊唁之亲朋好友供桌前烧纸祭奠。灵堂搭起后要为死者“请灵”,即抬魂。由阴阳手摇铜铃,口中念词,从大门外将死者魂灵请至灵堂。迁坟则须往坟地“请灵”,有的地方,死者入殓,棺材抬放灵堂,则无需“请灵”。家人请纸匠做纸活,纸活完毕,吹鼓手在前吹打,孝子尾随其后,将做好的纸活搬放在灵堂内外,称“迎纸”。纸活有童男童女纸人,金山银山,各式花朵,大小四合院等,根据亲属意愿和经济条件决定。
请灵结束,开始午祭,又叫“上饭”,上祭礼,为死者供饭食。家人献整羊或整猪,族人及亲戚均带祭品供奉在供桌上,烧纸香、叩头、作揖,痛哭。吹鼓手始终吹奏哀乐。待奠祭礼仪完毕,祭品交给事主。外家或娘家来人男为外家,女为娘家,独居一室,之后被请至停尸房中,主家置放酒桌,为其设酒席,执事人斟酒,本族中有威望的长者陪坐,孝子披麻戴孝,齐跪于地,称“下话”。由长子或执事人叙说死者病变,如何治疗,去世时间,埋葬准备情况诸如棺材、寿衣、纸活、杀猪宰羊等事情。外家娘家,人起身验尸,然后上炕,一边喝酒一边简评死者生平及子媳孝逆,子媳平时如对老人有虐待行为。外家娘家人常常借下话之机,提出许多一时难以办到的、苛刻的要求,此时执事人及陪坐者极力从中斡旋,孝子一直跪在地上,尽量忍让。有过白事者,因“下话”不成,致使下葬推迟数日,亲戚吃住多日不得散去。俗语说“死人不张口,一天吃几斗”,就是指此。
破狱是为死者赎罪超度的一种仪式。意在使死者入地狱免遭受苦,顺利通过“奈何桥”与“冥间人”同享其乐。仪式十分繁琐,用棍、绳、面灯等搭一座“狱城”,狱城有东西南北中5门,城门贴有各种对联条幅和咒符,阴阳先生领头打、念、唱,吹鼓手尾随其后吹奏哀乐,孝子1人持引魂幡相跟,其他孝子雁行排列,游遍5门。“破狱”后,引亡人过“奈何桥”,即在大门搭一“桥”,孝子持引魂幡跪过“桥”,边过边叫,此后是施食,多在晚上举行,给神鬼一些偿饭。意思是此时有阳间人到阴间,祈求得到神鬼关照,不要刁难。阴阳先生念经,孝子跪地,不断烧纸、焚香,给四方撒一些五谷杂食。阴阳所念经卷为《施食经》,内容多是替死者歌功颂德,教化人们多行孝积德,莫忘父母养育之恩。
“祭食”、“上祭饭”、或者叫“游食”。是整个丧事中最严肃、也最热闹的场面。祭饭有娘舅一献,孝子一献,家门一献。祭饭前,死者所有晚辈按辈数大小,依次跪在院子,留开人行空隙,由娘家主持,拉来孝子献的猪或羊,先烧黄裱,后“领牲”。所谓“领牲”,就是用冷水浇猪、羊的脊背,待其发抖,则认为“领了”。不发抖,则认为死者有牵挂之事,便要许愿,直到“领了”为止。领牲之猪、羊多宰杀献祭。“领牲”一完,由“礼生”领唱礼歌。礼生即礼宾先生,由有学问过去礼生最低也是秀才出身,有威望,见多识广的人担任。礼生身着长衫,随着一声“孝子吊孝”的高唱,顿时哭声大作,妇女们边诉边哭,犹如一曲挽歌。随着哭声,唢呐齐鸣,开始上祭饭。吹鼓手前边行,孝子端祭饭绕人空隙转来转去,手舞足蹈,高声唱叫,此为“祭食”。孝子行三叩九拜大礼,直至将祭饭一一送到灵前,“上祭食”花费时间长,至午夜方休。十、撒路灯出殡前夕,所有孝子在吹鼓手引导下,前往坟地燃灯祭奠,一路走一路撒灯,路灯由近及远,旧时路灯多用荞面或杂面捏成盅状,注入麻油,用棉花搓成捻子点燃,后来多用煤油浸泡好的粉笔替代,或者用煤油浸泡煤块替代,之后是入殓也叫“沉酣”,意即亡者睡去了。
入殓是丧葬中极为隆重的仪式。入殓前,孝子、亲戚等在哀乐声中依次叩拜烧纸,在娘、舅家人的监视下,棺内铺褥子、放枕头、铺黄白纸,放7枚铜钱,北部一些地方放同岁数相等的铜钱,东部及南部用白面捏烧的如银元大小的圆饼叫“岁数钱”,置与年龄相等的“岁数钱”。尸体仰放棺内,将棉花、柏枝,还有死者生前爱物等放入殉葬。孝子最后瞻仰死者遗容后,随即盖棺,便不再打开。入殓时间,解放前各地不一,有的死去第二天入殓,不即刻发丧,停放一天,有的则是出灵前入殓。
