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蚁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矢石,开始了冲锋。宁阳有火炮、投石机,杨万虎带来的也有,皆集中一处,放在阵地中,对准西城墙,猛烈开火。炮、石到处,隐隐地面都在震动。有打的准的,正好击在城墙或者垛口处,石屑飞溅,烟尘滚滚。戍卫在城头上的敌军,不时有惨叫传出。历经两天的鏖战,城中守军的伤亡也是不小。有些地段的城头,已经被乌黑的血迹遍布。城墙下到处是还没有来得及收走的断肢残臂。
但是,就算如此,透过烟雾,杨万虎分明可以看得清楚,硬是没有一个敌人肯后退半步!
竟至有伤势较重的弓箭手,站都站不起来了,还背靠内侧的垛口,迎着炮火来处,朝天放箭。箭矢汇在一处,仿佛阴云,一瞬间遮蔽住阳光,劈头盖脸地又从高处坠落,凡其掉落处,躲闪不及的海东士卒惨叫连连。
顿时间,本来阳光灿烂的上午,一下子变成了血腥杀场。
“听说‘毛葫芦军’的兵源都来自乡野老实之民。果然胆气精神十足!”即便是作为敌人的杨万虎,目睹此状,却也是不得不由衷出赞叹。
自古选兵之法,“必胆为主”。必以胆色为主。最喜欢诚实,不在武技勇伟,而在胆气精神。先最适合从军的,就是乡野田农。为什么?乡野田农最为老实,能吃苦耐劳,便于用军纪约束,而且有利驱使上阵杀敌。
建一支军队,如果兵源全部都是市井游猾之人,临敌自利,不肯死战,见风转舵,那么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会是如何?不言而喻。
甚至,便是膂力便捷这一条,在选兵的原则上,也还是排在胆气精神的后边。再有膂力,再便捷,没有胆气、没有精神,难免就会“临敌忘其技”,功夫再高,无用武之地,杀不了敌人,有什么用?徒然成为累赘。
“伶俐无胆者,临敌必自利;有艺而无胆者,临敌忘其技;(身体)伟大而无胆者,临敌必累赘;有力而无胆者,临敌必先怯;俱败之道也。”
这几条选兵的原则,平时也都是海东所遵从的。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故此,杨万虎一眼之下,就看了出来,这“毛葫芦军”确实有其不同寻常之处,难怪威名赫赫。
一个亲兵说道:“昨天审问俘虏,问起来‘毛葫芦军’平时的训练。那俘虏说到,他们不但平时训练刻苦,而且在刚开始选兵的时候,就也十分严格。他说,他们全军上下,身高悉数在五尺四寸以上,俱能负重日行百里。且其中多数射十箭皆可上垛,内二箭中贴。”撇了撇嘴,又道,“也不知是不是在吹嘘!就他们这条件,倒似都快赶上咱们安辽军了!”
五尺四寸,折合成后世的换算,差不多就是快有一米七。前宋的时候,征兵的标准是身高必须在五尺二寸至五尺六寸之间,等同后世的一米六二到一米八一。前朝金时,选兵最为看重弓弩手,其身高标准更高,是六尺,合今之一米八七。北方人个头较高,“毛葫芦军”有这条规定,也许并非是假。个头高、力气大的士卒在战场上毕竟会占有便宜。
杨万虎不置可否,只看前头激战。
军中有句老话,叫做:“不怕火炮,只怕箭矢。”火炮和投石机虽然在施放的时候,声势很大,但是其实这两种武器的杀伤力并不见得太大。用它们来攻城,当然是最好不过。指望它们能大范围地杀伤敌人,实则很难。对沙场男儿来说,最具有威胁的,却还是箭矢这种古老的武器。
单个的箭矢,或许可以避开;但当箭矢成雨,成百上千的箭矢绵绵不绝,就算是技艺出众,也是避无可避。好在安辽军是海东五衙之一,在铠甲、军器等方面都是向来皆能得到优先供给的。即使是个普通的士卒,也大部分都能穿戴得上较为完备的皮甲、棉甲。迎对箭矢,伤害能大为减轻。
即使如此,未至城下,受创者已有甚多。
也许是被“毛葫芦军”打了性,凡海东冲锋的将士,无论伤或不伤,只要能往前冲的,也是一如城头上的敌军,没有一个肯后退、肯转身的。主将性格的不同,往往会造成军队之间的不同。杨万虎能打硬仗,敢打硬仗,带来的影响就是,他的部下们也一个个都悍不畏死。
杨四颇有杨万虎之风,左臂刚才中了一箭,因铠甲精良,其实并无大的创伤,但是却因此而激起了他的骄悍,一怒之下,一边儿往前跑,一边儿解下铠甲,挥舞长枪,赤膊上阵,声嘶力竭,大声叫喊:“冲!冲!”
