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所以这样的乐,如果在宗庙之中演奏,君臣上下一道来听,就无不和谐肃敬;在地方上演奏,长幼一道来听,就无不和洽顺从;在家门内演奏,父子兄弟一道来听,就无不和睦相亲。所以,这样的乐,是审定一个基调来定调和之音,再配上各种乐器表现它的节奏,使节奏合成为乐章,就可以用来使父子、君臣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使普天之下的百姓亲附。这就是先王制乐的原则。
《雅》《颂》这样的乐,听它们的声,纯正的思想就会占据脑海;手执盾斧一类的舞具,练习舞蹈的俯仰屈伸姿态,容貌就会变得庄严。按照固定的舞位舞域行进,和乐曲的节奏取得一致,行列就很规矩,进退就很整齐。所以,乐可以说是天地之间最能和同的东西,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是人情不可缺少的东西。
乐这个东西,是先王用来表示喜悦的;军队和刑罚这一套,是先王用来表示愤怒的。由此看来,先王的喜悦和愤怒,都找到了相应的表达手段。先王喜悦,则百姓们也跟着喜悦;先王愤怒,暴乱之徒就害怕。先王的治国之道,礼乐起了重大的作用。
子贡去拜访鲁国乐师师乙而向他请教,说:我听说唱歌要适合个人的性格,像我这样性格的人适合唱什么歌?师乙答道:我是一个卑贱的乐工,哪里配得上回答您的问题。我只能告诉您一点我知道的情况,听了以后,由您自己做出判断。宽厚安静、柔和正直的人,适合唱《颂》。志意宏大而安静,疏朗通达而诚信的人,适合唱《大雅》。恭慎而好礼的人,适合唱《小雅》。正直而安静、廉约而谦让的人,适合唱《国风》。坦率而慈爱的人,适合唱《商》。温良而果断的人,适合唱《齐》。
唱歌这件事,就是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情,展示自己的品德,自己唱了起来以后,会觉得天地也在响应,阴阳和顺,星辰按序运行,万物各得其所。《商》是五帝遗留下来的歌曲,因为上代人把它记了下来,所以叫做《商》。《齐》是三王遗留下来的歌曲,因为齐国人把它记了下来,所以叫做《齐》。明白《商》曲真谛的人,遇事总能果断。明白《齐》曲真谛的人,能够见利而让。
遇事总能果断,这是勇;能够见利而让,这是义。这种有勇有义的人,如果不是通过歌声表达出来,谁又能知道?所以跟着歌者的旋律变化来说,或者上抑而高亢,或下降而低沉,或拐弯如同物的折断那般干脆,或停顿如同枯树那般沉寂,平直的音合乎曲尺,回环的音合乎圆规,连绵不断的音恰似一串珍珠。
所以,唱歌也是说话,只不过是拉长声调的说话罢了。心里高兴,就想说话;说话还不足以表达这种高兴,就拖长声调来说;拖长声调还不足以表达,那就加上咏叹吁磋;咏叹吁磋还不足以表达,那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
《乐记》是儒家音乐理论的专著,关于它的作者,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战国时期孔子的再传嫡子公孙尼子所作;二是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校先秦古籍所得。比较公认的观点是,《乐记》成书于西汉,其思想资料来源于先秦诸子言乐事的人。
《乐记》强调音乐和政治、音乐和社会的密切关系。它认为:太平盛世的音,去掉安详而欢乐,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和谐;混乱世道的音,去掉怨恨而愤怒,反映了当时政治的紊乱;亡国之音,曲调哀伤而深沉,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困苦。由此看来,声音和政治是相通的,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声音。
《乐记》主张使音乐和治理朝政、端正社会风气、礼治、伦理教育等相配合,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务。它认为:如果在宗庙之中演奏,君臣上下一道来听,就无不和谐肃敬;在地方上演奏,长幼一道来听,就无不和洽顺从;在家门内演奏,父子兄弟一道来听,就无不和睦相亲。所以,这样的乐,是审定一个基调以定调和之音,再配上各种乐器表现其节奏,使节奏合称为乐章,就可以用来使父子、君臣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使普天之下的百姓亲附。这就是先王制乐的原则。礼、乐、刑、政,如果这四个方面都得到贯彻而不发声梗阻,也就具备王道政治了。古先圣王制礼作乐,其目的并不是要满足人们口服耳目的享受,而是要教育人民辨别好坏,回到做人的正道上来。
在音乐的美感认识上,《乐记》有比较深层的论述。它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它认为:音乐和舞蹈,是让人快乐的,这是人之常情,不可或缺。《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它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千多年来汉民族古典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所以这样的乐,如果在宗庙之中演奏,君臣上下一道来听,就无不和谐肃敬;在地方上演奏,长幼一道来听,就无不和洽顺从;在家门内演奏,父子兄弟一道来听,就无不和睦相亲。所以,这样的乐,是审定一个基调来定调和之音,再配上各种乐器表现它的节奏,使节奏合成为乐章,就可以用来使父子、君臣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使普天之下的百姓亲附。这就是先王制乐的原则。
