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爱谁谁[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憋屈了一辈子,关素衣索性敞开胸怀,想干什么干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否则岂不浪费重活一世的机会,岂不愧对神佛垂怜?她飒然一笑,继续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儒家学者奉为圭臬的处世准则。由此可见,他们并不反感做官,甚至于在积极谋求职位。然,孔圣周游列国数十年,一生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意图将自己的思想运用到治国中去。但他一生只当过一次官,即鲁定公九年至十三年,短短五年便免冠而去,这是为何?”
“为何?”
外族大汉眼巴巴地看过来,惹得关素衣轻笑,“因为他的学说不合时宜,可修身齐家,却难治国平天下。弟子请学稼,子曰焉用稼,于是久而久之,儒生多以读书为荣,劳作为耻;遇见临阵脱逃的士兵,听说对方要回家尽孝,侍奉父母,他非但不追究刑责,反倒大加赞赏,倘若宣扬出去,只会令逃跑的士兵越来越多,终致边关无人抵御外悔。不劳作,焉有饭吃?不御敌,焉有命活?这样的官员哪个皇帝敢用,也不怕三五年过去将邦国治成一片赤地,而满街都是之乎者也的儒生,临到对敌、劳作,呼啦啦一下全跑光,美其名曰回家尽孝,这叫上头怎么说?”
圣元帝深以为然地点头。
关素衣继续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学者的劣根性,早已暗藏在这句哲言中。天下通达,圣主贤明,于是儒生就都跑出来当官;世道黑暗、昏君祸国,于是儒生就都躲起来保全自己。这便是他们的处世之道,美其名曰‘明哲保身、进退自如’。然,倘若人人都像他们那样只顾保全自己,不顾天下苍生,战乱如何平息,邦国如何一统,政治如何昌明,生活如何安定?正因为有那千千万万挺身而出的义士,洒热血抛头颅的兵将,辛苦耕作的农夫,采桑种麻的村妇,甚至于屠戮满城的枭雄,才有了诸侯覆灭,战乱止息,魏国建立,才有了我们现在和平安定的生活。”
“好,说的好!”秦凌云端起酒杯,畅快大笑,“就凭你这番话,咱们当浮一大白!儒家小儿嘴上说得好听,实则懦弱无能,没有担当,偏又酷爱争权夺利,一个二个全他娘的是伪君子。”
圣元帝听入了迷,正慢慢咀嚼这些话,却又闻关素衣冷道,“侯爷莫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儒家学派虽说盛产伪君子,但也有真正忧国忧民的仁人义士,譬如我祖父和父亲。”沾了一点茶水润喉,她话锋陡然一转,“论平等清明,儒家不如法家,论兼爱天下,儒家不如墨家,论保卫邦国,儒家不如兵家……但儒家却有一点,是诸子百家难以企及的,亦是皇上最为推崇的,单凭这点,便足以令他做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决定。”
“哦,哪一点?”圣元帝呼吸微窒,人也凑近了些,目光灼灼地盯着眼前看不清容貌的女子。
“若说法家是帝王之术,那么儒家便是御民之术,或者说愚民之术更为贴切。儒家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以宗族礼法、仁义道德加以约束,以中庸、宽和、博爱加以驯化,主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温良恭谦。久而久之,子不敢犯父,妻不敢犯夫,庶不敢犯嫡,幼不敢犯长,下不敢犯上,臣不敢犯君,于是四海平定,家国安宁。反观法家,主张以利诱之,以害驱之,以权压之,君王不敢相信臣下、妻妾、儿女、兄弟,故时时加以戒备;诸人亦不敢相信君王,总也免不了猜忌。天长日久,君王以暴·政相压,臣下以反叛还之,偌大邦国顷刻间分崩离析。法家的军国主义与君王集权,的确利于壮大实力,但也很容易反噬。君王集权本为法家思想的核心,恰恰也是它不可恒久的弊病,若披上儒家‘君轻民贵’的仁爱外衣,便能尽揽民心,稳固社稷。所以无论是法治还是仁治,都太过片面,二者融合,辅以外儒而内法,方为治国之上上策。”
圣元帝心脏狂跳起来,锐利的目光恨不能把黑纱灼穿一个大洞,将女子此时此刻的表情尽收眼底。她竟三言两语就戳破了他所思所想、所谋所图、所作所为。外儒内法,一字不差。这正是他苦苦思索了无数个日夜方总结出的治国之道,却被她说得那样透彻,生动,鲜明。
他反复思忖,反复回味,反复品评,于是越发沉迷。好,好一个关素衣,好一个帝师之后,果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该说是朽木开出繁花才对!