城下的定齐军,很多是辽东人;城上的“毛葫芦军”,全是南阳、邓州人,此时,不管是城头、还是城下,上千的敌我士卒都在呐喊。两种不同的方言口音混合一处,竟然好似将火炮、投石机的轰鸣都给压下去了。
从杨万虎的这个角度看去,只见带着红巾的定齐军士卒,便如同一股又一股的浪潮,散在宁阳的西城墙外,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而带着黑巾的“毛葫芦军”,却就恍惚一块巨石,林立在宁阳城头,虽然面对怒潮拍打,时不时会有人坠落城下、抑或翻身栽倒,但却始终屹立不动。
不知不觉,天将正午。城下战事渐酣。
杨万虎不忘此次攻城的真实目的,百忙中,叫来斥候队副百户,询问:“兖州方向动静如何?”
斥候队副百户答道:“我军攻城的声音,远在三十里外,都能清晰可闻。宁阳县城适才不久前,又遣出了两个信使,急往兖州求救。末将谨奉将军之令,故作不知,当作没看见,只杀了其中一个,放了另一个过去。但是,兖州府的鞑子却到现在也还是没有丝毫的反应。”
“还没反应?”
“是。”
杨万虎忽然有种无计可施的感觉,看着眼前如火如荼的攻城战,再远看数十里外沉静如水的兖州府,他以手加额,喟然叹气,说道:“兖州贺宗哲,这厮究竟在想些甚么?”叹气未毕,忽有一骑探马奔至。
“怎么?”
“启禀将军!在我军后方,有一支军马从东边而来!”
矢石,开始了冲锋。宁阳有火炮、投石机,杨万虎带来的也有,皆集中一处,放在阵地中,对准西城墙,猛烈开火。炮、石到处,隐隐地面都在震动。有打的准的,正好击在城墙或者垛口处,石屑飞溅,烟尘滚滚。戍卫在城头上的敌军,不时有惨叫传出。历经两天的鏖战,城中守军的伤亡也是不小。有些地段的城头,已经被乌黑的血迹遍布。城墙下到处是还没有来得及收走的断肢残臂。
但是,就算如此,透过烟雾,杨万虎分明可以看得清楚,硬是没有一个敌人肯后退半步!
竟至有伤势较重的弓箭手,站都站不起来了,还背靠内侧的垛口,迎着炮火来处,朝天放箭。箭矢汇在一处,仿佛阴云,一瞬间遮蔽住阳光,劈头盖脸地又从高处坠落,凡其掉落处,躲闪不及的海东士卒惨叫连连。
顿时间,本来阳光灿烂的上午,一下子变成了血腥杀场。
“听说‘毛葫芦军’的兵源都来自乡野老实之民。果然胆气精神十足!”即便是作为敌人的杨万虎,目睹此状,却也是不得不由衷出赞叹。
自古选兵之法,“必胆为主”。必以胆色为主。最喜欢诚实,不在武技勇伟,而在胆气精神。先最适合从军的,就是乡野田农。为什么?乡野田农最为老实,能吃苦耐劳,便于用军纪约束,而且有利驱使上阵杀敌。
建一支军队,如果兵源全部都是市井游猾之人,临敌自利,不肯死战,见风转舵,那么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会是如何?不言而喻。
甚至,便是膂力便捷这一条,在选兵的原则上,也还是排在胆气精神的后边。再有膂力,再便捷,没有胆气、没有精神,难免就会“临敌忘其技”,功夫再高,无用武之地,杀不了敌人,有什么用?徒然成为累赘。
“伶俐无胆者,临敌必自利;有艺而无胆者,临敌忘其技;(身体)伟大而无胆者,临敌必累赘;有力而无胆者,临敌必先怯;俱败之道也。”
这几条选兵的原则,平时也都是海东所遵从的。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故此,杨万虎一眼之下,就看了出来,这“毛葫芦军”确实有其不同寻常之处,难怪威名赫赫。
一个亲兵说道:“昨天审问俘虏,问起来‘毛葫芦军’平时的训练。那俘虏说到,他们不但平时训练刻苦,而且在刚开始选兵的时候,就也十分严格。他说,他们全军上下,身高悉数在五尺四寸以上,俱能负重日行百里。且其中多数射十箭皆可上垛,内二箭中贴。”撇了撇嘴,又道,“也不知是不是在吹嘘!就他们这条件,倒似都快赶上咱们安辽军了!”
