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网络母题: 戏剧影视文学的网络小说改编研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提供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增强观众的满足感以及兴奋度,然而,这种刺激会随着类型化的泛滥而减少,也就是说观众的满足感越来越小,这与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类似。效用,即满足程度是人神经的兴奋,外部给一个刺激(即消费某种物品给以刺激,如吃面包刺激胃),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兴奋程度就下降(边际效用递减)。在这里,效用可以理解为是受众的心理感受,因此,如果选择的题材和所用的叙事方法对于观众来说过于熟悉,那么必然会对观众的刺激减少,收视率也会降低。《后宫·甄嬛传》在这一点上要比其他网络小说改编剧聪明得多,当很多改编剧都在考虑减小成本、降低风险,而选择现代都市题材剧作时,《后宫·甄嬛传》却选择了网络上炙热的小说《后宫·甄嬛传》。电视剧中的故事时间设定在清朝雍正时期,在时间上就与观众每天接触的现代生活拉开了距离;在人物的设定方面,雍正为后人所熟悉,围绕雍正展开故事的电视剧也都收视不错,被人们所熟知,如《步步惊心》等,而《后宫·甄嬛传》选择了甄嬛这一历史书里名讳不详的人物,这其实也是一种陌生化的处理手法。这样一来,对于编剧导演来说甄嬛的生平经历、性格特征也就都存在着极大的戏剧发挥空间了。选择《后宫·甄嬛传》这个第一次从多侧面、全景式来描写甄嬛一生的故事作为《后宫·甄嬛传》的蓝本,从描绘的24个后宫中的人物来对比映衬女主人公甄嬛,这24个人物有的阴险,有的嘴刁,有的心狠手辣,有的善良执着,在这些对比、丰富和完善之下,会不断地增强戏剧冲突,也就一直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在叙事策略上,《后宫·甄嬛传》虽然借用了宫斗戏类型化的外壳,但却没有仅仅局限在后宫女人之间的钩心斗角以及争风吃醋上,而是融入了当下流行的谍战、伦理、职场等元素,使得整部剧既在宫斗剧类型范围之内,又不断地产生新意,即打破了观众的既定思维,也超出了他们的意料,刺激观众收视心理,形成新的收视期待。
(二)剧本改编——小众内容大众化
网络小说和影视作品分属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传播渠道,相应地对于观众来说,心理期待也是不同的,相比网络小说来说,影视作品在视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听觉,形成的是视听方面的冲击。从接受方式上来看,网络小说更具有个人化等一系列特点,网络作家本人就是一个团队,既是导演又是编剧,创作相对来讲也是个人化的,而阅读方式也是个体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更加注重读者内心的感受。而电视剧通常是面向一个小集体或者小家庭来说的,更加注重群体性。从受众结构上看,网络用户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以16~39岁年龄段的年轻人为中坚力量,其中喜欢看网络小说的读者群年龄在12~35岁之间,而且以学生居多。相比之下,电视剧的受众群无论从地理位置分布到年龄层次的跨度也都比网络小说宽泛得多,电视剧面向的是更大众化的受众群体和收视方式,那么在情节、人物、故事结构等各方面也就要更多地考虑观众的审美偏好和接受心理。比较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和小说《后宫·甄嬛传》,不难看出在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方面,主创团队做了很多努力。
首先是重置故事年代,凸显现实批判性。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的作者吴雪岚说,她写作的时候在脑中建构的年代是五代十国,甄嬛所处的时期是“大周朝”。但影视作品在改编成剧本时,导演郑晓龙希望《后宫·甄嬛传》是部正剧,能够更加具有批判性,于是小说中原本叫“玄凌”的皇帝在电视剧中就变成了雍正,而且相应的所有的故事情节和历史事件也都按照雍正时期的时间阶段进行了修改。
之所以做这种修改,是因为清朝的嫔妃制度是最严格的,那么相对应的后宫女子的命运也是最为悲惨的,悲惨之下的人性也是最易被扭曲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故事的戏剧冲突会较一个被架空的虚构的“大周朝”更有冲击力。再者,有这样一位帝王垫起整部电视剧的历史格局,前朝和后宫就有了很好的对接点,即使电视剧里讲述的后宫女子争斗的全部情节都是虚构,观众也不会再去较真儿,不去考察剧中人和事的真假有无了,而且清朝雍正年间是中国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和**体系的顶峰,将时代背景设置在此时也是最具有批判性的。
