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蚁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万虎引四百五十人,急行军来到金乡城下。
城中虽然没有元军的主力,但是却也并非毫无驻防,有一百来人的本地“青军”看守。
不过,这“青军”毕竟是“青军”,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军事训练,而且人数也少,基本就是乌合之众。没费多大功夫,杨万虎甚至都没有进攻,只是遣人去叫喊了几声,城中就闻风而降,轻轻松松地入据了城内。
探马来报:“鞑子的骑兵前锋距我部不足二十里。”
“将军,该如何布防?”
“至多半个时辰,河边的主力就会赶到。当务之急,咱们不能让鞑子现城内只有四百多人。要不然,他肯定会分兵围城,同时另外遣派精锐急袭蒲水、趁我军半渡而击之。如果这样,我军必败。所以,布防迎敌之策,很简单,‘虚张声势’、‘故布疑阵’便是。”
杨万虎早已算计清楚,三言两语定下了守备之策。
随即,连点数员将校,分出一百人,或者看守俘虏,或者镇戍百姓,负责城内的安全。接着,又令两个百户,带本队人马,登上北、南、东三面,偃旗息鼓,埋伏城头之上。最后,令一百五十人埋伏在西城门内。
有人看不明白他的布置,问道:“将军如此布置,意欲何为?”
“鞑子大摇大摆地奔向金乡来,说明他们肯定还不知道俺已入城中。既然不知,就是没有防备。眼下形势,最适合用‘空城计’。”
“‘空城计’?”
诸将面面相觑。
历代兵家,用“空城计”最出名的大约当数《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一人吓走司马懿百万雄师。但事实上,这个故事是虚构的,真正用过“空城计”的,乃是曹操。还有赵云,也用过类似空城计的“空营计”,在汉水边上大败过曹操。此外,自古以来曾经用过“空城计”、并且获得成功的将领还有很多。比如春秋时期郑国的上卿叔詹就也曾经用过“空城计”退走楚军的六百乘兵车。——这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空城计”的。
那么,“空城计”最适合用在什么时候?
最适合用在敌人初来乍到、情报不明;同时,己方也是措手不及、没有做好足够的防御准备之时。换而言之,杨万虎目下面临的这种情况,确实也是比较合适使用“空城计”的。
——元军匆匆忙忙从单州出来,闷着头急行军数十里,好容易赶到金乡城,一抬头,见杨万虎端坐城头,四面城门大开。会有什么反应?铁定又惊又疑。杨万虎也不需要他们惊疑太长时间,只要半个时辰就足够了。
但是说来轻巧,此计非得有胆有识之人不能行之。
要说那杨万虎,勇猛和胆量是没的说,只是,却何时也有了这等的智数?难怪诸将面面相觑。一个是相觑杨万虎会出此计;另一个则是相觑此计未免太过危险,——须知,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杨万虎这样的胆子。
没等元军惊疑,诸将先自惊疑。
“诸位有何奇怪?早先,听老罗讲前朝战例,这‘空城计’俺也不知道听过有多少次了。早就想亲自来试试。今夜难得机会,怎肯轻松放过!”
却原来是从罗国器的军官教导团里学来的计策。
“将军,鞑子两千人,咱们只有四百五十。金乡又是新得,城内百姓并不托底。‘空城计’固然是好计,但若贸然行之,却要当心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
“正因为金乡新得,百姓并不托底。所以,才不能硬战。俺老杨何许人也?鞑子军中谁不晓得俺鲁莽善战?鲁莽善战之人,却偏给他们来一个空城计,嘿嘿,诸位,你们以为会是如何?”