五尺四寸,折合成后世的换算,差不多就是快有一米七。前宋的时候,征兵的标准是身高必须在五尺二寸至五尺六寸之间,等同后世的一米六二到一米八一。前朝金时,选兵最为看重弓弩手,其身高标准更高,是六尺,合今之一米八七。北方人个头较高,“毛葫芦军”有这条规定,也许并非是假。个头高、力气大的士卒在战场上毕竟会占有便宜。
杨万虎不置可否,只看前头激战。
军中有句老话,叫做:“不怕火炮,只怕箭矢。”火炮和投石机虽然在施放的时候,声势很大,但是其实这两种武器的杀伤力并不见得太大。用它们来攻城,当然是最好不过。指望它们能大范围地杀伤敌人,实则很难。对沙场男儿来说,最具有威胁的,却还是箭矢这种古老的武器。
单个的箭矢,或许可以避开;但当箭矢成雨,成百上千的箭矢绵绵不绝,就算是技艺出众,也是避无可避。好在安辽军是海东五衙之一,在铠甲、军器等方面都是向来皆能得到优先供给的。即使是个普通的士卒,也大部分都能穿戴得上较为完备的皮甲、棉甲。迎对箭矢,伤害能大为减轻。
即使如此,未至城下,受创者已有甚多。
也许是被“毛葫芦军”打了性,凡海东冲锋的将士,无论伤或不伤,只要能往前冲的,也是一如城头上的敌军,没有一个肯后退、肯转身的。主将性格的不同,往往会造成军队之间的不同。杨万虎能打硬仗,敢打硬仗,带来的影响就是,他的部下们也一个个都悍不畏死。
杨四颇有杨万虎之风,左臂刚才中了一箭,因铠甲精良,其实并无大的创伤,但是却因此而激起了他的骄悍,一怒之下,一边儿往前跑,一边儿解下铠甲,挥舞长枪,赤膊上阵,声嘶力竭,大声叫喊:“冲!冲!”
城下的定齐军,很多是辽东人;城上的“毛葫芦军”,全是南阳、邓州人,此时,不管是城头、还是城下,上千的敌我士卒都在呐喊。两种不同的方言口音混合一处,竟然好似将火炮、投石机的轰鸣都给压下去了。
从杨万虎的这个角度看去,只见带着红巾的定齐军士卒,便如同一股又一股的浪潮,散在宁阳的西城墙外,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而带着黑巾的“毛葫芦军”,却就恍惚一块巨石,林立在宁阳城头,虽然面对怒潮拍打,时不时会有人坠落城下、抑或翻身栽倒,但却始终屹立不动。
不知不觉,天将正午。城下战事渐酣。
杨万虎不忘此次攻城的真实目的,百忙中,叫来斥候队副百户,询问:“兖州方向动静如何?”
斥候队副百户答道:“我军攻城的声音,远在三十里外,都能清晰可闻。宁阳县城适才不久前,又遣出了两个信使,急往兖州求救。末将谨奉将军之令,故作不知,当作没看见,只杀了其中一个,放了另一个过去。但是,兖州府的鞑子却到现在也还是没有丝毫的反应。”
“还没反应?”
“是。”
杨万虎忽然有种无计可施的感觉,看着眼前如火如荼的攻城战,再远看数十里外沉静如水的兖州府,他以手加额,喟然叹气,说道:“兖州贺宗哲,这厮究竟在想些甚么?”叹气未毕,忽有一骑探马奔至。
“怎么?”
“启禀将军!在我军后方,有一支军马从东边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