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大唐键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适就当前朝中的局势,仿佛闲话一般,东一鳞、西一爪地告知李汲——因为他竭力表现得是把李汲当朋友,而不是心腹部下,所以有些话不能说得太过明白,太过深入,且以李汲的微末之身,说系统了也无益处。
李汲“嗯嗯啊啊”地搭着腔,仿佛只是听笑话罢了,实际上一字一句,皆藏入心,于其中缺漏处,打算隔两天去拜访李栖筠,再细细打探一下。
话说如今的朝局一塌糊涂——皇帝不怎么管事,由阉宦决断政务,宰相除李岘外都只不过伴食罢了,这还怎么可能好啊——几乎半数高官都私心毕露,各方贪欲相互纠缠,有如乱麻,根本就理不清头绪嘛。李汲甚至于试想,倘若我或者李泌来执政又当如何啊?反复考虑的结果,除非把李辅国以下无论权阉还是朝官,砍掉一大半儿,重新遴选和增补人员,否则不可能有丝毫的起色。
但对于李豫、李适父子的际遇,他基本上倒是听明白了。
李豫迁入东宫后,鸟笼子虽然宽大了点儿,华丽了点儿,但他的处境却只有更加艰危、困穷,最主要是没人可以说话,商量事儿啦。原本身为亲王,对于王府僚属在一定程度上还拥有自聘权,如今晋位皇太子,则东宫属吏,例由朝廷任命,他压根儿就插不进一句话去。
也不知道是李亨的授意,还是李辅国的谋划,久久不肯遵从律例填满东宫,至于太子左右卫率、亲府、勋府、翊府等等,更是连影子都没有。抑且新任东宫官吏,多是些皓首穷经的饱学宿儒——说白了,空有满肚子学识,却没有实务能力,抑且在官场还混得不怎么如意——每日唯知督刻李豫读书……
或许他们认为,皇太子嘛,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忠孝节义的大道理,至于治国之策……皇帝还在呢,有你啥事儿啊?而且吧,即便将来李亨千秋之后,李豫登基,也不用真正治国,不是还有李辅国在呢嘛。
由此,李豫只能跟老婆孩子一起在东宫画地为牢。
当说起这些事儿的时候,李适忍不住发牢骚,因为太子正妃崔氏不久前便已病逝了……
崔氏家族就此彻底失去了倚靠——崔妃之父是博陵安平人崔峋,其母乃是杨贵妃的大姐,受封韩国夫人,都在马嵬驿被一锅端了;而崔妃虽生一子李邈,既未成年,且并不得乃父欢心。
博陵崔氏,由此逐渐向李适靠拢——因为李豫如今不好联络啊——李适赐给李汲的那些仆役,就都是崔氏的旧仆。
拉回来说,崔妃病逝,李豫却既没有别立正妃的意思,也不提把沈氏从洛阳接回来,李适多次哭求、哀恳,李豫每每砌词推诿。李适也明白啊,老爹对于我亲娘,多半已经宠衰恩尽了,他如今宠爱的是另一名侧妃独孤氏……
李适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跑皇帝驾前去告独孤氏的刁状,即便不能把那女人给扳倒吧,也不能让她蹿到我娘头上去。太子若立正妃,非得我娘不可,否则的话,干脆谁都别觊觎那个位子!
相比李豫来说,李适的自由度倒是大了很多,他既已成年,便不能跟随父亲搬入东宫,而必须住在百孙院,由此方便与外界联络。同时昏定晨省,他还不时能够进入禁中或者东宫去——总不能禁止人祖孙、父子相见吧——无形中成为李亨与李豫之间,以及李豫与外朝之间的一条重要纽带。
而且李汲琢磨着,说不定李辅国跟李豫之间的纽带,也是小家伙你吧!
李适并未刻意隐瞒,直截了当地就说:“此番召长卫还都,其实是孤的意思……”言下之意,我爹才没那头脑呢,且如今除我之外,也无人可以向他献策——“使长卫离开陇右,不能再捍拒蕃贼,大功难以复立,声名难以复显,长卫可怨怼孤么?”