“夫人若是不嫌忽纳尔粗野,可否与我共饮三杯?”为她聪明绝顶的头脑,锐利如刀的口舌,洞若观火的眼眸,和那奇妙的,与自己合二为一的思想,便足以令圣元帝欣赏、赞叹、心悦,继而共醉一场。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一旦遇见,怎舍错过?
☆、第34章共醉
关素衣盯着神情略显激荡的九黎族大汉,笑问,“说是与我共醉一场,难道我的那些话你都能听懂不成?”
圣元帝故作赧然,“虽只听懂五六分,却觉夫人所言极为有理。法家定纷止争,赏罚分明,兴功惧暴,不法古,不循今,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与儒家宗族礼法,三纲五常之腐朽论调,自是高明得多,亦公平得多。”
关素衣曲指敲击桌面,讥讽道,“九黎族入主中原,成为汉人主宰,从此以后他们生来就比汉人高贵,而你本有异族血脉,又有官职在身,却在这里与我探讨公平之道,不觉可笑?”
犹记得上辈子,九黎族初入中原,行事极为张狂,有那思想狭隘的勋贵刻意进言,让圣元帝施行四等人制,既将魏国民众按照血统划分为九黎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越往下越被盘剥压迫。虽圣元帝并未批复此奏折,却也未曾驳斥,于是四等人制便应运而生。从那以后,中原人的日子便极为难过,其境遇竟不比战乱之前好上多少。
及至圣元三年,有深受徭役之苦的民众群情激愤、揭竿而起,一夜之间夺走中南两州十城,方令朝堂上下巨震。圣元帝以雷霆手段压服了起义军,这才颁布明旨,言魏国无九黎、色目、汉人、南人之分,无高低贵贱之别,但凡国人皆是他的子民,皆可沐浴君主仁爱之恩。此后又花费两年方收拾了残局。
关素衣死时,魏国已无种血之分,但被压迫侮辱的记忆却是永世难以消磨的。而另一方面,她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在心性上便显宽容,虽被徐广志恶心得不轻,却也没失掉明辨善恶之能。她反感四等人制,却不会像那些心胸狭隘之辈,把某一阶层的所有人划归到不堪的行列。
谁好谁坏,谁心存善意或心思叵测,大多数时候她一眼就能看透。譬如眼前这位九黎族汉子,对她就没有丝毫恶意,相反还十分殷勤热切,目中时时闪烁着求知的光芒,道一句“可爱”也不为过。将上辈子的怨气撒到他头上,实是不该。
想到此处,关素衣摆手笑叹,“罢,交友本无分这些……”
“不仅交友不看贵贱,全天下的人也理当无高低之分。无论九黎族还是华夏族,都生活在这片土地,都流淌着炎黄血脉,我们自上古时便同族同宗,目下亦同家共国,更该齐心协力开创盛世。夫人觉得然否?”
这是圣元帝最真实的想法。正因为他品尝过被压迫轻贱的苦楚,所以才更痛恨种血之分。儒家思想虽有许多局限之处,但对君王、臣下、庶民三者的界定却极为精妙。由反叛发家的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收拢民心的重要,所以便是再如何反感儒学的酸臭腐朽,却最终将之捧上神坛,只因饱受苦难的民众渴望仁政,拥护明主。
关素衣万没料到能从一个九黎族人口中听见这番话,一时间竟愣住了。片刻后,她缓缓举起右手,摘掉头上的幂篱,飒然而笑,“好,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请!”话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末了将杯口朝下,以示豪情。
憋屈了一辈子,关素衣索性敞开胸怀,想干什么干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否则岂不浪费重活一世的机会,岂不愧对神佛垂怜?她飒然一笑,继续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儒家学者奉为圭臬的处世准则。由此可见,他们并不反感做官,甚至于在积极谋求职位。然,孔圣周游列国数十年,一生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意图将自己的思想运用到治国中去。但他一生只当过一次官,即鲁定公九年至十三年,短短五年便免冠而去,这是为何?”
