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冠者回家脱去爵弁服,换上玄冠、玄端和雀色的蔽膝,手里拿着一只雉鸟,前往拜见国君。冠者和国君见面时,要将雉鸟放在地上,不能亲手交给国君,因为亲手授受是尊者和尊者之间的礼节。之后,冠者拿着雉鸟再分别去拜见卿大夫和乡先生。所谓的乡先生,就是指退休的卿大夫。这是冠者首次用成人的身份去拜见国君、乡大夫、乡先生,所以《礼记》中说:戴上缁布冠,穿上玄端服,拿着礼品去拜见国君,把礼品放在地上,表示不敢直接授受;接着又拿着礼品去拜见乡大夫和乡先生,都是用成人的身份前去拜见。
冠者拜见尊长之后,主人会用醴酒来酬谢正宾,用的是一献之礼。所谓一献之礼,包括献、酢、酬,献就是主人先向宾客敬酒,酢就是宾客用酒来回敬主人,主人先自饮,然后酬就是斟酒再回敬主人。为了表示对正宾的感谢,主人用5匹帛和两张鹿皮相赠。冠礼至此结束,正宾告辞,主人送到门外,再拜,并派人将盛有牲肉的礼送到正宾的家中。
乡大夫、乡先生在接见冠者时,要对冠者有所教诲。在教诲的内容上,《仪礼》中未曾提及,幸运的是,《国语》中对赵文子行冠礼后拜见诸卿的情况有详细的记载,可以弥补《仪礼》的不足。《国语》中记载:赵文子先去拜见栾武子,武子说:我曾和你的父亲赵朔共过事,他这人有些华而不实,希望你今后注重务实;赵文子又去拜见范文子,文子说:从今以后你要懂得戒慎;有贤德的人,在恩宠加深时总是更加谨慎,只有德行不足的人才会因为恩宠而骄奢。
赵文子又去拜见韩献子,献子说:记住!你成年之初就应该向善,要不断地由善进入更善的境界,这样,不善就无法靠近你了;如果你一开始就不能向善,不断由不善进入更加不善的地步,那么善就和你无缘了;犹如草木的生长,事物总是依类相从的;人有冠礼,好比宫室有墙屋,要勤加修整;除此之外,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赵文子又去拜见智武子,武子说:孩子要记住,你曾祖赵成子的文采,祖父赵宣子的忠诚,难道可以忘怀吗!孩子要记住:有赵宣子的忠诚,再加上赵成子的文采,侍奉国君就没有不成功的。最后,赵文子去拜见张孟,赵文子先把前面几位长者的教导叙说了一遍,张孟说:他们说得太好了!如果你听从栾武子的话,就可以达到范文子所教导的境界,就可以弘扬韩献子的告诫,将来就可以成就圆满;如果你牢记智武子说的道路就好了;这都是先王的阴德在滋润你啊!
从《国语》的这段精彩叙述中,我们可以充分地看到,冠礼和教育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
周代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在位的帝王去世,嫡长子无论年纪长幼,都可以即位。但是,只要即位的新王没有成年,就不能执掌朝纲。例如,周武王去世时,成王年龄幼小,虽然入承大统,但是并不具备亲政的能力,只能由周公摄政。直到成王成年之后,周公才还政于成王。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未成年者不具备成为王侯的资格。又比如嬴政13岁就即位秦王,根据《史记》记载,直到9年后的四月,也就是22岁的时候,他才开始亲政。可见,对于帝王而言,冠礼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如此,一般的士人如果没有行冠礼,也不得担任重要官职。
西汉王朝对于帝王的冠礼非常重视,根据《汉书》记载,汉惠帝行冠礼时,曾经宣布大赦天下,这也是历史上因为帝王行冠礼而大赦天下的开始。后来,又有因为太子行冠礼而赐百姓爵位的,根据《汉书》记载,景帝即位后三年正月,皇太子行冠礼,赏赐百姓中作为父亲继承人的爵位一级;元凤四年,昭帝加冠,赐各侯王、丞相、大将军、列侯、宗室下至吏民金帛和牛酒,各自都有等级差别;赏赐天下臣民爵位等级,停止纳第四年、第五年的人口税;三年以前更税未交的,都免交;下令天下欢宴五天。如此看来,帝王冠礼颇似普天同庆的节日。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次子马防,在汉肃宗时担任过卫尉,他的儿子马钜经常跟从在马防的左右。根据《后汉书》记载,肃宗六年正月,马钜到了冠礼的年龄,肃宗特拜马钜为黄门侍郎,并且亲临马钜的冠礼现场。可惜的是,历史书中皇帝亲临臣子冠礼的记载仅此一例。
从南北朝到隋朝,冠礼被废止而不再举行。柳宗元在答复韦中立的书信中谈到,“冠礼,数百年来人们都不举行了”。从唐朝到宋朝,曾经在有品级的官员中实行过冠礼,按照品阶的高下,加不同的冠。
宋代的一些士大夫痛感固有文化的迅速流失,主张要在全社会推行冠、婚、丧、祭等礼仪,以此来弘扬儒家的文化传统。司马光痛心疾首地说:废除冠礼,使得人情浅薄,从小到大也不知道成人之道,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司马光在它的《书仪》中,制订了冠礼的仪式,规定男子12至20岁,只要父母没有在服丧期,就可以行冠礼。
