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明郑之我是郑克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古所谓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然而夏军却以总计伤亡五千的较小代价斩杀了蒙古联军四万有余,并俘获王公以下三千余人,使得浩浩荡荡的六万蒙古精骑最终只有一万余人逃出生天、一路落荒逃往草原,因此肯定是空前的大捷。
只是一场大捷还足以彻底奠定胜局,所以夏军主帅古晋在一面派人挟此战的胜果招降周边府县的同时率领骑军主力悄然南下,直扑东昌清军后路。只有陶月宣武军第六师因为要看护伤员和看守俘虏,所以留在了固安一线休整。
不过陶月也是个胆大妄为之辈,并不想就此结束他北伐之战,没有捞够军功的他随后七拼八凑的从宣武军第六师残部中调集了三千多人的队伍,带着十二门大炮和该师所剩的大部分炮弹便连夜直扑北京而去。
夏军出现在北京城外的消息显然让城内的众多满汉文武更加急着逃命。
由于担心夏军会趁着某处城门打开之际杀入,因此北京城继续封门,只有内城东北角上的东直门还开着以便满洲贵胄们出逃。只是因为此时北京城内的秩序已经瓦解,所以城门时常被争相逃命的旗人堵塞。这些旗人平日里各个牛皮甚大,临逃命了也是互不服气,非得自己先走,结果推推搡搡之下谁都逃不出去。
不过八月十三日的傍晚,堵塞的城门终于被疏通了,御前侍卫们举着大棒一顿猛揍,什么红带子、黄带子,统统给嫔妃、阿哥、皇女的车队让路,这才使得大清朝最尊贵的一群人得以先大多数人一步逃往关外。
宫廷和阿哥们之所以拖晚了两天上路自然原因很多,譬如缺少马车骡车等运输工具、随行人员太多等等,自然也少不了主子们舍不得丢下金银财宝的原因,因此临出发了才发现光带银子了,没带服被和吃食,不得已又推倒重来。好在夏军人少不足以强攻北京城防,所以只是远远放了几炮,在守城神机营、健锐营、前锋营等旧制旗营还击的炮火来临前就撤退了,这才让主子们暂时放下了悬着的心。
然而康熙听说夏军前锋的兵力有限后倒是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于是他开出封公和抬旗的悬赏招募尚有血勇的旗兵及各府包衣出城邀战,宫廷和阿哥们撤退的行动也被他暂时压了下来,以免进一步动摇北京城内军心民气。
八月十三日一早,五千多护军、骁骑、前锋、步军等营的满洲兵及二千多各府包衣闹哄哄的杀出北京城。在这之前,清军已经打探到夏军的驻地,不远,实际就在右安门外,北京外城城墙上的清军可以目视的地方。
七千人的清军虽然远较夏军为多,但却是以老弱为主,只有些包衣看上去五大三粗的还算精壮,只是横七竖八的不成队列。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真正精锐的都已经编入内外火器和八旗新军南下作战,只有那些有门路的纨绔之辈还留在旧营里混日子,愿意出城做战的更是少之又少,其中大半要么是看在丰厚的赏赐份上勉强出战的老兵,要么是不知战争险恶只想马上求功名的十几岁少年。
清军不但看上去战力不怎么样,就是装备也乌七八糟的。有人擎刀、有人举枪,有人抱来了鸟铳,有人却携带弓箭,有人无甲,有人却穿着祖辈留下来的棉甲——只是当年的八旗军将是穿双重棉甲,如今他们的儿孙穿单层还得卸去内中多半的钢片??????
