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御前总管升职手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璨这么不掩饰的跟平安同游京城大半夜,消息自然很快就传开了。
第二天进宫的时候,平安本人也听到了流言版本1.0,说他跟赵璨元宵夜在宫外一见如故,把臂同游,状态亲密。
作为一个从信息时代过来的人,平安很清楚,这流言1.0,很快就会升级成2.0,3.0……最后越演越烈,面目前非到连最初传出这个流言的人都认不出来的地步。
而他和赵璨,都没有打算去阻止流言的传播。因为这件就是他们想要的结果——流言纷纷,偏偏没什么实质性的证据。就算大家都知道两人认识,那又怎么样?这么正大光明的见面,肯定不可能是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
最多是有人怀疑,然后调查——这就更是正中他们下怀了。
事实上,也如同平安所想的那样,并没有人真的将这流言当真,不少跟平安相熟的人,甚至还主动问起他究竟是怎么回事,最后连张东远都惊动了。平安自然也大大方方的解释,只不过是恰好碰见,一起走了一段路罢了。
嗯,的确是这样没错,他只是隐瞒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信息。
大概是因为他的态度太正常了,所以听过的人都觉得这应该只是个巧合,反而是这流言来得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按理说,这样的事情,不该传得这么沸沸扬扬,总该有几分遮掩才是。
本初殿。
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问张东远,“事情都查清楚了?”
“是。”张东远道,“这流言最开始似乎是从长华宫传出来的。那小太监当日也出宫了,许是正好瞧见,回头就告诉了人。”
皇帝闻言,脸上露出几分不耐,“蠢货!”
张东远连忙低下头。看来陛下对此事十分不满。长华宫是张嫔的住处,她膝下三位皇子……至于皇帝究竟是在骂谁,张东远并不去深想。陛下需要他知道的时候,他自然会知道。陛下不需要,他知道了也没有用。
“此事你怎么看?”过了一会儿,皇帝又问。
张东远道,“我问过平安,他说只是偶然碰见罢了。京城虽大,可御街就这么一条,况且当时他们碰面是在酒楼门口,再正常不过了。说起来,平安不说我还不知道,原来那‘五味汤圆’正是平安折腾出来的东西,七殿下吃了觉得有趣,这才让人送到宫里来。”
皇帝嘴角抽了一下,想起自己昨晚吃过的那一碗汤圆,简直哭笑不得。
他之前就觉得奇怪,小七一贯十分沉稳,如何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却原来是平安撺掇的。
简直像是两个不懂事的小孩子,穷折腾!
说来奇怪,越是心思复杂的人,就越是喜欢赤子之心的人。平安从前给皇帝的印象,就是虽然聪明,但没什么私心,更没有野心,种种奇思妙想,想到了就拿出来,有了好处别人要分他也不在意,就像做这些只是为了好玩。
一开始的时候皇帝自然也心有疑虑,但平安实在是太会刷好感了,到现在五六年的时间过去,他便也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了平安。
这样的人,若说背后有什么阴谋诡计,皇帝是不太相信的。
至于赵璨,或许他有心思,不过平安却也不是那么容易收买的人。只看他落落大方的态度便能看出来了。
皇帝点点头,“还查出什么来了?”
“二殿下曾经私底下见过平安,那时他还在兵仗局。之后平安便将皇城司几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引荐给了二殿下那边。其后便没什么交集了。”张东远道。
皇帝哼了一声,“胆大包天!”过了一会儿又问,“后来就没有联系了?水泥厂的事情也没有?”
那时候朝中不知多少人盯着此事,赵璇难道就不动心?有这个门路在,他莫非会无动于衷?
