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北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不参杂其他的。
学士,只负责精研学问即可。
朝政的事情,就不用参与了。
为了奖励他们对朝廷的贡献,可以适当的给他们派发一定的俸禄。
家中儿孙移居到了汴京城,也可以赐予屋舍,给其居住。
如此,算是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瑞圣园内,可以适当的做一些变动。
可以将瑞圣园这一座皇家北苑,彻底的改成一个著书立说、编书译书的地方。
用一座皇家北苑,换取天下大儒为官家效力,官家可赚大了。”
“哈哈哈……”
赵祯听到此处,放声大笑。
无论是全面推行蒙学,还是将皇家北苑,改造成一个专门供给大儒们著书立说的地方,都是前人不曾做过的壮举。
如今他做了,而且还看到了好处。
他怎能不高兴。
他毕生所求,就是为了让大宋崛起。
如今大宋方方面面都在快速崛起。
他怎么可能不高兴。
“就依四哥所言,朕随后会传旨给工部,让工部去改造皇家北苑。改造完成以后,朕会撤去皇家北苑里的宦官和宫娥,只留下一些官员和兵马。”
“皇家北苑改造完成以后,就是一个专门用来著书编书的地方,再叫瑞圣园,有些不合适。”
“那就叫……天圣文馆……四哥觉得如何?”
“而今距离天圣十年也不远了,官家确定还要用天圣命名?”
寇季问出了这话,赵祯略微愣了一下。
依照大宋太祖太宗定下来的规矩,大宋每一个年号的沿用,一般不超过十年。
也就是说,每过十年,必须更改一次年号。
特殊情况下,三五年也能改。
具体的看皇帝的喜好。
赵祯唏嘘道:“不知不觉间,朕登基快十年了吗?”
寇季缓缓点头。
赵祯低下头,看着寇季道:“你我君臣携手共度了快十年的光阴了。朕到现在还记得你初入宫廷时候的模样。”
寇季感慨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赵祯缓缓点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你我君臣要做的还有很多,一刻也不能耽误,光阴它不饶人呢。”
寇季笑道:“我们还年轻……”
赵祯盯着寇季道:“比起天赐儿,我们还年轻吗?”
寇季脸上的笑容缓缓僵住。
赵祯感叹道:“再过些年,四哥你可就三旬了……”
寇季突然有点不想讲话。
对于大部分拥有成熟心智的人而言,年龄增大、变老,绝对是他们不愿意面对的一个问题。
寇季觉得自己穿越到了大宋,并没有做多少事情,就已经快三十了,他自然也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
但是不面对也没办法,岁月它不饶人。
寇季笑容有些僵硬的道:“官家,咱们现在聊的是年号的事情。”
赵祯失笑道:“四哥似乎不太喜欢变老?”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没有几个人喜欢变老。”
赵祯笑道:“但谁也躲不过去。”
寇季突然就不想讲话了。
赵祯见此,赶忙转移话题,“四哥对年号的事情有什么看法?”
寇季沉吟道:“官家或许可以考虑一直沿用天圣的年号。”
赵祯一愣,沉声道:“祖宗规矩……”
寇季盯着赵祯道:“祖宗的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太祖太宗两朝定下的许多规矩,一直不曾变动,到了官家登基的时候,就变成了弊政。
官家可是耗费了很大的代价才革新了这些弊政的。
由此可见,祖宗定下的规矩,或许适合祖宗们活着的那个年代,但却不适合现在。
所以该变的时候,就要变,不能犹豫。”
赵祯叹了一口气道:“朕就怕朕的规矩变得太多,后世子孙们不守规矩,将朕留下的许多善政,变成恶政。”
寇季道:“所以我们要先办法,将能变的和不能变的区分开。”
赵祯哭笑不得的道:“四哥刚才不是说了。祖宗留下的规矩,适合祖宗们或者的那个年代,但却不适合现在。我们留下的善政,也许并不适合以后的大宋。
我们更没有办法区别那一部分的规矩是可以变的,那一部分的规矩是不能变的。
因为以后的大宋是什么样子的,谁也说不准。”
寇季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以后的大宋会是什么样子,寇季也不知道。
因为现在的大宋,已经不是他熟知的那个大宋了,而是一个经过了他改变的大宋。
大宋以后,不会再遵循着历史,一成不变的走下去。
大宋的以后,会出现无数的变数。
所以,以后大宋要守的规矩是什么,得以后的帝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规矩让后世人遵循。
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就算经过了千万年,也绝对不会变。
比如疆土纷争。
寇季思量到此处,开口道:“疆土纷争问题,纵然过千万年,也不会变。”
赵祯听到这话,脸色一正。
“我大宋的江山,乃是将士们用性命拼回来的,不能割让,亦不能流失半分。这个问题,确实过千万年也不会变。
等朕革新了文制以后,朕会定下相应的祖宗成法,告诫后世子孙。”
寇季点头道:“最好能昭告天下,让天下所有人都记住。”
赵祯盯着寇季道:“就像是垂拱殿后悬挂的‘后宫不得干政’的匾额。”
寇季再次点头。
赵祯长出了一口气,“此事以后朕再和四哥详细的商讨一番。四哥不让朕改换年号,可有什么说法,又有什么好处?”