清军中马匹也很缺,常常骁骑营的没有马,步军营的倒是骑了两匹,反而是各府的包衣们骑来很多主家的好马,但大多数人只能用以代步,真正让他们冲击夏军阵列的话,说不定在半道上就自己摔了出去。
清军也不是没有炮,只是内外火器营的好炮都带到南面去了,留下的都是难以搬动的几千斤重的城防炮,只能搁着城头放几声响给出战的清军助威,战场上实际是指望不上的。
面对种种不利的情况,主持作战的多罗顺承郡王锡保也没有了章法,但出战是康熙的命令,他也只能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出了城门,问题来了,总不能一股脑的向夏军杀去吧,那么就需要编队。
年轻的锡保在另一个时空中曾经当过雍正帝的大将军,不过在这个时空里他却从来没有领过兵——当然,这几年,曾经有过领兵经验的满洲王公已经大部分去世了,剩下的就算没死也奄奄一息了,所... -->>
自古所谓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然而夏军却以总计伤亡五千的较小代价斩杀了蒙古联军四万有余,并俘获王公以下三千余人,使得浩浩荡荡的六万蒙古精骑最终只有一万余人逃出生天、一路落荒逃往草原,因此肯定是空前的大捷。
只是一场大捷还足以彻底奠定胜局,所以夏军主帅古晋在一面派人挟此战的胜果招降周边府县的同时率领骑军主力悄然南下,直扑东昌清军后路。只有陶月宣武军第六师因为要看护伤员和看守俘虏,所以留在了固安一线休整。
不过陶月也是个胆大妄为之辈,并不想就此结束他北伐之战,没有捞够军功的他随后七拼八凑的从宣武军第六师残部中调集了三千多人的队伍,带着十二门大炮和该师所剩的大部分炮弹便连夜直扑北京而去。
夏军出现在北京城外的消息显然让城内的众多满汉文武更加急着逃命。
由于担心夏军会趁着某处城门打开之际杀入,因此北京城继续封门,只有内城东北角上的东直门还开着以便满洲贵胄们出逃。只是因为此时北京城内的秩序已经瓦解,所以城门时常被争相逃命的旗人堵塞。这些旗人平日里各个牛皮甚大,临逃命了也是互不服气,非得自己先走,结果推推搡搡之下谁都逃不出去。
不过八月十三日的傍晚,堵塞的城门终于被疏通了,御前侍卫们举着大棒一顿猛揍,什么红带子、黄带子,统统给嫔妃、阿哥、皇女的车队让路,这才使得大清朝最尊贵的一群人得以先大多数人一步逃往关外。
宫廷和阿哥们之所以拖晚了两天上路自然原因很多,譬如缺少马车骡车等运输工具、随行人员太多等等,自然也少不了主子们舍不得丢下金银财宝的原因,因此临出发了才发现光带银子了,没带服被和吃食,不得已又推倒重来。好在夏军人少不足以强攻北京城防,所以只是远远放了几炮,在守城神机营、健锐营、前锋营等旧制旗营还击的炮火来临前就撤退了,这才让主子们暂时放下了悬着的心。
然而康熙听说夏军前锋的兵力有限后倒是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于是他开出封公和抬旗的悬赏招募尚有血勇的旗兵及各府包衣出城邀战,宫廷和阿哥们撤退的行动也被他暂时压了下来,以免进一步动摇北京城内军心民气。
八月十三日一早,五千多护军、骁骑、前锋、步军等营的满洲兵及二千多各府包衣闹哄哄的杀出北京城。在这之前,清军已经打探到夏军的驻地,不远,实际就在右安门外,北京外城城墙上的清军可以目视的地方。
七千人的清军虽然远较夏军为多,但却是以老弱为主,只有些包衣看上去五大三粗的还算精壮,只是横七竖八的不成队列。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真正精锐的都已经编入内外火器和八旗新军南下作战,只有那些有门路的纨绔之辈还留在旧营里混日子,愿意出城做战的更是少之又少,其中大半要么是看在丰厚的赏赐份上勉强出战的老兵,要么是不知战争险恶只想马上求功名的十几岁少年。
清军不但看上去战力不怎么样,就是装备也乌七八糟的。有人擎刀、有人举枪,有人抱来了鸟铳,有人却携带弓箭,有人无甲,有人却穿着祖辈留下来的棉甲——只是当年的八旗军将是穿双重棉甲,如今他们的儿孙穿单层还得卸去内中多半的钢片??????
清军中马匹也很缺,常常骁骑营的没有马,步军营的倒是骑了两匹,反而是各府的包衣们骑来很多主家的好马,但大多数人只能用以代步,真正让他们冲击夏军阵列的话,说不定在半道上就自己摔了出去。
清军也不是没有炮,只是内外火器营的好炮都带到南面去了,留下的都是难以搬动的几千斤重的城防炮,只能搁着城头放几声响给出战的清军助威,战场上实际是指望不上的。
面对种种不利的情况,主持作战的多罗顺承郡王锡保也没有了章法,但出战是康熙的命令,他也只能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出了城门,问题来了,总不能一股脑的向夏军杀去吧,那么就需要编队。
年轻的锡保在另一个时空中曾经当过雍正帝的大将军,不过在这个时空里他却从来没有领过兵——当然,这几年,曾经有过领兵经验的满洲王公已经大部分去世了,剩下的就算没死也奄奄一息了,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