第二,增加人物对比,丰满故事情节。和当下热播的其他“宫斗”题材作品相比,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编剧都是在用权谋来构成故事的突变,形成情节上的曲折。但又并未夸大权谋来行文,而是一方面铺陈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同时以沈眉庄、安陵容和皇后三个典型人物来揭示权力、杀戮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与异化。这样就使得情节线索大幅扩充,人物和故事构架更加饱满。在原小说的基础上,电视剧中的24个女子就好似人性的不同侧面,每一个人的特点照比小说来说都被夸大,这些不同的形象就好似一个人不同的侧面,善良抑或邪恶,在甄嬛一路成长和蜕变的过程中,这些不同侧面也在变化,灭亡或者繁盛,就连一直被影视作品当成正面形象来塑造的雍正——勤政、节俭、清廉,但也多疑、残暴,这一切在《后宫·甄嬛传》没有掩饰没有梦幻,更多的是批判和真实。
第三,在小说《后宫·甄嬛传》中对场景和人物造型并没有过多的描述,然而电视剧为了呈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在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设计,制作了大量华丽精致的清朝服饰和配饰,上至妃嫔下至宫女,从服装、日用器具、饰品、礼仪规范等细节都非常考究精细,甚至到了仅通过主人公头上的饰品就能判断出妃嫔的等级来,这不仅仅造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同时也增加了一个观众品评的话题。
从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来看,民众把电视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把自己的现实人生寄托在电视剧的人物身上,而且用电视剧人物的人生理想来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在当下这个情感浮躁的时代,《后宫·甄嬛传》用专一、隽永的爱情迎合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真情实感的渴望,满足了受众对理想化爱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追求。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拉近了观众与主人公的距离,产生很强的代入感,这样就便于调动起共同的情感体验,增强对电视剧的接受度和认同度,使得传播效果扩大化。
三、营销宣传——取之于网络,用之于网络
网络小说取材于网络,从其诞生之初就携带着网络文化的基因,单纯借助小说在网络的人气将读者转化为电视观众这些准备显然不够,办法唯有在电视剧制作发行的前后期,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草根性、开放性和传播的同步性,通过设置“意见领袖”,线上带动线下,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由于前期宣传的铺垫,《后宫·甄嬛传》一经播出,立即引发了网络上的搜索和评论热潮,“小主”随处可见,“甄嬛体”也遍布四海。在百度中搜索“甄嬛传”,可得35400000个相关网页,在百度贴吧,网友为该剧建立了“后宫甄嬛传电视剧吧”,共有主题数45702个,帖子数2185516篇。此外,网友们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制作出了一系列“衍生产品”,包括剧中人物的手绘卡通肖像、截取原素材重新剪辑的恶搞短片等。这种由网民带起的二次传播不仅仅带动收视,也是网民主动性特权的体现,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网民不再是简单的被动接收信息的人,也不仅仅是寻求并使用信息的人,而是参与传播信息的人。在二次传播的过程中,制片方虽然不一定直接参与信息的传播,但是却可以通过不断回应、整理和报道,巧妙地扩散信息,引起更多人对电视剧的关注,引发“病毒式扩散式”的高效信息传播。
四、结论
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有着几个很重要的因素,最基本的就是制片方必须充分把握网络小说特点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受众定位和分析,选择易于观众接受的类型,而且要采用陌生的方式来表达人们熟悉的场景,在剧本改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网络小说所面对的读者群与电视剧的消费观众群的差异性,对于网络小说要进行更符合大众心理需求和审美趣味的改编,从而获得更多观众的接受和认同。
在宣传推广方面,由于改编自网络小说,所以网络理应成为改编剧进行宣传的一大阵地,对于网民的二次传播,制片方也要找好“网络节点”,通过网民在线口碑这样的营销方式来扩散电视剧的影响力,从而带来更多的收视度与关注度。