“为何?”
外族大汉眼巴巴地看过来,惹得关素衣轻笑,“因为他的学说不合时宜,可修身齐家,却难治国平天下。弟子请学稼,子曰焉用稼,于是久而久之,儒生多以读书为荣,劳作为耻;遇见临阵脱逃的士兵,听说对方要回家尽孝,侍奉父母,他非但不追究刑责,反倒大加赞赏,倘若宣扬出去,只会令逃跑的士兵越来越多,终致边关无人抵御外悔。不劳作,焉有饭吃?不御敌,焉有命活?这样的官员哪个皇帝敢用,也不怕三五年过去将邦国治成一片赤地,而满街都是之乎者也的儒生,临到对敌、劳作,呼啦啦一下全跑光,美其名曰回家尽孝,这叫上头怎么说?”
圣元帝深以为然地点头。
关素衣继续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学者的劣根性,早已暗藏在这句哲言中。天下通达,圣主贤明,于是儒生就都跑出来当官;世道黑暗、昏君祸国,于是儒生就都躲起来保全自己。这便是他们的处世之道,美其名曰‘明哲保身、进退自如’。然,倘若人人都像他们那样只顾保全自己,不顾天下苍生,战乱如何平息,邦国如何一统,政治如何昌明,生活如何安定?正因为有那千千万万挺身而出的义士,洒热血抛头颅的兵将,辛苦耕作的农夫,采桑种麻的村妇,甚至于屠戮满城的枭雄,才有了诸侯覆灭,战乱止息,魏国建立,才有了我们现在和平安定的生活。”
“好,说的好!”秦凌云端起酒杯,畅快大笑,“就凭你这番话,咱们当浮一大白!儒家小儿嘴上说得好听,实则懦弱无能,没有担当,偏又酷爱争权夺利,一个二个全他娘的是伪君子。”
圣元帝听入了迷,正慢慢咀嚼这些话,却又闻关素衣冷道,“侯爷莫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儒家学派虽说盛产伪君子,但也有真正忧国忧民的仁人义士,譬如我祖父和父亲。”沾了一点茶水润喉,她话锋陡然一转,“论平等清明,儒家不如法家,论兼爱天下,儒家不如墨家,论保卫邦国,儒家不如兵家……但儒家却有一点,是诸子百家难以企及的,亦是皇上最为推崇的,单凭这点,便足以令他做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决定。”
“哦,哪一点?”圣元帝呼吸微窒,人也凑近了些,目光灼灼地盯着眼前看不清容貌的女子。
“若说法家是帝王之术,那么儒家便是御民之术,或者说愚民之术更为贴切。儒家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以宗族礼法、仁义道德加以约束,以中庸、宽和、博爱加以驯化,主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温良恭谦。久而久之,子不敢犯父,妻不敢犯夫,庶不敢犯嫡,幼不敢犯长,下不敢犯上,臣不敢犯君,于是四海平定,家国安宁。反观法家,主张以利诱之,以害驱之,以权压之,君王不敢相信臣下、妻妾、儿女、兄弟,故时时加以戒备;诸人亦不敢相信君王,总也免不了猜忌。天长日久,君王以暴·政相压,臣下以反叛还之,偌大邦国顷刻间分崩离析。法家的军国主义与君王集权,的确利于壮大实力,但也很容易反噬。君王集权本为法家思想的核心,恰恰也是它不可恒久的弊病,若披上儒家‘君轻民贵’的仁爱外衣,便能尽揽民心,稳固社稷。所以无论是法治还是仁治,都太过片面,二者融合,辅以外儒而内法,方为治国之上上策。”
圣元帝心脏狂跳起来,锐利的目光恨不能把黑纱灼穿一个大洞,将女子此时此刻的表情尽收眼底。她竟三言两语就戳破了他所思所想、所谋所图、所作所为。外儒内法,一字不差。这正是他苦苦思索了无数个日夜方总结出的治国之道,却被她说得那样透彻,生动,鲜明。
他反复思忖,反复回味,反复品评,于是越发沉迷。好,好一个关素衣,好一个帝师之后,果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该说是朽木开出繁花才对!