听过杨万虎此言,诸人再去看他时,表情各有不同。
出了名的猛张飞,却居然也会有这等的心眼?好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想道:“将军学会狡猾了。”杨万虎嘿然一笑,心道:“打了多年的仗,不敢说身经百战,也是大、小战何止数十!再蠢的人,也早该学会用计了。”
他说道:“早年听主公讲过:‘兵以奇谋,不以众胜’。眼下形势,正合奇谋!诸位,俺军令已下,你们去准备吧!”看着诸人行礼离去,命亲兵从民家里寻出了一把交椅,放在西边城楼,只带了两个随从,自大马金刀地端坐其上。又令把大旗插在身后,掌起火把,映照得一片通亮。
按照诸葛亮的划分,将分九种,“仁”、“义”、“礼”、“智”、“信”、“步”、“骑”、“猛”、“大”。
所谓仁将,“道以德、齐以礼;知饥寒、查劳苦”;所谓义将,“事无简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所谓礼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所谓智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所谓信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所谓步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于剑戟”;所谓骑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所谓猛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战”;所谓大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
海东诸将,有的勇敢、有的凶猛、有的锋锐、有的果断,有的能骑,有的善射,有的谦虚,有的多谋。以此九种划分,别的不说,只说现今在前线的三人,一个傅友德,一个杨万虎,一个李和尚。
就目前的表现而言,这三员将似乎都在“步将”或“骑将”的范畴内。
但是,人与人不同,细分之下,却也是各有不同的。
比如,便说此次入据金乡,要是换了李和尚来,他绝对不会像杨万虎这样,勇猛直前、突出奇计。这并不是说李和尚就不如杨万虎勇猛,也不是说李和尚就比杨万虎笨。只是因为“性格使然”。
早在永平才起兵时,邓舍就对李和尚的性子很了解了,此人在战场上并不怯战,称得上勇猛,只可惜他的勇猛、不怯战并不是一根肠子通到底的。什么意思?有些小心思。也就是说,他的心思不如杨万虎这么实诚。眼看元军出了单州,气势汹汹杀来金乡,在这种情况下,定然不会像杨万虎这样,只带四百多人就轻身犯险。而且,即使他轻身犯险了,十有**他也想不出“空城计”这一招。不是他的智谋不到,而是他格局不到,没有“孤注一掷”的胆量。很有可能,他会伏兵城外,且战且守。
>
杨万虎引四百五十人,急行军来到金乡城下。
城中虽然没有元军的主力,但是却也并非毫无驻防,有一百来人的本地“青军”看守。
不过,这“青军”毕竟是“青军”,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军事训练,而且人数也少,基本就是乌合之众。没费多大功夫,杨万虎甚至都没有进攻,只是遣人去叫喊了几声,城中就闻风而降,轻轻松松地入据了城内。
探马来报:“鞑子的骑兵前锋距我部不足二十里。”
“将军,该如何布防?”
“至多半个时辰,河边的主力就会赶到。当务之急,咱们不能让鞑子现城内只有四百多人。要不然,他肯定会分兵围城,同时另外遣派精锐急袭蒲水、趁我军半渡而击之。如果这样,我军必败。所以,布防迎敌之策,很简单,‘虚张声势’、‘故布疑阵’便是。”
杨万虎早已算计清楚,三言两语定下了守备之策。
随即,连点数员将校,分出一百人,或者看守俘虏,或者镇戍百姓,负责城内的安全。接着,又令两个百户,带本队人马,登上北、南、东三面,偃旗息鼓,埋伏城头之上。最后,令一百五十人埋伏在西城门内。
有人看不明白他的布置,问道:“将军如此布置,意欲何为?”
“鞑子大摇大摆地奔向金乡来,说明他们肯定还不知道俺已入城中。既然不知,就是没有防备。眼下形势,最适合用‘空城计’。”
“‘空城计’?”
诸将面面相觑。
历代兵家,用“空城计”最出名的大约当数《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一人吓走司马懿百万雄师。但事实上,这个故事是虚构的,真正用过“空城计”的,乃是曹操。还有赵云,也用过类似空城计的“空营计”,在汉水边上大败过曹操。此外,自古以来曾经用过“空城计”、并且获得成功的将领还有很多。比如春秋时期郑国的上卿叔詹就也曾经用过“空城计”退走楚军的六百乘兵车。——这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空城计”的。
那么,“空城计”最适合用在什么时候?