张东远想了想,道,“的确是不曾见过面。但平安去秦州时,曾带走了弓箭司一个叫小全的监工。后来这人又随他回京。被平安引荐入了田太监手下。”
既然知道自己回来之后会受到许多关注,平安自然不会再跟赵璇见面,免得引来什么误会。为了安抚赵璇,他又将小全塞进了田太监那边。至于能够得到多少好处,那就要看小全的能耐了。
相比一个抓不住的平安,赵璇自然更愿意相信自己的亲信。所以并没有找平安的麻烦。
反倒是后来,平安虽然进入司礼监成了随堂太监,却偏偏不干正事,日日为办报纸的事情奔走。对赵璇来说大概失去了用处,便彻底断了联系了。
因为两次动作都是无关紧要,不会有什么损害的行为,所以平安也并没有掩饰的意思,这会儿皇帝知道,也就是笑骂一句,并不会真的因此见责。
毕竟平安人微言轻,显然不能拒绝皇子的要求,但知道分寸,将事情处理得十分圆融,却是极为难得的。
当然,这并不代表皇帝对平安的怀疑就尽数释去。多疑是帝王的天性,这无关他们是否相信一个人。或者说,他们从不因为感性而相信一个人,永远都保留自己判断的权利。
于是这件事便到此为止了。皇帝既然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自然不会让流言继续这么风传下去,于是很快,这不知道怎么出现的流言,很快又消失无踪,就像是从未出现过一般。
从头到尾,不过是几天时间。
当然,虽然明面上流言消失了,但实际上关注着他们的人,恐怕更多了。
所以平安跟赵璨自那之后,便再也没有联络过。
转眼就到了二月初八日,赵璨从宫中搬往宫外的皇子府——现在应该称陈王府了。元旦大朝会上,皇帝为诸成年皇子加封。长子赵瑢封卫王,次子赵璇封梁王,三子赵琨封平王,四五六三位皇子各封安王,许王,郕(cheng)王,赵璨封陈王,□□十三位皇子,则封为郡王。
因为是初封,所以这一次的封号全都是小国,日后需要几转之后,才能陆续晋为大国。但实际上,除非是再有像这一次这样开疆拓土的大战,否则基本上很难晋封。并且在他们还是皇子的时候,几乎不会被晋为大诸侯国王。
通常这样的恩封会留着给新皇收拢人心,避免到时候封无可封的尴尬。
不过大家都知道,绝大多数成年的皇子,可能根本就等不到那一天。他们要么倒在夺嫡的路上,要么在新皇登基之后被清算,还能够得到晋封的,寥寥无几。
当初听到赵璨的封号是陈王之后,平安立刻表示了一顿嫌弃。这个字实在是太普通了,一点都没有小说里的那种美感嘛!不过小说里都是作者任性,随便取好听的名字来作为封号。
实际上,这种倒霉催的封号,是在清朝之后才出现的。在此之前,封王指的是诸侯王,身为诸侯自然要有封地,并不能随便取字。
平安以前只知道古代的封号非常复杂,除了皇室宗亲之外,普通重臣基本上也会得到封赠,在国公这一级上,同样如同王爵一般,先封小国,再转中国,再转大国。但他当时并不明白这么做出了将爵位等级弄得非专业人士云里雾里之外有什么用处。
对于不懂这方面知识的人来说,卫国和齐国听上去也差不多嘛!事实上卫国还好听点儿呢,齐国听上去又那么一点烂大街的感觉。
经过赵璨解释之后,他才明白,之所以要划分得那么细致,当然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钱。
虽然因为历史上太多的教训,所以分封制早就已经被取消,皇子们明面上有诸侯王的封号,实际上却根本没有封地。但没有封地,俸禄却还是有的。那么俸禄按照什么来算呢?当然是爵位等级。
比如赵璨被封陈王,那么他的俸禄,就是陈地每年的税收,这叫做食邑。地方越大越繁华,税收自然就更多。而大国小国和小国最大的差别就在这里。
当然,因为皇子们实际上不可能拥有对封底的管理权,所以也没有收税的资格,而是由朝廷拨付等额的钱粮来作为代替。
平安听完之后,不由阴谋论的觉得,皇室夺嫡之争之所以如此残酷,成功者往往还会对失败者进行清算,没准就是因为大国要给的俸禄太多了,朝廷可能负担不起,所以索性趁此机会清理一番……
他本来只是开玩笑的随口一说,但赵璨竟然肯定了他的这种想法!
赵璨问平安,“你知道朝廷每年供养宗室,需要支出多少银子吗?”
平安自然摇头。不过在他想来,就算这笔钱再怎么多,也不可能到负担不起的地步吧?
