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甲午之军工霸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虽然从作出决定的那一刻起,西奥多·罗斯福就有了心理准备,但当他真的接到西线发来的紧急电报之后,还是顿感眼前一黑,“果然是一个圈套!”
就在美军大举增兵、向温哥华发起前所未有的猛攻的同时,一支庞大的舰队突然出现,抢在美军作出反应之前径直开进了海湾中属于美国的那一部分,在此过程中,美国海军煞费苦心布下的水雷阵不知为何没有起到半点作用(其实是利用蛙人和潜艇预先查明了位置,大大减轻了扫雷的工作量后,对于具有一战末期先进水平的新式扫雷舰来说,很轻松就能完成任务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来。),让他们轻易绕过了鲁尼岛,掩护数量众多的登陆舰在贝灵厄姆市与伯灵顿镇之间抢滩登陆。
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存在,美国西海岸地形崎岖,可以直接登陆的浅滩不多,但即使如此,美国政府也无力在每一处附近都建起坚固的海岸要塞,要知道这个时空的美国工业实力可比历史同期弱多了(尽管产值还是世界第一),而且还得同时建设大海军和大陆军,负担加重了何止一倍?所以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这个前提下,比起无人居住的荒滩,海岸城市的防御显然更加重要,美国政府所作的取舍是完全合理的。
可是中国军队却偏偏就不直接强攻海港,而选择了抢滩登陆的方式。本来这也没什么关系,因为以美国海军的认知,抢滩登陆的速度很慢,以美国西海岸那些海滩都不算大的面积,撑死了一天也就能有一两个团的兵力上岸,而且建制必然会被打乱、刚上岸时顶多只能以连级部队的规模作战,但是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中国舰队当中竟然有一种吨位很大、却可以直接冲上沙滩的大型登陆舰,短短一天之内就将一个齐装满员的陆战旅给送上了岸,更难得的是他们的基本编制在登陆过程中丝毫未乱,冲上海滩后立即就能以团级部队投入战斗,这下问题可就大了!
相对于正在猛攻温哥华防线的40多万美军,一个旅万把人实在是微不足道,甚至只是西雅图的守军都比他们多得多,可问题在于,就在登陆场北边不远处恰好有一条东西向的山脉将温哥华到西雅图之间的这段狭长的沿海平原一分为二,只要陆战旅能够拿下山口,就可以切断联接西雅图与温哥华的铁路和公路,断掉那40多万美军的后路和补给,而以陆战旅强悍的战斗力,只要能够率先抢占这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形,别说40多万美军,就算百万美军也很难啃得动,更何况他们还可以直接得到舰队的强大火力支援......
可是事关40多万大军的生死存亡,就算是刀山火海,那也不能不冲啊!于是,正如中国陆战一师师部在战前就预料到的那样,不但那40多万进攻温哥华的美军回身猛攻山口,就连兵力颇为紧张的西雅图美军也从南边发动了攻势。然而,在无数舰炮制造出的火海面前,人海只能变成血海......
好吧,如果是用来攻击躲藏在完备阵地中的敌人,舰炮的实际杀伤力并不如它们的威慑力那么大,但对于完全没有保护的冲锋中的步兵来说,那就真是一炮下去、尽成齑粉了。陆战队的指战员们甚至都不怎么需要自己开火杀人,面对视野中漫山遍野的敌人,他们只需要向舰队报告敌人的方位,然后等待来自海上的炮击就行了,这种战法他们此前已经演练过无数遍,简直是太熟练了......
结果,不过短短三天时间,美军的伤亡人数就超过了15万,美军士气完全崩溃,就算是督战队用机枪指着,也没人愿意冲上去送死了。多少有些讽刺意味的是,其实就连督战队也同样伤亡惨重,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威慑力,舰炮火力的覆盖范围实在太大了!
在督战队没法起到足够震慑作用的情况下,不少部队因为军官催逼太急而导致了哗变,这让陷入绝境的美国第九集团军上下愈发人心惶惶。
南边回不去,向东必须越过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而且就算能到斯波坎,那里的补给本就紧张,又能分给他们多少?就连第九集团军司令也陷入了绝望,他在发给白宫的电报中表示投降已经不可避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剩下来的补给尽量交给那些还有勇气作战、不甘心向中国人投降的军人,让他们有更大的希望活着走出原始森林,至于其他的美军官兵,在补给将尽、后援断绝的处境下,实在不能要求他们更多了......
罗斯福怎么可能同意他的要求?就算抵抗到死也没多大作用,也至少能够消耗一点敌人的兵力;就算交换比悬殊,拼死抵抗也消耗不了多少中国军队,至少也能多争取一点时间,而现在的美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为了这个目的,罗斯福连个人信誉也不顾了,明知已经不可能将第九集团军救出,仍然在电报中许下了空头支票,“援军马上就到,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能轻言放弃!”
第九集团军司令又不是第一天当上将军,怎么可能看不出总统先生的伎俩?但一直信奉“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个信条的他终究还是强迫自己接受了命令,下令麾下官兵顽抗到底,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随着陆战一师全部上岸、温哥华也从海上获得了增援,中国军队的总数已经增加到了10万人以上,已经完全有胃口吞得下兵力已经不足40万的美国第九集团军了,尤其后者还被困在了狭小的沿海平原上,这简直就像是饺子已经放进了碗里,发动总攻、将其彻底消灭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了!(未完待续。)
虽然从作出决定的那一刻起,西奥多·罗斯福就有了心理准备,但当他真的接到西线发来的紧急电报之后,还是顿感眼前一黑,“果然是一个圈套!”