寇季坦言道:“年号频繁的更替,并不是一件好事。在年号的问题上,百姓们还是喜欢一成不变的。如此,便于他们记事。
更重要的是,官家若是沿用一个年号的话,那么天圣即官家,官家即天圣。”
赵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此事朕随后会和吕夷简三人商量一番,若是妥当的话,以后就沿用一个年号。”
“喏……”
商量过了此事以后,寇季也没有再宫里多待,便离开了皇宫。
寇季回到寇府别院的次日,赵祯有关于改造皇家北苑的旨意就下发到了工部。
工部拿到了赵祯的旨意以后,立马派遣人到了瑞圣园,对瑞圣园进行了丈量。
然后派遣人根据大儒们,以及以后编书、著书的需求,绘画了瑞圣园的改造图纸。
改造图纸出来以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瑞圣园内一个占地多大千亩的藏书楼。
藏书楼共三层,设计了防火水槽、防水的水道,所以工程量十分浩大。
所需要的钱财,远超皇宫内的一些大型宫殿的营造。
对此,赵祯、寇季、内廷三宰,没一个心疼的。
在审阅过了图纸以后,赵祯果断下令开建。
一大批的匠人们,在赵祯旨意下达以后,就入驻了瑞圣园,对瑞圣园进行了改造。
寇季在瑞圣园改造工程正式的动工以后,就没有在关注此事。
他的注意力放在了范仲淹等人的翻译工作上。
范仲淹等人学会了大食文以后,就果断进入到了翻译工作中。
一本本的大食文医术,在他们的翻译下,变成了汉文。
中途,远在庐州的包拯托人给寇季送来了信,说自己已经大致学会了大食文,请寇季给他派一点事做。
寇季吩咐人将已经翻译好的大食文书籍和原有的大食文书籍,分别誊抄了一份,派人送到了庐州,交给包拯去校对。
看看其中是否有很大的出处。
翻译书籍的时候,前期进行的磕磕绊绊,后期就进展的顺利了不少。
大食人送来的医书很多,寇季等人花费了大半个月时间,就将其中近六成的医书给搞定了。
被搞定的医书,并不是被翻译成书了,而是被踢出了医书之列。
那些书籍在大食,被称之为医书,可是在寇季眼里,那根本就不是医书。
而是一些披着医书外壳的宗教书籍。
比如其中有数百本书里面,就详细的记载了,通过某种巫术、或者某种仪式,召唤某种不可知的存在,出来帮人治病。
这算医术?