但实际情况,却让平安跌破眼镜。——虽然他现在根本没有戴这玩意。
国库每年能够收到的税收,也就是四五千万两,这基本上是定数,上下起伏不大。而这其中,支出最大的一笔,并不是平安以为的军费,而正是他以为并不起眼的皇族宗亲的俸禄!为此每年支出可能超过两千万,几乎占据税收的一... -->>
赵璨这么不掩饰的跟平安同游京城大半夜,消息自然很快就传开了。
第二天进宫的时候,平安本人也听到了流言版本1.0,说他跟赵璨元宵夜在宫外一见如故,把臂同游,状态亲密。
作为一个从信息时代过来的人,平安很清楚,这流言1.0,很快就会升级成2.0,3.0……最后越演越烈,面目前非到连最初传出这个流言的人都认不出来的地步。
而他和赵璨,都没有打算去阻止流言的传播。因为这件就是他们想要的结果——流言纷纷,偏偏没什么实质性的证据。就算大家都知道两人认识,那又怎么样?这么正大光明的见面,肯定不可能是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
最多是有人怀疑,然后调查——这就更是正中他们下怀了。
事实上,也如同平安所想的那样,并没有人真的将这流言当真,不少跟平安相熟的人,甚至还主动问起他究竟是怎么回事,最后连张东远都惊动了。平安自然也大大方方的解释,只不过是恰好碰见,一起走了一段路罢了。
嗯,的确是这样没错,他只是隐瞒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信息。
大概是因为他的态度太正常了,所以听过的人都觉得这应该只是个巧合,反而是这流言来得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按理说,这样的事情,不该传得这么沸沸扬扬,总该有几分遮掩才是。
本初殿。
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问张东远,“事情都查清楚了?”
“是。”张东远道,“这流言最开始似乎是从长华宫传出来的。那小太监当日也出宫了,许是正好瞧见,回头就告诉了人。”
皇帝闻言,脸上露出几分不耐,“蠢货!”
张东远连忙低下头。看来陛下对此事十分不满。长华宫是张嫔的住处,她膝下三位皇子……至于皇帝究竟是在骂谁,张东远并不去深想。陛下需要他知道的时候,他自然会知道。陛下不需要,他知道了也没有用。
“此事你怎么看?”过了一会儿,皇帝又问。
张东远道,“我问过平安,他说只是偶然碰见罢了。京城虽大,可御街就这么一条,况且当时他们碰面是在酒楼门口,再正常不过了。说起来,平安不说我还不知道,原来那‘五味汤圆’正是平安折腾出来的东西,七殿下吃了觉得有趣,这才让人送到宫里来。”
皇帝嘴角抽了一下,想起自己昨晚吃过的那一碗汤圆,简直哭笑不得。
他之前就觉得奇怪,小七一贯十分沉稳,如何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却原来是平安撺掇的。
简直像是两个不懂事的小孩子,穷折腾!
说来奇怪,越是心思复杂的人,就越是喜欢赤子之心的人。平安从前给皇帝的印象,就是虽然聪明,但没什么私心,更没有野心,种种奇思妙想,想到了就拿出来,有了好处别人要分他也不在意,就像做这些只是为了好玩。
一开始的时候皇帝自然也心有疑虑,但平安实在是太会刷好感了,到现在五六年的时间过去,他便也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了平安。
这样的人,若说背后有什么阴谋诡计,皇帝是不太相信的。
至于赵璨,或许他有心思,不过平安却也不是那么容易收买的人。只看他落落大方的态度便能看出来了。
皇帝点点头,“还查出什么来了?”
“二殿下曾经私底下见过平安,那时他还在兵仗局。之后平安便将皇城司几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引荐给了二殿下那边。其后便没什么交集了。”张东远道。
皇帝哼了一声,“胆大包天!”过了一会儿又问,“后来就没有联系了?水泥厂的事情也没有?”
那时候朝中不知多少人盯着此事,赵璇难道就不动心?有这个门路在,他莫非会无动于衷?