最适合用在敌人初来乍到、情报不明;同时,己方也是措手不及、没有做好足够的防御准备之时。换而言之,杨万虎目下面临的这种情况,确实也是比较合适使用“空城计”的。
——元军匆匆忙忙从单州出来,闷着头急行军数十里,好容易赶到金乡城,一抬头,见杨万虎端坐城头,四面城门大开。会有什么反应?铁定又惊又疑。杨万虎也不需要他们惊疑太长时间,只要半个时辰就足够了。
但是说来轻巧,此计非得有胆有识之人不能行之。
要说那杨万虎,勇猛和胆量是没的说,只是,却何时也有了这等的智数?难怪诸将面面相觑。一个是相觑杨万虎会出此计;另一个则是相觑此计未免太过危险,——须知,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杨万虎这样的胆子。
没等元军惊疑,诸将先自惊疑。
“诸位有何奇怪?早先,听老罗讲前朝战例,这‘空城计’俺也不知道听过有多少次了。早就想亲自来试试。今夜难得机会,怎肯轻松放过!”
却原来是从罗国器的军官教导团里学来的计策。
“将军,鞑子两千人,咱们只有四百五十。金乡又是新得,城内百姓并不托底。‘空城计’固然是好计,但若贸然行之,却要当心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
“正因为金乡新得,百姓并不托底。所以,才不能硬战。俺老杨何许人也?鞑子军中谁不晓得俺鲁莽善战?鲁莽善战之人,却偏给他们来一个空城计,嘿嘿,诸位,你们以为会是如何?”
听过杨万虎此言,诸人再去看他时,表情各有不同。
出了名的猛张飞,却居然也会有这等的心眼?好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想道:“将军学会狡猾了。”杨万虎嘿然一笑,心道:“打了多年的仗,不敢说身经百战,也是大、小战何止数十!再蠢的人,也早该学会用计了。”
他说道:“早年听主公讲过:‘兵以奇谋,不以众胜’。眼下形势,正合奇谋!诸位,俺军令已下,你们去准备吧!”看着诸人行礼离去,命亲兵从民家里寻出了一把交椅,放在西边城楼,只带了两个随从,自大马金刀地端坐其上。又令把大旗插在身后,掌起火把,映照得一片通亮。
按照诸葛亮的划分,将分九种,“仁”、“义”、“礼”、“智”、“信”、“步”、“骑”、“猛”、“大”。
所谓仁将,“道以德、齐以礼;知饥寒、查劳苦”;所谓义将,“事无简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所谓礼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所谓智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所谓信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所谓步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于剑戟”;所谓骑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所谓猛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战”;所谓大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
海东诸将,有的勇敢、有的凶猛、有的锋锐、有的果断,有的能骑,有的善射,有的谦虚,有的多谋。以此九种划分,别的不说,只说现今在前线的三人,一个傅友德,一个杨万虎,一个李和尚。
就目前的表现而言,这三员将似乎都在“步将”或“骑将”的范畴内。
但是,人与人不同,细分之下,却也是各有不同的。
比如,便说此次入据金乡,要是换了李和尚来,他绝对不会像杨万虎这样,勇猛直前、突出奇计。这并不是说李和尚就不如杨万虎勇猛,也不是说李和尚就比杨万虎笨。只是因为“性格使然”。
早在永平才起兵时,邓舍就对李和尚的性子很了解了,此人在战场上并不怯战,称得上勇猛,只可惜他的勇猛、不怯战并不是一根肠子通到底的。什么意思?有些小心思。也就是说,他的心思不如杨万虎这么实诚。眼看元军出了单州,气势汹汹杀来金乡,在这种情况下,定然不会像杨万虎这样,只带四百多人就轻身犯险。而且,即使他轻身犯险了,十有**他也想不出“空城计”这一招。不是他的智谋不到,而是他格局不到,没有“孤注一掷”的胆量。很有可能,他会伏兵城外,且战且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