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小说网 www.czxs.net,显耀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扬州,江都城。
李敬业聚集麾下众文武,商议具体的进军路线。
这时候只听得一个名叫薛仲璋的参军说道:“金陵有王气,在下认为我等应当先去攻打金陵,待得攻下金陵之后,聚拢王气,令我军得到气运,再去攻打洛阳也不迟。”
却听得军师魏思温大声说道:“不可,大都督,属下听说,山东豪杰因武氏****,尽皆割腕叹息,心中颇有不平之意,听说大都督率兵举事,尽皆蒸麦饭为粮,操锄头为武器,以待大军到来。我军不乘这大好形势建立大功,扶保陛下,反而退缩不前,建造巢穴以图自保,若是让远近之人听说,定然会人心离散,大事不可成也。”
在魏思温说完这句话之后,骆宾王、王勃、张柬之等人也纷纷点头说道:“大都督,我们受陛下所托,前来率兵举事,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配合洛阳行动,若是率兵攻打金陵,会被天下人误会有什么图谋,还请大都督三思啊。”
其实李敬业在听薛仲璋说完之后,心中就是一动,因为对方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让他乘机自立,然而他却突然想到在临行之前,新皇李显早已有了交代,其实李显早已做好了周密的部署,更何况他的军队里面有不少都是李显的旧部,想要一意孤行的去攻打金陵,自己一定会没有好果子吃的,甚至都会有性命之忧,而哪怕是他当真能够统一了意见,率军攻打金陵,等到李显将来平叛做了皇帝之后,自己所要面对的,可是李显的熊熊怒火,面对李显,他可是一点胜算都没有。
“就算为了我自己的前途着想,我也不能办出这等蠢事,嘿嘿,让我对抗李显这厮,我莫非是活腻了?”李敬业默默的思索了片刻,瞬间就做出决定,斩杀薛仲璋,立刻率军向洛阳进发。
李敬业做出这个决定之后,顿时引起了一片衷心的拥戴,所有的人全都士气高昂,向着北方进发。
大军一路北上,连战连捷,沿路州县尽皆归降,仅仅十余日,大军已经发展到了十五万左右,这时候李敬业的大军已经来到寿春附近。
而李孝逸的大军也在数日前来到了寿春,并且在那里进行屯守。
在一开始李孝逸根本没有把李敬业等人放在眼中,派遣麾下偏将雷仁智迎战,结果雷仁智受到唐军埋伏,损失上万人,李孝逸心中畏惧,龟缩在寿春城内,只是一味防守,不敢出城作战。
后来殿中侍御史魏元忠对李孝逸进行劝说道:“天下安危,在此一举。四方承平日久,忽闻贼子背叛,尽皆翘首以待王师扫除叛逆,斩贼子之首,今大军久留不进,远近失望,万一朝廷再命他人以代将军,将来太后怪罪下来,不知将军何以自处?”