“夫人若是不嫌忽纳尔粗野,可否与我共饮三杯?”为她聪明绝顶的头脑,锐利如刀的口舌,洞若观火的眼眸,和那奇妙的,与自己合二为一的思想,便足以令圣元帝欣赏、赞叹、心悦,继而共醉一场。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一旦遇见,怎舍错过?
☆、第34章共醉
关素衣盯着神情略显激荡的九黎族大汉,笑问,“说是与我共醉一场,难道我的那些话你都能听懂不成?”
圣元帝故作赧然,“虽只听懂五六分,却觉夫人所言极为有理。法家定纷止争,赏罚分明,兴功惧暴,不法古,不循今,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与儒家宗族礼法,三纲五常之腐朽论调,自是高明得多,亦公平得多。”
关素衣曲指敲击桌面,讥讽道,“九黎族入主中原,成为汉人主宰,从此以后他们生来就比汉人高贵,而你本有异族血脉,又有官职在身,却在这里与我探讨公平之道,不觉可笑?”
犹记得上辈子,九黎族初入中原,行事极为张狂,有那思想狭隘的勋贵刻意进言,让圣元帝施行四等人制,既将魏国民众按照血统划分为九黎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越往下越被盘剥压迫。虽圣元帝并未批复此奏折,却也未曾驳斥,于是四等人制便应运而生。从那以后,中原人的日子便极为难过,其境遇竟不比战乱之前好上多少。
及至圣元三年,有深受徭役之苦的民众群情激愤、揭竿而起,一夜之间夺走中南两州十城,方令朝堂上下巨震。圣元帝以雷霆手段压服了起义军,这才颁布明旨,言魏国无九黎、色目、汉人、南人之分,无高低贵贱之别,但凡国人皆是他的子民,皆可沐浴君主仁爱之恩。此后又花费两年方收拾了残局。
关素衣死时,魏国已无种血之分,但被压迫侮辱的记忆却是永世难以消磨的。而另一方面,她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在心性上便显宽容,虽被徐广志恶心得不轻,却也没失掉明辨善恶之能。她反感四等人制,却不会像那些心胸狭隘之辈,把某一阶层的所有人划归到不堪的行列。
谁好谁坏,谁心存善意或心思叵测,大多数时候她一眼就能看透。譬如眼前这位九黎族汉子,对她就没有丝毫恶意,相反还十分殷勤热切,目中时时闪烁着求知的光芒,道一句“可爱”也不为过。将上辈子的怨气撒到他头上,实是不该。
想到此处,关素衣摆手笑叹,“罢,交友本无分这些……”
“不仅交友不看贵贱,全天下的人也理当无高低之分。无论九黎族还是华夏族,都生活在这片土地,都流淌着炎黄血脉,我们自上古时便同族同宗,目下亦同家共国,更该齐心协力开创盛世。夫人觉得然否?”
这是圣元帝最真实的想法。正因为他品尝过被压迫轻贱的苦楚,所以才更痛恨种血之分。儒家思想虽有许多局限之处,但对君王、臣下、庶民三者的界定却极为精妙。由反叛发家的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收拢民心的重要,所以便是再如何反感儒学的酸臭腐朽,却最终将之捧上神坛,只因饱受苦难的民众渴望仁政,拥护明主。
关素衣万没料到能从一个九黎族人口中听见这番话,一时间竟愣住了。片刻后,她缓缓举起右手,摘掉头上的幂篱,飒然而笑,“好,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请!”话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末了将杯口朝下,以示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