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匈奴篇 (2/2)
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少年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非父亲所愿啊!老爸只能委屈你走一趟了!娄敬不是深深打动了刘邦,而是不可理喻地征服了他。刘邦当场答应娄敬:愿把鲁元公主下嫁匈奴,同时订立两国友好交往契约,以求和平无患!刘邦之所以信服娄敬这番和亲高论,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更可写成好几万字洋洋洒洒的可行性报告分析。但归结起来大约有以下两条:1刘邦曾经尝到过甜头。鸿门宴前晚,正因他和项伯约为婚姻,项伯之后才一次次地救护他。只要是人,总有个毛病,不怕结仇,就怕不会扯关系,尤其扯上辈分关系和血缘关系。只要有关系,多大的仇恨就算不能一时化解,亦能被逐渐融解。2刘邦老了。他今年已经58岁了,经不起多少战争岁月的折腾了。娄敬说得没错,不要说战士厌战,就是刘邦本人也厌倦不已。再说了,天下初定,国内还危机四伏,从燕王臧荼及韩王信两例来看,这些异姓王都是不太可靠的,他还想多留些精力对付剩下的那几个异姓王。要攘外必先安内。所以与匈奴之战,能少打就少打,最后是不打,待时机成熟,再收拾也不迟。娄敬之见并非完美无暇,但有一点可肯定:娄敬发明了一条缓解汉人与西北游牧敌人对抗的千古外交策略!而笔者也不得不怀疑:中国“厚往薄来”的传统正是起于娄敬的这一和亲之说!刘邦下定主意后,就去找吕雉谈话。吕雉一听,泪水马上就像洪水滔天一样,日夜不停地奔泄而出“刘三啊刘三,自你躲进芒砀山当流匪后,我就跟着你东奔西跑,南征北战。然而不管吃多少苦头,甚至差点丢了性命,我都无怨无悔,但如你真要把我的女儿下嫁匈奴,我就恨死你,做鬼也不轻饶你”生逢乱世,你们这些男政治动物根本不知道我们做为一个女人的梦想。我爱我的女儿、也爱我的女婿。尽管张敖不像他父亲张耳那般魅力四射,大放光芒,但他厚道,为人谦卑,不愧为一个好丈夫、好女婿,这点就足够了。而匈奴遥远、冒顿禽兽,你把我女儿往他身上推,就不等于往虎口里扔吗?被老婆这么一哭一闹,刘邦的心思全乱了。回头想想:多年以来,他似真的没认真关心过自己这个女儿。当亭长时是忙工作,忙喝酒,忙泡妞,孩子都只能爬在地上玩土堆,看着妈妈一人在地里劳作。后来打天下,则是忙逃命,长期漂流在外,似也没怎么跟女儿说过几句话。如今国家有事,竟就要把她当一个陌生人踢出中原,是不是有点太无情了呢?是啊,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我必须做一个负责任的皇帝。当前除了和亲,没更好的节约国家成本的办法。另外,我也的确没有第二个女儿,娄敬又说定要亲生女儿才行。此种形势之下,你叫我要国家?还是要女儿?这么一说,那就非得鲁元公主下地狱了?不!吕雉擦去眼泪,意志坚定地对刘邦道“大汉是你打下来的,要下地狱,也轮不到天子家”刘邦问“那么鲁元公主不下地狱,谁下”吕雉“天下有的是女人,除我家女儿外,你爱找谁就找谁去”刘邦真是没辙了。这下怎么办呢?难道非得找个替死鬼,吕雉才能罢休?刘邦想来想去,只好退而求其次。那就是冒险找人顶替鲁元公主,下嫁匈奴!汉高祖9年(BC199)10月新年,未央宫大摆酒宴。刘邦亲自捧殇起坐,为太上皇祝寿。太上皇喝了好几杯后,酒酣兴至,刘邦便上前戏问道“从前父亲总说我无赖,不能治产,没二哥刘仲有出息。现在请问父亲:我与二哥的家产比较起来,是谁多啊”大流氓将自己的老父亲逼问的哑口无言,满朝哄笑。10月,刘邦秘密以一家人子冒充嫡长公主鲁元,准备嫁冒顿为妻。