出灵发丧,阴阳手摇铜铃,念咒符,用桃条狠劲抽打公鸡,待鸡发出鸣叫即扔出,此称“起殃”。孝子取来灵前纸灰盆连同灰在棺材头摔碎,抬棺材的队伍前有一个扛引魂幡的人,由逝者的长孙或同族中的长孙或孝子直接担任。解放前人民重视子孙延绵,世代相传。孝子还有儿媳,身着孝服,腰缠麻绳,拉扶“长缟”1条10余公尺长白布带,在鼓乐声中,八人抬棺木,向坟地进发,一路不能停歇。男女孝子皆往坟地送葬,有的地方则只允许男孝子前往,女孝子送至大门即返回。出灵时,主家将死者枕头、坐草等放在大门外烧化。路过邻里门前,家家燃放一堆火,意在“避邪”。还要抛撒纸钱,直至坟地,叫“撒买路钱”。
最后是下葬,灵棺徐徐放入穴内,推入洞中。阴阳下穴用罗盘测定方位,称“坐字”,并安放上记死者生辰八字,生死日期,占阴坐字的“墓砖”,画五雷咒符的“五雷瓦”,镇风水,保吉祥。诸事完毕,孝子在墓穴内点灯,放“祭食罐”,罐内放面鸡、面狗,然后穴口用干草捆填土封住,留一小口,众人一齐往坑内填土,填至小口处,点燃干草把一勺清油烧热,倒往墓洞,迅速用土封严,称“呛坑”。填土累了将工具扔下,另一人拾起继续填,不能交接工具。墓坑将要填平,阴阳先生持引魂幡口中念词,在空中挥舞招动,称“招魂”,然后插在墓坑正中,众人继续填土,一孝子背对引魂幡,将埋入土中的杆一节节拔起,坟堆堆得滚圆冒尖方止。后将坟场周围人踪扫尽,将做好的所有纸人在坟前烧化,孝子们手中的哭丧棍插于坟堆前。下葬归来,大门口放一盆水,盆内放置切面刀或菜刀,凡进门者皆将盆中刀子翻动一下。下葬当天主家便以酒席招待宾客及帮忙者。当晚孝子去坟地“送火”。至此,繁琐的葬礼方告结束。建国后,葬礼程序简化。但有些地方,尤其是农村,旧俗有所复活。
如果老人去世头3年,儿孙们为之举行一系列祭祀活动。从亡故之日起以7天计数,“头七”、“二七”、“三七”……直至第49天为“终七”或“七七”。每逢七日,儿孙要到坟地上供、烧纸。“三七”、“百日”、“周年”、“三年”均设灵堂,亲友前来祭奠。“三周年”较为隆重,除孝纳吉,杀猪宰羊,请客送礼。父母之丧,持服3年,忌着华丽衣服。3年内贴春联,只是黄、绿色,忌用红色。3年中,逢节必上坟,祭奠较多。建国后,移风易俗,父母丧后,儿孙辈臂戴黑纱,以示纪念。民间有“点主”一事,也为祭祀范畴。本族同辈全部谢世后,宗族要为他们“传影”或入“家谱”,举行规模盛大的祭祀活动,请主官、礼宾、阴阳。主官须前朝举人或举人之子担任。礼宾先生,有地方称“礼生”,须秀才出身。届时,将先祖之灵由阴阳先生从坟地一一“请”回,书写牌位供奉,其礼仪同葬礼大同小异。牌位上书“×××之神主”,但“神”字短一竖,“主”字缺一点,由主官用朱砂或亡者子孙之血在“神主”上添竖加点,孝子抱木牌于主房之内。主官还须将逝者的姓名写在族谱上或者画像。“礼宾”当司仪写祭文。事毕,阴阳以钱为酬;送主官猪1头;送礼宾肉1块。
“点主”规模大,耗费钱财多,一般贫寒小户不敢问津,过去只有大户富族才操办“点主”白事。旧时人口众多的大户家族均建有祖祠,称“祠堂”,专供奉先祖列宗之影像、牌位或家谱,每年族户轮流筹备祭品,于春节或清明进行祭祖活动。因为朝廷不断进行丧葬变法,旧的葬礼大为简化,守孝3年不复存在,“家庙”、“祠堂”改成学校。建国后,20世纪80年代,旧俗又在农村出现。毕竟是传统所在。正如佛门传入中国后,为在中国扎根立足,采取了“让步政策”,使其与中国模因相结合。却也给了别有用心之徒兴风作浪的可乘之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