冠者回家脱去爵弁服,换上玄冠、玄端和雀色的蔽膝,手里拿着一只雉鸟,前往拜见国君。冠者和国君见面时,要将雉鸟放在地上,不能亲手交给国君,因为亲手授受是尊者和尊者之间的礼节。之后,冠者拿着雉鸟再分别去拜见卿大夫和乡先生。所谓的乡先生,就是指退休的卿大夫。这是冠者首次用成人的身份去拜见国君、乡大夫、乡先生,所以《礼记》中说:戴上缁布冠,穿上玄端服,拿着礼品去拜见国君,把礼品放在地上,表示不敢直接授受;接着又拿着礼品去拜见乡大夫和乡先生,都是用成人的身份前去拜见。
冠者拜见尊长之后,主人会用醴酒来酬谢正宾,用的是一献之礼。所谓一献之礼,包括献、酢、酬,献就是主人先向宾客敬酒,酢就是宾客用酒来回敬主人,主人先自饮,然后酬就是斟酒再回敬主人。为了表示对正宾的感谢,主人用5匹帛和两张鹿皮相赠。冠礼至此结束,正宾告辞,主人送到门外,再拜,并派人将盛有牲肉的礼送到正宾的家中。
乡大夫、乡先生在接见冠者时,要对冠者有所教诲。在教诲的内容上,《仪礼》中未曾提及,幸运的是,《国语》中对赵文子行冠礼后拜见诸卿的情况有详细的记载,可以弥补《仪礼》的不足。《国语》中记载:赵文子先去拜见栾武子,武子说:我曾和你的父亲赵朔共过事,他这人有些华而不实,希望你今后注重务实;赵文子又去拜见范文子,文子说:从今以后你要懂得戒慎;有贤德的人,在恩宠加深时总是更加谨慎,只有德行不足的人才会因为恩宠而骄奢。
赵文子又去拜见韩献子,献子说:记住!你成年之初就应该向善,要不断地由善进入更善的境界,这样,不善就无法靠近你了;如果你一开始就不能向善,不断由不善进入更加不善的地步,那么善就和你无缘了;犹如草木的生长,事物总是依类相从的;人有冠礼,好比宫室有墙屋,要勤加修整;除此之外,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赵文子又去拜见智武子,武子说:孩子要记住,你曾祖赵成子的文采,祖父赵宣子的忠诚,难道可以忘怀吗!孩子要记住:有赵宣子的忠诚,再加上赵成子的文采,侍奉国君就没有不成功的。最后,赵文子去拜见张孟,赵文子先把前面几位长者的教导叙说了一遍,张孟说:他们说得太好了!如果你听从栾武子的话,就可以达到范文子所教导的境界,就可以弘扬韩献子的告诫,将来就可以成就圆满;如果你牢记智武子说的道路就好了;这都是先王的阴德在滋润你啊!
从《国语》的这段精彩叙述中,我们可以充分地看到,冠礼和教育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
周代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在位的帝王去世,嫡长子无论年纪长幼,都可以即位。但是,只要即位的新王没有成年,就不能执掌朝纲。例如,周武王去世时,成王年龄幼小,虽然入承大统,但是并不具备亲政的能力,只能由周公摄政。直到成王成年之后,周公才还政于成王。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未成年者不具备成为王侯的资格。又比如嬴政13岁就即位秦王,根据《史记》记载,直到9年后的四月,也就是22岁的时候,他才开始亲政。可见,对于帝王而言,冠礼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如此,一般的士人如果没有行冠礼,也不得担任重要官职。
西汉王朝对于帝王的冠礼非常重视,根据《汉书》记载,汉惠帝行冠礼时,曾经宣布大赦天下,这也是历史上因为帝王行冠礼而大赦天下的开始。后来,又有因为太子行冠礼而赐百姓爵位的,根据《汉书》记载,景帝即位后三年正月,皇太子行冠礼,赏赐百姓中作为父亲继承人的爵位一级;元凤四年,昭帝加冠,赐各侯王、丞相、大将军、列侯、宗室下至吏民金帛和牛酒,各自都有等级差别;赏赐天下臣民爵位等级,停止纳第四年、第五年的人口税;三年以前更税未交的,都免交;下令天下欢宴五天。如此看来,帝王冠礼颇似普天同庆的节日。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次子马防,在汉肃宗时担任过卫尉,他的儿子马钜经常跟从在马防的左右。根据《后汉书》记载,肃宗六年正月,马钜到了冠礼的年龄,肃宗特拜马钜为黄门侍郎,并且亲临马钜的冠礼现场。可惜的是,历史书中皇帝亲临臣子冠礼的记载仅此一例。
从南北朝到隋朝,冠礼被废止而不再举行。柳宗元在答复韦中立的书信中谈到,“冠礼,数百年来人们都不举行了”。从唐朝到宋朝,曾经在有品级的官员中实行过冠礼,按照品阶的高下,加不同的冠。
宋代的一些士大夫痛感固有文化的迅速流失,主张要在全社会推行冠、婚、丧、祭等礼仪,以此来弘扬儒家的文化传统。司马光痛心疾首地说:废除冠礼,使得人情浅薄,从小到大也不知道成人之道,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司马光在它的《书仪》中,制订了冠礼的仪式,规定男子12至20岁,只要父母没有在服丧期,就可以行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