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此,古人举行一次大的典礼,众人可以从中看出他的具备的各种德行。古时的君子,举行大的典礼,从头到尾都极其谨慎,这样一来,众人怎会不理解其中的意义呢。《说命》中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
《世子之记》上说:作为太子,应在一早一晚到父王的路寝门外,向宫内小臣内竖问道:父王今天身体好吗?内竖回答:今天很好。听到这种回答,太子才面有喜色。父亲如果有身体不适,内竖就应该向太子报告,太子就面有忧色,表情失常。等到内竖报告说国王已经康复,然后太子的一切也才恢复正常。早晚的饭菜端上来时,太子一定要察看饭菜的凉热是否合适;饭菜撤下来时,太子要问父王吃得怎样。
父王的饭菜,一定要知道下顿该吃什么,向掌厨的官员交代清楚,然后才离开。如果内竖报告父王患病较重,太子就要亲自斋戒祈祷,穿戴玄冠玄端,精心侍养。厨房送来的饭菜,一定要仔细检查;治病的药,一定要自己先尝一尝。父王如果能够较多进食,则太子也能随着多吃;父王如果能够较多地进食,太子也能随着多吃;父王如果进食较少,太子也不可能吃饱。只有到了父王一切恢复正常的那一天,太子才能一切恢复正常。
*********
本篇由6节组成。第一节是《文王之为世子》,记录周文王、周武王如何当世子,以及周公如何教育成王的事情。第二节是《教世子》,记录大学教育世子以及士的方法。第三节是《周公践阼》,记录三王教世子的方法以及孔子论教世子的重要性。第四节记录庶子正公族的方法,即庶子为官如何管理国王的族人。第五节记录天子视学养老的礼。第六节是《世子之记》,和第一节内容大致相同。由于《文王之为世子》一节在本篇的开头,所以就用《文王世子》作为篇名。周代如何重视对世子及其他贵族子弟的教育,从本篇中可以了解一二。
(9)礼运
《礼运》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者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认为,《礼运》,记录的是五帝、三王的变易,阴阳旋转之道。《礼运》实际上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尤其是书中的“大同”思想,对历代政治家、改革家都有深刻的影响。《礼运》是今本《礼记》的第9篇,全文借助夫子对旁边的子游喟然长叹而论道了礼的起源、运行和作用。
从前,孔子曾作为来宾参与蜡祭,祭祀完毕,孔子出来到宫门外的高台上散步,不禁感慨而叹。孔子的感叹,是感叹鲁君的失礼。子游在一旁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杰出君主在位的时代,我没有赶得上,而内心深怀向往。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共的,大家推选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作为领导者,彼此之间讲究信誉,相处和睦。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子女当作子女,使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壮年人都有工作可做,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长,鳏寡孤独和残废有病的人,都能得到社会的照顾。男子都有职业,女子都在合适的时间嫁人。对于财物,人们只是不愿意让它白白地仍在地上,倒不一定非得藏到自己家里不可;对于气力,人们生怕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倒不一定是为了自己。所以勾心斗角的事没有市场,明抢暗偷作乱害人的现象绝迹。所以,门户只须在外面带上而不须用门上锁。这就叫大同。
现在,大同社会的准则已经被破坏了,天下成为一家所有,人们各自亲近自己的双亲,爱自己的子女,财物生怕不归自己所有,气力唯恐出自自己身上。天子、诸侯的宝座,时兴父传于子,兄传于弟。内城外城加上护城河,这被当作防御设施。把礼义作为根本大法,用来规范君臣关系,用来使父子关系亲密,用来使兄弟和睦,用来使夫妇和谐;用来设立制度,用来确立田地和住宅,用来表彰有勇有智的人,用来把功劳写到自己的账本上。
因此,勾心斗角的事情就随之而生,兵戎相见的事也因此而生。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佼佼者。这六位君子,没有一个不是把礼当作法宝,用礼来表彰正义,考察诚信,指明过错,效法仁爱,讲究礼让,向百姓展示一切都是有规可循。如有不按照礼办事的,当官的要被撤职,民众都把他看作祸害。这就是小康。
子游又问道:礼果真就是这样的紧要吗?孔子说:礼,是先主用来遵循天的旨意,用来整理人间万象的,所以谁失掉了礼谁就会死亡,谁得到了礼谁就能生存。《诗经》上说:你看那老鼠还有个形体,做人怎能无礼。如果做人无礼,还不如死掉为好。因此,礼这个东西,一定是源出于天,效法于地,参验于鬼神,贯彻于丧礼、祭礼、射礼、乡饮酒礼、冠礼、婚礼、觑礼、聘礼之中。所以圣人用礼来昭示天下,而天下国家才有可能步入正轨。