李孝逸闻言顿时惊了一身冷汗,他本来就出身于宗室,现在没有投靠李显,虽然受到武后重用,心中却仍受到猜疑,如果这时候大军停止不进,定然会引起武后进一步的猜忌,到了那时候,他肯定不会见容于武后,恐怕离死都不远了。
所以,李孝逸连忙对魏元忠行礼说道:“末将多谢魏御史,魏公这一番话直如拨云见日,令人茅塞顿开,末将这就率兵出征作战,剿灭凶顽。”
说完之后,李孝逸立刻下令副将马敬臣率领五万大军,出城作战,却没有看到魏元忠的眼中闪过了一丝的冷芒。
李孝逸本来见马敬臣一脸的自信,认为这一战一定会取得大胜,然而却没有想到,马敬臣的大军却遭到了唐军的埋伏,很快便陷入了危局之中,仅仅是两天的时间,就损失了万余人,现在也只能苦苦支撑而已,马敬臣遣人突破重围,返回城中向李孝逸求救,请求李孝逸即刻率兵支援,否则的话他的大军就被消灭了。
李孝逸闻讯大惊,本来想要置之不理,却见魏元忠再次苦劝,如若直接放弃那五万大军,恐怕会寒了将士之心,再也没有人为皇家卖命,李孝逸知道这话有理,只好从城中选出十万精锐,由他自己亲自统率,前去解救马敬臣。
然而当李孝逸的大军赶到之后,立刻遭受了唐军的伏击,直到这时他才知道,原来那马敬臣竟然早已投降了李敬业,知道以后才更加明白,这马敬臣本来就是李显的部下,曾经做过李显军中的亲兵。
而这时候的李孝逸自然不知道这一切,现在的所谓求救云云,其实只是一个圈套而已。
李孝逸大军猝不及防之下,遭受唐军的猛攻,结果损失了三四万人,这三四万人自然不是全部战死,而是有一大半投降给义军,损失惨重的李孝逸无奈之下只好率领返回寿春城,然而等他的大军来到城下,要求大军开门的时候,却突然见魏元忠在城头上丢下一颗首级,大声喝道:“吾等已然投降给义军了,李孝逸,你身为大唐宗室,莫非眼睁睁看着皇上受小人摆布而无动于衷乎?你若是幡然醒悟,加入义军,为皇上靖难,将来定然也会名垂青史,一为乱臣贼子,一能安定社稷,名垂青史,该如何选择,还有什么困难吗?”
李孝逸见那首级的主人赫然便是他的副将李知十,顿时大怒,指着魏元忠喝道:“魏元忠,尔等小人,竟敢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实在可恨,亏得我当日对你如此信任,却没想到你竟然是朝廷叛逆,废话少说,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我李孝逸宁死不肯归降。”
就在这时,只听得后方马蹄声隆隆传来,李孝逸不由大惊,连忙挥军撤退,好容易渡过了淮水,麾下的大军又跑了近五成,这时候计点将士,三十万大军竟然只剩下两万余人。
李孝逸见自己无力挽回颓势,只好长叹一声,率军后退,度过淮水,坚守淮水北岸的下蔡,同时向武后上书,请求援兵。(未完待续。)
扬州,江都城。
李敬业聚集麾下众文武,商议具体的进军路线。
这时候只听得一个名叫薛仲璋的参军说道:“金陵有王气,在下认为我等应当先去攻打金陵,待得攻下金陵之后,聚拢王气,令我军得到气运,再去攻打洛阳也不迟。”
却听得军师魏思温大声说道:“不可,大都督,属下听说,山东豪杰因武氏****,尽皆割腕叹息,心中颇有不平之意,听说大都督率兵举事,尽皆蒸麦饭为粮,操锄头为武器,以待大军到来。我军不乘这大好形势建立大功,扶保陛下,反而退缩不前,建造巢穴以图自保,若是让远近之人听说,定然会人心离散,大事不可成也。”
在魏思温说完这句话之后,骆宾王、王勃、张柬之等人也纷纷点头说道:“大都督,我们受陛下所托,前来率兵举事,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配合洛阳行动,若是率兵攻打金陵,会被天下人误会有什么图谋,还请大都督三思啊。”
其实李敬业在听薛仲璋说完之后,心中就是一动,因为对方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让他乘机自立,然而他却突然想到在临行之前,新皇李显早已有了交代,其实李显早已做好了周密的部署,更何况他的军队里面有不少都是李显的旧部,想要一意孤行的去攻打金陵,自己一定会没有好果子吃的,甚至都会有性命之忧,而哪怕是他当真能够统一了意见,率军攻打金陵,等到李显将来平叛做了皇帝之后,自己所要面对的,可是李显的熊熊怒火,面对李显,他可是一点胜算都没有。
“就算为了我自己的前途着想,我也不能办出这等蠢事,嘿嘿,让我对抗李显这厮,我莫非是活腻了?”李敬业默默的思索了片刻,瞬间就做出决定,斩杀薛仲璋,立刻率军向洛阳进发。
李敬业做出这个决定之后,顿时引起了一片衷心的拥戴,所有的人全都士气高昂,向着北方进发。
大军一路北上,连战连捷,沿路州县尽皆归降,仅仅十余日,大军已经发展到了十五万左右,这时候李敬业的大军已经来到寿春附近。
而李孝逸的大军也在数日前来到了寿春,并且在那里进行屯守。
在一开始李孝逸根本没有把李敬业等人放在眼中,派遣麾下偏将雷仁智迎战,结果雷仁智受到唐军埋伏,损失上万人,李孝逸心中畏惧,龟缩在寿春城内,只是一味防守,不敢出城作战。
后来殿中侍御史魏元忠对李孝逸进行劝说道:“天下安危,在此一举。四方承平日久,忽闻贼子背叛,尽皆翘首以待王师扫除叛逆,斩贼子之首,今大军久留不进,远近失望,万一朝廷再命他人以代将军,将来太后怪罪下来,不知将军何以自处?”