话都说得这么明白,恳切了,李汲也便只得叉手道:“殿下言重了,若都中委实用得上汲,我自然万死不辞。”
然而李汲再聪明,他也有猜不到的地方。首先,先把李汲“借”给李倓,去西陲长长见识、立立功勋,等级提高后再召回来为我所用,本是李豫进入东宫牢笼前的预定谋划;其次,李汲立功的奏报才入长安,李适就先慌了,赶紧建议老爹——可以了,把长卫要回来吧,否则怕是其心将愈行愈远,不再能为我父子之臣了!
因为李汲在御蕃之战中,出的风头实在太大,甚至于两京哄传,民间艺人还编了小曲来唱;而李倓为了拉拢李汲,也自然会在捷奏中足量加三分地为之渲染。李适就觉得,这动向不对啊,危险啊,若由得李长卫再跟陇右呆下去,他或将彻彻底底变成王叔之人了。
还是赶紧召回来吧。
这些小九九,他自然不会跟李汲明说,而李汲只是拱手道:“我能否立功,全在太子、齐王,还有殿下,岂敢生什么怨怼之心呢?只是对于陇右战事,委实放心不下……”
李适就向李汲详细打听陇右的状况,李汲毫无隐瞒,将实情和自己的忧虑都说了,李适沉吟道:“京畿兵粮两缺,难以增援王叔……且待孤寻些知兵之人,再详细筹谋吧。”
李汲趁机又说:“对于河北战事,我亦颇感忧虑……齐王之意,与汲相同……”
二人一直恳谈到夜半更深,李适方才辞去,李汲欲待送出门外——主要是想瞧瞧,你小子究竟是从哪儿摸进来的啊——却被李适摆手阻止了。
——————————
第二天一早,李汲便遵照李适的吩咐,不再耽搁,直接跑去兵部报道,备案存档,随即又从兵部转向禁中。他今天自然穿上官服了,是黑色垂角幞头加深青色圆领锦袍,系八銙瑜石带,自建福门进入大明宫。
守门的禁军原本趾高气昂,只斜眼看这青袍小吏,而等李汲递上官凭后,当即换了一副面孔——那是左英武军录事参军事啊,虽然咱属羽林,但谁都知道羽林、龙武、神武都是空架子,唯英武军才真能打,那怎么敢得罪呢?
况且李汲虽为文职,却... -->>
李适就当前朝中的局势,仿佛闲话一般,东一鳞、西一爪地告知李汲——因为他竭力表现得是把李汲当朋友,而不是心腹部下,所以有些话不能说得太过明白,太过深入,且以李汲的微末之身,说系统了也无益处。
李汲“嗯嗯啊啊”地搭着腔,仿佛只是听笑话罢了,实际上一字一句,皆藏入心,于其中缺漏处,打算隔两天去拜访李栖筠,再细细打探一下。
话说如今的朝局一塌糊涂——皇帝不怎么管事,由阉宦决断政务,宰相除李岘外都只不过伴食罢了,这还怎么可能好啊——几乎半数高官都私心毕露,各方贪欲相互纠缠,有如乱麻,根本就理不清头绪嘛。李汲甚至于试想,倘若我或者李泌来执政又当如何啊?反复考虑的结果,除非把李辅国以下无论权阉还是朝官,砍掉一大半儿,重新遴选和增补人员,否则不可能有丝毫的起色。
但对于李豫、李适父子的际遇,他基本上倒是听明白了。
李豫迁入东宫后,鸟笼子虽然宽大了点儿,华丽了点儿,但他的处境却只有更加艰危、困穷,最主要是没人可以说话,商量事儿啦。原本身为亲王,对于王府僚属在一定程度上还拥有自聘权,如今晋位皇太子,则东宫属吏,例由朝廷任命,他压根儿就插不进一句话去。
也不知道是李亨的授意,还是李辅国的谋划,久久不肯遵从律例填满东宫,至于太子左右卫率、亲府、勋府、翊府等等,更是连影子都没有。抑且新任东宫官吏,多是些皓首穷经的饱学宿儒——说白了,空有满肚子学识,却没有实务能力,抑且在官场还混得不怎么如意——每日唯知督刻李豫读书……
或许他们认为,皇太子嘛,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忠孝节义的大道理,至于治国之策……皇帝还在呢,有你啥事儿啊?而且吧,即便将来李亨千秋之后,李豫登基,也不用真正治国,不是还有李辅国在呢嘛。
由此,李豫只能跟老婆孩子一起在东宫画地为牢。
当说起这些事儿的时候,李适忍不住发牢骚,因为太子正妃崔氏不久前便已病逝了……
崔氏家族就此彻底失去了倚靠——崔妃之父是博陵安平人崔峋,其母乃是杨贵妃的大姐,受封韩国夫人,都在马嵬驿被一锅端了;而崔妃虽生一子李邈,既未成年,且并不得乃父欢心。
博陵崔氏,由此逐渐向李适靠拢——因为李豫如今不好联络啊——李适赐给李汲的那些仆役,就都是崔氏的旧仆。
拉回来说,崔妃病逝,李豫却既没有别立正妃的意思,也不提把沈氏从洛阳接回来,李适多次哭求、哀恳,李豫每每砌词推诿。李适也明白啊,老爹对于我亲娘,多半已经宠衰恩尽了,他如今宠爱的是另一名侧妃独孤氏……
李适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跑皇帝驾前去告独孤氏的刁状,即便不能把那女人给扳倒吧,也不能让她蹿到我娘头上去。太子若立正妃,非得我娘不可,否则的话,干脆谁都别觊觎那个位子!
