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网络母题: 戏剧影视文学的网络小说改编研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电影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文学与电影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两大问题:电影能够为文学带来什么?文学能够为电影带来什么?”
从世界电影发展史角度来看,在电影默片时期,如大卫·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便从T·F·迪克逊的小说《同族人》获得片断似的素材;在好莱坞黄金时代,《呼啸山庄》、《茶花女》等各国经典名著更是都被成功改编,陆续被搬上银幕,而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扩大了原著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也提升了电影自身的内涵与艺术质量。而就中国电影发展进程着眼考虑此问题,电影与文学的关系亦是如此亲密。就以蜚声世界的中国“第五代”导演们的创作为例,《一个和八个》、《黄土地》、《霸王别姬》、《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站直咯、别趴下》等代表作品,无一不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张艺谋便曾表示:“看中国电影繁荣与否,首先要看中国文学繁荣与否。中国有好电影,首先要感谢作家们的好小说为电影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性。如果拿掉这些小说,中国电影的大部分都不会存在。”由此,二者关系,可见一斑。
倘若说,电影之前对文学作品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古典名著或现当代小说名家名著上面,那么,梳理近几年呈现出的影视剧作品不难发现,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这样的一种“传统格局”早已被重新“洗牌”,网络文学早已以一种“另类”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汇入戏剧影视文学。
“就在转型期的文学出现表征危机和失语焦虑时,计算机网络从低垂的文化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它那新奇的信息处理方式、快捷的媒介传播形式和自容宽容的虚拟空间,一下子吸引了文学目光,让困顿中的文学顺应时势地找到了一个超度苦海的‘诺亚方舟’。”当然,就网络到底是文学的救星还是克星,至今仍有争议,但无论如何,这样一种文学新形态无疑已经存在,且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就此问题不再展开讨论。但如何对“网络文学”进行界定还是有必要的。
目前,关于“网络文学”的认识和评价,观点是繁杂的、不统一的。在此,仅选取一个比较折中的概念,“网络文学特指网民利用计算机进行创作且首发在互联网上,具有在线、线下等多路径传播方式的新型文学,它在媒介载体、创作方式、传播方式、文学体制等诸多方面都已与传统纸质文学有了较大区别”。接下来,便对网络文学在中国的产生及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之路进行一番简要扫描。
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从1998年3月22日到5月29日,用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分34集在网络上连载。作品一经发表,立即受到网民拥戴,“轻舞飞扬”也成了当时最风靡的大众虚拟偶像。如今看来,《第一次亲密接触》可谓华文网络小说的鼻祖。而自2000年,其改编的同名电影《第一次亲密接触》也开启了中国网络文学(网络小说)的影像改编之路。在随后的十二年里,也涌现出了一批此类影视剧改编作品,诸如《蓝宇》、《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王贵与安娜》、《双面胶》、《蜗居》、《和空姐同居的日子》、《泡沫之夏》、《宫锁心玉》、《千山暮雪》、《步步惊心》、《裸婚时代》、《美人心计》等,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火热地呈现在荧幕上。更值得注意的是,同为“第五代”的大师级导演张艺谋和陈凯歌也相继相中网络小说,进行电影改编。2010年,张艺谋将网络作家艾米的小说《山楂树之恋》改编成电影;2012年,陈凯歌将由网络作家、编剧文雨在2007年发表于晋江文学城的《请你原谅我》改编而成的《搜索》搬上银幕(《请你原谅我》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一部网络作品入选“鲁迅文学奖”的小说)。然而,网络文学缘何越来越受到影视剧改编的青睐,成为荧幕新宠呢?它究竟有何魅力,有怎样的改编优点呢?