就在美军大举增兵、向温哥华发起前所未有的猛攻的同时,一支庞大的舰队突然出现,抢在美军作出反应之前径直开进了海湾中属于美国的那一部分,在此过程中,美国海军煞费苦心布下的水雷阵不知为何没有起到半点作用(其实是利用蛙人和潜艇预先查明了位置,大大减轻了扫雷的工作量后,对于具有一战末期先进水平的新式扫雷舰来说,很轻松就能完成任务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来。),让他们轻易绕过了鲁尼岛,掩护数量众多的登陆舰在贝灵厄姆市与伯灵顿镇之间抢滩登陆。
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存在,美国西海岸地形崎岖,可以直接登陆的浅滩不多,但即使如此,美国政府也无力在每一处附近都建起坚固的海岸要塞,要知道这个时空的美国工业实力可比历史同期弱多了(尽管产值还是世界第一),而且还得同时建设大海军和大陆军,负担加重了何止一倍?所以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这个前提下,比起无人居住的荒滩,海岸城市的防御显然更加重要,美国政府所作的取舍是完全合理的。
可是中国军队却偏偏就不直接强攻海港,而选择了抢滩登陆的方式。本来这也没什么关系,因为以美国海军的认知,抢滩登陆的速度很慢,以美国西海岸那些海滩都不算大的面积,撑死了一天也就能有一两个团的兵力上岸,而且建制必然会被打乱、刚上岸时顶多只能以连级部队的规模作战,但是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中国舰队当中竟然有一种吨位很大、却可以直接冲上沙滩的大型登陆舰,短短一天之内就将一个齐装满员的陆战旅给送上了岸,更难得的是他们的基本编制在登陆过程中丝毫未乱,冲上海滩后立即就能以团级部队投入战斗,这下问题可就大了!
相对于正在猛攻温哥华防线的40多万美军,一个旅万把人实在是微不足道,甚至只是西雅图的守军都比他们多得多,可问题在于,就在登陆场北边不远处恰好有一条东西向的山脉将温哥华到西雅图之间的这段狭长的沿海平原一分为二,只要陆战旅能够拿下山口,就可以切断联接西雅图与温哥华的铁路和公路,断掉那40多万美军的后路和补给,而以陆战旅强悍的战斗力,只要能够率先抢占这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形,别说40多万美军,就算百万美军也很难啃得动,更何况他们还可以直接得到舰队的强大火力支援......
可是事关40多万大军的生死存亡,就算是刀山火海,那也不能不冲啊!于是,正如中国陆战一师师部在战前就预料到的那样,不但那40多万进攻温哥华的美军回身猛攻山口,就连兵力颇为紧张的西雅图美军也从南边发动了攻势。然而,在无数舰炮制造出的火海面前,人海只能变成血海......
好吧,如果是用来攻击躲藏在完备阵地中的敌人,舰炮的实际杀伤力并不如它们的威慑力那么大,但对于完全没有保护的冲锋中的步兵来说,那就真是一炮下去、尽成齑粉了。陆战队的指战员们甚至都不怎么需要自己开火杀人,面对视野中漫山遍野的敌人,他们只需要向舰队报告敌人的方位,然后等待来自海上的炮击就行了,这种战法他们此前已经演练过无数遍,简直是太熟练了......
结果,不过短短三天时间,美军的伤亡人数就超过了15万,美军士气完全崩溃,就算是督战队用机枪指着,也没人愿意冲上去送死了。多少有些讽刺意味的是,其实就连督战队也同样伤亡惨重,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威慑力,舰炮火力的覆盖范围实在太大了!
在督战队没法起到足够震慑作用的情况下,不少部队因为军官催逼太急而导致了哗变,这让陷入绝境的美国第九集团军上下愈发人心惶惶。
南边回不去,向东必须越过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而且就算能到斯波坎,那里的补给本就紧张,又能分给他们多少?就连第九集团军司令也陷入了绝望,他在发给白宫的电报中表示投降已经不可避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剩下来的补给尽量交给那些还有勇气作战、不甘心向中国人投降的军人,让他们有更大的希望活着走出原始森林,至于其他的美军官兵,在补给将尽、后援断绝的处境下,实在不能要求他们更多了......
罗斯福怎么可能同意他的要求?就算抵抗到死也没多大作用,也至少能够消耗一点敌人的兵力;就算交换比悬殊,拼死抵抗也消耗不了多少中国军队,至少也能多争取一点时间,而现在的美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为了这个目的,罗斯福连个人信誉也不顾了,明知已经不可能将第九集团军救出,仍然在电报中许下了空头支票,“援军马上就到,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能轻言放弃!”
第九集团军司令又不是第一天当上将军,怎么可能看不出总统先生的伎俩?但一直信奉“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个信条的他终究还是强迫自己接受了命令,下令麾下官兵顽抗到底,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随着陆战一师全部上岸、温哥华也从海上获得了增援,中国军队的总数已经增加到了10万人以上,已经完全有胃口吞得下兵力已经不足40万的美国第九集团军了,尤其后者还被困在了狭小的沿海平原上,这简直就像是饺子已经放进了碗里,发动总攻、将其彻底消灭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