相比李豫来说,李适的自由度倒是大了很多,他既已成年,便不能跟随父亲搬入东宫,而必须住在百孙院,由此方便与外界联络。同时昏定晨省,他还不时能够进入禁中或者东宫去——总不能禁止人祖孙、父子相见吧——无形中成为李亨与李豫之间,以及李豫与外朝之间的一条重要纽带。
而且李汲琢磨着,说不定李辅国跟李豫之间的纽带,也是小家伙你吧!
李适并未刻意隐瞒,直截了当地就说:“此番召长卫还都,其实是孤的意思……”言下之意,我爹才没那头脑呢,且如今除我之外,也无人可以向他献策——“使长卫离开陇右,不能再捍拒蕃贼,大功难以复立,声名难以复显,长卫可怨怼孤么?”
话都说得这么明白,恳切了,李汲也便只得叉手道:“殿下言重了,若都中委实用得上汲,我自然万死不辞。”
然而李汲再聪明,他也有猜不到的地方。首先,先把李汲“借”给李倓,去西陲长长见识、立立功勋,等级提高后再召回来为我所用,本是李豫进入东宫牢笼前的预定谋划;其次,李汲立功的奏报才入长安,李适就先慌了,赶紧建议老爹——可以了,把长卫要回来吧,否则怕是其心将愈行愈远,不再能为我父子之臣了!
因为李汲在御蕃之战中,出的风头实在太大,甚至于两京哄传,民间艺人还编了小曲来唱;而李倓为了拉拢李汲,也自然会在捷奏中足量加三分地为之渲染。李适就觉得,这动向不对啊,危险啊,若由得李长卫再跟陇右呆下去,他或将彻彻底底变成王叔之人了。
还是赶紧召回来吧。
这些小九九,他自然不会跟李汲明说,而李汲只是拱手道:“我能否立功,全在太子、齐王,还有殿下,岂敢生什么怨怼之心呢?只是对于陇右战事,委实放心不下……”
李适就向李汲详细打听陇右的状况,李汲毫无隐瞒,将实情和自己的忧虑都说了,李适沉吟道:“京畿兵粮两缺,难以增援王叔……且待孤寻些知兵之人,再详细筹谋吧。”
李汲趁机又说:“对于河北战事,我亦颇感忧虑……齐王之意,与汲相同……”
二人一直恳谈到夜半更深,李适方才辞去,李汲欲待送出门外——主要是想瞧瞧,你小子究竟是从哪儿摸进来的啊——却被李适摆手阻止了。
——————————
第二天一早,李汲便遵照李适的吩咐,不再耽搁,直接跑去兵部报道,备案存档,随即又从兵部转向禁中。他今天自然穿上官服了,是黑色垂角幞头加深青色圆领锦袍,系八銙瑜石带,自建福门进入大明宫。
守门的禁军原本趾高气昂,只斜眼看这青袍小吏,而等李汲递上官凭后,当即换了一副面孔——那是左英武军录事参军事啊,虽然咱属羽林,但谁都知道羽林、龙武、神武都是空架子,唯英武军才真能打,那怎么敢得罪呢?
况且李汲虽为文职,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