上文已经提到过电影与文学的关系,也提到了张艺谋对文学和作家的感谢“宣言”,而今这样的来源渐渐窄了,好多导演,包括张艺谋在内,都在为“剧本荒”而苦恼不堪,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库存强大而又贴近现实的网络小说便成为影视剧创作改编的新鲜源头。而就网络小说自身而言,首先,作品本身集聚人气,拥有较为广泛的读者基础,在互联网上,动辄便有上百万、千万,甚至更高的点击率,由此也催生了一批知名的网络写手、作家,好的网络小说已经过受众考验,再结合网络作家的超高人气,这就为影视剧的改编增强了“安全系数”,预先锁定了一批观众,也为影视公司的前期宣传节省了开支。如《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它是赵薇导演的处女作,亦是由一部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自开机一刻便受到外界关注,未拍先火。
再者,网络小说类型多样,从古装到现代,从穿越到现实,从校园爱情到职场较量等,可谓应有尽有,这就让不同类型的影视剧改编成为可能。另外,网络文学的民间视野和草根话语更是使其有了难能可贵的“接地气”的优势,更有利于大众传播,有利于获得观众支持。当下我们面临一个后现代逻辑的语境,“后现代主义的全部特征就是距离感的消失”,网络文学生动直接地印证了在当下转型期的这一特征。“网络文学摒弃了传统写作对生活提炼和升华的观念,正在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呈现’出生活的‘原貌’,在结构、语言、题材上都最大限度地向生活靠拢”,“网络文学作为一种大众文艺形式,不但弥合了高雅艺术与大众文艺之间的鸿沟,并且也完全改变了艺术与大众的对立关系,将读者介入作品的方式由原来的静态接受发展为双向互动”。由此,网络文学的读者再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变成了“合作的创作者”。例如,中国首部青春题材互动电影《PK.CO》,从网络文学竞赛与电影题材的选定、小说到剧本等阶段便都由网民投票决定。而知名网络作家、编剧六六也表示,喜欢泡在论坛发帖写小说,每写一段就会有同步看帖的网友跟帖鼓励或拍砖,就这样在网络论坛上,不断接收网友读者信息,最后完成作品。
改编是“通过变化或调整使之更时适或适应的能力——也就是把某些事情加以变更从而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造成变化,以便调整的更恰当”。就网络文学的戏剧影视改编而言,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有成功的作品问世,也有失败的作品涌现。《王贵与安娜》、《蜗居》、《裸婚时代》等收视火爆,走红全国,并引发巨大的话题争议,得到至多关注。而根据明晓溪同名作品改编的《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因雷人的剧情和粗糙的演技,招致骂声不断。明晓溪的粉丝更是表示,要是喜欢明晓溪,就不要看这部电视剧。
就网络文学的戏剧影视文学改编问题,下面将具体到作品,以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和陈凯歌的《搜索》为例进一步展开分析。
小说《山楂树之恋》讲述了一段20世纪70年代的爱情故事: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分不好,静秋一直很自卑;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编教材。她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英俊又有才气的军区司令员之子老三却喜欢上了静秋,甘愿为她做任何事。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小说《山楂树之恋》的整个环境氛围和情节构造倒是和吕乐导演2003年执导的由舒淇、刘烨主演的《美人草》,有异曲同工之妙。两部影片有相同的时代印记的,那就是“文革”。中国的这一特殊时期,给当年的很多人留下伤痕,那是一段有太多承载的时代。而那个时代也给予中国电影创作更多素材和启迪,给予很多故事特殊的环境背景,让故事的发生更加有了依托。《山楂树之恋》单从故事看,就是帅气完美而又毫无保留的付出的男主角和年轻美丽而又懵懵懂懂的女主角的分分合合的爱情故事。之所以如此备受宣传,也是因为主打的“纯爱牌”,而不计较得失的付出和守护与猝不及防的死亡恰恰是“纯爱影片”的关键部分。试想一下,如果老三和静秋的爱情脱离了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那它与一般的韩剧和日式纯爱电影也不会有什么区别了。
影片一开始就用字幕的方式交代了时代背景“文革”,之后也出现了很多体现时代感的情节,比如排练革命舞蹈等,但这些细节处理的很弱,无法深刻感受到时代所带来的命运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缺憾。张艺谋也自曝很多细节都拍了,但是又剪掉了。按照导演意图,弱化时代、突出人物,故事线条简单,这样一来就使得电影较原著更加纯爱。“在电影改... -->>
电影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文学与电影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两大问题:电影能够为文学带来什么?文学能够为电影带来什么?”