娄敬只好带着这个“鲁元公主”及一大堆厚礼出发,前往匈奴。他月初出发,月底就回到长安。不辱使命的娄敬不但带回了停战的消息,还带回两国的友好契约,主要内容如下:1汉朝以宗室公主嫁单于为阏氏,每年赠送一定数量的絮、缯、酒、食物给匈奴;2汉朝与匈奴结为兄弟。两族人民在各自地区从事生产,彼此互不侵扰;3开放“关市”,准许两族人民贸易往来。双方通过关市交易互通有无,加强经济交流。以上三条,使刘邦一下子轻松许多。但娄敬表情凝重,他又给刘邦提出一个建议。此建议与匈奴有关,但主要是与国内建设有关,这就是关于首都长安城的建设问题。娄敬是这样认为的:首都长安的建设刻不容缓,原因有二:1匈奴河南地的白羊、楼烦等部落距离长安最近只有七百里,轻骑一天一夜就可到达关中。然而关中新破,无法遏制外敌入侵。唯一办法就是迁民,发展生产力,关中沃野千里,迁民条件成熟,可以实施;2六国贵族后裔力量仍然强大,散居故土。一旦闹事,将不可收拾。最好把他们迁入长安。这样,不但对发展长安经济文化有用,也可以容易的控制这些人。总之是一举三得:防匈奴、促生产、控制贵族!娄敬的这一强本弱末之术,让刘邦一下子长了许多治国见识。在中国古代,国家问题就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人口问题。农业社会,想要促进生产力发展,就得有充足的人口。没有人口或是人口不足,甭提小康,更别提强国之梦。所以春秋战国的诸侯们每次打赢一场战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抢劫别国的珠宝和人口,而人口更是宝中之宝。治国如此,治首都更是如此,首要必须解决人口问题。11月,刘邦便把娄敬的建议付诸实践,把以齐国的大族怀氏、田氏和楚国的大族昭氏、屈氏、景氏这五族为代表的六国后裔及豪杰等10余万人,全部迁入关中,并分配给他们土地,使其安居乐业。当然此计也有利有弊。这些豪宗强族日后在关中生根,渐渐的开始横行不法。所以京畿三辅,汉时号称难治。这未免不是娄敬遗下的祸害呢!
,非父亲所愿啊!老爸只能委屈你走一趟了!娄敬不是深深打动了刘邦,而是不可理喻地征服了他。刘邦当场答应娄敬:愿把鲁元公主下嫁匈奴,同时订立两国友好交往契约,以求和平无患!刘邦之所以信服娄敬这番和亲高论,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更可写成好几万字洋洋洒洒的可行性报告分析。但归结起来大约有以下两条:1刘邦曾经尝到过甜头。鸿门宴前晚,正因他和项伯约为婚姻,项伯之后才一次次地救护他。只要是人,总有个毛病,不怕结仇,就怕不会扯关系,尤其扯上辈分关系和血缘关系。只要有关系,多大的仇恨就算不能一时化解,亦能被逐渐融解。2刘邦老了。他今年已经58岁了,经不起多少战争岁月的折腾了。娄敬说得没错,不要说战士厌战,就是刘邦本人也厌倦不已。再说了,天下初定,国内还危机四伏,从燕王臧荼及韩王信两例来看,这些异姓王都是不太可靠的,他还想多留些精力对付剩下的那几个异姓王。要攘外必先安内。所以与匈奴之战,能少打就少打,最后是不打,待时机成熟,再收拾也不迟。娄敬之见并非完美无暇,但有一点可肯定:娄敬发明了一条缓解汉人与西北游牧敌人对抗的千古外交策略!而笔者也不得不怀疑:中国“厚往薄来”的传统正是起于娄敬的这一和亲之说!刘邦下定主意后,就去找吕雉谈话。吕雉一听,泪水马上就像洪水滔天一样,日夜不停地奔泄而出“刘三啊刘三,自你躲进芒砀山当流匪后,我就跟着你东奔西跑,南征北战。然而不管吃多少苦头,甚至差点丢了性命,我都无怨无悔,但如你真要把我的女儿下嫁匈奴,我就恨死你,做鬼也不轻饶你”生逢乱世,你们这些男政治动物根本不知道我们做为一个女人的梦想。我爱我的女儿、也爱我的女婿。尽管张敖不像他父亲张耳那般魅力四射,大放光芒,但他厚道,为人谦卑,不愧为一个好丈夫、好女婿,这点就足够了。