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宸辞蓝调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春天了,佛头山上遍野的迎春花先就浓烈的开了起来。一簇簇、一片片,从远处看,正在怒放的花像极了明黄的绸缎铺就漫山遍野,在那些白皮松、侧柏、桧柏们的暗绿旁,在那些尚未返青的阔叶树旁涂了一笔亮色。
师父说,一德,惊蛰了,下山去吧,那孩子一定等急了。
那时一德正在厨房门前劈柴。胳膊袖子挽到肘弯儿以上,脑门上是密密实实、亮闪闪的细小汗珠。屋檐下是堆得整整齐齐,高的快挨着房檐的一撂柴禾。那是秋冬时节他和师兄们从这松果山上砍来的。一德善良,他砍的,必定是已经枯去的树枝桠杈。他说,未死的树也是有生命呢,怎么能说砍就砍,随随便便的要了它的命呢。
师傅说的小孩是山下桐峪内王大善人的小妾马氏所生的儿子王仁。王大善人是桐峪内第一号的绅士、首富,无论见过没见过的人都说他是地地道道的善人,一心吃斋念佛,为人忠厚。他的几个儿子在山外或为官或经商,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也都有着不小的名声。他们一直嚷嚷着要他到城里边去住,他却不答应,说是不习惯,只想住在峪内,这儿住着舒坦。
王大善人原名叫做王富贵,然而人们只记得王大善人的称号几乎没有几个人记得他这原名。他除了对自己家的长工、短工、佃户不苛刻之外,峪内人家里有揭不开锅的,只要求到他的门上,尽管这些人进不了王家的大门,可只要站在那儿,他就从未让人家空过手。
王大善人的好名声不仅在峪内盛传着,连山外的人们也多知其名。每年佛崖寺过会,王大善人总会让家中的仆人在路边支起一口大铁锅,熬了绿豆汤让六月天里赶会的善男信女们解渴消暑。而时不时的给佛崖寺布施更成为这个大家庭一年里最重要的一件事。
王仁从小就聪明伶俐,可谁知五岁上却得了一种怪病,腿脚越来越不灵便,终于就不能走路。全家人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却无能为力。四处求医问药的结果是,王仁只要闻到熬草药的味道就会条件反射般的干呕。王仁的病,让这个家庭一筹莫展。
一心向佛的王大善人越发的认为是自己前世造了孽才会让最小的儿子受这样的罪,这样的苦痛。于是求佛崖寺的师傅教自己的儿子学佛。他认为,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罪孽,才能让无药可治的病,得以起死回生般的康复。
因为年龄,因为学识,一德就这样被师父挑选去完成这样一份任务。
佛崖寺的僧人不多,也就十来个,一德是年龄最小的一个,说小其实也不小了,十六了。
山路崎岖,斗折蛇行;灌木丛生,四季野花。这佛崖寺所在的松果山每个季节都会应景一样的长出一些被山民视之为美味佳肴的山野果。山外人羡慕地说,峪内人真的有福气呢,人家为什么多长命百岁。想想看,人家天天间吸的新鲜空气,吃的珍品仙果,抬脚动步就是锻炼,长寿,肯定的么。
佛崖寺建在山巅。寺后面的一块平地被师兄弟们劈为了菜园,粮食从山下背上来,吃的水却是就地取材,寺东面有二潭,黄龙潭和黑龙潭,此二潭之水,清冽甘甜,常饮不生百病。山下信徒也常有来此取水者,小心翼翼的打水,小心翼翼的离开,来的时候一脸虔诚,走的时候满眼憧憬。
一德的聪明从小就在佛崖寺盛传着。六岁上山的他,短短几年很快就学会了师傅传授的佛学知识。没事时,他喜欢坐在山后那片幽静的竹林里,嘴里含着片树叶,于是各种鸟叫声和好听的旋律就会从竹林里飘出。他画画,画佛祖、画观音、画和他一样“多闻”而俊美的阿难。他写字,师父说他的字有佛缘,清静不争、抱朴守拙、平和坦然。
年前下了大雪,加之要在寺里过年,一德有阵子未下山去王大善人家了。这不,春天了,冰融雪化,黛青的松果山从远处看,也慢慢有了一层若隐若现的绿雾。