《雅》《颂》这样的乐,听它们的声,纯正的思想就会占据脑海;手执盾斧一类的舞具,练习舞蹈的俯仰屈伸姿态,容貌就会变得庄严。按照固定的舞位舞域行进,和乐曲的节奏取得一致,行列就很规矩,进退就很整齐。所以,乐可以说是天地之间最能和同的东西,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是人情不可缺少的东西。
乐这个东西,是先王用来表示喜悦的;军队和刑罚这一套,是先王用来表示愤怒的。由此看来,先王的喜悦和愤怒,都找到了相应的表达手段。先王喜悦,则百姓们也跟着喜悦;先王愤怒,暴乱之徒就害怕。先王的治国之道,礼乐起了重大的作用。
子贡去拜访鲁国乐师师乙而向他请教,说:我听说唱歌要适合个人的性格,像我这样性格的人适合唱什么歌?师乙答道:我是一个卑贱的乐工,哪里配得上回答您的问题。我只能告诉您一点我知道的情况,听了以后,由您自己做出判断。宽厚安静、柔和正直的人,适合唱《颂》。志意宏大而安静,疏朗通达而诚信的人,适合唱《大雅》。恭慎而好礼的人,适合唱《小雅》。正直而安静、廉约而谦让的人,适合唱《国风》。坦率而慈爱的人,适合唱《商》。温良而果断的人,适合唱《齐》。
唱歌这件事,就是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情,展示自己的品德,自己唱了起来以后,会觉得天地也在响应,阴阳和顺,星辰按序运行,万物各得其所。《商》是五帝遗留下来的歌曲,因为上代人把它记了下来,所以叫做《商》。《齐》是三王遗留下来的歌曲,因为齐国人把它记了下来,所以叫做《齐》。明白《商》曲真谛的人,遇事总能果断。明白《齐》曲真谛的人,能够见利而让。
遇事总能果断,这是勇;能够见利而让,这是义。这种有勇有义的人,如果不是通过歌声表达出来,谁又能知道?所以跟着歌者的旋律变化来说,或者上抑而高亢,或下降而低沉,或拐弯如同物的折断那般干脆,或停顿如同枯树那般沉寂,平直的音合乎曲尺,回环的音合乎圆规,连绵不断的音恰似一串珍珠。
所以,唱歌也是说话,只不过是拉长声调的说话罢了。心里高兴,就想说话;说话还不足以表达这种高兴,就拖长声调来说;拖长声调还不足以表达,那就加上咏叹吁磋;咏叹吁磋还不足以表达,那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
《乐记》是儒家音乐理论的专著,关于它的作者,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战国时期孔子的再传嫡子公孙尼子所作;二是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校先秦古籍所得。比较公认的观点是,《乐记》成书于西汉,其思想资料来源于先秦诸子言乐事的人。
《乐记》强调音乐和政治、音乐和社会的密切关系。它认为:太平盛世的音,去掉安详而欢乐,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和谐;混乱世道的音,去掉怨恨而愤怒,反映了当时政治的紊乱;亡国之音,曲调哀伤而深沉,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困苦。由此看来,声音和政治是相通的,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声音。
《乐记》主张使音乐和治理朝政、端正社会风气、礼治、伦理教育等相配合,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务。它认为:如果在宗庙之中演奏,君臣上下一道来听,就无不和谐肃敬;在地方上演奏,长幼一道来听,就无不和洽顺从;在家门内演奏,父子兄弟一道来听,就无不和睦相亲。所以,这样的乐,是审定一个基调以定调和之音,再配上各种乐器表现其节奏,使节奏合称为乐章,就可以用来使父子、君臣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使普天之下的百姓亲附。这就是先王制乐的原则。礼、乐、刑、政,如果这四个方面都得到贯彻而不发声梗阻,也就具备王道政治了。古先圣王制礼作乐,其目的并不是要满足人们口服耳目的享受,而是要教育人民辨别好坏,回到做人的正道上来。
在音乐的美感认识上,《乐记》有比较深层的论述。它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它认为:音乐和舞蹈,是让人快乐的,这是人之常情,不可或缺。《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它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千多年来汉民族古典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