从世界电影发展史角度来看,在电影默片时期,如大卫·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便从T·F·迪克逊的小说《同族人》获得片断似的素材;在好莱坞黄金时代,《呼啸山庄》、《茶花女》等各国经典名著更是都被成功改编,陆续被搬上银幕,而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扩大了原著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也提升了电影自身的内涵与艺术质量。而就中国电影发展进程着眼考虑此问题,电影与文学的关系亦是如此亲密。就以蜚声世界的中国“第五代”导演们的创作为例,《一个和八个》、《黄土地》、《霸王别姬》、《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站直咯、别趴下》等代表作品,无一不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张艺谋便曾表示:“看中国电影繁荣与否,首先要看中国文学繁荣与否。中国有好电影,首先要感谢作家们的好小说为电影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性。如果拿掉这些小说,中国电影的大部分都不会存在。”由此,二者关系,可见一斑。
倘若说,电影之前对文学作品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古典名著或现当代小说名家名著上面,那么,梳理近几年呈现出的影视剧作品不难发现,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这样的一种“传统格局”早已被重新“洗牌”,网络文学早已以一种“另类”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汇入戏剧影视文学。
“就在转型期的文学出现表征危机和失语焦虑时,计算机网络从低垂的文化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它那新奇的信息处理方式、快捷的媒介传播形式和自容宽容的虚拟空间,一下子吸引了文学目光,让困顿中的文学顺应时势地找到了一个超度苦海的‘诺亚方舟’。”当然,就网络到底是文学的救星还是克星,至今仍有争议,但无论如何,这样一种文学新形态无疑已经存在,且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就此问题不再展开讨论。但如何对“网络文学”进行界定还是有必要的。
目前,关于“网络文学”的认识和评价,观点是繁杂的、不统一的。在此,仅选取一个比较折中的概念,“网络文学特指网民利用计算机进行创作且首发在互联网上,具有在线、线下等多路径传播方式的新型文学,它在媒介载体、创作方式、传播方式、文学体制等诸多方面都已与传统纸质文学有了较大区别”。接下来,便对网络文学在中国的产生及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之路进行一番简要扫描。
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从1998年3月22日到5月29日,用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分34集在网络上连载。作品一经发表,立即受到网民拥戴,“轻舞飞扬”也成了当时最风靡的大众虚拟偶像。如今看来,《第一次亲密接触》可谓华文网络小说的鼻祖。而自2000年,其改编的同名电影《第一次亲密接触》也开启了中国网络文学(网络小说)的影像改编之路。在随后的十二年里,也涌现出了一批此类影视剧改编作品,诸如《蓝宇》、《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王贵与安娜》、《双面胶》、《蜗居》、《和空姐同居的日子》、《泡沫之夏》、《宫锁心玉》、《千山暮雪》、《步步惊心》、《裸婚时代》、《美人心计》等,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火热地呈现在荧幕上。更值得注意的是,同为“第五代”的大师级导演张艺谋和陈凯歌也相继相中网络小说,进行电影改编。2010年,张艺谋将网络作家艾米的小说《山楂树之恋》改编成电影;2012年,陈凯歌将由网络作家、编剧文雨在2007年发表于晋江文学城的《请你原谅我》改编而成的《搜索》搬上银幕(《请你原谅我》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一部网络作品入选“鲁迅文学奖”的小说)。然而,网络文学缘何越来越受到影视剧改编的青睐,成为荧幕新宠呢?它究竟有何魅力,有怎样的改编优点呢?