师父受王家以恩惠,自然是要摧他下山的。其实师父并不知道,一德也急着想下山呢。
遇见小妍是去年夏天的事了。从那以后,每次下山,一德内心充满了喜悦;每次上山,一德内心充满了期待。
去年立夏那天,一德第一次下山去王大善人家。王仁很聪明,领悟力也强。恍惚间,一德甚至觉得这王仁便是自己过去的回忆,而自己也会成为王仁的将来。他还觉得,王仁虽说病殃殃的,可一见面他就觉得他和这孩子十分有缘,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小妍是峪内最贫困的老张头的小女儿。老张头一年到头在土里刨食,可仍是填不饱全家人的肚子,加上又没个手艺,日子过得实在有些熬煎。可老张头和他媳妇却有个绝活,生女儿,生漂亮女儿。水灵灵、粉嫩嫩、鲜滴滴的七个女儿,虽然粗布裹身,不施粉黛,却难掩天生丽质。小妍是最小的一个,早早就被王大善人买了回去。老张头送女儿的时候弓着身子,搓着双手说,小妍,你真是有福气。能去王大善人家,真是你几辈子积的德呢。王大善人对老张头说,这些钱,你拿去用。小妍到我家,我把她当女儿养呢。
一德第一次看到小妍的时候,她正在从松果山上流下来的那条小溪里洗衣服。
她的两只脚伸在水里,人坐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那石头大,一半斜插到了河里。她用棒槌一下一下敲打着衣服,咚、咚、咚。那个时候,一德回望自己的佛崖寺,他看见寺庙在清晨的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海市蜃楼一样的虚无缥缈。初升的太阳把西山坡照得欢乐、通红,而东山坡看起来却有了些暗淡、阴郁的气质。
山谷中有有喜鹊的叫声,叽叽喳喳地说着心事。一德常常想,人,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也许两只喜鹊正叽喳着吵得不可开交,可若被人们发现了,心里就会兴高采烈起来,以为讨得了好彩头。那次,佛崖寺的屋檐上站了两只乌鸦,师兄一腾生气地在赶那乌鸦飞走,嘴里还“呸呸呸”地朝地下唾着口水说,怪不得这几天晦气,原来是这几只倒霉鬼在作祟。一德看到一腾用石子要砸乌鸦,就远远的朝一腾喊道,师兄,你说,那俩乌鸦站在那儿为啥不说话呢。乌鸦听到声音就“呼啦啦”飞走了,师兄白了他一眼说,去你的,你这脑子,成天跟人想的就是不一样。
一德有次问师父,他说,人们为啥宁愿看到两只吵架的喜鹊而不愿看到两只友爱的乌鸦呢?师父说,一德,你已经超过师父的学问了。一德听了,就不知该怎么说。
小妍穿得很清凉,一德的眼睛看到她的胳膊和浸在水中的小腿时就想到了自己最喜欢吃的莲藕。他红了脸。
小妍直身擦汗的当口看见了一德。她看看了一德,歪着头想了想,然后“咯咯”地笑了一声问,小师傅,你是不是上我家去?去教我家少爷学东西呢。
一德脸红着打了一个稽首,唱了一句佛号说,是呀是呀。小妍说,那你别急,等我一会儿,我马上洗完衣服了。到时过会儿,我带你去。
小妍又转过身,低下头去洗衣服。一德就那样静静的站在她斜侧身后,看着小妍侧面,觉得很美。他又看到她搓衣服时身体一上一下的起伏着,胸膛里忽然就有些心动。喉咙有些发干,他说,阿弥陀佛。小妍扭过头说,别急,马上就好了。
王大善人家的院落比佛崖寺还大呢。门口有两尊大石狮,威风凛凛的蹲在那儿守着门户。门前四个石刻的拴马桩,个个一人多高,上边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门楼下的匾额上书写着“耕读传家”四个大字。才进门,照壁上是一幅手绘的“夕照佛崖层林尽染”图。四进的院落一个比一个高一些,越往里走就越往上走,两边厢房的门全闭着,这使得偌大的院落更显得静而空。一德的心里莫名的就有了肃穆、紧张甚至压抑的感觉。