而匈奴遥远、冒顿禽兽,你把我女儿往他身上推,就不等于往虎口里扔吗?被老婆这么一哭一闹,刘邦的心思全乱了。回头想想:多年以来,他似真的没认真关心过自己这个女儿。当亭长时是忙工作,忙喝酒,忙泡妞,孩子都只能爬在地上玩土堆,看着妈妈一人在地里劳作。后来打天下,则是忙逃命,长期漂流在外,似也没怎么跟女儿说过几句话。如今国家有事,竟就要把她当一个陌生人踢出中原,是不是有点太无情了呢?是啊,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我必须做一个负责任的皇帝。当前除了和亲,没更好的节约国家成本的办法。另外,我也的确没有第二个女儿,娄敬又说定要亲生女儿才行。此种形势之下,你叫我要国家?还是要女儿?这么一说,那就非得鲁元公主下地狱了?不!吕雉擦去眼泪,意志坚定地对刘邦道“大汉是你打下来的,要下地狱,也轮不到天子家”刘邦问“那么鲁元公主不下地狱,谁下”吕雉“天下有的是女人,除我家女儿外,你爱找谁就找谁去”刘邦真是没辙了。这下怎么办呢?难道非得找个替死鬼,吕雉才能罢休?刘邦想来想去,只好退而求其次。那就是冒险找人顶替鲁元公主,下嫁匈奴!汉高祖9年(BC199)10月新年,未央宫大摆酒宴。刘邦亲自捧殇起坐,为太上皇祝寿。太上皇喝了好几杯后,酒酣兴至,刘邦便上前戏问道“从前父亲总说我无赖,不能治产,没二哥刘仲有出息。现在请问父亲:我与二哥的家产比较起来,是谁多啊”大流氓将自己的老父亲逼问的哑口无言,满朝哄笑。10月,刘邦秘密以一家人子冒充嫡长公主鲁元,准备嫁冒顿为妻。娄敬只好带着这个“鲁元公主”及一大堆厚礼出发,前往匈奴。他月初出发,月底就回到长安。不辱使命的娄敬不但带回了停战的消息,还带回两国的友好契约,主要内容如下:1汉朝以宗室公主嫁单于为阏氏,每年赠送一定数量的絮、缯、酒、食物给匈奴;2汉朝与匈奴结为兄弟。两族人民在各自地区从事生产,彼此互不侵扰;3开放“关市”,准许两族人民贸易往来。双方通过关市交易互通有无,加强经济交流。以上三条,使刘邦一下子轻松许多。但娄敬表情凝重,他又给刘邦提出一个建议。此建议与匈奴有关,但主要是与国内建设有关,这就是关于首都长安城的建设问题。娄敬是这样认为的:首都长安的建设刻不容缓,原因有二:1匈奴河南地的白羊、楼烦等部落距离长安最近只有七百里,轻骑一天一夜就可到达关中。然而关中新破,无法遏制外敌入侵。唯一办法就是迁民,发展生产力,关中沃野千里,迁民条件成熟,可以实施;2六国贵族后裔力量仍然强大,散居故土。一旦闹事,将不可收拾。最好把他们迁入长安。这样,不但对发展长安经济文化有用,也可以容易的控制这些人。总之是一举三得:防匈奴、促生产、控制贵族!娄敬的这一强本弱末之术,让刘邦一下子长了许多治国见识。在中国古代,国家问题就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人口问题。农业社会,想要促进生产力发展,就得有充足的人口。没有人口或是人口不足,甭提小康,更别提强国之梦。所以春秋战国的诸侯们每次打赢一场战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抢劫别国的珠宝和人口,而人口更是宝中之宝。治国如此,治首都更是如此,首要必须解决人口问题。11月,刘邦便把娄敬的建议付诸实践,把以齐国的大族怀氏、田氏和楚国的大族昭氏、屈氏、景氏这五族为代表的六国后裔及豪杰等10余万人,全部迁入关中,并分配给他们土地,使其安居乐业。当然此计也有利有弊。这些豪宗强族日后在关中生根,渐渐的开始横行不法。所以京畿三辅,汉时号称难治。这未免不是娄敬遗下的祸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