张东远想了想,道,“的确是不曾见过面。但平安去秦州时,曾带走了弓箭司一个叫小全的监工。后来这人又随他回京。被平安引荐入了田太监手下。”
既然知道自己回来之后会受到许多关注,平安自然不会再跟赵璇见面,免得引来什么误会。为了安抚赵璇,他又将小全塞进了田太监那边。至于能够得到多少好处,那就要看小全的能耐了。
相比一个抓不住的平安,赵璇自然更愿意相信自己的亲信。所以并没有找平安的麻烦。
反倒是后来,平安虽然进入司礼监成了随堂太监,却偏偏不干正事,日日为办报纸的事情奔走。对赵璇来说大概失去了用处,便彻底断了联系了。
因为两次动作都是无关紧要,不会有什么损害的行为,所以平安也并没有掩饰的意思,这会儿皇帝知道,也就是笑骂一句,并不会真的因此见责。
毕竟平安人微言轻,显然不能拒绝皇子的要求,但知道分寸,将事情处理得十分圆融,却是极为难得的。
当然,这并不代表皇帝对平安的怀疑就尽数释去。多疑是帝王的天性,这无关他们是否相信一个人。或者说,他们从不因为感性而相信一个人,永远都保留自己判断的权利。
于是这件事便到此为止了。皇帝既然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自然不会让流言继续这么风传下去,于是很快,这不知道怎么出现的流言,很快又消失无踪,就像是从未出现过一般。
从头到尾,不过是几天时间。
当然,虽然明面上流言消失了,但实际上关注着他们的人,恐怕更多了。
所以平安跟赵璨自那之后,便再也没有联络过。
转眼就到了二月初八日,赵璨从宫中搬往宫外的皇子府——现在应该称陈王府了。元旦大朝会上,皇帝为诸成年皇子加封。长子赵瑢封卫王,次子赵璇封梁王,三子赵琨封平王,四五六三位皇子各封安王,许王,郕(cheng)王,赵璨封陈王,□□十三位皇子,则封为郡王。
因为是初封,所以这一次的封号全都是小国,日后需要几转之后,才能陆续晋为大国。但实际上,除非是再有像这一次这样开疆拓土的大战,否则基本上很难晋封。并且在他们还是皇子的时候,几乎不会被晋为大诸侯国王。
通常这样的恩封会留着给新皇收拢人心,避免到时候封无可封的尴尬。
不过大家都知道,绝大多数成年的皇子,可能根本就等不到那一天。他们要么倒在夺嫡的路上,要么在新皇登基之后被清算,还能够得到晋封的,寥寥无几。
当初听到赵璨的封号是陈王之后,平安立刻表示了一顿嫌弃。这个字实在是太普通了,一点都没有小说里的那种美感嘛!不过小说里都是作者任性,随便取好听的名字来作为封号。
实际上,这种倒霉催的封号,是在清朝之后才出现的。在此之前,封王指的是诸侯王,身为诸侯自然要有封地,并不能随便取字。
平安以前只知道古代的封号非常复杂,除了皇室宗亲之外,普通重臣基本上也会得到封赠,在国公这一级上,同样如同王爵一般,先封小国,再转中国,再转大国。但他当时并不明白这么做出了将爵位等级弄得非专业人士云里雾里之外有什么用处。
对于不懂这方面知识的人来说,卫国和齐国听上去也差不多嘛!事实上卫国还好听点儿呢,齐国听上去又那么一点烂大街的感觉。
经过赵璨解释之后,他才明白,之所以要划分得那么细致,当然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钱。
虽然因为历史上太多的教训,所以分封制早就已经被取消,皇子们明面上有诸侯王的封号,实际上却根本没有封地。但没有封地,俸禄却还是有的。那么俸禄按照什么来算呢?当然是爵位等级。
比如赵璨被封陈王,那么他的俸禄,就是陈地每年的税收,这叫做食邑。地方越大越繁华,税收自然就更多。而大国小国和小国最大的差别就在这里。
当然,因为皇子们实际上不可能拥有对封底的管理权,所以也没有收税的资格,而是由朝廷拨付等额的钱粮来作为代替。
平安听完之后,不由阴谋论的觉得,皇室夺嫡之争之所以如此残酷,成功者往往还会对失败者进行清算,没准就是因为大国要给的俸禄太多了,朝廷可能负担不起,所以索性趁此机会清理一番……
他本来只是开玩笑的随口一说,但赵璨竟然肯定了他的这种想法!
赵璨问平安,“你知道朝廷每年供养宗室,需要支出多少银子吗?”
平安自然摇头。不过在他想来,就算这笔钱再怎么多,也不可能到负担不起的地步吧?
但实际情况,却让平安跌破眼镜。——虽然他现在根本没有戴这玩意。
国库每年能够收到的税收,也就是四五千万两,这基本上是定数,上下起伏不大。而这其中,支出最大的一笔,并不是平安以为的军费,而正是他以为并不起眼的皇族宗亲的俸禄!为此每年支出可能超过两千万,几乎占据税收的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