小妍指了指最上面的上房说,... -->>
春天了,佛头山上遍野的迎春花先就浓烈的开了起来。一簇簇、一片片,从远处看,正在怒放的花像极了明黄的绸缎铺就漫山遍野,在那些白皮松、侧柏、桧柏们的暗绿旁,在那些尚未返青的阔叶树旁涂了一笔亮色。
师父说,一德,惊蛰了,下山去吧,那孩子一定等急了。
那时一德正在厨房门前劈柴。胳膊袖子挽到肘弯儿以上,脑门上是密密实实、亮闪闪的细小汗珠。屋檐下是堆得整整齐齐,高的快挨着房檐的一撂柴禾。那是秋冬时节他和师兄们从这松果山上砍来的。一德善良,他砍的,必定是已经枯去的树枝桠杈。他说,未死的树也是有生命呢,怎么能说砍就砍,随随便便的要了它的命呢。
师傅说的小孩是山下桐峪内王大善人的小妾马氏所生的儿子王仁。王大善人是桐峪内第一号的绅士、首富,无论见过没见过的人都说他是地地道道的善人,一心吃斋念佛,为人忠厚。他的几个儿子在山外或为官或经商,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也都有着不小的名声。他们一直嚷嚷着要他到城里边去住,他却不答应,说是不习惯,只想住在峪内,这儿住着舒坦。
王大善人原名叫做王富贵,然而人们只记得王大善人的称号几乎没有几个人记得他这原名。他除了对自己家的长工、短工、佃户不苛刻之外,峪内人家里有揭不开锅的,只要求到他的门上,尽管这些人进不了王家的大门,可只要站在那儿,他就从未让人家空过手。
王大善人的好名声不仅在峪内盛传着,连山外的人们也多知其名。每年佛崖寺过会,王大善人总会让家中的仆人在路边支起一口大铁锅,熬了绿豆汤让六月天里赶会的善男信女们解渴消暑。而时不时的给佛崖寺布施更成为这个大家庭一年里最重要的一件事。
王仁从小就聪明伶俐,可谁知五岁上却得了一种怪病,腿脚越来越不灵便,终于就不能走路。全家人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却无能为力。四处求医问药的结果是,王仁只要闻到熬草药的味道就会条件反射般的干呕。王仁的病,让这个家庭一筹莫展。
一心向佛的王大善人越发的认为是自己前世造了孽才会让最小的儿子受这样的罪,这样的苦痛。于是求佛崖寺的师傅教自己的儿子学佛。他认为,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罪孽,才能让无药可治的病,得以起死回生般的康复。
因为年龄,因为学识,一德就这样被师父挑选去完成这样一份任务。
佛崖寺的僧人不多,也就十来个,一德是年龄最小的一个,说小其实也不小了,十六了。
山路崎岖,斗折蛇行;灌木丛生,四季野花。这佛崖寺所在的松果山每个季节都会应景一样的长出一些被山民视之为美味佳肴的山野果。山外人羡慕地说,峪内人真的有福气呢,人家为什么多长命百岁。想想看,人家天天间吸的新鲜空气,吃的珍品仙果,抬脚动步就是锻炼,长寿,肯定的么。
佛崖寺建在山巅。寺后面的一块平地被师兄弟们劈为了菜园,粮食从山下背上来,吃的水却是就地取材,寺东面有二潭,黄龙潭和黑龙潭,此二潭之水,清冽甘甜,常饮不生百病。山下信徒也常有来此取水者,小心翼翼的打水,小心翼翼的离开,来的时候一脸虔诚,走的时候满眼憧憬。
一德的聪明从小就在佛崖寺盛传着。六岁上山的他,短短几年很快就学会了师傅传授的佛学知识。没事时,他喜欢坐在山后那片幽静的竹林里,嘴里含着片树叶,于是各种鸟叫声和好听的旋律就会从竹林里飘出。他画画,画佛祖、画观音、画和他一样“多闻”而俊美的阿难。他写字,师父说他的字有佛缘,清静不争、抱朴守拙、平和坦然。
年前下了大雪,加之要在寺里过年,一德有阵子未下山去王大善人家了。这不,春天了,冰融雪化,黛青的松果山从远处看,也慢慢有了一层若隐若现的绿雾。
师父受王家以恩惠,自然是要摧他下山的。其实师父并不知道,一德也急着想下山呢。