这是装神弄鬼。
还有一些鞭挞、自虐治病的法子。
还有一些让人难以想象的土偏方。
反正各种稀奇古怪的治病方法都有。
但都不是真正治病的医术。
寇季带着人,耗费了大半个月,将这一类的东西全部清除了出来。
只留下了真正的医书。
然后对真正的医书进行翻译。
这一翻译,就是数月。
在此期间,寇季大部分时间都留在瑞圣园。
偶尔也会回府或者上朝。
回府,上朝,大多也是为了处理朝廷的要紧事。
比如远在交趾的大食人,中了寇季的计策,准备在交趾招揽信徒为卒,请求从大宋手里购买军备。
再比如,交趾二次向寇季求购兵刃盔甲的事情。
还有种世衡和朱能二人赶到了大理,对大理发起了战事的事情。
sp; 不参杂其他的。
学士,只负责精研学问即可。
朝政的事情,就不用参与了。
为了奖励他们对朝廷的贡献,可以适当的给他们派发一定的俸禄。
家中儿孙移居到了汴京城,也可以赐予屋舍,给其居住。
如此,算是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瑞圣园内,可以适当的做一些变动。
可以将瑞圣园这一座皇家北苑,彻底的改成一个著书立说、编书译书的地方。
用一座皇家北苑,换取天下大儒为官家效力,官家可赚大了。”
“哈哈哈……”
赵祯听到此处,放声大笑。
无论是全面推行蒙学,还是将皇家北苑,改造成一个专门供给大儒们著书立说的地方,都是前人不曾做过的壮举。
如今他做了,而且还看到了好处。
他怎能不高兴。
他毕生所求,就是为了让大宋崛起。
如今大宋方方面面都在快速崛起。
他怎么可能不高兴。
“就依四哥所言,朕随后会传旨给工部,让工部去改造皇家北苑。改造完成以后,朕会撤去皇家北苑里的宦官和宫娥,只留下一些官员和兵马。”
“皇家北苑改造完成以后,就是一个专门用来著书编书的地方,再叫瑞圣园,有些不合适。”
“那就叫……天圣文馆……四哥觉得如何?”
“而今距离天圣十年也不远了,官家确定还要用天圣命名?”
寇季问出了这话,赵祯略微愣了一下。
依照大宋太祖太宗定下来的规矩,大宋每一个年号的沿用,一般不超过十年。
也就是说,每过十年,必须更改一次年号。
特殊情况下,三五年也能改。
具体的看皇帝的喜好。
赵祯唏嘘道:“不知不觉间,朕登基快十年了吗?”
寇季缓缓点头。
赵祯低下头,看着寇季道:“你我君臣携手共度了快十年的光阴了。朕到现在还记得你初入宫廷时候的模样。”
寇季感慨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赵祯缓缓点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你我君臣要做的还有很多,一刻也不能耽误,光阴它不饶人呢。”
寇季笑道:“我们还年轻……”
赵祯盯着寇季道:“比起天赐儿,我们还年轻吗?”
寇季脸上的笑容缓缓僵住。
赵祯感叹道:“再过些年,四哥你可就三旬了……”
寇季突然有点不想讲话。
对于大部分拥有成熟心智的人而言,年龄增大、变老,绝对是他们不愿意面对的一个问题。
寇季觉得自己穿越到了大宋,并没有做多少事情,就已经快三十了,他自然也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
但是不面对也没办法,岁月它不饶人。
寇季笑容有些僵硬的道:“官家,咱们现在聊的是年号的事情。”
赵祯失笑道:“四哥似乎不太喜欢变老?”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没有几个人喜欢变老。”
赵祯笑道:“但谁也躲不过去。”
寇季突然就不想讲话了。
赵祯见此,赶忙转移话题,“四哥对年号的事情有什么看法?”
寇季沉吟道:“官家或许可以考虑一直沿用天圣的年号。”
赵祯一愣,沉声道:“祖宗规矩……”
寇季盯着赵祯道:“祖宗的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太祖太宗两朝定下的许多规矩,一直不曾变动,到了官家登基的时候,就变成了弊政。
官家可是耗费了很大的代价才革新了这些弊政的。
由此可见,祖宗定下的规矩,或许适合祖宗们活着的那个年代,但却不适合现在。
所以该变的时候,就要变,不能犹豫。”
赵祯叹了一口气道:“朕就怕朕的规矩变得太多,后世子孙们不守规矩,将朕留下的许多善政,变成恶政。”
寇季道:“所以我们要先办法,将能变的和不能变的区分开。”
赵祯哭笑不得的道:“四哥刚才不是说了。祖宗留下的规矩,适合祖宗们或者的那个年代,但却不适合现在。我们留下的善政,也许并不适合以后的大宋。
我们更没有办法区别那一部分的规矩是可以变的,那一部分的规矩是不能变的。
因为以后的大宋是什么样子的,谁也说不准。”
寇季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以后的大宋会是什么样子,寇季也不知道。
因为现在的大宋,已经不是他熟知的那个大宋了,而是一个经过了他改变的大宋。
大宋以后,不会再遵循着历史,一成不变的走下去。
大宋的以后,会出现无数的变数。
所以,以后大宋要守的规矩是什么,得以后的帝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规矩让后世人遵循。
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就算经过了千万年,也绝对不会变。
比如疆土纷争。
寇季思量到此处,开口道:“疆土纷争问题,纵然过千万年,也不会变。”
赵祯听到这话,脸色一正。
“我大宋的江山,乃是将士们用性命拼回来的,不能割让,亦不能流失半分。这个问题,确实过千万年也不会变。
等朕革新了文制以后,朕会定下相应的祖宗成法,告诫后世子孙。”
寇季点头道:“最好能昭告天下,让天下所有人都记住。”
赵祯盯着寇季道:“就像是垂拱殿后悬挂的‘后宫不得干政’的匾额。”
寇季再次点头。
赵祯长出了一口气,“此事以后朕再和四哥详细的商讨一番。四哥不让朕改换年号,可有什么说法,又有什么好处?”