上文已经提到过电影与文学的关系,也提到了张艺谋对文学和作家的感谢“宣言”,而今这样的来源渐渐窄了,好多导演,包括张艺谋在内,都在为“剧本荒”而苦恼不堪,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库存强大而又贴近现实的网络小说便成为影视剧创作改编的新鲜源头。而就网络小说自身而言,首先,作品本身集聚人气,拥有较为广泛的读者基础,在互联网上,动辄便有上百万、千万,甚至更高的点击率,由此也催生了一批知名的网络写手、作家,好的网络小说已经过受众考验,再结合网络作家的超高人气,这就为影视剧的改编增强了“安全系数”,预先锁定了一批观众,也为影视公司的前期宣传节省了开支。如《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它是赵薇导演的处女作,亦是由一部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自开机一刻便受到外界关注,未拍先火。
再者,网络小说类型多样,从古装到现代,从穿越到现实,从校园爱情到职场较量等,可谓应有尽有,这就让不同类型的影视剧改编成为可能。另外,网络文学的民间视野和草根话语更是使其有了难能可贵的“接地气”的优势,更有利于大众传播,有利于获得观众支持。当下我们面临一个后现代逻辑的语境,“后现代主义的全部特征就是距离感的消失”,网络文学生动直接地印证了在当下转型期的这一特征。“网络文学摒弃了传统写作对生活提炼和升华的观念,正在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呈现’出生活的‘原貌’,在结构、语言、题材上都最大限度地向生活靠拢”,“网络文学作为一种大众文艺形式,不但弥合了高雅艺术与大众文艺之间的鸿沟,并且也完全改变了艺术与大众的对立关系,将读者介入作品的方式由原来的静态接受发展为双向互动”。由此,网络文学的读者再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变成了“合作的创作者”。例如,中国首部青春题材互动电影《PK.CO》,从网络文学竞赛与电影题材的选定、小说到剧本等阶段便都由网民投票决定。而知名网络作家、编剧六六也表示,喜欢泡在论坛发帖写小说,每写一段就会有同步看帖的网友跟帖鼓励或拍砖,就这样在网络论坛上,不断接收网友读者信息,最后完成作品。
改编是“通过变化或调整使之更时适或适应的能力——也就是把某些事情加以变更从而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造成变化,以便调整的更恰当”。就网络文学的戏剧影视改编而言,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有成功的作品问世,也有失败的作品涌现。《王贵与安娜》、《蜗居》、《裸婚时代》等收视火爆,走红全国,并引发巨大的话题争议,得到至多关注。而根据明晓溪同名作品改编的《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因雷人的剧情和粗糙的演技,招致骂声不断。明晓溪的粉丝更是表示,要是喜欢明晓溪,就不要看这部电视剧。
就网络文学的戏剧影视文学改编问题,下面将具体到作品,以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和陈凯歌的《搜索》为例进一步展开分析。
小说《山楂树之恋》讲述了一段20世纪70年代的爱情故事: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分不好,静秋一直很自卑;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编教材。她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英俊又有才气的军区司令员之子老三却喜欢上了静秋,甘愿为她做任何事。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小说《山楂树之恋》的整个环境氛围和情节构造倒是和吕乐导演2003年执导的由舒淇、刘烨主演的《美人草》,有异曲同工之妙。两部影片有相同的时代印记的,那就是“文革”。中国的这一特殊时期,给当年的很多人留下伤痕,那是一段有太多承载的时代。而那个时代也给予中国电影创作更多素材和启迪,给予很多故事特殊的环境背景,让故事的发生更加有了依托。《山楂树之恋》单从故事看,就是帅气完美而又毫无保留的付出的男主角和年轻美丽而又懵懵懂懂的女主角的分分合合的爱情故事。之所以如此备受宣传,也是因为主打的“纯爱牌”,而不计较得失的付出和守护与猝不及防的死亡恰恰是“纯爱影片”的关键部分。试想一下,如果老三和静秋的爱情脱离了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那它与一般的韩剧和日式纯爱电影也不会有什么区别了。
影片一开始就用字幕的方式交代了时代背景“文革”,之后也出现了很多体现时代感的情节,比如排练革命舞蹈等,但这些细节处理的很弱,无法深刻感受到时代所带来的命运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缺憾。张艺谋也自曝很多细节都拍了,但是又剪掉了。按照导演意图,弱化时代、突出人物,故事线条简单,这样一来就使得电影较原著更加纯爱。“在电影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