提供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增强观众的满足感以及兴奋度,然而,这种刺激会随着类型化的泛滥而减少,也就是说观众的满足感越来越小,这与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类似。效用,即满足程度是人神经的兴奋,外部给一个刺激(即消费某种物品给以刺激,如吃面包刺激胃),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兴奋程度就下降(边际效用递减)。在这里,效用可以理解为是受众的心理感受,因此,如果选择的题材和所用的叙事方法对于观众来说过于熟悉,那么必然会对观众的刺激减少,收视率也会降低。《后宫·甄嬛传》在这一点上要比其他网络小说改编剧聪明得多,当很多改编剧都在考虑减小成本、降低风险,而选择现代都市题材剧作时,《后宫·甄嬛传》却选择了网络上炙热的小说《后宫·甄嬛传》。电视剧中的故事时间设定在清朝雍正时期,在时间上就与观众每天接触的现代生活拉开了距离;在人物的设定方面,雍正为后人所熟悉,围绕雍正展开故事的电视剧也都收视不错,被人们所熟知,如《步步惊心》等,而《后宫·甄嬛传》选择了甄嬛这一历史书里名讳不详的人物,这其实也是一种陌生化的处理手法。这样一来,对于编剧导演来说甄嬛的生平经历、性格特征也就都存在着极大的戏剧发挥空间了。选择《后宫·甄嬛传》这个第一次从多侧面、全景式来描写甄嬛一生的故事作为《后宫·甄嬛传》的蓝本,从描绘的24个后宫中的人物来对比映衬女主人公甄嬛,这24个人物有的阴险,有的嘴刁,有的心狠手辣,有的善良执着,在这些对比、丰富和完善之下,会不断地增强戏剧冲突,也就一直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在叙事策略上,《后宫·甄嬛传》虽然借用了宫斗戏类型化的外壳,但却没有仅仅局限在后宫女人之间的钩心斗角以及争风吃醋上,而是融入了当下流行的谍战、伦理、职场等元素,使得整部剧既在宫斗剧类型范围之内,又不断地产生新意,即打破了观众的既定思维,也超出了他们的意料,刺激观众收视心理,形成新的收视期待。
(二)剧本改编——小众内容大众化
网络小说和影视作品分属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传播渠道,相应地对于观众来说,心理期待也是不同的,相比网络小说来说,影视作品在视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听觉,形成的是视听方面的冲击。从接受方式上来看,网络小说更具有个人化等一系列特点,网络作家本人就是一个团队,既是导演又是编剧,创作相对来讲也是个人化的,而阅读方式也是个体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更加注重读者内心的感受。而电视剧通常是面向一个小集体或者小家庭来说的,更加注重群体性。从受众结构上看,网络用户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以16~39岁年龄段的年轻人为中坚力量,其中喜欢看网络小说的读者群年龄在12~35岁之间,而且以学生居多。相比之下,电视剧的受众群无论从地理位置分布到年龄层次的跨度也都比网络小说宽泛得多,电视剧面向的是更大众化的受众群体和收视方式,那么在情节、人物、故事结构等各方面也就要更多地考虑观众的审美偏好和接受心理。比较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和小说《后宫·甄嬛传》,不难看出在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方面,主创团队做了很多努力。
首先是重置故事年代,凸显现实批判性。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的作者吴雪岚说,她写作的时候在脑中建构的年代是五代十国,甄嬛所处的时期是“大周朝”。但影视作品在改编成剧本时,导演郑晓龙希望《后宫·甄嬛传》是部正剧,能够更加具有批判性,于是小说中原本叫“玄凌”的皇帝在电视剧中就变成了雍正,而且相应的所有的故事情节和历史事件也都按照雍正时期的时间阶段进行了修改。
之所以做这种修改,是因为清朝的嫔妃制度是最严格的,那么相对应的后宫女子的命运也是最为悲惨的,悲惨之下的人性也是最易被扭曲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故事的戏剧冲突会较一个被架空的虚构的“大周朝”更有冲击力。再者,有这样一位帝王垫起整部电视剧的历史格局,前朝和后宫就有了很好的对接点,即使电视剧里讲述的后宫女子争斗的全部情节都是虚构,观众也不会再去较真儿,不去考察剧中人和事的真假有无了,而且清朝雍正年间是中国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和**体系的顶峰,将时代背景设置在此时也是最具有批判性的。