寇季坦言道:“年号频繁的更替,并不是一件好事。在年号的问题上,百姓们还是喜欢一成不变的。如此,便于他们记事。
更重要的是,官家若是沿用一个年号的话,那么天圣即官家,官家即天圣。”
赵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此事朕随后会和吕夷简三人商量一番,若是妥当的话,以后就沿用一个年号。”
“喏……”
商量过了此事以后,寇季也没有再宫里多待,便离开了皇宫。
寇季回到寇府别院的次日,赵祯有关于改造皇家北苑的旨意就下发到了工部。
工部拿到了赵祯的旨意以后,立马派遣人到了瑞圣园,对瑞圣园进行了丈量。
然后派遣人根据大儒们,以及以后编书、著书的需求,绘画了瑞圣园的改造图纸。
改造图纸出来以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瑞圣园内一个占地多大千亩的藏书楼。
藏书楼共三层,设计了防火水槽、防水的水道,所以工程量十分浩大。
所需要的钱财,远超皇宫内的一些大型宫殿的营造。
对此,赵祯、寇季、内廷三宰,没一个心疼的。
在审阅过了图纸以后,赵祯果断下令开建。
一大批的匠人们,在赵祯旨意下达以后,就入驻了瑞圣园,对瑞圣园进行了改造。
寇季在瑞圣园改造工程正式的动工以后,就没有在关注此事。
他的注意力放在了范仲淹等人的翻译工作上。
范仲淹等人学会了大食文以后,就果断进入到了翻译工作中。
一本本的大食文医术,在他们的翻译下,变成了汉文。
中途,远在庐州的包拯托人给寇季送来了信,说自己已经大致学会了大食文,请寇季给他派一点事做。
寇季吩咐人将已经翻译好的大食文书籍和原有的大食文书籍,分别誊抄了一份,派人送到了庐州,交给包拯去校对。
看看其中是否有很大的出处。
翻译书籍的时候,前期进行的磕磕绊绊,后期就进展的顺利了不少。
大食人送来的医书很多,寇季等人花费了大半个月时间,就将其中近六成的医书给搞定了。
被搞定的医书,并不是被翻译成书了,而是被踢出了医书之列。
那些书籍在大食,被称之为医书,可是在寇季眼里,那根本就不是医书。
而是一些披着医书外壳的宗教书籍。
比如其中有数百本书里面,就详细的记载了,通过某种巫术、或者某种仪式,召唤某种不可知的存在,出来帮人治病。
这算医术?
这是装神弄鬼。
还有一些鞭挞、自虐治病的法子。
还有一些让人难以想象的土偏方。
反正各种稀奇古怪的治病方法都有。
但都不是真正治病的医术。
寇季带着人,耗费了大半个月,将这一类的东西全部清除了出来。
只留下了真正的医书。
然后对真正的医书进行翻译。
这一翻译,就是数月。
在此期间,寇季大部分时间都留在瑞圣园。
偶尔也会回府或者上朝。
回府,上朝,大多也是为了处理朝廷的要紧事。
比如远在交趾的大食人,中了寇季的计策,准备在交趾招揽信徒为卒,请求从大宋手里购买军备。
再比如,交趾二次向寇季求购兵刃盔甲的事情。
还有种世衡和朱能二人赶到了大理,对大理发起了战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