因此,古人举行一次大的典礼,众人可以从中看出他的具备的各种德行。古时的君子,举行大的典礼,从头到尾都极其谨慎,这样一来,众人怎会不理解其中的意义呢。《说命》中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
《世子之记》上说:作为太子,应在一早一晚到父王的路寝门外,向宫内小臣内竖问道:父王今天身体好吗?内竖回答:今天很好。听到这种回答,太子才面有喜色。父亲如果有身体不适,内竖就应该向太子报告,太子就面有忧色,表情失常。等到内竖报告说国王已经康复,然后太子的一切也才恢复正常。早晚的饭菜端上来时,太子一定要察看饭菜的凉热是否合适;饭菜撤下来时,太子要问父王吃得怎样。
父王的饭菜,一定要知道下顿该吃什么,向掌厨的官员交代清楚,然后才离开。如果内竖报告父王患病较重,太子就要亲自斋戒祈祷,穿戴玄冠玄端,精心侍养。厨房送来的饭菜,一定要仔细检查;治病的药,一定要自己先尝一尝。父王如果能够较多进食,则太子也能随着多吃;父王如果能够较多地进食,太子也能随着多吃;父王如果进食较少,太子也不可能吃饱。只有到了父王一切恢复正常的那一天,太子才能一切恢复正常。
*********
本篇由6节组成。第一节是《文王之为世子》,记录周文王、周武王如何当世子,以及周公如何教育成王的事情。第二节是《教世子》,记录大学教育世子以及士的方法。第三节是《周公践阼》,记录三王教世子的方法以及孔子论教世子的重要性。第四节记录庶子正公族的方法,即庶子为官如何管理国王的族人。第五节记录天子视学养老的礼。第六节是《世子之记》,和第一节内容大致相同。由于《文王之为世子》一节在本篇的开头,所以就用《文王世子》作为篇名。周代如何重视对世子及其他贵族子弟的教育,从本篇中可以了解一二。
(9)礼运
《礼运》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者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认为,《礼运》,记录的是五帝、三王的变易,阴阳旋转之道。《礼运》实际上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尤其是书中的“大同”思想,对历代政治家、改革家都有深刻的影响。《礼运》是今本《礼记》的第9篇,全文借助夫子对旁边的子游喟然长叹而论道了礼的起源、运行和作用。
从前,孔子曾作为来宾参与蜡祭,祭祀完毕,孔子出来到宫门外的高台上散步,不禁感慨而叹。孔子的感叹,是感叹鲁君的失礼。子游在一旁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杰出君主在位的时代,我没有赶得上,而内心深怀向往。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共的,大家推选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作为领导者,彼此之间讲究信誉,相处和睦。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子女当作子女,使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壮年人都有工作可做,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长,鳏寡孤独和残废有病的人,都能得到社会的照顾。男子都有职业,女子都在合适的时间嫁人。对于财物,人们只是不愿意让它白白地仍在地上,倒不一定非得藏到自己家里不可;对于气力,人们生怕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倒不一定是为了自己。所以勾心斗角的事没有市场,明抢暗偷作乱害人的现象绝迹。所以,门户只须在外面带上而不须用门上锁。这就叫大同。
现在,大同社会的准则已经被破坏了,天下成为一家所有,人们各自亲近自己的双亲,爱自己的子女,财物生怕不归自己所有,气力唯恐出自自己身上。天子、诸侯的宝座,时兴父传于子,兄传于弟。内城外城加上护城河,这被当作防御设施。把礼义作为根本大法,用来规范君臣关系,用来使父子关系亲密,用来使兄弟和睦,用来使夫妇和谐;用来设立制度,用来确立田地和住宅,用来表彰有勇有智的人,用来把功劳写到自己的账本上。
因此,勾心斗角的事情就随之而生,兵戎相见的事也因此而生。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佼佼者。这六位君子,没有一个不是把礼当作法宝,用礼来表彰正义,考察诚信,指明过错,效法仁爱,讲究礼让,向百姓展示一切都是有规可循。如有不按照礼办事的,当官的要被撤职,民众都把他看作祸害。这就是小康。
子游又问道:礼果真就是这样的紧要吗?孔子说:礼,是先主用来遵循天的旨意,用来整理人间万象的,所以谁失掉了礼谁就会死亡,谁得到了礼谁就能生存。《诗经》上说:你看那老鼠还有个形体,做人怎能无礼。如果做人无礼,还不如死掉为好。因此,礼这个东西,一定是源出于天,效法于地,参验于鬼神,贯彻于丧礼、祭礼、射礼、乡饮酒礼、冠礼、婚礼、觑礼、聘礼之中。所以圣人用礼来昭示天下,而天下国家才有可能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