遇见小妍是去年夏天的事了。从那以后,每次下山,一德内心充满了喜悦;每次上山,一德内心充满了期待。
去年立夏那天,一德第一次下山去王大善人家。王仁很聪明,领悟力也强。恍惚间,一德甚至觉得这王仁便是自己过去的回忆,而自己也会成为王仁的将来。他还觉得,王仁虽说病殃殃的,可一见面他就觉得他和这孩子十分有缘,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小妍是峪内最贫困的老张头的小女儿。老张头一年到头在土里刨食,可仍是填不饱全家人的肚子,加上又没个手艺,日子过得实在有些熬煎。可老张头和他媳妇却有个绝活,生女儿,生漂亮女儿。水灵灵、粉嫩嫩、鲜滴滴的七个女儿,虽然粗布裹身,不施粉黛,却难掩天生丽质。小妍是最小的一个,早早就被王大善人买了回去。老张头送女儿的时候弓着身子,搓着双手说,小妍,你真是有福气。能去王大善人家,真是你几辈子积的德呢。王大善人对老张头说,这些钱,你拿去用。小妍到我家,我把她当女儿养呢。
一德第一次看到小妍的时候,她正在从松果山上流下来的那条小溪里洗衣服。
她的两只脚伸在水里,人坐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那石头大,一半斜插到了河里。她用棒槌一下一下敲打着衣服,咚、咚、咚。那个时候,一德回望自己的佛崖寺,他看见寺庙在清晨的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海市蜃楼一样的虚无缥缈。初升的太阳把西山坡照得欢乐、通红,而东山坡看起来却有了些暗淡、阴郁的气质。
山谷中有有喜鹊的叫声,叽叽喳喳地说着心事。一德常常想,人,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也许两只喜鹊正叽喳着吵得不可开交,可若被人们发现了,心里就会兴高采烈起来,以为讨得了好彩头。那次,佛崖寺的屋檐上站了两只乌鸦,师兄一腾生气地在赶那乌鸦飞走,嘴里还“呸呸呸”地朝地下唾着口水说,怪不得这几天晦气,原来是这几只倒霉鬼在作祟。一德看到一腾用石子要砸乌鸦,就远远的朝一腾喊道,师兄,你说,那俩乌鸦站在那儿为啥不说话呢。乌鸦听到声音就“呼啦啦”飞走了,师兄白了他一眼说,去你的,你这脑子,成天跟人想的就是不一样。
一德有次问师父,他说,人们为啥宁愿看到两只吵架的喜鹊而不愿看到两只友爱的乌鸦呢?师父说,一德,你已经超过师父的学问了。一德听了,就不知该怎么说。
小妍穿得很清凉,一德的眼睛看到她的胳膊和浸在水中的小腿时就想到了自己最喜欢吃的莲藕。他红了脸。
小妍直身擦汗的当口看见了一德。她看看了一德,歪着头想了想,然后“咯咯”地笑了一声问,小师傅,你是不是上我家去?去教我家少爷学东西呢。
一德脸红着打了一个稽首,唱了一句佛号说,是呀是呀。小妍说,那你别急,等我一会儿,我马上洗完衣服了。到时过会儿,我带你去。
小妍又转过身,低下头去洗衣服。一德就那样静静的站在她斜侧身后,看着小妍侧面,觉得很美。他又看到她搓衣服时身体一上一下的起伏着,胸膛里忽然就有些心动。喉咙有些发干,他说,阿弥陀佛。小妍扭过头说,别急,马上就好了。
王大善人家的院落比佛崖寺还大呢。门口有两尊大石狮,威风凛凛的蹲在那儿守着门户。门前四个石刻的拴马桩,个个一人多高,上边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门楼下的匾额上书写着“耕读传家”四个大字。才进门,照壁上是一幅手绘的“夕照佛崖层林尽染”图。四进的院落一个比一个高一些,越往里走就越往上走,两边厢房的门全闭着,这使得偌大的院落更显得静而空。一德的心里莫名的就有了肃穆、紧张甚至压抑的感觉。
小妍指了指最上面的上房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