李孝逸闻言顿时惊了一身冷汗,他本来就出身于宗室,现在没有投靠李显,虽然受到武后重用,心中却仍受到猜疑,如果这时候大军停止不进,定然会引起武后进一步的猜忌,到了那时候,他肯定不会见容于武后,恐怕离死都不远了。
所以,李孝逸连忙对魏元忠行礼说道:“末将多谢魏御史,魏公这一番话直如拨云见日,令人茅塞顿开,末将这就率兵出征作战,剿灭凶顽。”
说完之后,李孝逸立刻下令副将马敬臣率领五万大军,出城作战,却没有看到魏元忠的眼中闪过了一丝的冷芒。
李孝逸本来见马敬臣一脸的自信,认为这一战一定会取得大胜,然而却没有想到,马敬臣的大军却遭到了唐军的埋伏,很快便陷入了危局之中,仅仅是两天的时间,就损失了万余人,现在也只能苦苦支撑而已,马敬臣遣人突破重围,返回城中向李孝逸求救,请求李孝逸即刻率兵支援,否则的话他的大军就被消灭了。
李孝逸闻讯大惊,本来想要置之不理,却见魏元忠再次苦劝,如若直接放弃那五万大军,恐怕会寒了将士之心,再也没有人为皇家卖命,李孝逸知道这话有理,只好从城中选出十万精锐,由他自己亲自统率,前去解救马敬臣。
然而当李孝逸的大军赶到之后,立刻遭受了唐军的伏击,直到这时他才知道,原来那马敬臣竟然早已投降了李敬业,知道以后才更加明白,这马敬臣本来就是李显的部下,曾经做过李显军中的亲兵。
而这时候的李孝逸自然不知道这一切,现在的所谓求救云云,其实只是一个圈套而已。
李孝逸大军猝不及防之下,遭受唐军的猛攻,结果损失了三四万人,这三四万人自然不是全部战死,而是有一大半投降给义军,损失惨重的李孝逸无奈之下只好率领返回寿春城,然而等他的大军来到城下,要求大军开门的时候,却突然见魏元忠在城头上丢下一颗首级,大声喝道:“吾等已然投降给义军了,李孝逸,你身为大唐宗室,莫非眼睁睁看着皇上受小人摆布而无动于衷乎?你若是幡然醒悟,加入义军,为皇上靖难,将来定然也会名垂青史,一为乱臣贼子,一能安定社稷,名垂青史,该如何选择,还有什么困难吗?”
李孝逸见那首级的主人赫然便是他的副将李知十,顿时大怒,指着魏元忠喝道:“魏元忠,尔等小人,竟敢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实在可恨,亏得我当日对你如此信任,却没想到你竟然是朝廷叛逆,废话少说,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我李孝逸宁死不肯归降。”
就在这时,只听得后方马蹄声隆隆传来,李孝逸不由大惊,连忙挥军撤退,好容易渡过了淮水,麾下的大军又跑了近五成,这时候计点将士,三十万大军竟然只剩下两万余人。
李孝逸见自己无力挽回颓势,只好长叹一声,率军后退,度过淮水,坚守淮水北岸的下蔡,同时向武后上书,请求援兵。(未完待续。)