第二,增加人物对比,丰满故事情节。和当下热播的其他“宫斗”题材作品相比,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编剧都是在用权谋来构成故事的突变,形成情节上的曲折。但又并未夸大权谋来行文,而是一方面铺陈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同时以沈眉庄、安陵容和皇后三个典型人物来揭示权力、杀戮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与异化。这样就使得情节线索大幅扩充,人物和故事构架更加饱满。在原小说的基础上,电视剧中的24个女子就好似人性的不同侧面,每一个人的特点照比小说来说都被夸大,这些不同的形象就好似一个人不同的侧面,善良抑或邪恶,在甄嬛一路成长和蜕变的过程中,这些不同侧面也在变化,灭亡或者繁盛,就连一直被影视作品当成正面形象来塑造的雍正——勤政、节俭、清廉,但也多疑、残暴,这一切在《后宫·甄嬛传》没有掩饰没有梦幻,更多的是批判和真实。
第三,在小说《后宫·甄嬛传》中对场景和人物造型并没有过多的描述,然而电视剧为了呈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在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设计,制作了大量华丽精致的清朝服饰和配饰,上至妃嫔下至宫女,从服装、日用器具、饰品、礼仪规范等细节都非常考究精细,甚至到了仅通过主人公头上的饰品就能判断出妃嫔的等级来,这不仅仅造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同时也增加了一个观众品评的话题。
从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来看,民众把电视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把自己的现实人生寄托在电视剧的人物身上,而且用电视剧人物的人生理想来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在当下这个情感浮躁的时代,《后宫·甄嬛传》用专一、隽永的爱情迎合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真情实感的渴望,满足了受众对理想化爱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追求。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拉近了观众与主人公的距离,产生很强的代入感,这样就便于调动起共同的情感体验,增强对电视剧的接受度和认同度,使得传播效果扩大化。
三、营销宣传——取之于网络,用之于网络
网络小说取材于网络,从其诞生之初就携带着网络文化的基因,单纯借助小说在网络的人气将读者转化为电视观众这些准备显然不够,办法唯有在电视剧制作发行的前后期,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草根性、开放性和传播的同步性,通过设置“意见领袖”,线上带动线下,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由于前期宣传的铺垫,《后宫·甄嬛传》一经播出,立即引发了网络上的搜索和评论热潮,“小主”随处可见,“甄嬛体”也遍布四海。在百度中搜索“甄嬛传”,可得35400000个相关网页,在百度贴吧,网友为该剧建立了“后宫甄嬛传电视剧吧”,共有主题数45702个,帖子数2185516篇。此外,网友们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制作出了一系列“衍生产品”,包括剧中人物的手绘卡通肖像、截取原素材重新剪辑的恶搞短片等。这种由网民带起的二次传播不仅仅带动收视,也是网民主动性特权的体现,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网民不再是简单的被动接收信息的人,也不仅仅是寻求并使用信息的人,而是参与传播信息的人。在二次传播的过程中,制片方虽然不一定直接参与信息的传播,但是却可以通过不断回应、整理和报道,巧妙地扩散信息,引起更多人对电视剧的关注,引发“病毒式扩散式”的高效信息传播。
四、结论
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有着几个很重要的因素,最基本的就是制片方必须充分把握网络小说特点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受众定位和分析,选择易于观众接受的类型,而且要采用陌生的方式来表达人们熟悉的场景,在剧本改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网络小说所面对的读者群与电视剧的消费观众群的差异性,对于网络小说要进行更符合大众心理需求和审美趣味的改编,从而获得更多观众的接受和认同。
在宣传推广方面,由于改编自网络小说,所以网络理应成为改编剧进行宣传的一大阵地,对于网民的二次传播,制片方也要找好“网络节点”,通过网民在线口碑这样的营销方式来扩散电视剧的影响力,从而带来更多的收视度与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